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南川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樊清
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2期
摘要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是渝南黔北的重要交通门户。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6 ℃,年均降水量1 185 mm,年均日照时数1 273 h,无霜期308 d,适宜多种水果种植。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川区已形成梨、李、蓝莓、杨梅、葡萄为重点,以猕猴桃、桃、樱桃等其他小水果为补充的水果产业格局,其中以蓝莓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介绍南川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果产业投入不足、品牌化水平不高、冷链物流应用程度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提出推进南川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建议: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强化品牌培育推广,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重庆市南川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3.045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大娄山脉西北侧的重庆市南部边缘,介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是渝南黔北的重要交通门户。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6 ℃,年均降水量1 185 mm,年均日照时数1 273 h,无霜期308 d,相对湿度80%,适宜多种水果种植。

南川区水果产业发展良好,2022年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0.796万hm2,总产量8.421万t,产值达4.735亿元。

1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1 发展历程
南川区特色水果品类的变化见证了水果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也书写着社会变迁与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川区主要在大观镇、东城街道、德隆镇等地发展苹果,品种为金冠和国光,期间“南川麻苹”(金冠)曾出口香港,后来被北方苹果逐步占领市场失去优势,面积严重萎缩。

80年代在南城街道、太平镇、白沙镇、神童镇、石莲镇等乡镇街道发展柑橘,主要品种为无核橘和甜橙,但由于南川区气候原因,不属于柑橘优势区,柑橘品质不佳,逐步被外地柑橘取代;同时在金山镇、头渡镇、石墙镇等乡镇发展李,品种以本地青脆李为主。

2000年左右开始在大观镇、木凉镇、河图镇、石溪镇、南城街道等乡镇街道发展南方早熟梨,现已
成为南川区梨的主要产出地;2010年开始陆续发展猕猴桃、杨梅、葡萄、蓝莓等伏淡季水果。

自此,南川区优质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这是南川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效益农业等的建设成果。

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形成梨、李、蓝莓、杨梅、葡萄为重点,以猕猴桃、桃、樱桃等其他小水果为补充的水果产业格局,其中以蓝莓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集群,正搭乘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迅速发展。

1.2 产业现状
近年来,南川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打造“金佛山蓝莓”“金佛山早熟梨”“金山晚熟李”“金佛山杨梅”4个特色水果品种,致力于实施低产果园改造和标准化提升,推进水果产业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加快水果产业绿色发展步伐,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南川区水果种植面积达到0.796万hm2,水果总产量达到8.421万t,产值4.735亿元,在全区34个乡镇街道都有分布。

品种主要有李、梨、蓝莓、桃、葡萄、杨梅、猕猴桃、西瓜、草莓、柑橘等。

产品以鲜销为主,商品率达到70%以上,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及南川周边区县。

区委、区政府将蓝莓产业作为“3+2”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和“一主两辅”产业之一,建成年处理能力1 000 t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用于生产果汁、果酱、果泥、果酒等产品;建成冷藏量1万t的冷藏冷冻设施,建成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的蓝莓育苗基地1个,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中心,在全市蓝莓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先发优势。

1.2.1 区域布局
蓝莓:主要分布在兴隆镇、大观镇、河图镇、南平镇、木凉镇、南城街道等乡镇街道,主要品种有灿烂、绿宝石、珠宝、薄雾、瑞凯1号、蓝丰、奥尼尔、莱格西、追雪等。

目前已建成蓝莓基地740 hm2,年产量2 500 t,产值6 500万元。

南方早熟梨:主要分布在南城街道、石溪镇、河图镇、福寿镇、木凉镇、大观镇、骑龙镇等乡镇街道,主要品种有圆黄、翠冠、鄂梨二号、黄花、翠玉等早熟梨品种。

主要实施低产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现有面积2 670 hm2,产量3万t,产值1.5亿元。

晚熟李:主要分布在金山镇、头渡镇、德隆镇、兴隆镇、峰岩乡、石墙镇、南平镇和东城、南城、西城街道办事处等乡镇街道,品种以本地青脆、巫山脆李、蜂糖李、青萘、脆红、金山晚脆李为主。

现有面积2 130 hm2,产量2.2万t,产值8 600万元。

杨梅:分布在骑龙镇,品种为荸荠和东魁,现有面积220 hm2,产量500 t,产值500万元。

1.2.2 经营主体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南川区从事水果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有351家,其中企业40家,龙头企业15家,有3家为国有控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45家,水果家庭农场166家,1.33 hm2規模以上种植大户620家,其他种植户75 000家。

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面积0.24万hm2,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30%以上;产量3.7万t,占全区水果总产量的44%;产值23 201万元,占全区水果总产值的49%。

1.2.3 科技创新
新品种引进:从南川区李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目前成熟期最晚(9月中下旬成熟)的李新品种金山晚脆,栽培面积达到200 hm2以上。

成功引进蓝莓新品种四五十个,如南高丛系列、北高丛系列、兔眼系列等,目前还引种了一些属于专利保护期品种,并不断进行试验试种,力争摸索出适宜南川区种植的蓝莓品种配置。

南川区成功引进了圆黄、翠冠、雪青、丰水等早熟梨品种,品质较好,市场占有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成功引进了巫山脆李、蜂糖李、五月脆等早中熟李品种,市场反响较好。

从浙江成功引进了杨梅新品种荸荠和东魁,还成功引进了阳光玫瑰等葡萄新品种。

全区水果优良品种占有率达到85%以上。

栽培方式:1)全基质栽培。

改蓝莓土壤栽培为全基质栽培。

在蓝莓上采用高密度全基质标准化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蓝莓全基质栽培面积达到413.33 hm2。

2)矮化栽培。

改乔化栽培为矮化栽培,在梨、李、桃等水果上推广,矮化栽培面积2 000余hm2。

3)避雨栽培。

引进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在李、樱桃、蓝莓上推广13.3 hm2。

4)改经验施肥为配方精准施肥。

根据果树叶片营养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开展水果营养诊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在梨、李、桃、葡萄、猕猴桃等水果上累计推6 600 hm2以上;在李、葡萄、猕猴桃等水果上推广营养诊断技术660 hm2以上。

1.2.4 品牌营销
目前南川区水果产业中有绿色食品22个,其中葡萄6个,草莓5个,李4个,车厘子4个,猕猴桃1个,脆杮1个,胭脂桃1个。

南川区重点打造“金佛山蓝莓”“金佛山早熟梨”“金佛山晚熟李”“金佛山杨梅”等品牌,走品牌化营销之路。

正在突破传统营销模式,走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之路,充分利用微信、社群、直播、视频号、朋友圈等社交零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金佛山蓝莓”“金佛山早熟梨”“金佛山晚熟李”“金佛山杨梅”在重庆双福农贸城通过批发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

南川区主要水果销售平台丰必达科技公司、红曼农业公司等,将梨、桃、李、葡萄、蓝莓等特色水果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水果电商销售额达1 980余万元。

启动“蓝莓IP”系列项目规划,推动文化IP“蓝莓公社”农文旅融合品牌打造。

推进瑞航生物科技公司企业品牌建设,择优选址开设“莓好生活馆”等营销平台,嫁接美团优选、每日优鲜、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拓宽品牌宣传、产品销售渠道,今年在南川城区建设线下“莓好生活馆”1家。

1.2.5 机制模式
南川区现有水果种植基地主要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经营管理。

除蓝莓主要由龙头企业经营外,其他李、梨、杨梅、葡萄等主要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经营管理,也有少部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经营。

经营模式以自主经营为主,联合经营为辅;机制模式有“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

为逐渐实现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发展机制模式,例如“龙头企业+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银行+担保”“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

做到前端各环节有技术、有人、有资源,后端有资金有保障。

1.2.6 三产融合
南川区水果正通过“互联网+”“文化+”“旅游+”“康养+”等方式,实现与二三产业的有效衔接,让“三产融合”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三产融合”举措,南川区正在打造最完整的蓝莓产业链。

按照景区化标准打造蓝莓种植基地,建设蓝莓精深加工参观走廊、蓝莓科技展厅、蓝莓博物馆等科普设施,举办蓝莓文化节,深入拓展基地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康养功能,促进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发展。

1.2.7 政策扶持
南川区水果产业发展一直在强基础、提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稳定面积、提升档次。

与市级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统防统治、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等项目实施结合,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支持力度。

蓝莓作为南川区特色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市、区两级对蓝莓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蓝莓作为全市重点特色水果产业之一。

《南川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区委、区政府将蓝莓产业列为全区“3+2”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期区委、区政府又将蓝莓作为南川区农业“一主两辅”产业之一,产业发展资金、三产融合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农业保险等各类项目资金都大力推进蓝莓产业的发展。

2 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面临的形势
2.1.1 交通区位优势
南川区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市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将依托现有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农村四好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渝湘高铁、规划建设的市域铁路、城市快
线,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也是川渝两地东向、南向发展的桥头堡城市。

南川区打造的“4324”交通格局形成后,将使其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南川区特色水果复合产业发展和鲜果运输,更有利于南川区立足重庆市场、开拓我国南方市场甚至东南亚更大的产品市场。

2.1.2 土壤条件良好
通过土壤分析,南川区土壤多为酸性或微酸性黄壤和紫色土,土壤质地较好,未受到污染,处于洁净状态,有利于从源头上建立好“三品一标”基地,今年拟创建南川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确保优质农产品品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1.3 先发优势
南川区的蓝莓产业发展在全市具有先发优势,发展水平全市领先。

在种植规模上,目前全市大多数区县均有蓝莓种植,总面积约2 140 hm2,而南川区蓝莓种植面积为740 hm2,占比超过30%,是全市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

在产品加工上,目前全市以蓝莓体验采摘、鲜果销售為主,只有南川区和綦江区建成了加工生产线,生产了蓝莓系列加工产品。

在龙头企业培育上,重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蓝莓产业化企业。

在技术研发上,与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蓝莓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和工艺。

2.1.4 劳动力成本高
栽培方式:1)全基质栽培。

改蓝莓土壤栽培为全基质栽培。

在蓝莓上采用高密度全基质标准化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蓝莓全基质栽培面积达到413.33 hm2。

2)矮化栽培。

改乔化栽培为矮化栽培,在梨、李、桃等水果上推广,矮化栽培面积2 000余hm2。

3)避雨栽培。

引进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在李、樱桃、蓝莓上推广13.3 hm2。

4)改经验施肥为配方精准施肥。

根据果树叶片营养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开展水果营养诊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在梨、李、桃、葡萄、猕猴桃等水果上累计推6 600 hm2以上;在李、葡萄、猕猴桃等水果上推广营养诊断技术660 hm2以上。

1.2.4 品牌营销
目前南川区水果产业中有绿色食品22个,其中葡萄6个,草莓5个,李4个,车厘子4个,猕猴桃1个,脆杮1个,胭脂桃1个。

南川区重点打造“金佛山蓝莓”“金佛山早熟梨”“金佛山晚熟李”“金佛山杨梅”等品牌,走品牌化营销之路。

正在突破传统营销模式,走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之路,充分利用微信、社群、直播、视频号、朋友圈等社交零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金佛山蓝莓”“金佛山早熟梨”“金佛山晚熟李”“金佛山杨梅”在重庆双福农贸城通过批发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

南川区主要水果销售平台丰必达科技公司、红曼农业
公司等,将梨、桃、李、葡萄、蓝莓等特色水果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水果电商销售额达1 980余万元。

启动“蓝莓IP”系列项目规划,推动文化IP“蓝莓公社”农文旅融合品牌打造。

推进瑞航生物科技公司企业品牌建设,择优选址开设“莓好生活馆”等营销平台,嫁接美团优选、每日优鲜、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拓宽品牌宣传、产品销售渠道,今年在南川城区建设线下“莓好生活馆”1家。

1.2.5 机制模式
南川区现有水果种植基地主要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经营管理。

除蓝莓主要由龙头企业经营外,其他李、梨、杨梅、葡萄等主要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经营管理,也有少部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经营。

经营模式以自主经营为主,联合经营为辅;机制模式有“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

为逐渐实现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发展机制模式,例如“龙头企业+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银行+担保”“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

做到前端各环节有技术、有人、有资源,后端有资金有保障。

1.2.6 三产融合
南川区水果正通过“互联网+”“文化+”“旅游+”“康养+”等方式,实现与二三产业的有效衔接,让“三产融合”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三产融合”举措,南川区正在打造最完整的蓝莓产业链。

按照景区化标准打造蓝莓种植基地,建设蓝莓精深加工参观走廊、蓝莓科技展厅、蓝莓博物馆等科普设施,举办蓝莓文化节,深入拓展基地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康养功能,促进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发展。

1.2.7 政策扶持
南川区水果产业发展一直在强基礎、提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稳定面积、提升档次。

与市级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统防统治、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等项目实施结合,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支持力度。

蓝莓作为南川区特色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市、区两级对蓝莓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蓝莓作为全市重点特色水果产业之一。

《南川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区委、区政府将蓝莓产业列为全区“3+2”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期区委、区政府又将蓝莓作为南川区农业“一主两辅”产业之一,产业发展资金、三产融合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农业保险等各类项目资金都大力推进蓝莓产业的发展。

2 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面临的形势
2.1.1 交通区位优势
南川区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市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将依托现有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农村四好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渝湘高铁、规划建设的市域铁路、城市快线,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也是川渝两地东向、南向发展的桥头堡城市。

南川区打造的“4324”交通格局形成后,将使其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南川区特色水果复合产业发展和鲜果运输,更有利于南川区立足重庆市场、开拓我国南方市场甚至东南亚更大的产品市场。

2.1.2 土壤条件良好
通过土壤分析,南川区土壤多为酸性或微酸性黄壤和紫色土,土壤质地较好,未受到污染,处于洁净状态,有利于从源头上建立好“三品一标”基地,今年拟创建南川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确保优质农产品品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1.3 先发优势
南川区的蓝莓产业发展在全市具有先发优势,发展水平全市领先。

在种植规模上,目前全市大多数区县均有蓝莓种植,总面积约2 140 hm2,而南川区蓝莓种植面积为740 hm2,占比超过30%,是全市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

在产品加工上,目前全市以蓝莓体验采摘、鲜果销售为主,只有南川区和綦江区建成了加工生产线,生产了蓝莓系列加工产品。

在龙头企业培育上,重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蓝莓产业化企业。

在技术研发上,与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蓝莓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和工艺。

2.1.4 劳动力成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