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 2 撬棍的学问》教案_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撬棍的学问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撬棍的学问》是五年级下册《巧妙的用力》单元中第二课。

这一课侧重研究杠杆。

在活动1认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较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杠杆尺两侧相互作用现象以及作用过程中的平衡条件,从中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从总体上感受到生活中用到的多种机械,并对杠杆有了初步的了解。

再通过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就为本课探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探究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能设法归纳总结出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探究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实验数据。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STSE目标
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等。

六.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等实验材料。

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课的导入及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
课时完成活动3及科学在线的教学。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谈话: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杠杆的含义?生:回答。

2.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是哪三个要素呢?
生: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3.现在我请一名同学标出这些杠杆上的三个点的位置,并指出它属于省力杠杆还是省距离杠杆。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她的分析是否正确。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知识非常扎实,你们想知道有关杠杆的更多学问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探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回顾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既达到了知识的紧密联系,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杠杆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杠杆尺【组成:底盘、支架、横梁(有刻度)、调节螺丝】,钩码(1盒)。

【设计意图】在实验探究之前,了解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法,进而进行科学探究。

2.利用装置进行探究
师:如何利用实验材料来探究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设计探究的方法。

生:(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步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同学们设计的探究方法都很合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填写好记录表。

开始探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探究步骤,这样既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实验探究的效率。

3.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师:每个小组成员都很认真地进行了实验探究,你们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
规律了吗?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探究情况呢?
生:小组汇报交流。

4.归纳总结结论
通过小组分析与交流,发现:
杠杆尺平衡的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汇报和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亲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学以致用,延伸探究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现在有一名20千克的小朋友和一名30千克的姐姐要玩跷跷板游戏,小朋友距离支点有3个格,那么姐姐在什么位置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以致能很好地玩游戏?
生:姐姐在距离支点第2个格时就可以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杠杆,课后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并思考它们属于哪种杠杆。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熟悉的跷跷板游戏问题,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继续探究杠杆相关知识的兴趣。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探究为核心。

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导入探究主题。

本节课遵循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探究步骤后再实施实验,最后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出杠杆平衡的规律,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附:板书设计
2 撬棍的学问
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附:探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记录表
第组
分析记录表,发现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