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具有环保、黏结性好、 应用广泛的特性。为了能得到性能优异的压敏胶,研 究了影响压敏胶性能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优化的 反应条件为 :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 93%,反应温度在 84℃左右,pH 在 8 左右,乳化剂用量为 2.5%,引发剂 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5%,预乳化液滴加时 间为 1.5 h 时,可以得到初黏性为 3.7 cm,持黏性大于 24 h,180° 剥离强度大于 16 min 的乳液型丙烯酸酯类 压敏胶。
用 NXB-2L 旋转黏度计测试。 1.5.2 压敏胶的力学性能测试
(1)初黏性 :用斜面滚球法测试。用自制斜面 初黏仪,将直径为 8 mm 的小钢球自倾角为 30° 的斜 面上 10 cm 处自由放下,在 20℃温度下,测试小球在 水平胶带上滚动的距离,数值越小越好 ;
(2)持黏性 :按 GB 4851—84 进行测试,将 25 mm 宽胶带与不锈钢板相黏 25 mm 长,下挂 500 g 重物, 在 20℃温度下,测试胶带脱离钢板的时间 ;
乳液聚合反应中乳化剂的选择尤为重要,它不但 会使聚合反应平稳,同时也使聚合反应产物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作为乳液型压敏胶的乳化剂还要满足不 能使压敏胶技术指标降低的要求。从压敏胶的性能分 析,当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比例为 2 ∶ 1 时,性能良好。乳化剂配比的影响见表 3。
表 3 乳化剂配比的影响 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emulsifier ratio
0.2~0.3 0.1 0.8 1.6
1.4 合成方法 称取 DBS 1.0 g 和 OP-10 0.5 g,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 40 g 蒸馏水,然后称取丙烯酸丁酯 44.5 g、甲基 丙烯酸 2.5 g、丙烯酸羟乙酯 1 g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0~2.0 g,混合均匀后加入烧瓶中,再加入氨水 1 g,高 速搅拌 30 min 进行预乳化,然后将预乳液倒出。将 20% 的上述预乳液加入烧瓶中,水浴升温,并同时开 动恒速搅拌,当水温升到 70℃时,加入 1/3 引发剂过 硫酸铵溶液(0.3 g 过硫酸铵预先溶解在 5.5 g 蒸馏水 中)。当乳液变蓝后,分别滴加剩余预乳液和引发剂, 2.5 h 左右滴完,此时搅拌速度要慢,且温度不能超过 84℃。滴完后,保温反应 2 h,然后降温到 70℃,加亚 硫酸氢钠溶液。反应体系在 70℃保温 0.5 h 后,降温 出料,制板后测试性能。 1.5 产物的性能测试 1.5.1 黏度的测试
时不能高速涂布。 鉴于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上述缺点,本实验
通过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 制了具有自交联性能的丙烯酸酯类乳液型压敏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
烷基硫酸钠(DB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过 硫酸铵(APS,引发剂)。 1.2 仪器及设备
虽然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有诸多优点,但目前 市场上的产品,性能上仍有明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
几方面问题 : (1)压敏胶的耐水性、耐湿性、耐热性较差,其
黏性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 (2)乳液本身的耐寒性及其基材表面的耐湿性
较差 ; (3)由 于 水 比 有 机 溶 剂 挥 发 速 度 慢,制 品 加 工
第 48 卷第 9 期
202120 年 9 月
上海涂料 SHANG上H海AI涂CO料ATINGS
Vol. 48 No. 9 第Se4p8. 2卷010
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王凤英 (青岛科技大学,266042)
摘 要 :以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乳液型压敏胶。通过实验发现 :乳 液相对分子质量、软硬单体的配比、乳化剂、引发剂、pH 值均对压敏胶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 有影响。聚合反应温度约 84℃、反应体系 pH 值约 8、软单体用量为 93% 时,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 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最好,由此成功研制成黏结性能优异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
参考文献
1 胡小玲,岳红,管萍,等 .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J]. 化学研 究与应用,1999,11(01):32-36
2 刘弈,储富祥,赵临五,等 . 高固含低黏度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 制[J]. 黏接,2000,21(04):1-3
3 杨性坤 .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J]. 中国胶黏剂,2002,11 (06):16-18
乳液室温放置半年黏度增大 ;c—乳液室温放置 1 个月黏度增大 ;
d—乳液聚合中有破乳现象。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实验结 果见表 4。从表 4 可知 :当乳化剂用量低于 1.2% 时, 乳液在聚合中就破乳 ;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 逐步趋向稳定。当乳化剂用量太低时,聚合形成的胶 束太少,不能形成有效的双电层和稳定层,乳液不稳 定。当增加体系中乳化剂用量时,逐步在乳液粒子表
合成乳液室温放置半年无变化 ;b—合成乳液室温放置半年黏度 增大 ;c—合成乳液室温放置 1 个月黏度增大 ;d—合成乳液聚合 中有破乳现象。
研究表明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与引 发剂用量的关系存在一极大值,剥离强度在引发剂用 量为 0.5% 处出现最大值,性能良好。
引发剂用量太大或太小均会降低胶黏剂的黏结 性。对于亲水性不大的单体来说,有 Mn ∝[I][8]。故 引发剂用量太大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太小,抗外 力作用差,剥离强度小。而当引发剂用量太小时,聚 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太大,共聚物与被黏物表面作用力 小,从而降低了剥离强度。
(3)180° 剥离强度 :将 57 mm 宽胶带与干净的 玻璃板相黏,胶带反拉向下挂 1 500 g 重物,测试胶带 剥离玻璃板的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 软硬单体的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软硬单体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见表 2。
表 2 软硬单体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Table 2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s
表 5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Table 5 The influence of initiator amount on the emulsion properties
引发剂用量 /%
0.3
0.4
0.5
0.6
固含量 /%
47.89 48.42 48.38 48.15
转化率 /%
97.36 98.47 98.45 98.03
on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检测项目
1#
2#
3#
4#
MMA 用量 /%
4.0
3.0
2.0
0
黏度 (/ Pa·s )
0.686
0.702
0.743
0.742
初黏性 /cm
7.70
4.00
3.70
4.50
持黏性 /h
>24
>24
>24
>24
180° 剥离强度 / min
4.5
4 齐暑华,叶林 . 酚醛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J]. 西北工业大学 学报,1994,12(03):505-506
5 曹同玉,刘庆,胡金生 . 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M].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6 Wolff S. Formulations Based on Acrylic Latex and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Created for Graphic Labels and Tapes[J].Adhesives Age, 2002,45(03):22-24
17
15
9
由于软单体丙烯酸丁酯用量较大,其质量的微小 改变不会对黏结性产生明显影响,而 MMA 作为硬单 体其用量少,微量改变可能会对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由表 2 可知 :硬单体 MMA 的用量为 3.0% 时,乳 液型压敏胶的各项性能良好。此时软单体用量为 93%。 2.2 乳化剂对压敏胶黏结性的影响
GS12-2 型电动搅拌器,上海医械专机厂 ;NXB2L 型旋转黏度计,上海天平仪器厂。 1.3 乳液型压敏胶的基本配方
乳液型压敏胶的基本配方见表 1。
[ 收稿日期 ] 2010-07-10 [ 作者简介 ] 王凤英,女,副教授,从事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工作,发表论文 20 余篇。
第9期
王凤英 :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乳液粒径 /nm
137
115
110
105
剪切强度 [/ N·.3
剥离强度 /min
25
19
16
10
由表 5 可知 :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 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在反应初期,随着 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更高的引发剂浓度可以引发形成 更多的初始乳胶粒子(即增长活性点);在相同转化 率下,更多的增长活性点必然导致最终生成的乳胶粒 子的粒径减小[7]。另外,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 胶粒子的粒径和分布宽度减小,相应压敏胶的 180° 剥离强度减小而剪切强度增大。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压敏胶 ;初黏力 ;持黏力 中图分类号 :TQ 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696(2010)09-0022-04
压敏型胶黏剂,简称压敏胶(PSA),是指对压力 敏感,只需用接触压力就可以把两种不同材料黏结在 一起的胶黏剂。其特点是不需要加热和溶剂的配合, 而且长期不干涸,故也俗称不干胶。压敏胶具有使用 方便、用途广泛等特点,可以像一般胶黏剂那样直接 涂布于各种基材上黏结各种材料和物品,或加工成胶 带、标签或其他片状制品,可广泛用于包装、办公、 医疗、标签、密封、绝热、表面保护和照相制版等各 行业[1]。
我的胶粘剂网免费下载
24
上海涂料
第 48 卷
面形成稳定的双电层和稳定层,乳液趋于稳定[5]。继 续增加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乳 化剂用量太大,乳液型压敏胶的物理性能(如耐水性) 下降。
表 4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emulsifier amount on emulsion stability 乳化剂用量 /% 0.5 1.0 1.2 1.5 2.0 2.2 2.5 3.0 4.0 乳液的稳定性 d d d c c b a a a 注 :复合乳化剂中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 2 ∶ 1 ;a—
3 结语
由表 4 可知 :当乳化剂的用量为 2.5% 时,乳液 的稳定性良好,在室温下可以放置半年,并且此时压 敏胶的耐水性也不至于下降。 2.3 引发剂用量对压敏胶黏结性的影响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一般属自由基聚合 反应,常用水溶性过硫酸盐(如 K2S2O8 和(NH4)2S2O8) 作引发剂,其用量为单体量的 0.3%~0.6%。使用单一 过硫酸盐制备的共聚物乳液,单体残留量大,且有很 浓的单体气味 ;增加引发剂用量,则易使乳液粒子变 粗,粒径变大,反应稳定性变差,甚至生成大量凝胶[6]。 不同的引发剂用量下,乳液粒径、对应的黏结性、固 含量和转化率分别如表 5 所示。
在压敏胶的研究和生产方面,美国、日本和西欧 一些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美国和日本压敏胶制 品的工业市场规模每年都在百亿美元以上,而且以 7% 的速度快速发展[2]。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以 其性能优异、抗老化、无毒无污染、低成本等优势而 受到各国重视。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 耐氧化性等性能[3]。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是丙烯酸酯 共聚物以极微小颗粒均匀分散在水相中的稳定体系。 乳液型压敏胶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共聚物乳液的分子 组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颗粒大小等因素[4]。
23
表 1 压敏胶配方
Table 1 The formulation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组分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
质量分数 /% 45 2.5
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1.0 0~4.0
蒸馏水
45.5
氨水
1.0
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 OP-10 DBS
乳化剂类型
用量
DBS/g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OP-10/g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乳液稳定性 d c c b b a a a c c
注 :乳化剂质量占乳液质量的 2%。a—乳液室温放置半年无变化 ;b—
上海涂料shanghaicoatingsvol48sep2010压敏胶配方table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质量分数丙烯酸丁酯45甲基丙烯酸25丙烯酸羟乙酯1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40蒸馏水455氨水10过硫酸铵0203亚硫酸氢钠01op1008dbs1614合成方法称取dbs10和op1005g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40蒸馏水然后称取丙烯酸丁酯445g甲基丙烯酸25g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020g混合均匀后加入烧瓶中再加入氨水1速搅拌30min进行预乳化然后将预乳液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