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精品练习试卷:第1节 电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荷
1.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D.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2.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这种起电方式为摩擦起电,其原因是()
A.丝绸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3.现在有一档科学探索的电视直播节目,很受欢迎.在某期节目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如图L9-1-1所示,像是孔雀开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
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
D 与电无关,这是她的特异功能
4.如图L9-1-2所示,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光滑绝缘桌面上的铝罐,则
铝罐()
A.整体带上负电
B.会远离橡胶棒
C.靠近橡胶棒的部分带负电
D.靠近和远离橡胶棒的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5.(多选)一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荷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产生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6.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荷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7.冬天在撕开包装盒外的塑料包装纸时,经常会出现撕开的包装纸粘在手上甩不掉的现象.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塑料包装纸粘在手上甩不掉的原因和口香糖粘在手上甩不掉的原因相同
B.这种现象是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C.手对塑料包装纸的引力等于塑料包装纸受到的重力
D.手对塑料包装纸有引力作用,而塑料包装纸对手没有引力作用
8.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带的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
9.干燥的天气下,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0 μ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净剩余电子?(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1 μC=10-6 C).
10.(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L9-1-3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表面粗糙的易失电子
B .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 .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所带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 .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带的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1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和B 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互相排斥,则A 、B 两球 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 A .带等量异种电荷 B .带等量同种电荷
C .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12.(多选)如图L9-1-4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泡沫小球(表面镀有铝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 .甲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D .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13.(多选)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 .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 .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 .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1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15.电子所带的电量(基元电荷-e )最先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密立根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3-1-1-3所示:一个很小的带电油滴在电场内,调节电场,使作用在油滴上的电场力与油滴的重力平衡。

如果在平衡时,油滴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E ,油滴的半径为r ,油滴的密度为ρ(油滴可看作球形),重力加速度取g 。

则油滴所在处的电场方向 。

油滴上的电荷所带的电量为 。

(空气浮力不计,球体积的计算公式V=43πr 3)
+ + + + + + + +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E
油滴 显微镜
+
_
电池组
喷雾器
图12
1.A[解析]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A正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摩擦起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并非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故C错误;带电物体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D错误.
2.C[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电子转移,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选项C正确.
3.A[解析] 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竖起,A正确;只要带同种电荷均可竖起,B错误;电荷分布在头发上是瞬间完成的,慢慢竖起是因为受力后运动需要过程,C错误;这是一种静电现象,D错误.
4.D[解析] 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铝罐,由于静电感应,铝罐靠近和远离橡胶棒的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5.CD[解析] 小球上的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潮湿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对于小球和外界组成的系统,其总电荷量不变,A、B错误,C、D正确.
6.B[解析] 任何起电方式都不能创造电荷,也不能消灭电荷,电荷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C、D正确,B错误.在摩擦起电中,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相互摩擦,克服阻力做功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接触起电中,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后,电子从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或从不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在
感应起电中,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近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时,使不带电的物体中的电子从该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A正确.
7.B[解析]冬天在撕开包装盒外的塑料包装纸时,塑料包装纸会因摩擦而带上一定的电荷,带电荷而且绝缘的塑料包装纸与手发生静电感应,塑料包装纸就会粘在手上甩不掉,可知这种现象是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与口香糖粘在手上甩不掉的原因不相同,故A错误,B正确;手对塑料包装纸的引力大于塑料包装纸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对塑料包装纸有引力作用,塑料包装纸对手也有引力作用,故D错误.
8.C[解析]两个完全一样的导体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所以q B=5q-q
2
=2q,故C正确.
9.3.0×1014个
[解析]此人身上聚集的电子个数n=Q
e =48.0×10-6
1.6×10-19
=3.0×1014(个).
10.CD[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大小,A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但数量相等,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
11.A[解析]当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时,两球相互接触后电荷发生中和,两球上均无电荷,它们之间无作用力,故A不可能;在B、C、D所述三种情况下,两球相互接触再分开后,一定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符合题中现象. 12.BC[解析]若两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只有一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而两球互相排斥,则只有两球带同种电荷这一种情况,故B、C正确.
13.BD[解析]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如果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需知道验电器最初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故选项C错误.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选项D正确.
14.B
15..竖直向下4ρgπr3 3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