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提升专题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现主要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故②③符合题意。①“各个方面”错误。④错误,立业
根基是指勤劳勇敢。
答案: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要求
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③。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④。“拥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的
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反映了文化顽强的生命
力,①②正确,符合题意要求,故选 A。
答案:A
2.(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 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 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 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 发文“叫停”的原因。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2010 年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 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 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强 调了广东文化(地域文化)的特色,A 项符合题意。我国不同区域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 自的特色,可见 B、C 两项说法均错误。D 项说法错误,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不是地域文化的简单相加。
3.2013 年备考时要注意:结合 2012 佛山举办的岭南文化 艺术节,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结合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体现的航天精神,分析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的重要性;结合广东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诚信建设等 材料,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答案:A
1.从内容分布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特点、中 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怎样对 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特 别要注意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注意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③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 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 竭的精神动力。
④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 力量之源。
3.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1)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主题。
区 别
含义 (表 现)
危 害
各庸种 俗带 等有 色迷 彩信 的、文愚化昧,、都颓是废落、封思想建、主殖义民和文资化本、主“义法的轮腐功朽”
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 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
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 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 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 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 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从文化建设的目的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 的文化权益,也是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
(2)如何做? ①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 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②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 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 文明风尚。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要求: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 发展的前沿,发挥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长处,不断创新。
⑤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
【例题 1】(2012 年佛山一模)2011 年国庆期间,东莞道滘、 麻涌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粤曲表演活动。粤曲以清新柔丽深受当
地居民欢迎,这得益于近百年来粤曲紧跟时代步伐,兼容并蓄,
不断拓宽唱腔音乐,彰显时代特色。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新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传统文艺是一种
文化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 (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2)文化多样化:①含义:是指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呈现形 式是多种多样的。②原因: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文化的 需求呈现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 差异性逐渐增强,从而导致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政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 策 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联系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 益的文化,都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2.发展大众文化 (1)为什么? ①从文化的作用看,A.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丰富精神世 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②从人民群众的地位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 文化创造的主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 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1.(2011 年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 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 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 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 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⑤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推 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 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和行为准则。
4.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 ①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核心:爱国主义。 ③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①从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 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 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 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从文化与人的关系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 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呈现潜移默化和深 远持久的特点。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弘扬爱国主义有 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增强人们辨别并抵御落 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跨度较大,要抓住 材料的关键信息“假文化、真争夺”来分析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主要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先进文化建设等角 度展开分析。
[答案]: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 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 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 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凝固的艺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粤曲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时代特色体现了①。“近 百年来、兼容并蓄,不断拓宽唱腔音乐”体现了③。②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④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答案:B
【跟踪训练】 1.(2012 年广东江门二模)2011 年 9 月 29 日,中国全新研 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以科学技术 的成就续写了我国人民的“奔月”神话。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 现( ) 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③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④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特征
见证(表现)
重要原因
源远流 汉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①含义:即
长(从历 史书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程上看) 典籍 重要见证
蓄。②意义:有利于
博大精 深(从内 涵上看)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 傲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 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 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 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 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