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学时药 理 学 复 习 提 纲

合集下载

药理学教学大纲(护理)

药理学教学大纲(护理)

《药理学》四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药理学》英文名称:《pharmac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6 学时讲课学时:54 学时实验学时:22学时学分:4.5 学分适用对象:护理专业本大纲参照国家教委高等医药学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所用教材编写。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药理学总学时为76学时,安排为理论课讲授54学时和实验课22学。

重要章节包括:绪言、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胆碱受体激动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高血压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抗心绞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等。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机能学实验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且得到实验操作训练。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2、熟悉药理学的学科地位、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

3、了解药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1、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3)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2、学科性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专业72学时)_2013版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专业72学时)_2013版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2013年9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代谢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药学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专题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专业课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超大纲内容不超5%。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等相关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分子生物学中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相关内容,主要涉及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等;第四部分为专题内容,主要探讨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

药物化学复习提纲

药物化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5*2 分=10 分)1、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 5 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吗啡结构中 B/C 环呈顺式,C/D 环呈反式, C/E 环呈顺式,环 D 为椅型构象,环 C 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3、根据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可将其化学结构概括为三部分,既包括亲脂性部分、中间部分和_亲水性部分_。

4、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合成过程引入和贮存过程引入5、阿托品的水解产物是莨菪醇和莨菪酸。

6、非甾体抗炎药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的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7、左旋肾上腺素在 pH 4 以下的水溶液中能发生消旋化反应而使活性降低。

8、药物从进入人体到产生药效的过程,要经历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三个重要相。

P5219、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等。

10、去甲肾上腺素为 R 构型,具有左旋性,结构上具有儿茶酚胺的结构受体, N 受体11、拟胆碱药物的受体有 M1 受体, M2 受体, M312、药物分子含有 2 个苯环,一般空间位阻较小的部位发生氧化代谢;若 2 个苯环取代基不同,则一般是电子云密度高的芳环易被氧化。

13、普鲁卡因作用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是 _含有酯基,易水解分解。

14、先导化学物的发现和优化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认为是从分子的多样性,分子的互补性和分子的相似性三方面考虑。

二、名词解释(5*4 分=20 分)1.*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 :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药理学(Pharmacology)。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5.5学分。

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3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药学本科的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同时也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认识药物防治疾病的原则及新药研发的药理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重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内容以常见多发病的药物防治为主,以药物的分类,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为重点。

对每类药物的代表药要讲深讲透,同类药物比较其作用特点或简要介绍。

七、主要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药理学的任务。

2. 熟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3. 了解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药理学的发展史,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与机理的一门科学。

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以及规律(药动学);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毒理学)以及在临床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与适应症,注意事项与禁忌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进行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4. 药理学是医、药学之间的桥梁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医学高等数学》(72学时)教学大纲

《医学高等数学》(72学时)教学大纲

《医学高等数学》(72学时)教学大纲第一部份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72总学分:4.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类本科预修要求:学生具有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专业学习的《医用高等数学》主要研究函数的微分和积分的理论及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该课程是医学本科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主课。

本课程于第一学期开设,为第一学期考试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获得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掌握函数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医学中的有关数量关系;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医学工作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函数、极限、无穷小、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常微分方程。

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应用:两个重要极限、极限的运算定理、罗尔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牢固掌握下列基本公式: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基本积分公式。

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函数的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与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第一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二重积分计算方法、变量可分离的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运用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医药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手段的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如有条件可配以校园网网上辅导协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授课效率。

通过对作业批阅、小测验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可加以课外辅导。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参照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高等数学》马建忠主编制订,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不同教学时数可根据需要适当删节处理。

第二部份大纲正文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时数:8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及要求:熟悉各类区间的意义,会把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实数集合表示与区间;了解邻域的意义及表示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设计(2011.7.18)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设计(2011.7.18)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概要】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英文名称:biop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药学本科、药物制剂本科、药学(营销方向)本科选用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四版),刘建平主编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2学时)【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人体内,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对这一动态变化过程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即为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关系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规律及影响这种量变规律的因素。

为剂型设计、制备工艺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生物药剂学在保证药品质量、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大纲通过对药学本科生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特点,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具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基础知识踏实、专业知识雄厚技术能力精湛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药学人才。

为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合理制药、保证安全用药等工作,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力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合理制药、保证安全用药等工作,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3.知道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
4.学会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多媒体教学及讲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学习关于气血津液的概念及生成、分布、分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任务五
病因病机
1.识记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2.知道疾病的发病情况;
3.学会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的基本病机。
20
方剂学基础知识
讲解方剂组方特点、方剂的命名与剂型、方剂的应用、中成药稳定性。
4
常用中成药及应用
讲解解表中成药、清热中成药、温里中成药、理气中成药、理血中成药、补益中成药、安神中成药、祛痰中成药、祛湿中成药、祛风止痉中成药、开窍中成药、收涩中成药、消导中成药、泻下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处方、剂型规格、功效主治、组方分析、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活动二:实训操作
通过中药饮片的煎煮实践,对汤剂制备的具体步骤,汤剂制备器材,煎煮中药饮片的方法进行实地训练。
6
任务十二
常用中成药及应用
1.知道常用解表中成药、清热中成药、温里中成药、理气中成药、理血中成药、补益中成药、安神中成药、祛痰中成药、祛湿中成药、祛风止痉中成药、开窍中成药、收涩中成药、消导中成药、泻下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处方、剂型规格、功效主治、组方分析、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地点--药学实训中心
教师--专-兼职教师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校外项岗实习学时为100 占58.1%
实训、实习要求与
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实现学生适应药品营销和医院药房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地 点—药品营销和医药药房岗位
教 师--兼职教师专人带教
教学资料--岗位操作规程
(二)教学任务安排

《药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药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药用基础化学
一、课程简介
《药用基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能、元素及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培养解决无机与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强化了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铺平道路,为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更广泛职业技术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180学时,讲授108,实验72。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四大平衡等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以容量分析为重点,掌握有关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3.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有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说明: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自学﹑讨论﹑演示﹑实习等形式进行。

通过提问﹑作业﹑讨论﹑测验等进行评价。

本课程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总时数为108学时。

教学评价要求:
1﹑口头提问 2﹑书面提问 3﹑作业 4﹑实习报告 5﹑小组讨论
编写者:顾平。

最新《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最新《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代码:学时:72(讲课学时:72实验学时:0课内实践学时: 0)学分:4.5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数学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数学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一些问题。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信息安全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通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需要专门开课讲授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初等数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学科涉及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建立数学体系的完整概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介绍了整数的可除性、同余理论以及有关原根与指标等知识。

学好本课程内容的前提条件: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习题课和批改作业为检查措施,期末笔试考试为检查手段,以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一)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性质、狭义和广义欧几里得除法和算术基本定理的了解,更深入地理解初等数论与现代密码学的关系。

2.教学内容和要点。

共讲授六个方面的内容:(1)整除的概念、欧几里得除法;(2)整数的表示(3)最大公因数与广义欧几里得除法(4)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及最小公倍数(5)素数、算术基本定理(6)素数定理。

(二)第二章同余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同余、剩余类和简化剩余类的概念,熟悉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

2.教学内容和要点。

共讲授五个知识点的内容:(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3)简化剩余系与欧拉函数(4)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5)模重复平方计算法。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医药学概论二、课程目标:1.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2.了解中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4.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深入学习中医药学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中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医学的渊源和基本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2.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气血津液理论;-中医病证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剂学。

3.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中医诊断方法和观察技巧;-中医药学研究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方法;-中药鉴定的常用手段和技术。

4.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传播-中医药学在东亚国家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在西方国家的引入和应用;-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4学时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分析等方式传授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2.实践教学:-参观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医药机构参观实习,了解中医药学的实际应用;-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中医诊断方法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际技能;-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中医药学相关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1.《中医药学概论》;主编:XXX;出版社:XXX参考资料:1.《中医药学发展史》;主编:XXX;出版社:XXX2.《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主编:XXX;出版社:XXX七、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因素;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中医药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实践考核:考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专业用一、课程性质《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总论二、局部麻醉药811192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821109五、心血管系统药物六、呼吸系统药物 8282七、消化系统药物314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711610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1111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28.五、明说(一)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第3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药学概论复习提纲

药学概论复习提纲

药学概论(gàilùn)复习提纲及答案(仅供参考)绪论(xùlùn)1、药学定义:药学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shǐyòng)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2、药品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guīdìng)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药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jīzhì) (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订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4、药学教育中的四大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5、药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将药品分为哪几类?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将药品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6、药学与哪些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药学与化学、生物学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

7、规范化药品管理包括哪些规范化管理?GMP GSP GLP GCP第三章药理学1、泻药的类型: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2、常用抗惊厥药有哪些?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均有抗惊厥作用。

注射硫酸镁也有抗惊厥的作用。

3、抗狂躁的药物有哪些?氯丙嗪、米帕明、碳酸锂。

4、常用降压药有哪些类型?常用降压药有:利尿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卡托普利、氯沙坦)、中枢性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血管扩张药、钾通道开放剂、5—羟色胺受体阴断药。

5、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对药效的影响程度,或根据其作用方式,宏观上将药物分为哪两类?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6、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即艾迪生病;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3篇)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药学专业是培养具备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医疗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大纲旨在明确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药品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医疗等领域的实际工作情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药品检验、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药学基础实验(1)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无机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2)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有机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3)分析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分析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4)生物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2. 药物化学实验(1)药物合成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药物分离纯化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药物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药物制剂实验(1)固体制剂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液体制剂实验:使学生掌握液体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半固体制剂实验:使学生掌握半固体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4.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1)药品生产流程实习:使学生了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2)药品质量检验实习:使学生掌握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药品经营与管理(1)药品经营实习:使学生了解药品经营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言
1.药物的概念,药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2.新药研制与开发的过程有哪些?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有哪几种,分别有何特点?
2.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哪几种,什么是首关消除?
3.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对药物分布有何影响?
4.什么是肝药酶,它有何特性?
5.酸碱性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如何,有何意义?
6.如何理解肝肠循环、血浆消除半衰期及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7.零级消除动力学和一级消除动力学各有何特点?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怎样理解药物作用的概念及特点,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2.治疗效果分哪几种,各有何特性?
3.如何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它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之。

4.结合量效曲线,理解如下概念:阈剂量、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

5.受体的概念及特性。

6.根据作用受体的不同,将药物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7.什么是受体的向上调节和向下调节?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了解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安慰剂、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习惯性、成瘾性的概念。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学分类。

2.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有哪两种,试述其合成、贮存、释放、作用中止过程。

3.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哪几种,试述其亚型及分布。

第六,七章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酯酶抑制药
1.拟胆碱药的分类。

2.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4、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表现及防治措施。

第八,九章抗胆碱药(I、II)
1.抗胆碱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3.除极化型肌松药、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4.琥珀胆碱过量为什么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毒
第十章拟肾上腺素药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在药理作用上有何异同点?
3.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4.多巴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抗肾上腺素药
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如何理解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3.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5.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2.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3. 为什么安定可以用于麻醉前给药?
第十六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1. 各类不同类型癫痫分别选用何药治疗?
2. 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
1.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2.氯丙嗪过量或中毒所致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治疗?
3.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有哪些,试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简述之。

6.简述碳酸锂抗躁狂症作用机理。

7.简述米帕明抗抑郁症作用机理。

第十九章镇痛药
1.吗啡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基础。

2.吗啡为什么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3.哌替啶与吗啡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
4.吗啡等镇痛药产生成瘾性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比较中枢性镇痛药和外周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2.试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机制。

3.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

4.试比较各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作用及应用上的特点。

5.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分别有何表现?
第二十一章离子通道概论和钙拮抗药
1. 简述钙拮抗药的分类及特点,并列举各代表药。

2. 简述钙拮抗药对心肌的主要药理作用。

3. 比较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1.各种类型的利尿药利尿机制是什么,作用部位分别在哪里?
2.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如何?
第二十五章抗高血压药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各种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的降压机制是什么,分别适用于何种类型的高血压?可引起哪些特殊不良反应?
3.ACEI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

第二十六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为什么强心苷在应用时容易发生中毒。

2.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
3.强心苷在临床上有何应用,它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心衰病人?
4.强心苷的中毒反应有哪些表现,其中毒的机制是什么,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第二十七章抗心绞痛药
1.抗心绞痛药的分类、主要机制及代表药。

2.硝酸甘油抗心绞痛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其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3.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治疗心绞痛的机制如何,其禁忌证是什么?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的优缺点?
5.钙拮抗药的抗心绞痛作用及应用。

第二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试述肝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它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如何?
2.简述香豆素类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3.铁制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贫血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4.各种类型的纤维蛋白溶解药在作用及应用上的异同。

5.维生素K在凝血机制中的作用如何,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维生素K的缺乏?6.抗贫血药分为哪几类,分别适用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7.口服铁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8.为什么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要合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第三十章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1、各类抗组胺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一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 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在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特点
2. 平喘药的分类、代表药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十二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 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2.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三十五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2.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的药理作用基础有哪些?
3.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的药理机制是什么?
4.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哪些疾病应禁用糖皮质激素?
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二章
1.理解如下概念:抗菌药、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抗菌谱、化疗指数。

2.各类抗菌药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

3.青霉素的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机制、耐药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5.比较四代头孢菌素在作用及应用上的特点。

6.红霉素在临床上首选治疗哪些疾病?
7.试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机制及耐药机制,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8.比较各种类型的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应用?
9.四环素及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10.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机制,比较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1.磺胺药的分类、抗菌谱、抗菌机制及应用,有哪些不良反应?磺胺药与TMP 组成复方的机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