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本文是关于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快来看看吧! 【老骥伏枥的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老骥伏枥的典故释义】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

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

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

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

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

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

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老骥伏枥的典故成长心语】
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仍然充满雄心壮志,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同样意义非凡。

作为学生,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