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17环状多肽,BN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介导一系列生理学效应。

正常成人体内少量BNP主要参与调节体循环和水盐平衡,维持心脏组织微环境稳态,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国外商品名为奈西利肽(nesiritide),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高纯度无菌冻干粉剂,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用药,它的另一个治疗应用前景为心肌梗死后的早期治疗。

有研究表明rhBNP有利于阻止和逆转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1-3],但对于心肌梗死后持续应用rhBNP的疗效观察少有报道。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持续应用rhBNP对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药物及仪器rhBNP组以冻干rhBNP(商品名新活素,0.5 mg/支;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 μg/kg静脉滴注。

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作同期对照。

惠普公司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BL-420F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日本Olympus IX70型光学显微镜;BNP酶联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

1.1.2 实验动物及分组实验选用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00±25)g,广西疾病控制中心动物实验室提供。

术后24 h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MI对照组和BNP治疗组,每组50只;两组再各分为术后48 h、1周、2周、3周和4周各5个亚组,每组10只。

1.2 实验方法
1.2.1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参照文献[4],大鼠水合氯醛麻醉,以0号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

开胸时间不超过30 s。

应用青霉素腹腔注射预防感染。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 h存活且心电图符合心肌梗死改变的大鼠作为心肌梗死模型大鼠。

1.2.2 心脏超声心动图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左胸前部剃毛,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每个数据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

1.2.3 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BL-420F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

大鼠经腹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鼠台,分离右颈总动脉,插入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稳定10 min后,记录大鼠心率(heart rate,HR);将导管进一步插入左心室,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um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rise,+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um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fall,-dp/dtmax),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1.2.4 血浆BNP浓度的测定大鼠股静脉取血4 ml,置于含30 μl 10% EDTA 和30 μl抑肽酶塑料管中混匀,40 ℃35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放入-20 ℃冰箱保存备检。

具体过程按试剂盒说明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存活情况
在实验的4周内,100只大鼠中共7只死亡,AMI对照组3只,rhBNP治疗组4只,逐渐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并死亡,解剖发现明显肺瘀血,考虑死于心力衰竭。

最终获得完整资料的大鼠共有93只。

2.2 两组大鼠不同时间心功能和BNP检测
结果的比较
LVEF在两组48 h均较正常下降,以后逐渐上升,其中AMI对照组第4 周较第48小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48小时即有明显升高(P<0.05),此后呈上升趋势,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两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结果的比较
AMI后两组HR改善不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SP 在对照组术后1 周起开始升高,与48 h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组术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LVSP明显升高(P<0.05),以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P在对照组术后4 周与48 h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BNP组术后48 h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4 周时与48 h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dp/dtmax在对照组中呈逐渐增加趋势,至4 周时较48 h明显升高(P<0.05),BNP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AMI因持续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心肌结构和心室构型同时产生相应的变化,并使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损害、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

主要表现为LVSP和+dp/dtmax下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泵功能减低;LVEDP和-dp/dtmax上升,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室壁顺应性下降,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又可导致心肌向心性肥厚,进一步加快心室重构的进展[5-7]。

近来的研究表明,AMI后心肌坏死与细胞凋亡共同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且心肌细胞凋亡的持续存在,使心肌细胞进行性丢失,导致室壁变薄,心室扩张,心室重构,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8]。

研究发现,心功能受损时内源性的BNP浓度增加,虽然内源性的BNP是一种代偿性的心脏保护激素,但其浓度升高还不足以完全拮抗体内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9-10]。

这时候补充外源性的BNP能够调整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的水平,保护心脏功能,这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患者带来特殊益处。

李世强等[11]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的患者静脉滴注rhBNP较之硝酸甘油有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研究表明,BNP具有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垂体加压素及交感神经保钠储水,维持血压的作用,血浆BNP浓度与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12-14]。

本研究发现,AMI后随着心室重构的进展,LVEF逐渐升高,4周后LVEF有较明显恢复。

外源性BNP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功能,LVEF在第48小时即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应用rhBNP至第4周时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

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AMI后LVSP及+dp/dtmax、-dp/dtmax降低,LVEDP 升高,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紊乱,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损伤。

而连续
给予外源性BNP 4周后,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升高LVSP及+dp/dtmax,-dp/dtmax,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LVEDP,减轻左心室前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

特别是rhBNP应用48 h即可快速提高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并可提高收缩/舒张效率,与AMI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使用能起到稳定左室功能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左室舒张末压方面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持续使用外源性BNP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近年来,随着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源性BNP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重要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Miller WL, John CK, Aren A, et al. Role for precursor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assessing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treated with nesiritide[J]. Clin Chim Acta,2009, 406(2): 119-123.
[2]马虹. 重组人类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J].新医学, 2007, 38(10): 685-687.
[3]Felker GM, Petersen JW, Mark DB, et al. Natriuretic petid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 CMJA, 2006, 175(6): 611-617.
[4]Burley DS, Baxter G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t early reperfusion limits infarct size in the rat isolated heart[J]. Basic Res Cardiol,2007, 102(6):529-541.
[5]Olivetti G, Capasso JM, Meggs LG, et al. Cellular basis of chronic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J]. Circ Res, 1991, 68(3):856-869.
[6]Weir RA, McMurray JJ.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urr Heart Fail Rep,2006, 3(4):175-180.
[7]黄根牙,顾新元,唐利龙.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 29(6): 851-854.
[8]Martin J, Denver R, Bailey M, et al.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cardiac fibroblast: implications for ventricular remodeling[J].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05, 32(9): 697-701.
[9]Moe GW.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heart failure[J]. Curr Opin Cardiol,2006, 21(3):208-214.
[10]Rademaker MT, Richard AM. Cardiac natriuretic peptides for cardiac health[J]. Clin Sci (Lond),2005, 108(1): 23-36.
[11]李世强, 傅向华, 刘君, 等. 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11(34): 23-27.
[12]Ashizawa N, Yano K.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measuring [J]. Nippon Rinsho, 2006, 64(5): 861-864.
[13]蔡洪流, 方强. 血浆B型利钠肽浓度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 15(9): 816-819.
[14]Kawakami R, Saito Y, Kishimoto I,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facilitates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cardiac man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2004, 110(21): 3306-331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7月第21卷第7期Chin J Emerg Med,July 2012,V ol.21,No.7
P706-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