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70分)
1.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催化功能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各种多肽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2.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 50 分
子水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空间结构破坏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3.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
质,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
有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B.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4.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2月1日称,南美洲出生的婴儿患“小头症”严重缺陷的数量猛增,很大程度上与寨卡病毒有关,已经构成了国际卫生紧急事件。

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会导致人发烧、出疹子、关节痛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结构层次
②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③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④寨卡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6.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 构成了化合物b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若m 为腺嘌呤,则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 为核糖,则b 为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 为尿嘧啶,则DNA 中肯定不含b 这种化合物
④在人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内b 都有8种
⑤组成化合物b 的元素有C 、H 、O 、N 四种
⑥a 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⑦若a 为核糖,则由b 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⑧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的化合物m 共五种
A. —项
B. 两项
C. 三项
D. 都不对
7.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 的是酶
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
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
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
糖、葡萄糖
8.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都相同的
有下面哪几组
①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 ②ATP、质粒、磷脂 ③纤维素、脂肪、乳糖 ④胆固醇、糖原、胰岛素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9.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大多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过程
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0.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 1为0.3mol/L 的蔗糖溶液、S 2为蒸馏水、S 3为0.3mol/L 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 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m a
A.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相对的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11.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后,存在着不同去向,其转运过程如图。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受体K的作用可使蛋白A被转运回内质网
B.蛋白B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分泌到细胞外
C.高尔基体膜通过囊泡可转化为内质网膜和
细胞膜的一部分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别形成的囊泡中的蛋
白B结构不同
12.氰化物进入细胞后,会妨碍线粒体的功
能,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引起细胞窒息。

在培养植物根尖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
化物后,根尖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之降低(如
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组织细胞中利用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4 h后根尖细胞因缺少能量供应不能吸收K+
D.氰化物会影响O2进入线粒体从而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
1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叙述,错误
的是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高倍镜观察
C.用黑藻叶做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材料的不同位置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1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1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
16.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17.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 ℃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以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

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B.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C.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因而能进行反应
D.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18.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两部分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盖住尖端,乙组去掉尖端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元素S、P标记同一噬菌体
19.如图1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20.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酶
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
化趋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D点和G点酶的活性很低的原因是酶的空间
结构遭到破坏
B.酶分子在催化生物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
酸或核苷酸
C. AB段限制反应速度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在B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D. 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短期保存该酶的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21.用植物纤维纺织衣物时,需除去织物纤维上的淀粉浆(称为退浆)。

传统工艺是用烧碱进行退浆,但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严重。

现在常用的淀粉酶是从细菌体内提取的,在使用过程中常加入NaCl作为酶的激活剂。

随自变量的变化酶的活性没有发生变化是(自变量为温度,pH,NaCl浓度的实验中,酶量是一定的)
A.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
B.温度对退
浆效果的影响
C.pH对退浆效果的影响
D.NaCl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
22.某生物小组探究果实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对呼吸速
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能调节细胞的呼吸速率,从而促进果实发育
B.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值不断增大
C.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出现的时间提前
D.据图推测乙烯可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

23.下列有关生命活动中,细胞内物质含量或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02/C0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B.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刚停止供应C02后比停止前的高
24.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和利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是同一种物质,数量相同,功能相同
B.从作用上讲,前者产生的[H]用于还原C3,后者与02结合生成H20
C.二者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ATP
D.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来源于丙酮酸
25.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
B.30℃时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mg/h
C.27℃、28℃和29℃光合作用1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27、28、29℃下光合作用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26.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
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
27.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对分别取自植物的三
种营养器官的细胞进行测定,其中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
而不释放氧气,乙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CO2,丙细胞
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B.丙可能是死细胞
C.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D.甲可能取自于茎
28.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

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

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恢复零。

下列对于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的含义为O2释放量最大
C.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
D.f点与a、b、c、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29.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
C.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
30.细胞自噬指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自噬体包裹的损坏蛋白或细胞器被降解,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科学家大隅良典发现其基因控制机制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奖。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等同于细胞凋亡
B.降解蛋白质的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C.自噬体是具有两层磷脂分子的细胞结构
D.控制细胞自噬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些疾病
31.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生物膜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下降、酶活性减弱
32.将某高等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
细胞器A 67 20 微量
细胞器B 59 40 0
细胞器C 61 0 39
A.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中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B.细胞器B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水产生,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和该细胞相比较,没有细胞器A、B、C
33.如图表示细胞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
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
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34.下表表示从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开始发生甲到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生理过程甲乙丙丁
细胞中染色体组数2→1→2→11→22→4→2?
相关描述性激素的作

细胞膜功能
特性体现
遗传信息不

……
功能趋向
专门化
A.甲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丙过程结束后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mRNA种类在变化
35.下图甲为某动物(2N=8)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图乙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B.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Ⅱ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
C.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
D.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乙细胞所处分裂时期一定位于图甲中的Ⅱ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8分)墨西哥曾经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给全球人民带来严峻的考验。

世界卫生组织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已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

为了验证该“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进行了如下实脸: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①取12只身体健壮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___________;向丙组_____。

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结果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完成代谢,但却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7.(9分)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DNA)的变化,由分裂图可知,坐标图的纵坐标中a=___________。

(2)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___作用。

(3)C→D段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该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分裂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

(5)分裂图中的细胞③处于___________期,其产生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38.(6分)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以50株生长状态相同的樱桃番茄幼苗为材料,分Ⅰ、Ⅱ、Ⅲ、Ⅳ、Ⅴ五组,分别用白光、红/蓝光(1: 1)、红/蓝光(3:1)、红/蓝光(5:1)、红/蓝光(1:1)的光进行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所示(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重),据表回答:
株高(cm)茎粗(mm)
净光合速率
(μm
mmol·m-2·s-1)
色素
(mg.g-1)
蒸腾速

壮苗指

Ⅰ11.97 2.80 4.41 1.86 3.52 0.173 Ⅱ10.60 3.11 4.13 2.37 2.76 0.144 Ⅲ13.20 3.73 8.47 1.41 10.23 0.188 Ⅳ14.53 3.42 5.26 0.96 6.17 0.174 Ⅴ15.61 3.54 5.45 1.82 9.95 0.170
(1)本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通常选择Ⅲ组幼苗作为生产用苗,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3)实验人员用下图所示装置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欲采
用该装置测量绿色植物呼吸强度(不考虑无氧呼吸),X溶液一
般为NaOH,该装置应____________处理;若用该装置测定植物
光合作用强度,X溶液应为____________,结果发现一昼夜红色
液滴向右移动了22.4cm(瓶内气体每变化5mL液滴移动1cm),
则一昼夜植物体干重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
____________mg(用葡萄糖量变化量来表示干重变化量)。

39.(选修1,7分) 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

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新鲜的蓝莓,榨汁前需将蓝莓进行___________,除去枝梗。

(2)用蓝莓果汁来生产蓝莓酒,需要接种酵母菌。

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酵母菌应使用_________培养基。

发酵过程完成后,可以用___________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法。

(3)蓝莓醋生产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

将蓝莓酒流经发酵装置生产蓝莓醋,则发酵装置中02消耗和CO2产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

(4)蓝莓果酱是利用蓝莓果汁加糖熬制而成,以家庭生产瓶装蓝莓果酱为例,如何做到减少或避免杂菌污染?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试卷第11页,总11页
参考答案
1——5 ADCAD 6——10 BCBCD
11——15 BBBCD 16——20 CABCC
21——25 ACDBA 26——30 ACDDD
31——35 BCDBC
36.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若乙组患病而丙组不患若乙组不患病而丙组患病能繁殖(增殖)产生后代
37.细胞液(a)中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光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A-P~P~P224酶的活性光照强度(和温度也给分)
38. 【答案】探究不同光质对樱桃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速率及壮苗指数最高NaOH遮光NaHC03增加150mg
39.冲洗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钾)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等)醋酸杆菌只消耗02但不产生CO2①蓝莓果汁要煮沸②装蓝莓果酱的瓶要用沸水(酒精)消毒③装瓶时瓶口要通过火焰
答案第1页,总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