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围(等高距为200米)。
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⑤地,最适合宿营的是()
A.①B.③与④C.②D.②与⑤
2.当日清晨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2为“某地区地形略图”。
据此完成3-4题。
3.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河流受断层的影响B.河流侧蚀作用明显
C.河流受盛行风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用强
4.推测此地地理环境是()
A.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地形比较平坦,坡度较缓
图3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P地的气压值可能为()
A.997hPa B.1000hPa C.1003hPa D.1006hPa
6.下列对图中各城市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潮湿闷热B.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
C.东京受热带气旋控制,狂风暴雨D.合肥处于暖锋过境前,阴雨绵绵
图4为天津市某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A.东B.南C.西D.北
8.正午遮阳棚的影子遮住最多车位时,正值()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的水平辐散造成的。
如风吹走表层海水,海洋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
图5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单位:C)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海域上升流最显著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10.图示区域上升流的显著影响是()
A.渔业资源丰富B.减弱太阳辐射
C.加剧沿岸荒漠化D.使当地海域温度升高
11.据海南省人民政府报道,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落户海南,2021年5月项目总体设计、海域的初步勘察等已基本完成,今年将建5个数据舱,到2025年建设达到50个数据舱。
与陆地环境相比,利用海底空间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日照充足B.地形平坦
C.环境稳定D.水温较高
广州、温州、泉州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传统制鞋基地。
而今,“东鞋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成都已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鞋业“三州一都”,形成中国的鞋业生产新格局。
读图6,完成12-13题。
12.“东鞋西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技术
13.“东鞋西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导致移出地产业空心化B.导致移出地部分民工失业
C.增加移入地就业机会D.致使移入地生态环境恶化
镇区土地利用能够反映小城镇(除设市以外的县域及建制镇)社会经济发展状现。
太行山东麓某小镇,2017年人口38659人,其中农业人口36733人。
图7示意该镇镇区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可知该小镇()
A.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B.受大城市经济辐射明显
C.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D.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15.为发展当地经济,该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
A.提高居住用地比例B.合理配置服务用地
C.加快交通设施建设D.扩大工业用地规模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图8)。
读图完成16-17题。
16.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17.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加强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18.陆上丝绸之路是从西安经乌鲁木齐、德黑兰、莫斯科至鹿特丹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上海经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至地中海的海上航线。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读图9完成19-20题。
19.据图可知,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在()
A.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大的区域B.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小的区域
C.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的区域D.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
20)
A.道路交通建设导致植被破坏
B.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植被破坏
C.人地关系紧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潜水面下降,导致植被枯死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横断山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
具有“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因“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横断山。
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图10为川藏铁路线路规划图。
线路主要沿川藏公路修建,预计在2026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大缩短成都至拉萨的运行时间。
(1)横断山位于板块的_____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附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多发,山体破碎,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__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4分)
(2)成都和拉萨之间已经修建了川藏公路,分析我国还要建设川藏铁路的主要原因。
(6分)
(3)简述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的形成条件。
(4分)
材料三近年来,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藏族同胞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等方式,大力发展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
(4)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图11为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世界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就位于亚马孙河的中下游,但是人口稀少。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其余时间少。
2019年8月,亚马孙地区发生多起森林大火,并持续燃烧了半个月以上。
巴西、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为火灾重灾区。
(1)简要描述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6分)
(2)结合风带、气压带的知识,分析亚马孙雨林南部地区火灾多发生在7、8月的原因。
(4分)
(3)说明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图12)。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50%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
发展迅猛,致力于打造“风电三峡”,建设绿色能源大区。
(1)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
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简述理由。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打造“风电三峡”的可行性。
(4分)
(3)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不足,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6分)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第I卷
1.A2.C3.B4.D5.A6.B7.D8.B9.A10.A11.C12.B13.C
14.D15.D16.B17.C18.B19.D20.C
第Ⅱ卷
21.(20分)
(1)消亡(2分)滑坡(崩塌)(2分)
(2)铁路运输量大,速度快,受天气影响小,在青藏地区运输效率更高;可以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能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我国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进步,成为修建川藏铁路的保障。
(任答三点,6分)
(3)横断山区纬度较低,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水热充足;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明显,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
(任答两点,4分)
(4)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农作物种植的品种改变和种植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克服热量不足的劣势;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扩大了销售范围。
(6分)
22.(14分)
(1)亚马孙河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任答三点,6分)
(2)7、8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雨林南部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其他月份少,气候相对干燥。
(4分)
(3)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们的生活;湿热的环境造成土壤比较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大面积沼泽地,河网密布,地域联系不便。
(任答两点,4分)
23.(16分)
(1)人才集聚,科学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6分)
(2)内蒙古自治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
(任答两点,4分)
(3)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油气资源;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任答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