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 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A )
A.实行休养生息 C.重视以德化民
B.提倡勤俭治国 D.打击土地兼并
7.景帝元年,下诏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 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这表 明汉景帝( D )
15.班固说:“它(《史记》)的文章风格直白,记载的事 件经得起核实,不凭空赞赏,也不掩饰过错。”这体现了 《史记》( A )
A.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C.文笔优美,形象生动
B.千年史事,地位重要 D.人物众多,记事全面
16.(12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汉书》记载汉武帝恭俭济民(节俭、关心百姓), 继承了文景的优良传统;对汉武帝的评价主要以赞扬为主, 宣传他的功绩。《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过度奢侈,劳民伤 财,像秦始皇一样实行暴政。(2分) 如何看待:看待历史人物要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一分 为二地)评价。(2分)
17.(12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 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 哪一类型的史料?(2分)运用材料二所示史料,可以佐证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2分)
史料:实物史料。(2分) 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史书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有何 不同。(2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2分)
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
观正确。(8分)
观点:历代君主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2分) 论证: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确立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2分)汉武帝 实行“推恩令”,确立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等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分) 结论:历代君主都十分重视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统治。中央集 权制度对古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2分)
A.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C.减轻赋税,减免徭役
B.勤俭节约,生活简朴 D.减省刑罚,废除峻法
8.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 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 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B )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9.下面为西汉行政体系与监察体系示意图,两者交叉平行, 不相重复。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是( A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B.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性 D.提升行政体系的效率
10.每遇重大灾异事件,西汉初皇帝多自责罪己,西汉末皇 帝则往往罪及三公;到了东汉,因灾异事件被免职的三公 人数大大增加。这反映了( A )
A.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C.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B.监察制度逐步完善 D.制度腐朽统治黑暗
11.下表是东汉部分皇帝的即位年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C )
A.君主制度不稳定 C.外戚与宦官专权
B.诸侯混战与争霸 D.中央集权存在缺陷
12.某班级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兰老师抛出一个 讨论话题,之后同学们分享讨论结果(见右图)。同学们 讨论的是( D )
A.有利于民族交融 C.推动了经济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文化交流
3.“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 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C.统一文字、“推恩令”
B.焚书坑儒、“推恩令” 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4.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 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 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 料的是( A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资治通鉴》的记载 D.电视剧《大秦帝国》
5.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 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 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B )
A. 社会政治清明 C.中央集权加强
B.经济恢复发展 D.农民负担沉重
A.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B.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 C.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 D.开辟“丝绸之路”的评价
13.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下列图片最能体现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哪一特 点( D )
A. 丝绸贸易为主 C.文明西传
B.陆海并举 D.双向交流
14.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次,其中发病 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10年间,大 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其 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 《伤寒杂病论》。这说明( B ) A. 季节交替与疾病暴发相互影响 B.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C. 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 D.人口减少与疾病暴发存在联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七年级 上册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在中国历史 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表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 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等不 断发展;边疆得到开发,各民族交融不断进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在经济上,虽几经挫折,但总 体保持向上的活力。表现为:对内,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统一度量 衡和货币,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对外,通过丝绸之路不断 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在思想文化上,呈现出先抑后扬 的趋势。表现为:统治者都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抑 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思想文化上的 高度集中,开明的政策推动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取得了许多领先世 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 从其计。
——《史记》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中空缺的内容 补充完整。(3分)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措施?(1分)
①皇帝;②丞相;③地方政府。(3分) 措施:“推恩令”。(1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
1.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密封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块,下面 是秦代“九江守印”封泥。《史记正义》载:“秦置九江 郡。”对以上史料判断正确的是( B ) A.“九江守印”封泥属于文献史料 B.封泥与《史记正义》的记载可相互印证 C.“九江守印”封泥可用于研究秦的货币
2.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 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 会转型。此观点认为秦统一( B )
材料二
材料三 如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 何有加焉。
——《汉书》 (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 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某同学判定图一疆域为西周,图二为秦朝,从地方制 度角度说明其判断理由。(4分)
理由: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2分)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