药品的无菌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接种 肉汤培养基或

营养琼脂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

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或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30~ 35℃
24 ~ 48

h
23~
28℃Biblioteka 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 菌数小于100 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10
其他医疗器具 整个器具体③(切碎或拆开) 20①
①.每种培养基各接种10支供试品。 ②.抗生素粉针剂(≥5g)及抗生素原料药(≥5g)的最少检验量 为6瓶(支),桶装固体原料的最少检验数量为4个包装。 ③. 如果医用器械体积过大,培养基用量可在2000ml以上,将其 完全沉没 .
(三)培 养基 用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
接种
铜绿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孢梭菌(各2支) 空
接种量为1ml(小于100cfu)
白 对

接种
白色念珠 培养5 d 菌,黑曲 霉各2支

培养3 d
日 观

培养5 d 结 果
9ml
(四) 结果 判定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 加菌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
判该培 养基的 灵敏度 检查符 合规定
培养基的无菌性和灵敏度检查合 格后就可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的 验证试验与无菌检查。
返回
第四节 无菌检查方法学的验证试验
为什么要进行方法学的验证?目的,为了保证检 验的准确与真实,保证检验的严谨性。国外药典很 早就有了无菌检查方法学的验证试验,《中国药典》 (2005年版)开始收载方法学的验证,并规定:当建 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验证试验,以 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无菌检查。若药 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查方法应重 新验证。
无菌检查法目的意义保证无菌检查的药品安全。人们 很早就认识到应对此类制剂进行无菌检查。所以无菌检 查是药品卫生学检验最早的项目和各国药典最早收载的 检验内容,上世纪初就列入要求项目。
《中国药典》从1953年版开始就收载该项检验内容, 并且方法学不断完善。它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方面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中国药典》(2005年版) 共有238个单列品种规定要进行无菌检查。
(五) 阴性对照
供试品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和稀 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 照不得有菌生长。(思考:设立阴性对 照的作用是什么?在无菌检查中能否不 设阴性对照?)
返回
第二节、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药品
各类培养基
培养箱
无菌 操作
适温培养
各类针剂 输液等
厌氧、需 氧、霉菌
细菌:35℃ 霉菌:23-28℃
3.接供试品 将每组其中的1管分别接入规定量的 供试品作为供试品组,另1管作为阳性对照(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第三节 无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 第四节 无菌检查方法学的验证试验 • 第五节 直接接种检查技术 • 第六节 薄膜过滤法检查技术 • 第七节 无菌检查各种中和(灭活)剂的作
用机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无菌检查法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确定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
三、药品的无菌检查
授课人:汪穗福(高级讲师) 苏惠虹(助理讲师)
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 2005年3月
教学 目标
1.熟知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2.熟知无菌检查供试品溶液、培养基和缓
冲液的制备和结果判断。 3.掌握影响无菌检验的因素和解决办法。 4.了解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 无菌检查供试品溶液、培养基和缓冲液
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 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 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图6-1) 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 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必须定期按国 家标准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进行洁净度 验证。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 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
(二)检验量 是指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总量(g 或ml)。除另有规定外,每份培养基接种的供试品量 按表9-9、表9-10、表9-11规定。采用直接接种法 时,若每支(瓶)供试品的装量足够接种两份培养基, 则应分别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 基。。采用薄膜过滤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 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 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隔离系统
无菌检查用无菌室的要求
使用的培养基可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制备, 也可使用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 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 25℃、避光的环境。培养基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 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 一年内使用。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应置30~35℃培养;改良马 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培养天数均为14 d。
表9-9:批出厂产品最低检验数量
批产量N(个) 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数量
注射剂
≤100
10%或4个(取较多者)
100<N≤500
10个
>500
2%或20个(取较少者)
大体积注射剂(>100 ml) 2%或10个(取较少者)
眼用及其他非注射产品
≤200
5%或2个(取较多者)
>200
10个
桶装固体原料 ≤4
每个容器
4<N≤50
20%或4个容器(取较大者)
>50
2%或10个容器(取较大者)
抗生素原料药(≥5g)
6个容器
医疗器具 ≤100
10件
100<N≤500 10%或4件(取较多者)
>500
2%或20件(取较少者)
注:若每个容器的 量不足接种两种培养基,那么表中的检验数量应加倍。
表9-10:上市抽验样品(液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分两种方法
(一)直接接种法的验证试验
1.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管 取符合直接接种 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管,无 菌操作分别接入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 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到各2管中;
2.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管 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 基用量要求的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无菌操作分别接 入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
的制备和结果判断
教学难点: 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药品无菌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生产的卫生法规。它对药 品生产企业、医院制剂部门的文明生产、现代化管理及 保证药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 作用。因此凡用于确定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 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品种在出厂前均应进行无菌 检查,它是保证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供试品装量M/ 每支样品接入每管培 最少检验数量
支或瓶
养基的最小样品量 (瓶或支)
M <50
全量
20 ①
50≤M<300
半量
10
300≤M<5g
150
10
M≥5g
500
10②
外科用敷料棉花及纱布 取100mg或1cm×3cm 10
缝合线、一次性医用材料 整个材料③
20①
带导管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如输液袋)
第三节 无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性 检查
方法是:在配制好每批培养基后, 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 14 d,应无菌生长。该检查试
验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

与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是指证明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

灵敏
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

基等在进行药品无菌检查时,所
检查
加的菌种在培养基中的能正常生
(4)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
(5)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
(6)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98003]。
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 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 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一)检查数量 检验数量是指一次实验所用供试品 最小包装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出厂产品按表9-9 规定,上市产品监督检验按表9-10表9-11规定。表 9-9、表9-10、表9-11中最少检验数量不包括阳性 对照试验的供试品用量。一般情况下,供试品无菌检 查若采用薄膜过滤,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 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接种法,应增加供试品1支 (或瓶)作阳性对照用。
供试品装量V
每支样品接入每
最少检验数量
(ml)
管培养基的最少样品量(ml) (瓶或支)
≤1
全量
20①
1<V<5
半量
10
5≤V<20
2
10
20≤V<50
5
10
50≤V<100
10
10
50≤V<100
半量
10
(静脉给药)
100≤V<500
半量
6
V ≥500
500
6
1.每种培养基各接种10支供试品。
表9-11:上市抽验样品(固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稀释液、冲洗液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 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生长及存活无影响。
无菌 检 查法
直接接种法 薄膜过滤法
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 膜过滤法。并且检查方法须经过 方法学验证,每一试验菌应逐一 进行验证。
三、无菌检查有关要求
进行无菌检查法时要对样品进行抽样,它是指从一 批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样本的方法。 无菌检查法建立在批产品受微生物污染是均一的假设 上,但是即使整批产品非常均匀,检出低水平污染的 几率也是很低的。因此,应尽量抽取批生产开始和结 束或生产过程出现异常情况下的产品进行检验。抽样 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原则进行,并应按以下要求进 行检查。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及下 列要求进行操作。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操作。对每一 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其方法步骤 如下:
一、制备验证用菌种及菌液 具体 方法与操作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的菌 液制备。
二、验证方法试验 进行验证试验。
长良好,从而证实培养基灵敏度
符合规定,可用于无菌检查试验。
(一) 灵敏度检查用菌种
(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
(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10104];
(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黑曲霉新鲜培养物→改良 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 20~25℃培养18~24 h;
加入3~5ml的0.9%无菌NaCL溶 液将孢子洗脱,吸出悬液至无菌 管内,用0.9%无菌NaCL溶液制 成小于100 cfu/ml的孢子悬液。
(三) 培养基接种
9支
硫乙 醇酸 盐流 体培 养基
12ml
5支
改良 马丁 培养 基
每天观察
澄清无混浊
报告
观察14天
混浊(
确证
镜检重
疑似情况) 新培养
合格
无菌 有菌
不合格
无菌检查 的概率 机理
系根据对整体中部分样品的检验结果,推断整体的 灭菌情况(无菌或染菌),因此,涉及统计学的运用。
如一批药品中染菌者为10%,则抽取一份其染菌机率 P=0.1,检出末染菌的机率q=1-p=0.9。如抽取两 份样品,两份均末染菌的机率为P2=0.01,两份均为 末染菌的机率q2=(1-P)2=0.81。因此在一个无菌 检验中,若取n个样品时,n个样品均为无菌的机率 qn=(1-P)n。因此在少量染菌时,无菌试验不能检 验出来;相反如抽样数量增加时,则该批药品通过无 菌试验的机率愈小。为此取样及检查程序、方法必须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进行。 返回
(四) 阳性对 照应根 据验证 试验结 果选择 阳性对 照菌
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 养基体积的10%,
同时,硫乙醇酸盐每管不少于15ml, 改良马丁培养基不少于10ml。
培养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验证试验; 培养基接种管数同供试品检验数量。
无抑菌作用及G+菌的供试品,以金黄色 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G-菌为主的供试品 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抗厌氧菌的供试 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的供试 品,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阳性用菌液 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加菌量小于 100cfu。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 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见表9-10、表9-11。 阳性对照管培养48~72 h应生长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