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内容
⼀、问答题
1.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有何规定?
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程:⾼速公路和⼀级公路采⽤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程;⼆、三、四级公路采⽤路基边缘⾼程,在设置超⾼、加宽地段为设超⾼、加宽前该处边缘⾼程。
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程:⼀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设计,也可视具体情况采⽤⾏车道中线处得⾼程。
2.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河(溪)线是沿河⾛向布设的路线。
沿河线的路线布局,主要解决河岸选择、⾼程选择和桥位选择三个问题。
3.道路设置加宽的作⽤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平曲线加宽指为满⾜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后轮轨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相应增加路⾯、路基宽度。
4.怎样选择垭⼝?垭⼝是⼭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垭⼝是体现越岭线⽅案的主要控制点,应在基本符合路线⾛向的较⼤范围内选择,全⾯考虑垭⼝的位置、⾼程、地质条件和展线条件等。
⼀般应选择基本符合路线⾛向、⾼程较低、地质条件较好、两侧⼭坡利于展线的垭⼝。
5.在纵断⾯变坡处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竖曲线的作⽤是为满⾜⾏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
竖曲线三个限制因素是:缓和冲击、⾏驶时间不过短、满⾜视距的要求。
6.公路的超⾼布置⽅式有哪些基本型式,各适⽤什么场合?
⽆中间带道路的超⾼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三种⽅法中,绕内边线旋转因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般新建⼯程多⽤此法。
绕中线旋转可保持⾼程不变,且在超⾼值⼀定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值最⼩,多⽤于旧路的改建⼯程。
⽽绕外边线旋转是⼀种特殊设计,仅⽤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车道中线旋转。
三种超⾼⽅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
中间带宽度较窄时(<=4.5m)可采⽤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采⽤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双向车道数⼤于4条的公路可采⽤绕各⾃⾏车道中线旋转。
7.圆曲线半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标准中有⼏种规定值?实⽤中如何选⽤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半径确定的依据是:汽车在圆曲线上⾏驶时能保持稳定,汽车所受横向⼒与路⾯之间的摩阻⼒抵消,⽽《标准》采⽤摩阻系数作为计算圆曲线最⼩半径的指标。
《标准》根据不同的摩阻系数值,对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半径、⼀般最⼩半径和不设超⾼的最⼩半径。
①选定圆曲线半径应于地形相适应,采⽤超⾼值为2%~4%的圆曲线半径为宜②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于或接近圆曲线⼀般最⼩半径;地形条件特殊困难不得已时,⽅可采⽤圆曲线极限最⼩半径③在选⽤圆曲线半径时,应于设计速度相适应,同相衔接路段的平、纵线形要素相协调,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④选⽤圆曲线半径时,最⼤半径值⼀般不宜超⾼10000m
8.缓和曲线的作⽤是什么?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及加宽逐渐变化,⾏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9.什么是视距?分⼏种?不同视距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满⾜?
为⾏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的⼀段路程,⼀旦发现前⽅路⾯上有障碍物或迎⾯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车视距。
⾏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①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采⽤停车视距的要求。
②⾼速公路、⼀级公路采⽤停车视距;⼆、三、四级公路应满⾜会车视距要求,
其长度不⼩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的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采取分道⾏驶的路段,可采⽤停车视距。
③⾼速公路、⼀级公路以及⼤型车⽐例⾼的⼆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检验。
④具有⼲线功能的⼆级公路宜在3分钟的⾏驶时间内,提供⼀次满⾜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可根据情况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0. 三要素有哪⼏种组合形式?
基本型: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S型:圆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圆曲线(反向圆曲线)
卵型:圆曲线、回旋线、圆曲线
凸型:圆曲线、圆曲线(半径超⼤)
C型:圆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圆曲线(同向圆曲线)
复合型:直线、回旋线、回旋线、圆曲线
11.汽车⾏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充分条件:驱动⼒⼩于或等于轮胎与路⾯之间的附着⼒。
必要条件;驱动⼒⼤于各种⾏驶阻⼒。
12.为什么说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
过长的直线并不好。
在地形起伏较⼤的地区,直线难于地形相适应,产⽣⾼填深挖路基,破会⾃然环境。
若长度运⽤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
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和急躁,易超速⾏驶,对安全⾏车不利。
13.为什么道路缓和曲线要采⽤回旋线?缓和曲线在公路平⾯线形中有何作⽤?
回旋线是曲率随曲线长度成⽐例变化的曲线,驾驶员以匀速转动转向盘,汽车由直线驶⼊圆曲线或圆曲线驶⼊直线的轨迹线相符。
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道遵循。
②离⼼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③超⾼及加宽逐渐变化,⾏车更加平稳。
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4.简要回答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和回头曲线的线形特征。
在平⾯线形运⽤中要注意那些问题?
①平⾯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保持平⾯线形的均衡与连接。
③注意与总断⾯设计相协调。
④平曲线应有⾜够的长度
15.纵断⾯设计应综合考虑哪些要求?在设计时应怎样满⾜这些要求?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伏和缓、坡长与竖曲线长短适当、平曲线与纵断⾯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
①纵坡极限值的运⽤②最短坡长(以不⼩于设计速度9s为宜)③竖曲线半径的选⽤④相邻竖曲线的衔接⑤各种地形条件下纵坡设计
16.为什么《标准》要对路线最⼤纵坡加以限制?规定最⼤纵坡值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最⼤纵坡是根据道路等级、⾃然条件、⾏车要求等因素所限制路线总坡最⼤值,它是道路纵断⾯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在地形起较⼤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
确定最⼤纵坡时,不仅考虑汽车的动⼒特性、道路等级、⾃然条件,还要考虑⼯程和运营的经济等。
17.简述纵断⾯设计的⼀般步骤和⽅法。
①拉破前的准备⼯作②标注控制点位置③试坡④调整⑤核对⑥定坡
18.平纵⾯组合设计有那些原则?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在视觉上能⾃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②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理上的⼤⼩均衡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排⽔和⾏车安全④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19.简述道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法。
怎样对⼟⽯⽅计算进⾏校核?
⼟⽯⽅
20.公路选线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简述各步骤的⼀般要求和要点。
①路线⽅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向问题,在⼩⽐例地形图上找出各种⽅案,再进⾏现场勘察,⽐选出最佳⽅案,也可通过航摄选线②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下、地质、⽔⽂等⾃然条件选定出⼀些细部的控制点,连接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③具体定线: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地形内进⾏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作。
21.公路选线的⼀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说公路选线中重视环境保护⼯作是⼀条重要的原则?
①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运⽤各种先进的⼿段对路线⽅案做深⼊、细致的研究,在多⽅案论证、⽐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案②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使⼯程量⼩。
在造价低、运营费⽤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和养护③选线应同农⽥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地、经济作物⽥和经济林园等④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应照顾美观,重视保护原有⾃然状态和重要历史⽂物遗址⑤应对⼯程地质和⽔⽂地质深⼊勘测,查清其对道路⼯程的影响⑥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因修建道路及汽车运⾏所产⽣的影响和污染等⑦对⾼速公路和⼀级公路,因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然环境等条件,利⽤其上下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上下⾏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22.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简述平原区的路线特征,并简要回答平原区选
线的要点。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路线的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直。
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壤⽔⽂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线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场地。
23.⼭区的主要⾃然特征有哪些?在这些⾃然特征影响下路线的⼀般特征是什么?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路线布置有哪些基本形式?
⼭岭地区,⼭⾼⾕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但⼭脉⽔系清晰,为⼭区路线选择指明了⽅向,不是顺⼭沿⽔,就是横越⼭岭,路线按其⾏经地带的部位可分为沿河(溪)线、越岭线、⼭坡线、⼭脊线等。
因所处得部位不同,地形特征、地质条件决定了选线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24.如何处理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交⾓②在河湾附近跨河,但应注意河湾⽔流对桥的影响,应采取防护措施③顺直河段跨河,应处理好桥头引道线形
25.试述平⾯交叉⼝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选择交叉⼝的交通管理⽅式和交叉⼝的类型②进⾏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③交叉⼝的平⾯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何尺⼨,包括车道的弯度、转⾓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及绿化带的尺⼨等④验算交叉⼝的⾏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⑤交叉⼝⽴⾯设计与排⽔设计
26.环⾏交叉⼝由哪些部分组成?试分析环⾏交叉⼝的优、缺点。
环形交叉⼝由中⼼岛、环道、交织段、交织⾓和进出⼝组成。
优点:驶⼊交叉⼝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了⾏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中⼼岛绿化可美化环境。
缺点:占地⾯积⼤,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般造价⾼于其他平⾯交叉。
27.什么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能⼒?
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是指当⽓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汽车运⾏只受道路本⾝条件(⼏何要素、路⾯、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驶的最⼤⾏驶速度。
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交通量。
⼆、填空题
1、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为快速路、主⼲路、次⼲路、⽀路。
2、汽车的⾏驶阻⼒主要有空⽓阻⼒,道路阻⼒和惯性阻⼒三部分组成。
3、平⾯线型组合形式主要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C型、复合型
4、道路设计中的⾏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5、平⾯交叉⼝可分为加铺转⾓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式、环形交叉四类。
6、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式组成。
7、道路纵断⾯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线,设计线。
8、垭⼝的选择包括:垭⼝位置的选择,垭⼝标⾼的选择,垭⼝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地质
条件的选择。
9、道路平⾯现⾏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0、路线纵断⾯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11、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路肩。
12、分隔带上的路缘⽯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的作⽤。
13、沿分⽔岭布设的路线称为⼭脊线。
14、横向⼒系数µ与⾏车速度V ,平曲线半径R ,横向超⾼坡度ih 的关系:µ=V2/127R-ih 。
15、当设计速度⼤于60km/h 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长度(以m 计)不⼩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长度(以m 计)不⼩于设计速度的2倍;
16、整体式断⾯包括:⾏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
17、⽆中间带道路的超⾼过渡⽅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
18、汽车⾏驶的必要条件是:驱动⼒⼤于阻⼒。
19、竖曲线线形采⽤的是抛物线。
20、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于6%。
三、计算题
1、某公路计算⾏车速度V=40Km/h ,路⾯横坡度为2%,最⼤超⾼横坡度为8%,试求该路的极限最⼩半径(取µ=0.14)。
R=40*40/[127(0.08+0.14)]=57.26m 可取60m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ω=-0.035 竖曲线为凸曲线则L=156 反算得
Rmax=156/0.035=4457m 取R=4000 m
则T=R ω/2=70 m E =T2 /2R =0.6125m
起点桩号=K4+950-70=K4+880
2、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950,设计标⾼为120.78m ,i 1=
3.5%,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少有15m 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
⼗043
则K4+930的设计⾼程为:
横距=(K4+930)-(K4+880 )=50m
H=120.78-20×0.035 –502/8000
= 120.08 -0.3125 = 119.77 m
3、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建筑物限制,已定转⾓为α=47°24′,交点⾄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置缓和曲线)
4、已知某三级公路JD3,偏⾓为右偏28°30′51″,桩号为K5+643.38、圆曲线半径为R=400m、缓和曲线长度为Ls=80m;该弯道附近的纵坡设计分别为(设计⾼程/桩号)17.95m/K5+220、13.00m/K5+550和22.50m/K5+930,K5+550处竖曲线半径为R=6000m。
路基宽度为8.5m,设计⾼程以路基边缘为基准。
试计算:
(1)该弯道的平曲线参数及主点桩号;
(2)求K5+520和K5+600的设计⾼程;
(3)评价该弯道附近的平、纵线形配合(作图⽰意)。
(1) T=141.796
L=119.066+160=279.066
E=13.399
ZH=K5+501.584
HY=K5+581.584
QZ=K5+641.118
YH=K5+700.651
HZ=K5+780.651
(2)K5+220-K5+550纵坡为:
i1=h1/d1=(13-17.95)/(550-220)=-1.5% ,
K5+550-K5+930纵坡为:
i2=h2/d2=(22.5-13)/(930-550)=2.5 %
L=240 E=1.2 T=120
K5+520 设计⾼程14.125
K5+600设计⾼程为14.658
(3)平纵线形评价:
竖曲线起点桩号=K5+430 ZH=K5+501.584 YH=K5+700.651
竖曲线变坡桩号=K5+550 HY=K5+581.584 HZ=K5+780.651
竖曲线终点桩号=K5+670 QZ=K5+641.118
不好。
竖曲线的顶点位于缓和曲线上,且未满⾜平包竖等要求。
如图,虚线为竖曲线。
四、选择题
1、《公路⼯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平均⼩时交通量 C最⼤交通量
2、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车速度。
A 最⼩
B 最⼤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
4、横向⼒系数的定义(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
B 横向⼒和竖向⼒的⽐值 C横向⼒和垂向⼒的⽐值
5、公路弯道加宽⼀般在(B )进⾏。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6、双车道公路⼀般情况下应保证(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7、⾼速、⼀级公路⼀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8、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式⼀般采⽤(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9、⼀般公路在⾼路堤情况下的超⾼构成可采⽤(A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0、⼀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构成可采⽤(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1、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2、汽车转弯⾏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 )。
A ⼆次抛物线
B ⾼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回旋曲线
13、各级公路超⾼横坡度的最⼩值是(D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14、⼆、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
B 路⾯边缘标⾼
C 路基边缘标⾼ D路基坡⾓标⾼
15、设有中间带的⾼速公路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为(D )。
A 路⾯中线标⾼
B 路⾯边缘标⾼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
16、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 )。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17、在平原区,纵断⾯设计标⾼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 )。
A 路基最⼩填⼟⾼度
B ⼟⽯⽅填挖平衡
C 最⼩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频率
18、路基填⽅⽤⼟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
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19、下⾯关于横断⾯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当地⾯横坡度不⼤时,挖⽅和填⽅基本平衡的标⾼控制点
B当地⾯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控制点
C当地⾯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控制点。
D纵坡⾯上沿线各种标⾼控制点的统称。
20、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距为2m,⽐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C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21、纸上定线中横断⾯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B )。
A 路基设计标⾼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22、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或降低某⼀⾼度时才能充分利⽤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 B )。
A 回头展线
B 螺旋展线
C ⾃然展线
D ⾼次抛物线
23、越岭线中,( B )越好。
A 越岭标⾼越⾼
B 越岭标⾼越低
C 平均坡度越⼩
D 填⽅通过垭⼝
24.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长度以不⼩于_______为宜。
(C)
A.2V(m)
B.2V(km)
C.6V(m)
D.6V(km)
25.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反曲线间的直线段最⼩长度以不⼩于(B)为宜。
A.80m
B.160m
C.240m
D.320m
26.⼀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A)。
A.基本通⾏能⼒
B.可能通⾏能⼒
C.设计通⾏能⼒
D.服务交通量
27.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应⾼出设计洪⽔频率对应的计算⽔位(B)以上。
A.0.3m
B.0.5m
C.1.0m
D.1.5m
28.关于路线转⾓α及平曲线长度,正确的说法是( A C )
A.当α<2°时,按α=2°计算
B. 当α≤7°时,按α=7°计算
C.当α≤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以使视觉上不产⽣急弯的错觉
D.当α≤7°时,对平曲线长度没有特殊的要求
29.关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正确的有( B C D )
A.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平曲线
B.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均衡
C.⼀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线形的反复凸凹
D.满⾜驾驶员视觉和⼼理上的要求
E.竖曲线的顶、底部可插⼊⼩半径的平曲线
30.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正确的有( A B C )
A.平均运距是指从挖⽅体积的重⼼到填⽅体积的重⼼之间的距离
B.在⼯作中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挖⽅断⾯间距中⼼⾄填⽅断⾯间距中⼼的距离计算
C.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运量
D.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平均运距计算⼟⽯⽅运量
31.关于沿溪线的⾼线和低线,正确的有( A C E )
A.低线是指路基⾼出设计⽔位不多,路基⼀侧临⽔很近的路线
B.低线是指线形标准低的路线
C.⾼线是指路基⾼出设计⽔位很多,完全不受洪⽔威胁的路线
D.⾼线是指线形标准⾼的路线
E.低线防护⼯程较多,⽽⾼线挡⼟墙⼯程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