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导学用·疑探悟”生物学教学理念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联网的“导学用·疑探悟”生物学教学理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4T01:16:43.45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9期作者:郑丽平
[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这样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郑丽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这样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新时代教师更加应该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开展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变革,不但给学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于2018年提出“导学用·疑探悟”的教学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有效贯彻。
因此本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探讨互联网技术与“导学用·疑探悟”生物学教学理念的充分融合,以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课前备课信息化
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要求,也是保障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校一直以来倡导个人备课到集体备课再到个人备课的备课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在个人备课后将自己制作好的课件、微课和教案等内容上传到本学科备课组工作群或者公共邮箱,集体备课时利用备课室提供的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呈现,然后备课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每个环节,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科素养确定最佳的课件、教案,最后上传到学校生物学学科百度云进行保存。
这样其他教师就可以下载参考,根据自身教情加以修改,最终体现集体备课下的个性化教学。
二、情境导学多样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情境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
文中提到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领域。
生物学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达到目标,在课程导入和课堂知识点突破时都应该创设有趣、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的内化、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等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情境的来源非常丰富,如热点问题(研究)、诺贝尔奖、生活实例、俗语谚语、科学史、实验情境、学生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准备好最佳的情境,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表格、学生演绎等形式在课堂上呈现。
如:池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中,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不同时间认真观察池塘的生物与非生物,拍摄图片、视频,然后教师利用技术将这些图片或视频进行处理并配上合适的声音,最后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观看,分享池塘边的趣事,开展讨论: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怎样的关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三、实验教学直观化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开展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验问题之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当前本校由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药品缺乏,实验室教师的实验技能不高,导致生物学实验开展并不理想。
为了弥补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生物学教师努力寻求互联网与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路径,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
在选择性必修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获得杂种细胞这一实验过程,我们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只能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录制好的实验视频进行教学。
通过认真观看视频,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植物细胞壁如何被去掉,去掉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结构在物理、化学法下如何融合,融合后的植物细胞又是怎样进一步形成细胞壁等等。
在此情境下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写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实验的原理,教师也能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线上教学常态化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为保障师生安全和保证教学进度,学校根据本县教育部门的具体要求,倡导本校教师在2020年的2月开始开展在线教学。
线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微信小程序中“每日交作业”非常方便有效,于是复学后成了周末线上教学常态化手段。
该程序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普通作业和打卡作业,内容可以编辑文字,上传图片、文件、语音、视频等,可以设置答题卡自动批改作业,还可以上传答案,最后选择截止时间、是否补交、是否公开,勾选班级后即可发布,发布后还可以一键分享到班级群,提醒学生查看完成。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进行圈点勾画,打分,评优、留言、要求订正等,在线保存后会马上反馈给学生。
五、答疑解惑及时化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未出现之前,学生要解决课后问题,只能与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行,但是由于师生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再加上有些学生因为内向,师生交流就显得更有限,最终导致知识“疑而不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但促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百度获得各种问题的答案,使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每一节课后练习与应用中都有拓展题,这些题目往往涉及一些新的生物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与影响,需要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然后根据结果作出自己合理的评价。
例如:教材55页拓展应用的第一题,有科学家尝试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大熊猫,请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也有人不赞成进行克隆大熊猫的研究,认为保护大熊猫的最好保护措施就是保护现有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于本校图书馆相关的书籍有限,学生只靠书籍和老师的解答不能全面客观的回答,所以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用百度搜索或者百度评论吧,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动向。
虽然“导学用·疑探悟”的教学理念已经渗入到了每一节生物学课堂,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还需不断地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导学用·疑探悟”的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质量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志芳,田新翠.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高级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设计,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1-2
[2]张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J].黑龙江科学,2016(05):87-88
[3]吴君民,“中学生物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生物学教学》,2002年(05):19
作者信息:郑丽平,女(1986.5),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