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大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5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2021·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依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肯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正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供应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冲突,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全都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解;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解C项。
答案 B
2.(2022·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月,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白新政已使全国重现富强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躲避现实希求安慰的心态
D.说明白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解析找出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20世纪30年月”“幻想型”“感化富人”等,就不难得出在20世纪30年月的大危机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萧条的背景下,人民幻想躲避现实,并幻想通过感化富人希求富人施舍来安慰受伤的心灵,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答案 C
3.(2021·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供应了借鉴。
胡佛实行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爱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削减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力量。
留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供应了借鉴”。
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
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意不符;B项是对外贸易政策,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自愿削减耕地是生产者自己的选择,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2022·大纲全国,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假如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见()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渐渐趋于全都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连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中“社会保障”“劳工法”“农场项目”等信息可知,这些政策均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且体现了时代进步性,从而说明艾森豪威尔的主见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该政策并不是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连续,D 项错误。
答案 A
5.(2022·课标全国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靠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困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困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头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担忧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方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丢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困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肯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力量的失业者必需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进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进展。
解析本题以中西方的救济制度切入,主要考查同学阅读、提取信息、综合归纳、描述力量。
第(1)问,“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从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人道主义等角度组织答案,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其不同之处,依据材料可知,救济方式上中国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英国的救济法带有惩处的性质。
第(2)问,主要是考查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答题时要留意题目要求“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进展”,主要是从相比于近代所呈现的新特点回答。
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力量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进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掩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2021·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假如他提出的议案不能
快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恳求国会实行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赐予我紧急状态下快速发动战斗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患病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斗转嫁危机
C.马上对日本宣战
D.快速通过新政提案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1933年”。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中立法案”废除;1941年12月,珍宝港大事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排解A、C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新政”而非“战斗”。
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正患病经济危机的冲击。
材料中“届时我将恳求国会实行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赐予我紧急状态下快速发动战斗的权力”表明罗斯福以此紧急严峻的态势敦促国会快速通过新政提案以应对危机,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2.(2022·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进展方案。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全部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转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机敏性
解析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解A项,由于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项“转变国有制”的表述不合史实,罗斯福新政中没有转变企业的国有制;C项错在“抑制”;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全部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机敏性,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3.(2022·福建文综,21)依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训练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期望()
A.借助多渠道供应就业机会
B.实行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把握市场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设立工程振兴局”“修建住宅和兴办训练”“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表明罗斯福借助多种渠道实现“以工代赈”,给失业者供应就业机会,故A项正确;B项中的“金融手段”和C项中的“制定法规”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设立新的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不是为了把握市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4.(2021·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缘由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力量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观看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1933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A。
B项、D项与史实不符,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时间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答案 A
5.(2022·广东文综,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舞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业、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因此,B、C、D三项排解;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冲突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肯定程
度上改善工人待遇,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22·山东文综,29)20世纪二三十年月,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转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方案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
……方案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转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生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及邓小平理论,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量。
第(1)问,由材料一中“直接过渡”可以看出斯大林经济政策的特点,再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农业、工业及商业措施,从过渡方式、全部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安排制度等角度回答。
第(2)问,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叛变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实是指罗斯福限制了生产的自由放任,实行了一些维护民众权益的举措,结合所学学问分别列举史实即可。
第(3)问,实质上是要依据邓小平关于方案与市场的生疏,分别回答斯大林模式强调方案、忽视市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答案(1)转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转变了多种全部制并存的全部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了方案和市场调整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
方案经济体制。
(2)新政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照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一般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整。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方案经济,取消市场调整,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方案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方案。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方案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2021·安徽文综,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
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消灭“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进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学问,选A。
“新经济”是在90年月以后,排解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月初,排解C;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月以后开头削减国家干预,排解D。
答案 A
8.(2022·福建文综,24)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消灭明显变化。
下表为日本不同全部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全部者政府和公共金融机关其他国外国个人其他
年份机关法人内法人法人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渐渐增加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展过程中资本结构变化的理解,主要考查猎取历史信息和说明论证历史现象的力量。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此题需要观看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1950年至1969年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个人持有的股票削减,而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持有的股票渐渐增加,这表明日本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金融机关的影响力渐渐增加,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但并不代表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22·浙江文综,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学问,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进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觉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解析到70年月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消灭“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峻,这说明主见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
1981年,里根担当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削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答案 C
10.(2022·江苏单科,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受了进展、逆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很多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幻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方案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月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乐观作用。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缘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解析第(1)问,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直接救济,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间接救济,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供应就业机会。
缘由是经济危机中消灭大量失业工人。
第(2)问,材料二中月收入在50到80英镑的低收入者得到救济,收入有所增加;儿童津贴保障了儿童利益。
第(3)问,材料二月收入差距很大,但由于得到社会福利,实际收入差距缩小,有可能挫伤工作乐观性;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政府不堪重负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仍旧在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这些都是社会福利存在的弊端,因此西方国家要调整福利政策。
第(4)问,政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者。
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人数增多。
(2)乐观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缘由:挫伤工作乐观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