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讲课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 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说明 两车的运动情况;②由图象知交点代表相遇.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速度的大小,在 t1 时刻乙车的速度大,故 A 错误;交点代表相遇(达到同一 位置),0 到 t1 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故 B 错误;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路程相等,存在某一时刻,两图线斜率相 等,两车速度相等,故 C、D 正确.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第二十一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 都经过 4 s 的匀加速”说明 4 s 内两人均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②“甲的爆发力强”说明甲的加速度大;③“调节 时间均为 2 s,且速度都降为 8 m/s ”说明速度最后均减 为 8 m/s;甲、乙两人均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最后均以 8 m/s 的速度冲刺.
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其加速度 a 甲=10 m/s2.乙车做初速度 v0=10 m/s、 加速度 a 乙=5 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两车的 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 t23=45 m,x 乙=v0t3+12a 乙 t23=52.5 m,由于 t=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 t=0 时甲车在乙 车前,Δx=x 乙-x 甲=7.5 m,选项 B 正确;
第十四页,共81页。
即下落过程中 a 甲>a 乙,选项 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 离,由 h=12at2 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 A 错误;由 2ah =v2-v20知,v0=0,a 越大,v 越大,选项 B 正确;由 W 阻=F 阻 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 D 正 确.
答案:BD
匀减速的位移:由 x3=v1+2 v2t3, 解得 x3=18 m. 最后冲刺的位移为:x4=200 m-(x1+x2+x3)=200 m-(20+100+18)m=62 m. 答案:(1)-1 m/s2 (2)62 m
第二十三页,共81页。
在追及相遇(同向运动)问题中,两物体若存在速度相 等的时刻,则该时刻为相距最远、相距最近、恰好能追 上(相撞)或恰好不能追上(不相撞)的时刻,速度相等为对 应的临界条件.
2017·T 24
2016·T 19
传送带和板 块问题
2017·T25
高考必备知识概览
第三页,共81页。
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 同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3 s 时并 排行驶,则( )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
第二十七页,共81页。
解析: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1∶3∶5,据此判断第一个 T 时间内 的位移 x1=15×3 m=0.6 m,选项 D 正确;第二个 T 时间 内的位移 x2=35×3 m=1.8 m,由 v23-0=2a(x1+x2+x3), 得 a=56 m/s2,选项 A 错误;由Δx=aT2 得 x2-x1=aT2, 解得 T=65 s,选项 C 错误;第一个 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 v1=aT=1 m/s,选项 B 错误.
解析:(1)在匀加速过程,设甲的位移为 x1,所用的 时间为 t1,达到的末速度为 v1,由 x1=v21t1,解得 v1=10 m/s;
第二十二页,共81页。
甲匀减速的末速度为 v2,匀减速的加速度为 a2, 由 a2=v2Δ-tv1,得 a2=-1 m/s2. (2)甲匀速运动的位移:x2=v1t2=10×10 m=100 m,
2. (2018·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 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 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 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 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第七页,共81页。
第二十页,共81页。
(2018·洛阳检测)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 200 m 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 4 s 的匀加速,甲的的匀速运动,乙的耐 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 10 s、乙为 13 s,因为体力、 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 为 2 s,且速度都降为 8 m/s,最后冲刺阶段以 8 m/s 的速 度匀速到达终点.求:
第十五页,共81页。
命题特点与趋势 1.近几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比较全面,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也涉及较为综合的计算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运动学图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命题的 热点. 2.借助“传送带”“平板车”“滑块——木板”模型, 综合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的计 算题,会成为高考中的压轴性题目.
答案:BD
第十页,共81页。
4.(多选)(2018·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 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 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在 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0 到 t1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t1 到 t2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
距离为 40 m
第四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说明 3 s 时两车相遇;②“由图知 2 s 时甲乙两图象相交”说明两 车此时速度相同,同时也说明 1 s 时两车也并排行驶.
答案:A
第八页,共81页。
3.(多选)(2018·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 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 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 t1 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第二十六页,共81页。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T 为 时间间隔,在第三个 T 时间内位移是 3 m,第三个 T 时 间末的瞬时速度为 3 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是 1 m/s2 B.第一个 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 0.6 m/s C.时间间隔 T=1 s D.物体在第 1 个 T 时间内的位移为 0.6 m
第十三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同一种材料制成”说明甲和乙球的 材料密度相同;②“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 成正比”说明半径越大所受阻力越大.
解析: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 F 阻=kR,k 为 常数,R 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 阻=
ma,由 m=ρV=43ρπR3 知:43ρπR3g-kR=43ρπR3a, 即 a=g-4ρ3kπ·R12,故知:R 越大,a 越大,
第十六页,共81页。
3.以“机车运动”“追及相遇”为背景的实际问题 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解题要领 1.解答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应用的问 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1)两分析. ①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 ②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
第十七页,共81页。
第十九页,共81页。
2.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种方法 (1)公式法:根据题目要求,应用基本公式直接求解. (2)推论法:如果条件允许,应用-v =v2t=v0+2 v,v2 -v20=2ax,Δx=aT2 等推论求解问题,可快速得出答案. (3)比例法: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 例关系式求解. (4)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 可认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答案:D
第二十八页,共81页。
考点 2 图象问题 1.v-t 图象提供的信息
第二十九页,共81页。
2.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 (1)明确是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 量. (2)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 (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 (4)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
[题眼点拨] ①施加力 F 前“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说 明物块 P 所受的重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②“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物块 P 的加速度 不变.
解析: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未施加力 F 时物块 P 静止,则有 kx0=mg.有力 F 时 P 向上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k(x0-x)=ma,解得 F =ma+ 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第五页,共81页。
t=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 5 m,乙车的位移为 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 7.5 m,则 t=1 s 时两车并 排行驶,选项 A、C 错误.甲、乙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 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52.5 m-12.5 m=40 m,选项 D 正确.
答案:BD
第六页,共81页。
第二十四页,共81页。
[对点训练] 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 足 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 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 35 m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1 m/s2 D.质点 3 s 末的速度为 5 m/s
第三十页,共81页。
(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 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 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 速度 v 和位置 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第二十五页,共81页。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 v=xt知,x=vt=2t+t2,根据 x =v0t+12at2=2t+t2 知,质点的初速度 v0=2 m/s,加速度 a=2 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C 错误;5 s 内质点的位移 x=v0t+12at2=2×5 m+12×2×25 m=35 m,故 B 正确;质点在 3 s 末的速度 v=v0+at=2 m/s+2 ×3 m/s=8 m/s,故 D 错误.
(2)两个桥梁. ①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 2.解决图象类问题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 (1)要明白 x-t、v-t 图象的特点及区别; (2)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
第十八页,共81页。
考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记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
第九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说明在 t2 时刻前乙车在前;②由图象的斜率知两车加速度均先减 小后增大.
解析: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v-t 图象包围 的面积代表运动的位移,可知在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 在前,故 A 错误,B 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 以甲和乙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错误,D 正确.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PPT
第一页,共81页。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第二页,共81页。
近三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常考点
全国卷 Ⅰ
全国卷 Ⅱ
全国卷Ⅲ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
2016·T16
速度时间图 象问题
2016·T 21
2018·T 19
2018·T18
动力学问题
2018·T 15
答案:CD
第十二页,共81页。
5.(多选)(2016·全国卷Ⅱ)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 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 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 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题眼点拨] ①“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 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说明 两车的运动情况;②由图象知交点代表相遇.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速度的大小,在 t1 时刻乙车的速度大,故 A 错误;交点代表相遇(达到同一 位置),0 到 t1 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故 B 错误;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路程相等,存在某一时刻,两图线斜率相 等,两车速度相等,故 C、D 正确.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第二十一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 都经过 4 s 的匀加速”说明 4 s 内两人均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②“甲的爆发力强”说明甲的加速度大;③“调节 时间均为 2 s,且速度都降为 8 m/s ”说明速度最后均减 为 8 m/s;甲、乙两人均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最后均以 8 m/s 的速度冲刺.
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其加速度 a 甲=10 m/s2.乙车做初速度 v0=10 m/s、 加速度 a 乙=5 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两车的 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 t23=45 m,x 乙=v0t3+12a 乙 t23=52.5 m,由于 t=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 t=0 时甲车在乙 车前,Δx=x 乙-x 甲=7.5 m,选项 B 正确;
第十四页,共81页。
即下落过程中 a 甲>a 乙,选项 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 离,由 h=12at2 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 A 错误;由 2ah =v2-v20知,v0=0,a 越大,v 越大,选项 B 正确;由 W 阻=F 阻 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 D 正 确.
答案:BD
匀减速的位移:由 x3=v1+2 v2t3, 解得 x3=18 m. 最后冲刺的位移为:x4=200 m-(x1+x2+x3)=200 m-(20+100+18)m=62 m. 答案:(1)-1 m/s2 (2)62 m
第二十三页,共81页。
在追及相遇(同向运动)问题中,两物体若存在速度相 等的时刻,则该时刻为相距最远、相距最近、恰好能追 上(相撞)或恰好不能追上(不相撞)的时刻,速度相等为对 应的临界条件.
2017·T 24
2016·T 19
传送带和板 块问题
2017·T25
高考必备知识概览
第三页,共81页。
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 同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3 s 时并 排行驶,则( )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
第二十七页,共81页。
解析: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1∶3∶5,据此判断第一个 T 时间内 的位移 x1=15×3 m=0.6 m,选项 D 正确;第二个 T 时间 内的位移 x2=35×3 m=1.8 m,由 v23-0=2a(x1+x2+x3), 得 a=56 m/s2,选项 A 错误;由Δx=aT2 得 x2-x1=aT2, 解得 T=65 s,选项 C 错误;第一个 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 v1=aT=1 m/s,选项 B 错误.
解析:(1)在匀加速过程,设甲的位移为 x1,所用的 时间为 t1,达到的末速度为 v1,由 x1=v21t1,解得 v1=10 m/s;
第二十二页,共81页。
甲匀减速的末速度为 v2,匀减速的加速度为 a2, 由 a2=v2Δ-tv1,得 a2=-1 m/s2. (2)甲匀速运动的位移:x2=v1t2=10×10 m=100 m,
2. (2018·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 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 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 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 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第七页,共81页。
第二十页,共81页。
(2018·洛阳检测)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 200 m 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 4 s 的匀加速,甲的的匀速运动,乙的耐 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 10 s、乙为 13 s,因为体力、 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 为 2 s,且速度都降为 8 m/s,最后冲刺阶段以 8 m/s 的速 度匀速到达终点.求:
第十五页,共81页。
命题特点与趋势 1.近几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比较全面,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也涉及较为综合的计算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运动学图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命题的 热点. 2.借助“传送带”“平板车”“滑块——木板”模型, 综合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的计 算题,会成为高考中的压轴性题目.
答案:BD
第十页,共81页。
4.(多选)(2018·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 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 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在 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0 到 t1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t1 到 t2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
距离为 40 m
第四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说明 3 s 时两车相遇;②“由图知 2 s 时甲乙两图象相交”说明两 车此时速度相同,同时也说明 1 s 时两车也并排行驶.
答案:A
第八页,共81页。
3.(多选)(2018·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 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 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 t1 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第二十六页,共81页。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T 为 时间间隔,在第三个 T 时间内位移是 3 m,第三个 T 时 间末的瞬时速度为 3 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是 1 m/s2 B.第一个 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 0.6 m/s C.时间间隔 T=1 s D.物体在第 1 个 T 时间内的位移为 0.6 m
第十三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同一种材料制成”说明甲和乙球的 材料密度相同;②“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 成正比”说明半径越大所受阻力越大.
解析: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 F 阻=kR,k 为 常数,R 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 阻=
ma,由 m=ρV=43ρπR3 知:43ρπR3g-kR=43ρπR3a, 即 a=g-4ρ3kπ·R12,故知:R 越大,a 越大,
第十六页,共81页。
3.以“机车运动”“追及相遇”为背景的实际问题 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解题要领 1.解答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应用的问 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1)两分析. ①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 ②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
第十七页,共81页。
第十九页,共81页。
2.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种方法 (1)公式法:根据题目要求,应用基本公式直接求解. (2)推论法:如果条件允许,应用-v =v2t=v0+2 v,v2 -v20=2ax,Δx=aT2 等推论求解问题,可快速得出答案. (3)比例法: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 例关系式求解. (4)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 可认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答案:D
第二十八页,共81页。
考点 2 图象问题 1.v-t 图象提供的信息
第二十九页,共81页。
2.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 (1)明确是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 量. (2)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 (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 (4)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
[题眼点拨] ①施加力 F 前“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说 明物块 P 所受的重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②“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物块 P 的加速度 不变.
解析: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未施加力 F 时物块 P 静止,则有 kx0=mg.有力 F 时 P 向上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k(x0-x)=ma,解得 F =ma+ 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第五页,共81页。
t=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 5 m,乙车的位移为 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 7.5 m,则 t=1 s 时两车并 排行驶,选项 A、C 错误.甲、乙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 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52.5 m-12.5 m=40 m,选项 D 正确.
答案:BD
第六页,共81页。
第二十四页,共81页。
[对点训练] 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 足 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 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 35 m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1 m/s2 D.质点 3 s 末的速度为 5 m/s
第三十页,共81页。
(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 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 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 速度 v 和位置 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第二十五页,共81页。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 v=xt知,x=vt=2t+t2,根据 x =v0t+12at2=2t+t2 知,质点的初速度 v0=2 m/s,加速度 a=2 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C 错误;5 s 内质点的位移 x=v0t+12at2=2×5 m+12×2×25 m=35 m,故 B 正确;质点在 3 s 末的速度 v=v0+at=2 m/s+2 ×3 m/s=8 m/s,故 D 错误.
(2)两个桥梁. ①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 2.解决图象类问题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 (1)要明白 x-t、v-t 图象的特点及区别; (2)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
第十八页,共81页。
考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记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
第九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说明在 t2 时刻前乙车在前;②由图象的斜率知两车加速度均先减 小后增大.
解析: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v-t 图象包围 的面积代表运动的位移,可知在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 在前,故 A 错误,B 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 以甲和乙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错误,D 正确.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PPT
第一页,共81页。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第二页,共81页。
近三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常考点
全国卷 Ⅰ
全国卷 Ⅱ
全国卷Ⅲ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
2016·T16
速度时间图 象问题
2016·T 21
2018·T 19
2018·T18
动力学问题
2018·T 15
答案:CD
第十二页,共81页。
5.(多选)(2016·全国卷Ⅱ)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 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 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 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