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一、阅读回答问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体验脱离观察经过B.体会脱离体察经过C.体验摆脱体察透过D.体验摆脱观察透过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C.“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

D.“天堂的缩影”、“人生境界”、“最终发现”是同一个意思。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

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

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

这些都可憎恶。

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

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人教部编版)第4单元第15课散文2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8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第4单元第15课散文2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8 同步练习

《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妙用多种修辞,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对比个体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拟人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这个句子使用拟人修辞,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对生命的热爱。

比喻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读对话,析形象,明事理【课文回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问题】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亮点,不仅体现了人物各自的鲜明个性,而且能让人从中明白事理。

根据上面的对话,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并归纳从中获得的启示。

【共同探究】愚公是一个目光长远、具有坚定信心的人。

他想搬走两座大山,这一朴素的愿望要实现所面临的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极其高大巍峨;“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他的年龄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土石只能“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从智叟的话语可知,愚公的这一举动还会惹来众多非议,舆论的压力不可轻视。

但是,在这么多困难面前,愚公仍然毅然决然地要实施他的计划,且他能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017新八上15散文二篇1我为什么而活着2

2017新八上15散文二篇1我为什么而活着2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 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语表明了这三 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 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 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 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 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 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罗 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新课
人活着是为了 什么?朋友说, 人活着是为了 吃饭;那吃饭 是为了什么? 吃饭是为了活 着。。。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 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 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 “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 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 意义重大的作品”, 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 文学奖。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 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 出了响亮的回答: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 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对爱情的渴望 我为何而生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爱情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6、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 怀和崇高的人格
渴 望 爱 情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博 大 的 情 怀 和 崇 高 的 人 格
我 为 何 而 生
追 求 知 识 同 情 苦 难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饥饿中的孩子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直抒胸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兴.味(x īng ) 臼.齿(jiù) 盲.肠(máng) 洗涤.(dí) B .卑.微(b ēi ) 飓.风(jù) 濒.临(pín) 俯瞰.(kàn) C .苦难.(nàn) 深渊.(yu ān ) 孤寂.(jì) 嘲.讽(cháo) D .云霄.(xiè) 凋.谢(di āo ) 舒畅.(chàng) 牛犊.(dú)2. 下列各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在返回。

B .感谢生命的奇绩,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C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密缩影。

D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 主要也就在于此。

②我渴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③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人还得罪许多人, 他们到处与人格格不入。

A .分野 企图 以至B .分界 试图 以致C .分界 企图 以至D .分野 试图 以致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联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⑥④⑤②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⑥⑤①④②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芦花荡》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去找革命队伍的动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高度赞扬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热情。

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字词测评
生难字
兴味( xìnɡ ) 洗涤( dí ) 卑微( wēi ) 茸毛( rónɡ ) 蔓延(màn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kàn ) 星辰(chén )
课文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 概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时间流逝,生命短暂。 第二部分(2-4):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三部分( 5):赞美生命是奇迹。
2、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是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是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 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和永存方面相差甚大, 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
作者认为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永久的生命” ?
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要用短暂 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结构梳理
•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 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 坐了六个月牢。
•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 名运动。
•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 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让人领略人生

最好的境界
第3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1)了解人的心灵; 人类自身

(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
类 知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科学 识
追求知识
•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 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 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915--2005),原名严 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 《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精选9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精选9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精选9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篇1明确目标:⒈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⒉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罗素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要求:一边听读一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四、具体分析㈠师生共同讨论“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示例:⑴这三种激情…肆意地把我吹来出去,吹到绝望的边缘。

⑵…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⑶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何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⑷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㈡简析内容⒈作者提出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激情,哪三种激情?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明确:① 三种激情-- a 、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 b 、追求知识--人类∕自然∕社会 c 、同情苦难--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老人∕整个世界②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⒉讨论: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是否)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㈢讨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五、小结课文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

它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

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我为什么而活着篇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认识和感悟人生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作业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16课《散文二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换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险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甲(A.汪洋恣肆B.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hài(),疾风吹卷起他,,惊雷轰鸣过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

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膀来接引他,他乙(A.一声不响B.无动于衷)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向西飞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选自冰心《谈生命》有删改)(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羞怯.()②惊hài()(2)结合语境,给甲乙两处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

(填写序号)甲:乙:(3)对文中加下划线的“怒吼”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生命在顺境时的兴奋表现。

B.指生命在遇到光明时的快乐。

C.指生命在遇到困难时的抗争。

D.指生命在行程终结时的无奈。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臼.齿(jiù)濒.临(bīn)卑.微(bēi)疲倦.(juǎn)B.点缀.(zhuì)微薄.(bó)遏.制(è)炫.耀(xuàn)C.凋.谢(tiáo)赐.予(cì)不朽.(xiǔ)飓.风(jù)D.死寂.(jì)蔓.延(màn)洗涤.(tiáo)震颤.(zhàn)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B.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销它遗留下的印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题16* 散文二篇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根据拼音将相应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dí) bēi(卑)微牛犊(dú)róng(茸)毛繁zhí(殖) 凋谢(diāo)遏制(è) 濒临(bīn) 俯kàn(瞰)星辰(chén)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枯萎凋谢凋零)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遏制制止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我渴望(希望渴望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了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增强”。

5.请简要概括《永久的生命》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最后发出感慨,感谢生命,赞美生命。

6.你们班围绕下面这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2017年7月第1版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2017年7月第1版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2017年7月第1版 2018年8月第2次印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一类散文以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谈,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宇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类散文就是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二篇”就是议论性散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2.学习《永久的生命》二、教学目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阅读提示”及旁批,说说学习本文应完成什么学习目标。

见上表格三、学习《永久的生命》(一)导入(配黄韵玲 - 永恒的生命WMV)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从严文井的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找找答案吧!(二)教学目标1.品味课文标题含义,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目标,重点)2.理清课文层层深入的思路,体会议论性散文要有逻辑性分析的特点。

(写作目标,难点)3.品味议论性散文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感情浓郁的语言特点。

(阅读目标,重点)4.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热爱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品格素养目标,重点)(三)检查字词预习1.兴味xìng wèi:兴趣趣味。

2.洗涤xǐ dí:洗。

3.卑微bēi wēi:地位低下而渺小。

4.牛犊niú dú:小牛。

5.茸毛róng máo:细毛。

多指动物初生的细毛。

6.消逝xiāo shì:消失。

7.繁殖fán zhí:大量生殖。

8.凋谢diāo xiè:枯萎、零落。

**************************************9.俯瞰fǔ kàn:俯视。

《散文二篇》精选习题(解析版)

《散文二篇》精选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散文二篇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臼.齿(jiù) 遏.制(è) 暂.时(zhàn) 炫.耀(xuàn)B.牛犊.(dú) 洗涤.(dí) 飓.风(jù) 卑.微(bēi)C.濒.临(pín) 肆.意(sì) 支配.(pèi) 震颤.(chàn)D.俯瞰.(kān) 蔓.延(màn) 深渊.(yuān) 凋.谢(diāo)【答案】B【解析】A.zàn C.bīn D.kàn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

(1)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考商量思量)一下我自己。

(2)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秘神奇神圣),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答案】(1)思量(2)神奇【解析】思量:指认真地思索。

考量。

思考:思索、考虑。

这里指心情所以应用“思量”。

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神奇:非常奇妙的。

与传奇的“生命”搭配应用“神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他应付起来已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D.他终日陷在深不可测....的悲哀之中,使我对他不胜同情和怜悯。

【答案】B【解析】不可遏制指思想情感或形势等不能制止,不能控制。

这里用于“教训”,用错范围和对象。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第16课《散文二篇》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写序号)。

(6分)花开一季,人活一世。

花会diāo( 凋)谢,人也会消逝A(A.shìB.sì)。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来世,也不能落入悲观的深yuān( 渊)。

花最美在绽放时,人最美在行走时。

从生到死,这一路走好了,人生便有意义。

走这条路时要带着兴B(A.xīnɡB.xìnɡ)味,不要一味埋头赶路,要记得抬头看看星空,俯身触摸溪流,要把自己的灵魂放到阅读与思考中去洗dí( 涤),也要播撒种子,为后来者留下绿荫A(A.yīn B.yìn)与繁花。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即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B.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葺毛!C.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D.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在活一次。

【答案】C【解析】A项,即—既。

B项,葺—茸。

D项,在—再。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池塘是一些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的地方。

(2)他从蜀江上游宦游万里,来到下游的扬子江,一见到这阔别多年的江水,就不住自己心中的激情。

(3)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江刀鱼如今个头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已灭绝。

A.繁衍遏止濒危B.繁殖遏制濒临C.繁衍遏制濒临D.繁殖遏止濒危【答案】B【解析】(1)“繁殖”指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繁衍”是逐渐增多或增广。

根据语境,(1)句应选“繁殖”。

(2)“遏止”着重于“止”,阻止;“遏制”着重于“制”,指制止、控制。

根据语境,(2)句应选“遏制”。

(3)“濒临”指紧接,临近;“濒危”指接近危险的境地,指人病重将死或物种临近灭绝,与“灭绝”重复。

故(3)句应选“濒临”。

4.(教材补白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

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巩固训练题 (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巩固训练题    (附答案)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巩固训练题
1.《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

作者是,
(国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他开创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3.字词训练
dí bēi è
洗( ) ( )微 ( )制
bīn kàn
( )临俯( )
4.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5.课堂内容训练
⑴“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话着值得”。

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
是“值得”的?
⑵作者具有怎样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参考答案
1.《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

作者是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他开创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3.略
4.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5.课堂内容训练
⑴“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话着值得”。

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作者认为值得,是因为他一直把关爱人类、减轻人生不幸作为自己的梦想,而且他并为此努力付出。

⑵作者具有怎样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他寻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散文二篇》教学反思《散文二篇》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两篇议论性散文。

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二是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在于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本课虽然是自读课,但学习难度较大,因为学生从议论性散文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是以前较少有的,这是一个新挑战。

因此要具备新的视野和新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引导进行学习:首先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从学生熟知的叙事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议论引入这两篇议论散文的教学,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本课两文写法上的特点。

其次指导学生品味文章标题,感悟课文核心内容。

接下来从阅读入手让学生感受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第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最后品味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语句。

这两节课教学环节设有逻辑性,能做到自学和指导相结合,课堂氛围较好,学生思维活跃,生成性问题较多,合作学习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1.初次接触议论性散文,学生这种文体的认知还不到位。

2.对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3.仿写训练效果不理想。

改正措施:1.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训练,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观点和思路的理解能力。

2.利用自习课进行仿写辅导训练,进一步感受议论性散文语言睿智而又形象的特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

《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相同的一组( )。

A.数shǔ数说数优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识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横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模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罗唆水蒸汽呕心沥血诗性大发B.平添倒记时声名雀起不假思索C.赃款座右铭金榜提名自暴自弃D.愿景局域网竭泽而渔迫不及待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建筑是凝固的诗:;。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新人教版(2021学年)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为什么而活着师: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它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人生三大命题之一。

有人不及思考、碌碌一生,在不觉中就被历史的大潮湮没无息;有人旁征博引、纵览古今,尽其一生也未能悟透个中奥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呢? 生1:伟大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为自己之崛起而活着吧!(其他生笑)师:不错,有雄韬伟略的人生之路将在你脚下延展。

生2:老师您以前提到过,虽然无权决定生命的开端,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历程.我就为了未来的生命历程而活吧!师:说的真好。

对于“生”和“活"的体悟,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啊!生3:我不清楚自己具体为什么而活,总之我觉得活着很美好,所以应该好好活下去.(其他学生若有所思)师:是啊,美好的一切让人向往,美好的生活值得我们为之奋斗,这也许就是人们活着的源动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为什么而活"的答案,那么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的罗素是怎样诠释自己为何而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声音。

师:(幻灯片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doc

15......《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一、阅读回答问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________其次,爱情可以..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孤寂.......__________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到的最终发现。

........爱情所得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体验....经过..观察...脱离B..体会...脱离..经过....体察C..体验....透过...摆脱..体察D..体验..透过....观察...摆脱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C...“.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

D...“.天堂的缩影....”.是同一个意思。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罗素到底为什么而活着;2。

学习“关键词追问法";教学重难点:1.关键词句如“仙境”、“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云霄、尘世”等的理解;2.用“追问法”分析关键词句教学方法:1.问答法2。

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散文阅读。

我们读过哪些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春》《济南的冬天》……2。

这些散文的写作对象有什么规律?人;景。

或者写人记事;或者写景抒情。

3.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再见识一种新的散文类型:哲理散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二、清晰的结构1.首先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板书:爱情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同情心2.作者分别在哪些段落写了“爱情、知识、同情心”?2/3/4段.3。

你是如何确定的?每段第一句4。

整篇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5.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带来狂喜解除寂寞看到仙境6.作者寻求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分别代表哪些方面?心灵星辰数字7.在同情心部分,作者列举了哪三种人?过渡语: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这种清晰的结构本身就让人赏心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相同的一组( )。

A.数shǔ数说数优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识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C.横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
D.模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罗唆水蒸汽呕心沥血诗性大发
B.平添倒记时声名雀起不假思索
C.赃款座右铭金榜提名自暴自弃
D.愿景局域网竭泽而渔迫不及待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建筑是凝固的诗:;。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
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4、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5、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A
2、D
3、C
课后能力提升:
4、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三种感情对自己一生的支配。

5、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6、人类的心灵(人类知识);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自然知识);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