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脑图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
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总体系
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
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二者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育制
度的特
点
客观性:不能随意制定和废止。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规范性(取向性):满足........需求。
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
历史性:古今不同
强制性:必须遵守
教育制度根本特征在于规范性和系统性
教育制度
在形式上
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无制度):始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后出
现实体化教育,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制度化教
育(有制
度,在校
内):
含义:制度化教育指正规教育,有层次结
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新阶段
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废科举、兴学
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在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标志:学习化社会
代表思想:库姆斯主张非正规教育
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确立的依据
社会依据: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修业年限)
人的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要
符合学生阶段性特点,小学数学均为6~7岁
学制本身的因素:受国内学制历史发展的影响,也参照
国外学制的经验
学校教育
制度的类
型
双轨学制
代表国家:西欧,英国为代表(18,19世纪)
表现形式:学校系统分为两轨,①资产阶级子女
学校:自上而下(大学,中学)属于学术轨,有
较强的学术性;为劳动子女设立,自下而上(小
学,初中职业学校)属于职业轨
评价: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但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单轨学制
代表国家: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表现形式: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
特点: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中学习(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评价: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下
分支型学
制(Y型学
制)
代表国家:苏联,中国(20世纪上半叶)
表现形式:单双轨学制的综合,前段 小学,初中阶段学制
是单轨;后段学制是双轨,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通畅
评价: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学不够灵活
现代学
制的发
展趋势
义务教育
年限的延
长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普鲁士
特点
强制性(义务性):最本质,最典型
免费性(公益性):免学费杂费。
交住宿费书本费。
普及性
我国义务
教育的确
立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标志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义务教育年限
延长的具体措
施
入学年龄提前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现代
化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把学
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高等教
育的大
众化
马丁特罗指出等教育划分:①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
15%以下)②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③
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
我国:2020年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4.4%;十四
五期间预计提高到60%
终身教
育体系
的结
构。
特点:终身性(最大特点),全民性,实用性(有
用的知识),广泛性,灵活性(场所灵活)
终身教育
思想的产
生与发展
最早产生:1929年英国耶里克斯出版世界上第
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没被认可
概念化和体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的《论终身教育》发表
最终形成: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标志终
身教育体系最终形成,提出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
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形式:多种学制并存,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
四个支柱拓展版本二:求知、知事存活、共处、做人
2003年《开发宝藏........》增加第五支柱:学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