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闫德祺【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3(000)029【摘要】本文查阅了当归、贝母、苦参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有效制剂等方面的抗癌作用研究文献,综述了当归贝母苦参丸组成药物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为当归贝母苦参丸临床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医学文献参考。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effective anticancer comstituents and parts of Angelica sinensis,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and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or their effective preparation were consulted.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nticacer effects of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r their main prepa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med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gelica-Fritillaria-Sophorae Pill to cancer therapy.【总页数】3页(P151-152,153)【作者】闫德祺【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黄淮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六昧地黄丸方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体会 [J], 李学为2.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清HIF-1α和LDH 的影响 [J], 闫德祺;刘永琦;李应东;李豆;蔺兴遥;伍志伟;颜春鲁3.当归贝母苦参丸对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J], 陈野;赵东;蔡淼;温得中;孙健4.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J], 胡杨;吴雄志5.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CNP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J], 郑军状;董静波;陈湛;张尧;裘磊;陈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浙贝母-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作用机制
基础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通信作者:樊茜,E mail:fq13994252812@163.com第一作者:侯鹏霄,E mail:544782870@qq.com (扫描二维码 查看文中图片)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浙贝母 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作用机制侯鹏霄樊茜(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浙贝母 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机制。
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找浙贝母和山慈菇这两味中药的活性成分,检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将各作用靶点转换成基因通用名。
在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筛选和甲状腺癌有关的靶点,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把得到的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药物 成分 靶点网络图及核心靶点的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及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
结果:浙贝母 山慈菇药对调治甲状腺癌的核心成分有10种,其潜在的作用靶点有75个;数据库筛选出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疾病作用靶点2357个,甲状腺癌疾病核心靶点96个,其中NPM1、HSPA5、HDAC5等基因较为关键。
GO功能富集分析细胞组分主要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分子功能主要与组蛋白脱乙酰酶结合有关,生物过程主要与调节细胞对压力的反应有关。
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凋亡、剪接体及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有关。
结论:浙贝母 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机制包含多靶点、多通路,可为后续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 甲状腺癌;浙贝母 山慈菇;药对;网络药理学中图分类号:R259;R285 文献标识码:A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19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20.3/10万,是目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1]。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治疗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治疗作用机制一、概括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中国传统中草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为揭示丹参治疗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通路,以期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丹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证实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丹参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探讨较为有限。
因此深入研究丹参的治疗作用机制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发现方法,通过整合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建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网络关系,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揭示丹参等中药的治疗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作用的机制。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丹参的临床文献、实验研究和网络资源,以便对丹参的药理活性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我们利用网络药理学软件(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以确定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途径。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如关联规则挖掘、网络聚类、路径分析等,以揭示丹参治疗作用的关键环节。
同时我们还结合了实验数据和临床资料,对丹参的有效成分进行了验证。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闫德祺【摘要】本文查阅了当归、贝母、苦参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有效制剂等方面的抗癌作用研究文献,综述了当归贝母苦参丸组成药物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为当归贝母苦参丸临床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医学文献参考。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effective anticancer comstituents and parts of Angelica sinensis,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and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or their effective preparation were consulted.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nticacer effects of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r their main prepa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med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gelica-Fritillaria-Sophorae Pill to cancer therapy.【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3(000)029【总页数】3页(P151-152,153)【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抗癌;机制【作者】闫德祺【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黄淮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2011年WHO报告Global Cancer Facts & Figures指出癌症是异常细胞生长和蔓延失控性疾病。
癌症的病因包括外因(吸烟、化学物质、辐射、微生物感染)和内因(基因突变、激素、免疫疾病、代谢性基因突变)。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人参皂苷调控肿瘤免疫物质基础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人参皂苷调控肿瘤免疫物质基础1. 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人参皂苷对肿瘤免疫物质基础的调控机制。
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网络分析,筛选出与人参皂苷作用相关的靶点。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预测人参皂苷与目标蛋白的结合模式。
通过实验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探讨人参皂苷对肿瘤免疫物质基础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背景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策略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人参皂苷作为一类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天然药物,已经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目前关于人参皂苷调控肿瘤免疫物质的基础研究仍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分子层面上的机制尚不明确。
深入研究人参皂苷调控肿瘤免疫物质的分子机制,对于揭示其抗肿瘤作用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发现方法,通过模拟生物体内复杂的药物靶点信号传导网络,可以有效地预测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的药效团。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及天然产物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研究拟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皂苷与肿瘤免疫相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揭示人参皂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皂苷对肿瘤免疫物质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肿瘤免疫相关靶点进行筛选,确定与人参皂苷作用密切的靶点。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这些靶点进行分析,揭示人参皂苷在调控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途径。
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实验,验证人参皂苷与目标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3 研究意义人参皂苷(ginsenosides)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阿胶浆干预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研究
网络药理学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阿胶浆干预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研究王玉如1,刘寨东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CRF )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通过TCMSP 、化学数据库、TCM -MESH 、ETCM 平台检索并筛选出复方阿胶浆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 靶点预测模型和Swiss ADME 平台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 、OMIM 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CRF 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11.0获得蛋白互作PPI 关系,并通过Cytoscape3.8.2构建PPI 网络,通过Cyto⁃scape 的Cytohubba 模块依据度值获得核心基因,利用Metascape 获得复方阿胶浆干预CRF 的聚类模块;用Metascape 对交集靶点进行GO 和KEGG 富集分析,得到复方阿胶浆干预CRF 的潜在作用通路。
复方阿胶浆筛选得到44个活性成分,其中涉及CRF 相关靶点248个,复方阿胶浆干预CRF 的主要成分可能是赖氨酸、槲皮素、甘氨酸、表儿茶素、木樨草素等,PPI 网络中定位到20个核心基因,主要包括ACTB 、TP53、AKT1、VEGFA 、MYC 、EGFR 、TNF 、CASP3、IL -6、JUN 等,可能涉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癌症蛋白多糖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NF -κB 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复方阿胶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CRF 的机制,为复方阿胶浆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复方阿胶浆;癌因性疲乏;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核心基因;通路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4.04.017[中图分类号] R73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4)04-0528-10[通信作者] 刘寨东,E -mail :zdliu7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C1707406);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0M01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XGC010510)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会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降低肿瘤患者生活幸福感,且不能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当归贝母苦参丸前列腺增生PCNABcl-2 Bax 硕士论文
当归贝母苦参丸对前列腺增生小鼠模型PCNA、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硕士【摘要】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增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原液的方法制作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小鼠模型。
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0只。
除空白组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注射液原液12.5mg/(kg·d)造模,空白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予灌服高、中、低剂量(24g/kg·d~(-1)、12g/kg·d~(-1)、6g/kg·d~(-1))当归贝母苦参丸水煎溶液,阳性对照组灌服前列康水混悬液0.6g/kg。
给药第21天处死,观察前列腺指数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法染色光镜观察前列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w... 更多还原【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Dangguibeimukushen Pill o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BPH mouse model is pro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testosteronepropionate. Sixty male mice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hich is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high, medium and low dose treatment group, and each group has ten. Except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ame dose of olive oil, the other five groups were injected test... 更多还原【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前列腺增生;PCNA;Bcl-2;Bax;【Key words】Dangguibeimukushen Pill;BPH;PCNA;Bcl-2;Bax;摘要7-9ABSTRACT 9-10前言11-141. 实验材料14-161.1 实验动物141.2 主要试剂141.3 主要器材14-151.4 主要溶液的配制15-162. 实验方法16-192.1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16-172.2 标本采集及制作方法172.3 观测指标及观测方法17-182.4 统计学处理18-193. 实验结果19-243.1 前列腺湿重与PI 的变化19-213.2 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213.3 前列腺组织中PCNA 表达的变化21-223.4 前列腺组织中Bcl-2 和Bax 表达的变化22-244. 讨论24-404.1 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探讨24-284.2 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病机探讨28-304.3 BPH 的治疗方法30-334.4 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制作的探讨33-354.5 当归贝母苦参丸对BPH 的治疗作用35-364.6 PCNA、Bcl-2 和Bax 在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36-405. 结论40-41附图41-45参考文献45-52综述52-64参考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淫羊藿-当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淫羊藿-当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李志平;李建军【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41)1【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淫羊藿-当归”配伍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P)过程中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淫羊藿-当归”配伍有效成分及相对应的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 5个数据库获取OP靶基因,将以上5个数据库所获取的基因合并取交集,然后将“淫羊藿-当归”和OP的潜在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共有靶点。
并用Venny 2.1.0作图工具找出映射,绘制VENN图;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相关数据分析网络,筛选出核心靶基因;最后利用DAVID2021数据库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用微生信在线绘图软件对已分析的靶基因数据进行GO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可视化绘图。
结果获得“淫羊藿-当归”药对涉及22个主要化学成分和129个蛋白靶点,OP相关基因1159个,映射后获得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74个;PPI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1B(IL-1B)、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重组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可能是“淫羊藿-当归”药对治疗OP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提示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向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淫羊藿-当归”治疗OP作用主要集中在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
结论“淫羊藿-当归”配伍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OP。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CNP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3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CNP影响…★郑军状…董静波…陈湛…张尧…裘磊…陈伟伟([摘要]目的:取2月龄雄性SD种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腺蛋白提纯液和完全弗氏佐剂法来制作,模型成功建立后,前列倍喜组、模型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低、中、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以上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1称重,然后观察前列腺湿重,织炎症明显,列腺腺体减少,腺泡变小,丸及前列贝喜胶囊的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实验性提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改善前列腺组织形态,[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ZHENG Jun-zhuang, DONG Jing-bo, CHEN Zhan, ZHANG Y ao, QIU Lei, CHEN Wei-weiCi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ixi 31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protective…effect…of…Danggui…Beimu…Kushen…Pill…on…chronic…nonbacterial…prostatitis…(CNP)…in…rats.…Methods:…Sixty…male…SD…rats…aged…2…months…were…selected.…Ten…were…randomly…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and…the…other…50…were…selected…as…the…model…group.…The…model…of…chronic…prostatitis…in…rats…was…made…by…the…method…of…purified…glandular…protein…and…complete…Freund's…adjuvant,…after…the…model…is…successfully…established,…the…model…group…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Danggui…Beimu…Kushen…pill…low,…medium…and…high…dose…group,…Qianlie…Beixi…Capsule…group,…model…group;…Danggui…Beimu…Kushen…Pill…low,…medium…and…high…dose…group…were…given…dose…of…drugs…as…0.8…g/mL,…1.6…g/mL,…3.2…g/mL.…The…model…group…and…the…blank…control…group…were…given…the…same…dose…of…saline.…All…rats…in…the…above…groups…were…given…drugs…by…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nce…a…day…for…4…weeks…with…continuous…drug…intervention.…The…prostate…tissue…of…rats…in…each…group…was…taken…and…weighed.…Then…the…wet…weight…of…the…prostate…was…observed.…The…morphological…changes…of…the…prostate…tissue…were…observed…under…light…microscope.…Results: Prostate…histomorphology:…in…the…model…group,…the…inflammation…of…prostate…tissue…was…obvious,…the…glands…decreased,…the…acinar…became…smaller,…the…acinar…epithelium…atrophied…in…a…low…cubic…or…flat…shape,…part…of…the…basement…membrane…was…destroyed,…and…the…stroma…became…edema.…The…pathological…damage…of…Dangguibeimukshen…decocetion…and…Qianlie…Beixi…capsule…group…were…improved…to…some…extent.…Conclusion: In…the…experimental…CNP…rat…model,…the…inflammation…of…prostate…tissue…was…obvious…and…the…prostate…tissue…was…destroyed.…It…is…suggested…that…Dangguibeimukshen…decocetion…could…improve…the…morphology…of…prostate…tissue,…which…is…the…mechanism…of…its…treatment…of…adenitis.[Key words] Danggui…Beimu…Kushen…Pill;Chronic…Nonbacterial…Prostatitis;Rats;Histomorphology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610416);慈溪市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CN201600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菟丝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
·51·· 论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菟丝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王翠翠,马晓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0022)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当归-菟丝子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 的潜在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 ) 筛选当归-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候选靶标,利用GeneCards 数据库和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 (DisGeNET ) 去重、合并,预测PCOS 的相关靶标,筛选两味中药的活性成分治疗疾病的潜在作用靶标。
应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
借助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STRING ) 构建潜在靶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找到作用的关键基因。
使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 (DAVID ),对当归-菟丝子治疗PCOS 的潜在作用靶标进行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 当归-菟丝子中共筛选出11种有效活性成分,根据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出相关靶点135个,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 (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MAPK1)、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雌激素受体1 (ESR1) 等,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 -RAGE 信号通路、液体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和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
结论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预测了当归-菟丝子治疗PCOS 的可能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当归; 菟丝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4646 (2021) 01-0051-06网络出版地址 https:///kcms/detail/21.1227.R.20201219.1801.036.html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21.01.010Mechanism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eatment using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uscutae Semen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WANG Cuicui,MA Xiaox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2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nd Cuscutae Semen and predict the target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they are involved in,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thus exploring their potential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 . Methods All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arget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uscutae Semen were screened ou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 ) . The disease targets in PCO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GeneCards and DisGeNET databases. 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 using a Venn diagram. Cytoscape software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sease -drug -active ingredients -targets” network. The STRING databas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drug -paired targets used for treating PCOS. Lastly,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 potential target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 Integrated Discovery (DAVID ) . Results A total of 11 effective and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 and 135 targets were predicted. The key target proteins for treating PCOS included AKT1,MAPK1,IL -6,and ESR1,among others. The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involved include the AGE -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fluid shear stress,atherosclerosis,and endocrine resistanc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this study is an initial prediction of the major targets and pathway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uscutae Semen in the treatment of PCOS,providing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studies.Keywords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uscutae Seme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network pharmacology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 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通常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障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丰城鸡血藤治疗乳腺癌的分子靶点和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丰城鸡血藤治疗乳腺癌的分子靶点和机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已经成为揭示传统中药复杂成分与多种疾病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聚焦于地方特色中药资源丰城鸡血藤(Millettia nitida var. hirsutissima),针对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索。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球高发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复杂的病理机制与多样化的治疗需求促使我们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首先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获取丰城鸡血藤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文献调研和生物数据库挖掘,筛选出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
进一步,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这些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模式,预测其结合亲和力及可能的作用方式,旨在阐明丰城鸡血藤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整合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以期全面解析丰城鸡血藤治疗乳腺癌时涉及的关键通路和生物学过程,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设计和新型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搭建起丰城鸡血藤活性成分与乳腺癌治疗靶点之间的桥梁,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内在规律,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二、材料与方法PubChem数据库:用于获取丰城鸡血藤中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信息。
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用于预测丰城鸡血藤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
Cytoscape软件:用于构建丰城鸡血藤活性成分与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
AutoDock软件:用于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活性成分与乳腺癌相关蛋白的结合情况。
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索丰城鸡血藤中的活性成分,并根据文献报道和药理活性筛选出具有潜在抗乳腺癌作用的化合物。
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得到可能的分子靶点。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世界中医药 2021年 2月第 16卷第 4期·55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 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李嘉鑫 李 慧 刘思佳 孟宪悦 李艳春 杨宇峰 石 岩 张 丹(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挖掘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 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中八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 预测。
通过 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代谢综合征的相关靶点,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作用靶 点。
应用 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 Cytoscape软件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核心靶 点。
最后,基于 Metascape软件并进行 GOBP生物功能富集和 KEGG通路分析。
结果:经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知柏地黄 丸中含有活性化合物 74个,作用靶点 906个,其中 290个为与代谢综合征共有靶点;通过对共有靶点的拓扑分析,筛选出 核心靶点 78个,GOBP生物功能富集以及 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可通过循环系统、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调 节、调控血压、脂质代谢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多条代谢 通路发挥其 治 疗 作 用。
结 论:中 药 复 方 知 柏 地 黄 丸 可 通 过 过 氧 化 物 酶 体 增 殖 激 活 受 体 (PPAR)、转 录 激 活 因 子3 (STAT3)、磷脂酰肌醇激酶 (PIK3)等 靶 点 经 过 循 环 系 统、G蛋 白 偶 联 受 体 信 号 通 路、与 环 状 核 苷 酸 第 二 信 使 偶 联 以 及 VEG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发挥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为其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科学 依据。
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
第37卷 第4期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Vol.37 No.42023.08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Aug.2023收稿日期: 2022-04-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72156);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LJ 2019012);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 2021A 1340)作者简介: 蒯振彧(1991—),男,安徽马鞍山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结构优化及活性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通信联系人: 王趱(1975—),女,辽宁葫芦岛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结构分析及设计优化.文章编号: 2095-2198(2023)04-0302-08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蒯振彧1, 朱正飞1, 曾 宣1, 陈泓蓉1, 孟艳秋2, 王 趱2(1.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教研室,安徽马鞍山243031; 2.沈阳化工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摘 要: 运用计算机模拟对当归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进行虚拟筛选.使用Sybyl 软件的Surflex -dock 模块对小分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行分子对接,通过Total Score 函数分值判断配体分子结合能力,筛选活性化合物.根据Lipinski 五法则,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Client 的Filter by Lipinski 模块进行类药性预筛选评估.使用Swiss ADME 和Discovery Studio 2019Client 软件中ADMET descriptors 预测所研究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预测化合物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显示化合物37(阿魏酸)具有最佳药物样特性,与VEGFR 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外Biacore 分析得到进一步验证.关键词: 当归; 抗肿瘤; 阿魏酸; ADMET 预测; VEGFR DOI :10.3969/j.issn.2095-2198.2023.04.003中图分类号: R 932 文献标识码: A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1],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素有“十方九归”之称,现主要分布于陕西、云南、湖北、甘肃等地,其中甘肃岷县的当归产量多、质量优.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清心除烦等作用[2].现代药学研究发现当归中含有挥发油[3]、多糖[4]、有机酸[5]、黄酮[6]以及其他活性成分[7],从而具有抗炎[8]、抗肿瘤[9]、促进造血功能[10]、免疫调剂[11]等作用.研究表明当归丙酮提取物(AE -AS )可抑制人膀胱癌(T 24)细胞血管分支生成[12];当归多糖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 1、B 和E 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 -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3];当归中阿魏酸可抑制宫颈癌HeLa 和Caski 细胞的转移[14].在Folkman [15]首次提出肿瘤生长和增殖与其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的理念后,学者们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逐渐深入.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最重要的过程,新生血管在肿瘤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能为肿瘤细胞提供氧气[16].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分离和克隆、VEGF /V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 )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发现[17],学界进一步直观认识了生理性血管生成以及肿瘤血管.VEGFR 现被广泛认为是已知的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有高度亲和力,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新生血管,而且能增强血管通透性[18].VEG⁃FR 为重要抗肿瘤靶点.本研究使用对接模拟评估当归中活性分子与靶点VEGFR 蛋白结合能力,采用Lipinski 五法则及药代动力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类药性分析,并利用分子对接分析相互作用方式为当归中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第4期蒯振彧,等: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303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网址为https://);蛋白质数据库(PDB,Protein Date Bank,网址为https://);SwissADME预测模型(http://www.swissadme.ch/index.php);Sybyl-X2.1软件;Discovery Studio2019Client软件.1.2 方法1.2.1 小分子配体准备在PubChem数据库中下载实验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用Chem3D软件中Calculations程序对所有分子进行Minimize Energy力场优化后完成mol2格式转换,建立此次分子对接的小分子化合物库,配体信息见表1.表1 配体分子信息Table1 Name and information of ligands molecule序号名称类别参考文献1(Z)-川芎内酯挥发油[20] 2(E)-川芎内酯挥发油[20] 3洋川芎内酯A挥发油[20] 4洋川芎内酯H挥发油[20] 5欧当归内酯A挥发油[20] 6(Z)-丁烯基酞内酯挥发油[20] 7洋川芎内酯C挥发油[21] 8洋川芎内酯D挥发油[21] 9洋川芎内酯E挥发油[21] 10壬醛挥发油[21] 11伞花烃挥发油[21] 12癸醛挥发油[21] 131-十四醇挥发油[21] 14十三烯挥发油[21] 15α-蒎烯挥发油[21] 16苯乙酮挥发油[21] 17β-花侧柏烯挥发油[21] 18香柑油烯挥发油[21] 19(E)-丁烯基苯酞挥发油[22] 20氧化丁香烯挥发油[22] 21丁香酚挥发油[22] 22丁烯基苯酚挥发油[22] 23月桂烯挥发油[22] 24黄樟素挥发油[22] 25p-罗勒烯挥发油[22] 26松油烯挥发油[23] 27花侧柏烯挥发油[23] 28罗汉柏烯挥发油[23] 29异丁香酚挥发油[23] 30甲基丁烯醇挥发油[23] 31二戊基酮挥发油[23] 32β-红没药烯挥发油[23] 33邻羟基苯甲醚挥发油[23] 34甲基丁烯醇挥发油[23] 35麝香草酚挥发油[23] 362,4,6-三甲基辛烷挥发油[23] 37阿魏酸有机酸[24] 304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23年续表序号名称类别参考文献38茴香酸有机酸[24]39琥珀酸有机酸[24]40烟酸有机酸[24]41壬二酸有机酸[24]42乌臼酸有机酸[24]43苯乙酸有机酸[24]44绿原酸有机酸[24]45十二碳烯酸有机酸[24]46棕榈酸有机酸[24]47亚油酸有机酸[24]48香草酸有机酸[24]49异阿魏酸有机酸[25]50L -甲硫氨酸有机酸[25]514-甲氧基苯甲酸有机酸[25]522-戊酰基苯甲酸有机酸[25]532-甲基十六烷酸有机酸[25]54(Z )-2-{[(Z )-2-甲基丁-2-烯酰基]氧甲基}丁-2-烯酸有机酸[25]55樟脑酸有机酸[25]56蛇床子素香兰素[26]57补骨脂素香兰素[26]58异欧前胡素香兰素[26]59欧前胡素香兰素[26]60佛手柑内酯香兰素[26]61珊瑚菜素香兰素[26]62顺式异丁香酚香兰素[26]63(3E )-3-亚丁基-7-羟基-2-苯并呋喃-1-酮香兰素[26]64香草醛香兰素[26]65豆甾醇萜类[27]66β-谷固醇萜类[27]67前胡内酯其他类[28]68文珠胺碱其他类[28]69阿魏酸豆甾醇酯其他类[28]70苏齐内酯其他类[28]71肉豆蔻醚其他类[28]72叶下珠脂素其他类[28]73东莨菪苷其他类[28]74缬草苦苷其他类[28]75腺嘌呤其他类[29]765-羟基吲哚其他类[29]77阿魏酸柏松内酯其他类[29]78卵磷脂其他类[29]79西托糖苷其他类[29]80香柠檬烯其他类[29]81二正戊基甲酮其他类[29]82异戊基苯其他类[29]1.2.2 受体蛋白优化处理从PDB 数据库中检索VEGFR (PDB :5EW 3)的三维结构,下载以pdb 结构保存,利用Sybyl -X 2.1软件Application 模块中Docking suite 对靶蛋白进行修复、去水、加氢、加电荷等蛋白准备,根据靶蛋白自身配体生成对接空腔位点口袋.1.2.3 分子对接利用Sybyl -X 2.1软件Surflex -dock 模块,进行受体-配体对接,以打分函数Total Score 的分值预测小分子配体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数值越大,对接复合物越稳定,表明小分子配体与大分子靶点蛋白的匹配结合活性较好,亲和力较大. 第4期蒯振彧,等: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305 筛选出Total Score分值>6[19]的配体.1.2.4 类药性筛选根据Lipinski五法则,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Client的Filter by Lipinski模块进行类药性预筛选评估,包括氢键受体数、氢键供体数、油水分配系数(log P)、分子量(M V)和生物利用度(TPSA).1.2.5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药动学研究使用SwissADME(http://www.swissadme. ch/index.php)和Discovery Studio2019Client软件中small molecules模块中ADMET descriptors 预测所研究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ADMET). 1.2.6 对接分析与图像处理采用Discovery Studio2019Client软件中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s模块对筛选的最佳化合物与肿瘤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方式,并制作对接图.1.2.7 表面等离子共振法亲和力及活性分析为验证所筛选化合物与肿瘤靶点蛋白是否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通过Biacore系统获得化合物与肿瘤靶点蛋白结合的响应值进行动力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2.1 分子对接结果通过82个当归化合物配体与VEGFR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打分函数得分数值,筛选出15个分值>6(表明化合物与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别是3、5、7、37、41、44、45、46、47、51、52、59、64、70、71,具体函数得分情况见表2.表2 筛选出的小分子配体与靶点蛋白对接结果Table2 Docking results of screened small moleculeligands with target protein序号名称得分3洋川芎内酯A6.61125欧当归内酯A6.49627洋川芎内酯C6.402237阿魏酸7.723741壬二酸7.707344绿原酸7.245745十二碳烯酸7.781546棕榈酸10.165647亚油酸10.4217514-甲氧基苯甲酸9.7325522-戊酰基苯甲酸9.447659欧前胡素6.757564香草醛8.032670苏齐内酯9.544371肉豆蔻醚6.3940 2.2 活性成分的类药性本文评价了15个具有高结合能力的化合物的类药性,见表3.表3 对筛选的化合物进行Lipinski五规则预测结果Table3 Lipinski′s rule of five prediction for screened compounds序号化合物M V氢键供体数氢键受体数log P TPSA 3洋川芎内酯A192.254023.1926.30 5欧当归内酯A380.477045.17①52.60 7洋川芎内酯C204.241132.7450.44 37阿魏酸194.184241.6766.75 41壬二酸188.221241.9274.59 44绿原酸300.306053.64164.75①45十二碳烯酸198.302124.5437.29 46棕榈酸307.342126.39①37.29 47亚油酸280.445126.42①37.29 514-甲氧基苯甲酸152.162131.4246.53 522-戊酰基苯甲酸206.261132.7554.37 59欧前胡素270.280043.6548.67 64香草醛152.163131.3146.53 70苏齐内酯368.380063.7363.22 71肉豆蔻醚192.211032.5927.69 ①意为超出标准值. 306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23年 依照合理的类药性指标:log P≤5,M V<500 g/mol,氢键受体数≤10,氢键供体数≤5和TP⁃SA≤14nm(表明具有良好生物利用度)[30],有11个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药物相似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化合物3、7、37、41、45、51、52、59、64、70、71.2.3 粤阅酝耘栽分子动力学预测结果将筛选出的11个当归活性化合物进行ADMET预测[31],结果见表4.经三种log S方法计算评估化合物的水溶性,发现除化合物70、59综合评估为水溶性低外,其余化合物水溶性综合评估均为可溶.分子透过血脑屏障难易程度等级标准:①极高:0;②高:1;③中等:2;④低:3;⑤不确定:4.除化合物51、64、41外,其余化合物均具有跨越血脑屏障潜力.所有化合物渗透性均<-3,表明难透过中枢神经系统.根据细胞色素P450的2种主要亚型CYP2D6和CYP3A4对化合物代谢行为进行评估,除化合物70外,其余化合物不与CYP2D6和CYP3A4反应;化合物51、37、41与细胞色素5种亚型均不反应,说明它们不干扰其他药物代谢.筛选出的化合物均不是OCT2的底物,对肾脏毒性小.筛选出的化合物45、37、41、3和7不具有肝毒性.综上所述,化合物37具有最佳的药物样特性.表4 当归中11个活性化合物的药动学性质Table4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11active compounds in Angelica sinensis序号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log S(ESOL)log S(ALL)log S(SILICOS-IT)血脑屏障渗透性渗透性CYP2C19抑制剂CYP2C9抑制剂CYP2D6抑制剂CYP3A4抑制剂CYP3A4抑制剂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2肝毒性3-2.53(溶解)-2.89(溶解)-2.60(溶解)1-5.56是否否否否否否7-3.05(溶解)-3.47(溶解)-3.23(溶解)1-5.54是否否否否否否37-2.11(易溶)-2.52(易溶)-1.42(溶解)1-6.41否否否否否否否41-1.47 (极易溶)-2.75(易溶)-1.46(易溶)3-6.33否否否否否否否45-3.52(易溶)-5.36(溶解)-2.97(易溶)1-4.07否否是否否否否51-2.29(易溶)-2.56(易溶)-1.88(易溶)3-5.84否否否否否否是52-2.46(易溶)-2.96(易溶)-3.33(易溶)1-6.01是否否否否否是59-4.00(溶解)-4.29(溶解)-5.51(溶解)1-5.42是是是否否否是64-1.82 (极易溶)-1.78(极易溶)-1.88(易溶)3-6.37是否否否否否是70-4.49(溶解)-4.77(溶解)-5.81(溶解)1-5.88否是是是是否是71-3.00(易溶)-3.18(易溶)-3.13(易溶)1-5.39是否否否否否是2.4 对接结果分析对当归中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进行结合能力筛选、类药性,以及分子动力学综合评估,发现化合物37表现最佳.为了明确化合物3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结合位点,见图1.结果显示配体化合物37落入蛋白活性口袋中,且结构中的羟基基团和羧基基团与氨基酸残基ASP1046和CYS919形成了氢键.在相关文献中报道了多个VEGFR2小分子抑制剂能与ASP1046产生氢键作用[32],说明氨基酸残基ASP1046可能为VEGFR蛋白与抑制剂结合的关键位点. 第4期蒯振彧,等: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307 图1 化合物37与VEGFR蛋白分子对接效果图Fig.1 Effect diagram of docking between compound37 and VEGFR protein molecules2.5 结合力分析及活性测定结果使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Biacore T200生物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将筛选出的化合物37与VEGFR-2进行结合能力强弱的确认,见图2.结果表明:化合物37与VEGFR-2的结合响应值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响应值呈水平趋势不再变化.说明化合物37与VEGFR-2具有较高的体外结合能力,且高浓度化合物37与VEGFR-2的结合存在饱和现象.图2 化合物37与VEGFR-2亲和力测定曲线及拟合曲线Fig.2 Sensor diagram and fitting curve of affinitybetween compound37with VEGFR-23 结 论本研究通过VEGFR肿瘤靶点蛋白与当归中82个化合物分子进行分子对接,Total Score 分值发现:相较于其他活性成分,有机酸类化合物结合分数高,结合能力强,推测是因为结构中含有的羧酸基和羟基等活性基团与靶点蛋白结合易形成牢固氢键.将筛选出具有高结合性的化合物进行类药性、生物利用度、ADMET预测,结果表明化合物37(阿魏酸)具有最佳药物样特性,分子对接显示其与VEGFR蛋白分子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ASP1046和CYS919形成氢键,结合力强.通过体外Biacore系统检测验证了化合物与VEGFR 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力,验证了计算机筛选和模型评估的准确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效率.此外,筛选出的阿魏酸可作为先导化合物优化,由于阿魏酸分子中烷羟基较短且脂溶性差的特性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差,可以利用分子结构中含多个活性基团进行结构优化改造.本研究以VEGFR为靶点,筛选出当归中最优活性成分,为当归中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文中结果也为后续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导化合物.参考文献院[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3-134.[2] 陈二林,李喜香,伍珊娜,等.基于活血生物效价的 308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23年当归质量评价研究[J].中药材,2019,42(4):818-821.[3] 刘倩,张凡,王庆荣.当归挥发性有机物的SPME/GC-MS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6):898-900.[4] 孙红国,张蔓,纪鹏,等.当归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4):480-485.[5] 秦书芝,袁如文,张瑶,等.当归不同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导报,2014,20(3):74-75.[6] 李静,魏玉海,秦雪梅,等.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的当归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比较[J].中草药,2017,48(7):1409-1415.[7] 李明,李慧芬,崔伟亮,等.当归主要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抗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9):694-695.[8] 王凤龙,刘员,张来宾,等.当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197-209.[9] 唐治蓉,龙琼先,刘欣雅,等.当归多糖通过调节p38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3):332-337.[10]张红梅,李红辉,唐石欢,等.当归多糖调控SIRT1/FOXO1通路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J].江西医药,2021,56(8):1108-1111. [11]吴建军,孟军亮,张延英,等.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血常规及免疫、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1):10-14.[12]CHEN M C,HSU W L,CHANG W L,et al.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Phthalides-Enriched Angelicasinensis Extract by Suppressing WSB-1/pVHL/HIF-1α/VEGF Signaling in Bladder Cancer[J].Scientific Reports,2017,7(1):5376. [13]贾道勇,刘俊,李成鹏,等.当归多糖调控人白血病干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12-117.[14]GAO J H,YU H,GUO W K,et al.The AnticancerEffects of Ferul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Induction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utophagy in CervicalCancer Cells[J].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2018,18:102.[15]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71,285(21):1182-1186.[16]KERBEL R S.Tumor Angiogenesis[J].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8,358(19):2039-2049.[17]SHIBUYA M.VEGF-VEGFR Signals in Healthand Disease[J].Biomolecules&Therapeutics,2014,22(1):1-9.[18]徐尔迪,肖延风.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Flt-1、KDR和VEGFR-3表达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943-946. [19]EL-SAADI M W,WILLWAMS-HAET T,SAL⁃VATORE B A,et e of in-Silico Assays toCharacterize the ADMET Profile and Identify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Fusarochromanone,aNovel Anti-Cancer Agent[J].In Silico Pharma⁃cology,2015,3(1):6.[20]杨帆,肖远胜,章飞芳,等.当归化学成分的HPLC-MS/MS分析[J].药学学报,2006,41(11):1078-1083.[21]朱芳莹,胡亚雯,姜哲,等.东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6(2):176-181.[22]董岩,魏兴国,崔庆新,等.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43-45. [23]向璐,张巧艳,赵琦明,等.黄芪-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7):2196-2213.[24]蒋庭玉.拐芹当归化学成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5-8.[25]董晴,陈明苍.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2-34. [26]郑玲,赵挺,孙立新.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14-717.[27]冯学花,梁肖蕾.当归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40(22):16-18. [28]李静,魏玉海,秦雪梅,等.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的当归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比较[J].中草药,2017,48(7):1409-1415.[29]李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6):1023-1028.[30]吕军苹,周璐,石东旭,等.基于计算机模拟的马齿苋抗炎活性成分筛选[J].中国新药杂志,2022,31(4):369-375.[31]RITCHIE T J,ERTL P,LEWIS R.The GraphicalRepresentation of ADME-Related Molecule Prop⁃ 第4期蒯振彧,等:基于虚拟筛选中药当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309 erties for Medicinal Chemists [J ].Drug Discovery Today ,2011,16(1/2):65-72.[32]刘鹏,周云飞,张勇,等.VEGFR -2抑制剂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2017,52(4):531-540.In Silico Study of the Anti 原Tumor Activity of RadixAngelica IngredientsKUAI Zhenyu 1, ZHU Zhengfei 1, ZENG Xuan 1, CHEN Hongrong 1, MENG Yanqiu 2, WANG Zan 2(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Ma ’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 ’anshan ,243031,China ; 2.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China )Abstract : To screen the anti -tumor activity of acids in Angelica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Surflex -dock module of SYBYL was used for molecular dockingbetween small molecule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the Total Score function was used to judge the binding ability of ligand mole⁃cules and screen active compounds.According to Lipinski 's five rules ,Filterby Lipinski module of Dis⁃covery Studio 2019Clientwas used to conduct pre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like properties.Swiss ADME and Discovery Studio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DMET.Finally ,molecular dock⁃ingisusedto predict th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compounds and target prote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und 37(Ferulic acid )had the best drug like properties and high binding ability with VEGFR ,which was further validated by in vitro Biacore analysis.Key words : Angelica ; anti -cancer ; Ferulic acid ; ADMET ; VEGFR声 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编“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沈阳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
中药细胞内作用靶点——线粒体
中药细胞内作用靶点——线粒体
林飞;王阶;郭丽丽;李俊平;陈中;袁蓉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5(017)003
【摘要】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是中医药综合优势的特点所在,但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晰.本文通过分析中药药性、功效和针灸对线粒体作用,即中医药能够改善线粒体形态和结构,参与调节线粒体内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抵抗氧自由基等一系列代谢过程.结果显示中医药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与线粒体具有一定相关性.
【总页数】5页(P422-426)
【作者】林飞;王阶;郭丽丽;李俊平;陈中;袁蓉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56;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56;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运动和营养素的细胞内作用靶点——线粒体: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新思路 [J], 王逊;龙建纲;刘健康
2.线粒体-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主要作用靶点 [J], 陈芳;唐瑛;杨李
3.线粒体:新的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 [J], 龙建纲;汪振诚;王学敏
4.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J], 胡杨;吴雄志
5.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实验研究 [J], 张国桥;凌贤龙;陈正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SGC
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SGC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原为治疗妊娠小便难,具有活血补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成效。
与肿瘤的发病正气缺乏,痰( 湿) 浊、热毒、瘀血内阻有着共同机制。
近年来以用其加味治疗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取得明显疗效。
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下焦癌变进行,而本研究拓展思路,将研究目光转向中焦胃癌。
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 ,Bcl-2 相关X 蛋白( Bcl-2 associated Xprotein,Bax ) ,抑癌基因( 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在细胞内的表达,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 的机制,为中医药经方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根底。
1 材料1. 1 动物及细胞株SPF 级Waster 大鼠,合格证号SCXK( 甘) 2022-0001,体重( 180 20) g,雌雄各半,由甘肃中医学院科研中心动物实验室提供。
饲养条件: 室温20 ~25 ℃,湿度45% ~ 55%。
动物分笼饲养,食标准饲料,饮水自由,饲料由甘肃中医学院科研中心动物实验室提供。
人胃癌SGC-7901 细胞株购于北京协和肿瘤研究所。
1. 2 药物及试剂当归、贝母、苦参购自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DMEM 培养基、胎牛血清( 美国HyClone 公司) ,四甲基偶氮唑蓝( 上海华舜生物工程) ,二抗( 中杉金桥生物技术) ,RNAisoTMPlus( 批号D9810A) , the PrimeSeript RTreagent,kit( 批号DRRO37A) ,SYBR Premix Ex TaqTM( 批号DRR081A,英国TakarBio 公司) ,国产分析纯试剂(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
1. 3 仪器SW-CJ-1D 型超净工作台( 苏州苏洁净化设备) ,MCO-18AIC 型CO2培养箱( 日本三洋公司) ,CKX41 /U-RFLT50 型荧光倒置显微镜( 日本Olympus 公司) ,5804R 型高速冷冻离心机( 德国Eppendorf 公司) ,Bio-Rad CFX96 型荧光PCR仪( 美国伯乐公司)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作用机制研究吉兰芳王梦梦崔树娜摘要:目的筛选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建立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网络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二至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运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二至丸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并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
结果筛选出二至丸主要活性成分10个,主要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和山柰酚等,通过调节STAT3、IL6、TNF和IL4等92个靶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孕激素介导的卵泡成熟等29条信号转导通路。
结论二至丸主要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神经-内分泌、糖脂代谢及炎症和免疫,协同发挥止血、调节激素水平、免疫调节等作用。
关键词:二至丸;网络药理学;崩漏;肝肾阴虚;作用机制DOI:10.3969/j.issn.1005-5304.202205215MechanismofErzhiPillsonLiver-kidneyYinDeficiencyMetrorrhagia 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JILanfang1,WANGMengmeng1,CUIShuna1,21.MedicalCollegeof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0,China;2.AffiliatedHospitalof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0,ChinaKeywords:ErzhiPills;networkpharmacology;metrorrhagia;liver-kidneyyindeficiency;actionmechanism崩漏指經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治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治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袁晨越;刘湘君;刘怡;黄人可;陆鑫熠;任建琳【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年(卷),期】2024(51)2【摘要】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
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总页数】5页(P29-32)【作者】袁晨越;刘湘君;刘怡;黄人可;陆鑫熠;任建琳【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9【相关文献】1.基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药理学,探讨蒙药四味石榴散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芪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治疗价值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4.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苦瓜活性成分治疗肺癌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莫匹罗星抗结直肠癌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张蝶;刘曾晶;蒙秋霞;王慧丰;胡艳玲【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24(37)1【摘要】目的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分子机制。
方法基于HERB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莪术-三棱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PCa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
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莪术-三棱活性成分与PCa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g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 1.5.7等软件对核心靶点和药物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共筛选得到72种药物活性成分和760个有效活性成分靶点,PCa疾病相关靶点13001个,交集靶点为659个。
药物关键核心成分为莪术双环烯酮、无患子皂苷B、花椒麻素、(2s)-3',4'-亚甲二氧基-5,7-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天人菊内酯、山奈酚、三棱酸、脱甲氧姜黄素以及5,7,2',3'-四羟基黄酮。
PPI网络分析得到SRC、TP53、MAPK3、MAPK1、STAT3、HSP90AA1、AKT1、PIK3R1、RHOA、GRB2核心靶点。
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莪术-三棱治疗PCa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信号转导等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机制张天泽;宋娟;尹传华;杜楠;刘春杰;王利宁;李克明;张贺【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22(62)28【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于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苦参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用IL-6处理造模后加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检测IL-6处理模型组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各组HT-29细胞活力及p53蛋白表达情况。
通过网络检索TCMSP、OMIM和Disgenet三个数据库得到苦参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疾病的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将苦参对结肠癌的潜在靶点构建PPI,将药物疾病共同基因导入Metasacpe数据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
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模型组细胞活力较空白组增强,p5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经苦参碱干预后各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
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库共检索出苦参的45个有效成分和22个潜在作用靶点,检索出的治疗通路主要有VEG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等。
结论苦参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提高抗肿瘤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其机制为苦参中抗癌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p53、IL-6、AKT1、PTGS2等靶点,从而对结肠癌起到干预作用。
【总页数】5页(P38-42)【作者】张天泽;宋娟;尹传华;杜楠;刘春杰;王利宁;李克明;张贺【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滕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沂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乳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理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苦参碱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2.抗癌药对人结肠癌细胞株P53蛋白表达的影响3.苦参碱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抑制及PCNA、c-myc、p53蛋白表达的影响4.TRIM59在人肝癌细胞中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第25卷1期2019年1月天津臣科太摩嗲根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Vol. 25, No. 1Jan. 2019文章编号1006-8147(2019)01-0024-04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论著胡杨,吴雄志(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医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__300060:)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分析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机f L方法:通过TC_M_S P数据庠检索中药的化 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于IMProtKB网络平台获取每种勒蛋白的基因名。
借助CTD等数据库查询疾病靶点,在STRING数据库 中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八于Cytostape中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
通迚数据平台对关键靶蛋白进行分析。
结果:从 TCMSP数据库中共歸选得到26个药物有效成分。
PP I网络包括135个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关鍵蛋白为34个。
基.因本体论 (GO)分析这些靶基因涉及生物功能条目最多,共29.0 4%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fKEGG)通珞主要涉及肿癍信号通路等。
结论:当归风母苦参九治疗前列腺癌是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錐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迕移以及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方面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前列腺癌;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志码APredicting the target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of angelica fritillariakushenpill in prostate cancer by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HU Yang,WU Xiong-zhi(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Tianjin, Tianjin^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Tianjin 30006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ngelica fritillariakushenpill in the treatment for prostate cancer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s:The TCMSP database was used to search for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arge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gene name of each target protein was obtained on the UniProtKB web platform. CTD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used to query disease targets.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 was constructed in the STRING database, and the network was visualized in Cytoscape. Key target proteins were analyzed by the DAVID data platform. Results:Twenty-six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TCMSP database. The PPI network included 135 drug-disease target gene intersections, with 34 key proteins. Gene ontology (GO) analysis of t hese target genes involv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b iological function items, a total of 290. 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pathway mainly involvedtumorsignaling pathways. Conclusion:Angelica fritillariakushenpill may have a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It can enhance its anti-tumor effects by 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promoting apoptosis, inhibiting migration, and inhibiting tumor a ngiogenesis and so on.Key words angelica fritillariakushenpill;prostate cancer;network pharmacology;enrichment analysis; signaling pathway前列腺癌是男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160万男性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提出了许多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例如雄激素阻断治疗、手术和放疗等气然而,由f传统疗法的不良反应以及高昂的费用使得一部分病人最终不得不中断治疗®。
中药复方能够增加肿瘤患者对化药物的敏感性、减少常规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中药复方治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441)作者简介胡杨(1993-),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抗癌中草药临床及基础研究;通信作者:吴雄志,E-m ail:wuxiongzhi@。
肿瘤的探索逐渐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关于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肿瘤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其作用于前列腺癌的药理机制鲜有报道s此外,由于中药复方涉及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系统的阐明其整体作用特点〇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研究中药复方提供了新的方向[5>,其通过系统的理念研究药物、靶点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可视化方式展示萄物靶点网络,并从整体角度研究药物对生物网络的影响。
本研究借助中药数据库,疾病数据库等土具,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的机制进行整体预测和擊:1_胡杨鸯于_网待药釋學顧|_SJ1母.#参丸濟疗前_$_作用耙点及.细胞内像酱转导通路25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复方可能的药理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本研究適过TC.M_SP数据..库(:htt|)://.en/ tcmsp3_e ar<?h,php.)查询该复方的活性成分,萁:中舍_ 125种,浙贝母17种,苦参113种。
由于生物实验耗时且成本高的缺点,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鉴定药物的毒药物动力学(al)SOTption,distributioivni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性质现已成为药物研究中養要方法之在本研究中,口服生物利用度(0B)身30%和类菌性(DL)為0.18的化会物被选择用于后续研究。
随后从TCM SP数据库中获取每种活性成分的靶蛋自#通过UniProtKB网络平台(http://www. )获取每种祀蛋白的蠢_名§1.2前列腺癌疾病靶点的获取本研究主要通过数据库检索以及文献查询的方式确定前列腺癌靶点,前者包括CTD(/)数据库与TTD (https:///ttd/.)数据库,,后者主要通过在Pubmed、方方、.知网等文献检索网站中查询《在C TD数据库中选取相关分数为50分以上的靶点共908个,在TT D数据库中选取74个靶点,在中英文文献查询中选取412个靶点,剔除重复项后共获取1 203个靶点61.3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为了阐明!归贝母苦参丸复方本身的药物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Cytoscape 3.2.1 (/)网 络分析软件构建该复方的成分-耙点网络图。
将前期整理好的当归、浙贝母、苦参的化学成分以及所对应的粑点以Excell..表格形式导人Cytoscape中,.并 对所得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及每个节点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
Cytoscape是分子交互网络数据大规模集成的通用开放码源软件。
分子和分子相瓦作用的动态状态被视为节点和边的属性,其核心功能是使网络布局和数据属性过度到可视显示属性的映射I1.4交集靶点P P I网络构建与分析为了阐明靶点蛋白在生物网络系统水平的作用,在获取当归贝母苦参丸作用靶点和前列腺癌的疾病靶点后,取二者的交集粑点,导入STRING l〇.5(https://steing-db. org/.)在线数据平台,构建P P I网络,并进一步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6 STR鹏是一种包含已知和预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数据库,对每一个蛋白相互作用都会进行分值评估,所评估分值越高说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置信度越高%通过输入交集靶点的基因名称,选择物种为人类,选取评分>0.9的蛋白相$作用关系,导入Cyt咖ap e进行分析&1.5基因本体论(G0)分折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为了更好说明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在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我们釆用DAVID6.7 数据平台(:https://david.ndferf. gov/)对P P I网络中的蛋白:进行G O富集分析与K E G G富集分析。
D A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能够通过一些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如超几何分布定量(户值)等评估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显著性,旨在系统地从大型基因/蛋白质列表中提取生物学含义吒2结果2.1当归贝母苦参丸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通过TCM SP数据库中筛选出的当归贝母苦参丸中有效成分共有255个,经过0B值和D L值评估后得到27个有效成分,其中苦参中得到20个,浙贝母中5个,:当归中2个,剔除一个重复项后最终得到26个有效成分,表1列出了度值大于中位数的有效成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