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课一练:1.3.1 地球的自转(湘教版必修1)
2022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9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运动——自转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读太阳光照局部图,回答1~2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A.15°S,60°E B.15°N,150°EC.15°S,120°W D.15°N,60°E2.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6∶00 B.8∶00C.12∶00 D.14∶001~2解析:图中与赤道相交的晨昏线是昏线,此时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15°,再结合图中昼夜长短分布,可确定此时太阳直射15°N。
图中150°E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00,所以直射经线是60°E。
国际标准时间指0时区的时间,利用150°E东10区为18∶00,可求出0时区为8∶00。
答案:2009年3月20日16∶00当地时间一位记者拍到了汤加海底火山爆发时的景观,也提醒各国飞行的航班注意安全。
据此回答3~5题。
3.结合上图判断汤加使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A.东十一区B.东十二区[C.西十一区D.西十二区4.当记者拍照片时,北京时间为A.3月19日10∶00 B.3月21日12∶00C.3月20日12∶00 D.3月20日20∶005.当记者拍照时,地球上地方时进入20日的范围占全球的A.2,3 B.1,3 C.1,2 D.5,63~5解析:第3题,汤加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应使用东12区的区时。
第4题,当地时间东12区为3月20日16∶00,北京时间东8区与其相差4小时,应为3月20日12∶00。
第5题,180°的地方时为16∶00,所以,20日的范围=16,24=2,3。
答案:下图为地球极地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纬线的度数为68°,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太阳直射A.68°S,45°E B.22°S,45°WC.22°N,45°W D.22°S,135°E7.关于a、b、c三点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为18∶00 B.b点正值日出C.c点太阳高度为0° D.三点地方时相同6~7解析:根据自转方向可以确定此图为南极俯视图。
高中地理 1.3.2 地球的公转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1.3.2 地球的公转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时间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在一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七月初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从A出发回到A点的时间是一年,而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时间只有半年。
答案:D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秋分B.乙是夏至C.丙是春分D.丁是夏至3.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解析:第2题,地球7月初通过远日点,因此乙是夏至,出现在6月22日前后。
第3题,由甲到乙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乙点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由乙到丙,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2.B 3.C4.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和四季更替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时,其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保持23.5°的交角(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
所以说,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自转课时作业
地球的自转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的旋转运动叫自转B.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D.45°N纬线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2.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所视地球的自转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D.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为( )A.22:00B.14:00C.6:00D.10:004.此时全球日期属于今天的经度范围为( )A.0°向东到180°B.90°W向西到0°C.180°向东到90°WD.90°W向东到180°5.中新网2014年12月8日电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当地时间8日凌晨3时54分(北京时间8日16时54分),巴拿马西部与哥斯达黎加交界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
材料中的“当地时间”所属时区为( )A.西三区B.西四区C.西五区D.西六区6.北京时间20:30,一位在纽约(40°N,74°W)旅行的游客正好拍摄到日出的景观,此时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7、8题。
7.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A.东岸B.南岸C.西岸D.北岸二、非选择题(共10分)9.读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该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3)弧为________线,其中弧是________线,弧是__________线。
湘教版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1.3.1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选择题1.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飞行 B.自西向东飞行C.向低纬飞行 D.向高纬飞行答案:A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3.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答案:2.A 3.D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完成4~5题。
4.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是夏季B.我们学校所在地区正处于冬季C.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北回归线上昼夜平分5.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及运动状况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且向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答案:4.C 5.B如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
读图,回答6~7题。
6.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90°D.黄赤交角变为0°7.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A.等于23.5° B.小于23.5°C.大于23.5° D.等于46°50′答案:6.B 7.A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乙),回答8~9题。
8.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1月份 B.60°、7月份C.60°、1月份 D.30°、7月份9.当公转线速度为N时( )A.自转线速度变快 B.自转线速度变慢C.公转角速度较快 D.公转角速度较慢答案:8.B 9.D读图,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 1.3.1 地球的自转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1.3.1 地球的自转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C.10°E,1°S D.180°,71°N解析:地球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自转一周的运行长度为4万千米即8万里。
越靠近赤道的地点,其自转的运行距离越接近8万里,因此选择纬度最低的(1°S,10°E)地点。
答案:C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该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A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解析: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
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
答案:A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解析:a处线速度介于870 千米/小时和900 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 千米/小时和870 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a处的地势高于b处。
答案:A5.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太阳日短D.比一个太阳日长解析:由上海到旧金山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当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因此见到的昼夜更替时间短于一个太阳日。
答案:C6.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厉害,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每课一练:1.3.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含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某天文台于3月21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A.19时3分56秒 B.19时56分4秒C.20时 D.20时3分6秒3.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a B.b C.a+b D.a-b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B.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C.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日5时3分56秒D.无论是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5.从教师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有关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北半球,向南移动B.先直射北半球后直射南半球,一直向南移动C.直射南半球,向南移动D.直射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6.读图,若图中的大圆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中国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赤道的夹角为42.2°,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
读“神舟七号”飞船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a点是飞船飞行时到达的最北端,其纬度是__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神七”转了约______圈( ) A.42.2°N,15B.40°N,18 C.42.2°S,16 D.42.2°N,168.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的位置大约是右图中的(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D.4位置9.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11.若黄赤交角变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B.寒带、温带、热带三带分界线的纬度缩小C.热带、温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D.温带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缩小二、综合题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1.3.1 地球的自转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读图(图中阴影区表示黑夜),完成第1~2题。
1.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晨线上B.自转角速度最大C.自转线速度为零D.太阳高度为0°2.此时,时间为( )A.16时B.次日8时C.20时D.12时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到①点位于赤道,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①点同时也在昏线上,所以此时太阳高度为0°。
第2题,根据图中经线分布和180°经线的位置可知,每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①点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地方时为18时,经度为西经90°,由此可求得时间。
答案:1.D 2.B2015年2月19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的是( )4.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5年2月18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 )A.美国B.巴西C.瑞典D.澳大利亚解析:第3题,2月19日太阳直射于南半球,但应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即A图所示;B图为12月22日前后,C图为春、秋分,D图为6月22日前后。
第4题,此地比晚16小时,应为西八区,选项中只有美国西部符合要求。
答案:3.A 4.A5.随着跨越某某的第一条高铁——杭甬客运专线的正式通车运行。
“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成型(见下图)。
从某某开往某某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是( )A.对北边铁轨磨损较重B.对南边铁轨磨损较重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解析: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从某某开往某某的列车位于北半球,且是自东向西行驶,所以列车右侧铁轨磨损比较严重,即北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答案:A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湘教版)必修一:1.3.1《地球的自转》每课一练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择题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3.我国发射到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也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同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4.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A、B B.B、D C.D、E D.A、E5.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时,北京应为()A.4月30日1时B.5月1日1时C.4月29日1时D.5月1日9时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8.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9.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当太阳直射90°E某点时,全球分属两个日期的界线是()A.90°E和90°W B.日界线和90°WC.日界线和本初子午线D.0°经线和90°W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1~12题。
湘教版2017高中地理必修1:1.3.1地球的自转(含答案)
-12-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方法
依据 晨线
昏线
图示
-13-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 的方向,其中代表晨线的序号是( )
-14-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0-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名师精讲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重合。 (5)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移动15°,与地球自转方向相 反。 (7)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 经线地方时为18时。 (8)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同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2-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周 期和速度。 2.结合资料说出昼夜交替 产生的原因,学会判断晨昏 线的基本方法,掌握晨昏线 的基本特点。 3.说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假设在昼半球 ,以每小时 1 670 千米速 偏转的规律。 度沿赤道向西运动 ,还有黑夜吗 ?2015 4.学会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年 9 月 22 日 ,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美 5.理解时区的划分,掌握区 国 ,乘坐的专机于北京时间下午 2:00 时的计算,理解新旧日期的 出发 ,飞行 11 个小时到达美国西雅图 , 划分及所占范围和比例的 当地时间还是下午 1:00 左右 ,这是为 计算方法。 什么呢 ?
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地球的结构 1湘教必修1
1.4 地球的结构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岩层中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首先排除②项。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地下有石油存在的地方,横波将无法通过而消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但通过液体时,波速将降低。
据此可知A为正确选项。
答案:A读下图,回答2~3题。
2.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①~④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中四点用地震波可能探测到石油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解析:地壳越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越长。
结合四地经纬网图可知①位于马六甲海峡中,②位于波斯湾中,③位于马达加斯加岛,④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中,只有③地位于陆地上,地壳最厚。
四地中马六甲海峡附近东南亚地区和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2.C 3.A读我国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5.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6.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4~6.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4.C 5.B 6.C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的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是()A.甲B.乙C.丙D.丁8.“嫦娥二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A.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7~8.解析:图中Ⅰ、Ⅱ、Ⅲ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天B. 一月C. 一年D. 一世纪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多少小时?A、23小时4分56秒B、24小时C、12小时D、36小时4、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同一时间内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有差异。
据此,西经120°的地方与东经60°的地方大致相差几个小时?A、6小时C、3小时D、9小时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C. 地球自转方向在赤道上是自南向北D. 地球自转方向在南半球是自北向南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地球公转B. 地球磁偏角C. 公转产生的太阳升高角D. 昼夜更替和时差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以下哪种?A. 从西向东B. 从东向西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8、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钟4.1秒C. 24小时48分钟9、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是()A、东西方向B、南北方向C、始终固定不变D、随季节变化 10、关于地球自转一周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23小时56分4秒B、24小时零4秒C、24小时D、23小时56分11、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A. 地球公转的倾斜角B. 地球上昼夜更替C. 地球的黄赤交角D. 地球四季的变化12、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A. 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在纬度上均匀变化B. 自转线速度在赤道最快,两极最慢,角速度在全球各处一致C. 自转线速度在全地球范围内一致,角速度在低纬度地区较快D. 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在全地球范围内一致13、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为: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4小时48分D. 23小时40分1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 潮汐15、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小时1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试举例说明这些现象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1.3.1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发展要求』图L1-3-12. 图L1-3-2中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图L1-3-2A. ①B.②C.③D.④读图L1-3-3,回答3~4题。
图L1-3-33. 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 甲B.乙C.丙D. 丁4.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A. 地球不停地自转B.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 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D. 地表能反射太阳光5. 图L1-3-4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堆积而不断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③丙岸①甲岸②乙岸B.②③C.③④D.①④A.①②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圣弗朗西斯科(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
据此回答6~7题。
图L1-3-46. 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 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7. 飞机起飞时,世界上新旧两天的范围比值约为 ( )A.1 :7B.7 :1C.3 :5D.5 :3读日照图(图L1-3-5 ),完成8〜9题。
8.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c 在昼半球C. d 、e 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D. ab 是昏线9. 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B.100°WC.20°WD.60°E10.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 ()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③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地方时④北京所在东 图 L1-3-5八区的区时*90= *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图L1-3-6是一张天文爱好者在北半球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1〜12题。
图 L1-3-6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站在图L1-3-6中心的那颗亮星上看地球,其自转方向与下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自转习题
地球自转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A.昼夜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A.24小时B.一个恒星日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年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角速度不相同,线速度相同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6.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7.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8.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D.19时56分4秒9.当全球各地皆为10月1日时,“北京时间”是A.8点B.12点C.20点D.24点10.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C. 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11.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此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12.2010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升旗时间为北京时间6:10,此时洛杉矶(西八区)是( ) A.9月30日14:10 B.10月1日13:50C.9月30日14:50 D.10月2日13:1013.我国发射到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也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同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14.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八区的区时②120°E的地方时③北京的地方时④116°E的地方时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5.北京时间为21时24分,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分别是()A.180°经线,0°经线 B.180°经线,120°E经线C.180°经线,101°W经线D.180°经线,159°E经线16.如下图,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2010年9月1日“北京—塔什干”首次开通航班。
【测控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作业:1.3.1 地球的自转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非标准(2013·天津文综,8)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第1题,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度数与当地纬度一致,依据图中北极星的视角较低,可推知该摄影师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
第2题,地球自转一周为360 °,用时约24小时,即15°/时。
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
答案:1.A 2.B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极地地区D.低纬度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是()A.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C.b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D.b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解析:第3题,水平方向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北半球由南向北递减。
第4题,两点纬度相同,但b点自转线速度大,说明其海拔高。
答案:3.A 4.D5.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据纬度知,左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右岸(南岸)泥沙淤积严重,小岛将与甲岸相连;右图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左岸(丁岸)泥沙淤积严重,小岛将与丁岸相连。
答案:D6.关于下面地球光照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地方时为6时B.C在昼半球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晨线解析:依据自转方向可知,AB线上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一、择题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D.24小时
3.我国发射到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也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同
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4.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B B.B、D C.D、E D.A、E
5.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D.5月1日9时
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8.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9.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当太阳直射90°E某点时,全球分属两个日期的界线是()
A.90°E和90°W B.日界线和90°W
C.日界线和本初子午线D.0°经线和90°W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1~12题。
1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12.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22点B.m日16点
C.(m+1)日14点D.(m+1)日8点
13.下图中的圆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圆心表示极点,圆圈外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当从甲地向极点方向发射导弹时,导弹前进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①方向B.②方向
C.③方向D.以上三个都不是
14.北京某中学学生周强的生日是7月7日,他想在一年连续过两个生日,下列做法哪个能实现()
A.在东十二区过完7月7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
B.在西十二区过完7月7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
C.在东十二区过完7月6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
D.在西十二区过完7月6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
15.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学速记】
1.晨昏线的判读
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
其判读方法如图表所示:
2.如何确定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3.用顺口溜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
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是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自然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考试的主要考查点。
各种类型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时间信息的提取,尤其是时差计算,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的规律
等,最容易出考题
答案
1.A 2.D[本组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其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而地球上的人观测到日月星辰呈现自东向西的相对运动方向,地球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时,其自转周期与以太阳为参照点不同,其分别为23时56分4秒和24小时。
]
3.C
4.B[本题考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5.B[北京为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且注意4月只有30天。
]
6.C[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相反;从题图中看出A、B、D三图错误。
]
7.A[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
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
] 8.A[自转线速度随海拔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
9.D[一般说来,水流速度慢、水量小的那一岸,泥沙容易沉积,是堆积岸,岛屿容易与河岸相连;另一岸是侵蚀岸,泥沙不易沉积。
地转偏向力使水流发生偏向,偏向的那一岸水流速度快、水量大,泥沙不易淤积。
从图中的纬度大小的变化可以判断,甲、乙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流左偏,乙岸侵蚀,甲岸沉积。
丙、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流右偏,丙处侵蚀,丁处沉积。
由此可确定,最终将与河岸相连的是甲、丁两岸。
] 10.B[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其位置在地球上固定不变;另一条是零时所在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这条线在地球表面不停地运动,但它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
当太阳直射90°E时,零时所在经线与90°W 经线重合,故两条日期界线分别是日界线和90°W经线。
]
11.A[由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可知此图为南极俯视图,P点在经线90°E上,地方时应为6:00。
]
12.D[根据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北京时间。
]
13.A[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表示北半球,导弹的前进方向向右偏。
]
14.A[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的早一天,即东十二区为7月7日的时候,西十二区日期为7月6日,周强要想过两个生日,必须在东十二区过完7月7日后,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西十二区,再过一次7月7日。
这样才能一年内连续过两次生日。
] 15.C[由题意知,该河流上游与下游冲刷的方位不同,则可推知该河流应该由南向北跨越赤道。
]
16.(1)略(2)晨相互垂直
(3)昼(4)C、D F、H
(5)B=H>D=E=F>A=C
解析该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非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各点不停地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由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