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 chuò)堕落( duò)扒窃(bā)耸立(sǒng )
B.诱惑( yòu )痴想(chī )沉浸( jìn)琼浆( qióng)
C.迸溅(bìng )匿笑( nì)怡然( yí)雏形( chú)
D.倔强(jiàng)炽热( zhì)蜕变( tuì)伫立( 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辜负嬉戏擎天憾地蜂围蝶阵
B.凝望辉煌忍俊不禁浮想联篇
C.闲暇迂回突如奇来瘦骨嶙峋
D.回旋伶仃庞然大物苦心孤诣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救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B.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C.这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这阵子他一直垂头丧气,振作不起来。
D.全世界都在喧哗,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幻!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
C.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规律,朱泳燚的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让我们学会了怎样来看云识天气。
D.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抒写了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B.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强调,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交通治堵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出行质量。
C.今年中秋国庆佳节,华山上万游客堵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完全是主管部门考虑不充分乃至末采取相应对策造成的后果。
D.秋天有秋天的好,我就爱这满城的桂香和甜糯的栗子,爱一轮接一轮黄叶铺地浪漫景色,爱气势磅礴的秋潮。
二、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
(1)知不足,;知困,。
”(《礼记》)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
雾霾,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发生。
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精神懒散,遇到烦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1】文中在标点使用、语言表达上各有一处不当,还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从面对雾霾的自我保护和减少雾霾的个人责任角度分别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丢了坎蒂德
①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
②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
”
③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
刚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
坎蒂
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
公司排前20个工号的只剩了三个人,只有坎蒂德一直没有当官,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他可牛了!他是全公司员工在技术
方面请教的中心,据说他的钱多到可以在伦敦买上几栋楼呢。
”儿子说,就是这个很牛的坎蒂德整天穿得叫花子似的,上下班骑一辆破自行车。
“他是刻意藏富吧?”我问。
儿子说:“我看不像。
他的兴趣不在吃穿用度上。
”
④当官没兴趣,吃穿用度也不讲究,那这个坎蒂德“情感的出口”究竟在哪里呢?
⑤儿子说,坎蒂德是个“超慈悲”、“超热爱大自然”的人。
他去了一趟养鸡场,看到速成鸡被囚禁在不能转身的笼子里,参观者被告知不可大声讲话,否则这些心脏特别脆弱的鸡就会被当场吓死,回来后,他就开始吃素了。
他说,他好可怜那些鸡;他还说,有时候会莫名思念那些鸡,很想去探视它们,却又没有勇气。
⑥三个月前,坎蒂德利用休假回到葡萄牙,投了一笔巨资。
儿子让我猜猜他买了什么。
我说:“别墅?土地?度假村……”儿子说:“都不是,他买了一片森林。
”
⑦休假结束回到公司,坎蒂德每天惦念他的森林。
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未婚妻。
他告诉我儿子说,他准备辞职,回家去照顾他的森林。
他在英国置办了高档的摄像机、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说是回去后要好好观察研究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与昆虫。
⑧坎蒂德是在2011年12月2日那天离开剑桥的。
临走前,公司的同事们按惯例为他“凑份子”送行。
一笔可观的英镑打到了一张卡上,送到了他的手中。
他一拿到那张卡,立刻让我儿子和他一起在网上查找非洲一个救助饥饿儿童的网站,查到后将钱悉数捐了出去。
坎蒂德举着那张分文不剩的空卡,开心地对我儿子说:“这个,我要收藏的。
”⑨我多么愿意让儿子一辈子都与这样的人做同事啊!“不要丢了坎蒂德。
不管多远,都与他保持联系吧。
”我这样嘱
咐儿子。
【1】文章记叙了坎蒂德的几件小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分点概括。
【2】读第⑧段,说说坎蒂德收藏那张空卡的原因是什么。
【3】题目“别丢了坎蒂德”有怎样的含义?
【4】“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未婚妻”一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3.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
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
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
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
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
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
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
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
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来,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觉神经,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
当电脉冲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
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便会称之为“看见”了。
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和隐色素,它们使绿
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
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做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
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
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作出相应的反应。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内容。
①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2】第③段列举了生菜、烟草和丁香种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中说“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植物感受光的方式和人类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回答。
【4】从植物“看”世界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①,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
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乙】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
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供养。
居有顷,妻产男。
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
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于是名振天下。
①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和哭泣备礼(准备)B.神气不损(损伤)
C.喜分儿孙,减馔(食物)D.中有丹书(书信)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二项是()
A.使人忧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卿数省王、和不尊君在不
C.乃于野凿地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而哀毁骨立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②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供养。
【4】王戎和郭巨都孝顺,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一)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二)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六、作文
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你以“曽经错过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 chuò)堕落( duò)扒窃(bā)耸立(sǒng )
B.诱惑( yòu )痴想(chī )沉浸( jìn)琼浆( qióng)
C.迸溅(bìng )匿笑( nì)怡然( yí)雏形( chú)
D.倔强(jiàng)炽热( zhì)蜕变( tuì)伫立( zhù)
【答案】B
【解析】A中应是“扒窃(pā)”;C中应是“迸溅(bèng )”;D中应是“炽热( chì)”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辜负嬉戏擎天憾地蜂围蝶阵
B.凝望辉煌忍俊不禁浮想联篇
C.闲暇迂回突如奇来瘦骨嶙峋
D.回旋伶仃庞然大物苦心孤诣
【答案】D
【解析】A中应是“擎天撼地”;B中应是“浮想联翩”;C中应是“突如其来”。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救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B.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C.这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这阵子他一直垂头丧气,振作不起来。
D.全世界都在喧哗,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幻!
【答案】B
【解析】A中“挽救”只从危险中救回来。
这里不合语境;C中应是“灰心丧气”;D中“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
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
C.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规律,朱泳燚的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让我们学会了怎样来看云识天气。
D.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抒写了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
【答案】A
【解析】A中应是“南朝宋”刘义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B.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强调,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交通治堵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出行质量。
C.今年中秋国庆佳节,华山上万游客堵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完全是主管部门考虑不充分乃至末采取相应对策造成的后果。
D.秋天有秋天的好,我就爱这满城的桂香和甜糯的栗子,爱一轮接一轮黄叶铺地浪漫景色,爱气势磅礴的秋潮。
【答案】D
【解析】A中词语不搭配,应是“养成……习惯”;B中词语不搭配,应是“提升……水平”;C中词语不搭配,应删
去“造成的后果”。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二、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
(1)知不足,;知困,。
”(《礼记》)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答案】⑴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
⑵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⑷禅房花木深;潭影空人心。
⑸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可以对识记的诗文作适当的诠释,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成理解性默写题,更重要的是以增强记忆和逐渐融入学生的知识、情感结构中,成为一种文化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应停留在机械的识记上,应更多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结合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使学生有所顿悟。
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价值。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
雾霾,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发生。
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精神懒散,遇到烦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1】文中在标点使用、语言表达上各有一处不当,还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答案】①把“形成的是雾”后面的“逗号”改为“分②“交通事故发生”改为“发生交通事故③句末加“的力度”
【解析】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
具体表现为:①把“形成的是雾”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②“交通事故发生”改为“发生交通事故③句末加“的力度”【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2】从面对雾霾的自我保护和减少雾霾的个人责任角度分别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示例: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雾霾天少出门运动,出门戴品罩等。
从减少雾霾的个人责任来说,从一些个人能做到的小事做起,能走路的不坐车,能坐公交的不开车,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投放,多种植绿色植物等。
【解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
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
不要轻易地认为这样的题目全靠学生的临场发挥,或认为这样的题目不管怎么答都能得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丢了坎蒂德
①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
②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
”
③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
刚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
坎蒂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
公司排前20个工号的只剩了三个人,只有坎蒂德一直没有当官,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他可牛了!他是全公司员工在技术
方面请教的中心,据说他的钱多到可以在伦敦买上几栋楼呢。
”儿子说,就是这个很牛的坎蒂德整天穿得叫花子似的,上下班骑一辆破自行车。
“他是刻意藏富吧?”我问。
儿子说:“我看不像。
他的兴趣不在吃穿用度上。
”
④当官没兴趣,吃穿用度也不讲究,那这个坎蒂德“情感的出口”究竟在哪里呢?
⑤儿子说,坎蒂德是个“超慈悲”、“超热爱大自然”的人。
他去了一趟养鸡场,看到速成鸡被囚禁在不能转身的笼
子里,参观者被告知不可大声讲话,否则这些心脏特别脆弱的鸡就会被当场吓死,回来后,他就开始吃素了。
他说,他好可怜那些鸡;他还说,有时候会莫名思念那些鸡,很想去探视它们,却又没有勇气。
⑥三个月前,坎蒂德利用休假回到葡萄牙,投了一笔巨资。
儿子让我猜猜他买了什么。
我说:“别墅?土地?度假村……”儿子说:“都不是,他买了一片森林。
”
⑦休假结束回到公司,坎蒂德每天惦念他的森林。
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
未婚妻。
他告诉我儿子说,他准备辞职,回家去照顾他的森林。
他在英国置办了高档的摄像机、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说是回去后要好好观察研究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与昆虫。
⑧坎蒂德是在2011年12月2日那天离开剑桥的。
临走前,公司的同事们按惯例为他“凑份子”送行。
一笔可观的
英镑打到了一张卡上,送到了他的手中。
他一拿到那张卡,立刻让我儿子和他一起在网上查找非洲一个救助饥饿
儿童的网站,查到后将钱悉数捐了出去。
坎蒂德举着那张分文不剩的空卡,开心地对我儿子说:“这个,我要收藏的。
”
⑨我多么愿意让儿子一辈子都与这样的人做同事啊!“不要丢了坎蒂德。
不管多远,都与他保持联系吧。
”我这样嘱
咐儿子。
【1】文章记叙了坎蒂德的几件小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分点概括。
【答案】①参观养鸡场,回来后改吃素;表现他悲悯善良,关爱动物。
②花巨资购森林,并辞职回去照顾;表现他酷爱大自然。
③将“份子钱”捐给非洲儿童,表现他热衷慈善,有爱心。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坎蒂德的优良品质”这一主
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读第⑧段,说说坎蒂德收藏那张空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凝聚着他与同事的友谊;②能使他想起做善事的快乐。
【解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此处能总结概括出“友
谊”“快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题目“别丢了坎蒂德”有怎样的含义?
【答案】①别丢掉坎蒂德这个朋友。
②别丢了坎蒂德所具有的那些美德。
【解析】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
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此处重在理解“别丢了坎蒂德所具有的那些美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未婚妻”一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森林的照片”比作“年轻貌美的未婚妻”,形象生动地写出出坎蒂德对森林的喜爱,表
现了他是一个“超爱大自然”的人。
【解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特点。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
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
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
如果光线来自
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
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
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
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
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
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
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
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
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来,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