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小单方六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小单方六则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10期
主任医师王豪(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8)
近期介绍了一些单味药治病小妙方,以内服者居多。
有读者问,单味中药外用是否也能收
获良效呢?本期就六种常见病的小单方集锦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五倍子粉敷脐治疗盗汗
五倍子粉敷脐治疗盗汗
五倍子50克,研成粉末,每用5克,用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以消毒纱布、橡皮膏固定;或用铁锅炒热,装入缝制的纱袋内,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准,置于脐部(神
阙穴)热熨,每晚1次,次晨取去。
具有滋阴固涩敛汗的功效。
适用于各种盗汗症。
点评:五倍子有止虚汗的作用,可用于体虚汗多及痔血、便血等。
可单味研粉敷脐孔,或
煎服;亦可与诃子、五味子等药物同用。
本品还有止血功效,可用于痔血、便血等。
此外,五
昧子又能治遗精、遗尿、脱肛等病证,还可外用敷治疮毒皮肤湿烂。
五倍子有很强的收敛作用,热熨神阙穴药物渗透扩散入体内,迅速收敛而止汗。
细辛末敷脐治疗口舌生疮
细辛末2.5克,适量小麦粉用温水调成黏稠饼状,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敷
于脐上,外用塑料薄膜或消毒纱布贴膏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
3天为1个疗程。
具有散浮热、降浊气的功效。
适于治疗小儿口舌生疮,症见舌、口腔黏膜溃疡、疼痛瘙涎、拒食等。
点评:细辛治口舌生疮,《本草纲目》早有记载。
《卫生家宝方》载有细辛治小儿口疮的
方法是“细辛末,醋调,贴脐上”。
小儿口疮多由心脾积热所致,细辛辛温,能散浮热,其气
清而不浊,故本方能降浊气、宣泄郁滞,有火郁发之义,且药用外治,可免小儿服药之苦,但
必须注意有无皮肤过敏反应。
本方勿口服。
透骨草熏洗治疗脱发症
透骨草45克,煎汤熏洗头发,每天1剂,每次20分钟。
洗后勿用水冲洗头发。
用药4~
12天。
本方具有止脱发、止痒、去头屑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
点评:透骨草为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属植物风仙花的全草,异物同名品甚多。
味辛、苦、性温.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
肿毒等病症。
脂溢性脱发类同于中医的阴血亏虚脱发,多见于壮年人,毛发油亮光泽明显,脱
发多发生在头顸或两额角,渐成秃顶,头皮油脂多,或脱屑发痒。
治疗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为大法。
用透骨草煎汤熏洗法外治本病,发有止脱发、止瘁、去头屑之功,各种证型的脂溢性
脱发均可使用。
夏枯草泡洗治疗脱皮
夏枯草100克,水煎2次,泡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10~ 15天。
具有清
肝火、解内热、补肝血的作用。
适用于手脱皮症。
点评:夏枯草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能,临床多用于肝经病证,如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痛等。
手脱皮乃气血不能濡养肌肤所致。
夏枯草既能补肝血,使皮肤得到阴血濡养;又能清肝火、解内热,使热清而不再耗阴,阴液足则肌肤得养。
临证需注意鉴别,排除鹅掌风。
辛夷花蕾前鼻孔填塞治疗萎缩性鼻炎
先用温热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挑选大小合适完整的辛夷花蕾,中间穿2~4毫米的小孔,小头朝鼻腔内内塞紧前鼻孔,填塞前用开水稀释后的蜂蜜滴鼻。
定期更换辛夷花蕾,更换前先重新清洗鼻腔,用蜂蜜滴鼻,持续性填塞前鼻孔,不能间断。
约3个月复查一次。
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能,适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
点评: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者多由局部因素引起,治疗上针对性强。
原发者病因至今尚不够明确,主要与营养、代谢、遗传、免疫及内分泌等有关:特征是鼻腔黏膜、骨膜及骨部发生萎缩及鼻内有脓痂形成,嗅觉减退或丧失。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及鼻咽干燥感、鼻塞、头痛、鼻出血、鼻内恶臭等。
目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方法较多,有药物及手术治疗等,但无特效疗法。
用辛夷花蕾填塞前鼻孔,旨在减少通过鼻腔的气流量,阻止气流直接冲击鼻腔,改善鼻黏膜外环境:以稀释后的蜂蜜滴鼻,可清腐收敛:辛夷释放出挥发油,具有刺激鼻黏膜分泌功能,恢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鼻腔黏膜恢复正常。
鹅不食草汁治疗鼻息肉
鹅不食草(鲜品)适量,捣烂取汁,滴于鼻息肉上,每日数次,连续治疗1~2周,直至息肉变小乃至消退。
具有通窍行气、化瘀解毒之功效。
适用于治疗鼻息肉。
点评: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鼻甲游离缘、筛窦、筛泡、筛骨钩突、半月裂孔及上颌窦口等处,由鼻部黏膜长期水肿所致,以变态反就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
开始为局部黏膜水肿、半透明隆起、无蒂,此时称息肉样变性:病变继续发展,因水肿组织的重力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有蒂的息肉。
主要症状是鼻塞,常伴有鼻窦炎,使鼻涕增多。
可有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
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
,中医认为鼻息肉是肺经感受风、湿、热邪、蕴久成痰威瘀所致。
鹅不食草方简、便、廉、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