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
广东高三语文备考策略
一、回顾和展望
• (一) 2014年命题、答卷基本情况
• 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333》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道》编辑部编辑,广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概括了广东 2014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
• 1.题目平实,难度适中,没有偏题和怪题。
• 2.试题坚持文道统一原则。选材富有时代 感,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
• 关于符合题意
• 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 的是“照片/科技”,这是一个核心概念;两个基本 点,一是“人的记忆/情感”,二是“人的生活方式/ 态度”。
• 1.符合题意: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 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
• 2.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它 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 关,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 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
• 第11题,选句以富有哲理、语言优美、句 式整齐的语句为主,均为名句。
.
• 第三大题为现代文必考阅读,文章选自《中国 审美文化简史》,试卷选用时有删节,在题量、 题型、分值配置等方面, 与2012年、2013年 基本保持一致。
• 在能力层级的考查设置上,分别考查了理解能 力和综合能力,符合考纲要求。在具体考点的 设置上,则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作者观点态度的 分析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等。基本沿袭了 2012、2013年的命题思路。
• 3.试卷内容涵盖面广。主要语文知识点、 能力点落实较好,重视基础,坚持语文综合 素质的考查。
• 4.文言文阅读题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 索。
• 第一大题,无论是从题量、考点、题型,还 是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都与前几年保持一致,继 续保持了试卷 考点分布的合理性及考查的稳 定性。
•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古 诗词鉴赏和 名句名篇默写三部分组成,包括7 道小题,共35分,占全卷总 分比例23.3%。
现代文(必考)阅读备考
(五个环节)
• 1、考点说明: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
• 2、高考案例
• 3、解题方法
• 从总体上说:
• 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有三个意识:文 体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
• (1) 客观题答题技巧
• (2)主观题答题技巧 • 4、堂上训练 • 5、训练讲评
• (四)作文备考
五个环节: 指导→写作→讲评→反思→修改或重写
• 作文备考主要存在问题: • 一是作文训练随意化。 • 二是知识传授盲目化。 • 三是训练过程简单化。 • 四是讲评方法陈旧化。
• 第六大题
• 与2012、2013年一样,为新材料作文。平均39.11分,
• 比2013年增加了0.83分。
• 1、题目要求方面,跟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依然是:
•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 ③不少于800字。
②③
•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名句名篇默写 • 仍是规定范围命题。 • 4选3,6分。 • 应该兼有诗和文,高中和初中的。
第三大题 现代文(必考)阅读(16分)
• 2015年的论述类试题仍将取材于社会科学论文, 复习备考时应有意识地阅读有关哲学、历史、 文学、美学、音乐等方面的文章。
• 仍将设4道题,1道多选题,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 选择题中,力争能看出命题方法,如“张冠李
连贯等4道题。如果一定要有变化,语意连贯 题有可能换成别的题。
第二大题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 赏和名句名篇默写(35分)
• 2015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应该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 文。
• 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 1、2011、2012、2013、2014年考查的文言实词有 的在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之内,有的在常用的120 个文言实词之外。即使在120个常用实词之外的,一 般也不会太难,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复习时要注意 培养这种推断能力。
• 第7题,考查断句,用选择题的形式,与 2013年相同。
• 第8题,考查文意分析理解与概括。设误较 明显,难度不大。
• 第9题,与2013年组合模式一样,是“翻译和 筛选”组合。翻译句较长,筛选难度较大。翻 译的语言点较多,除实词、虚词外,还考查了 两种句式,但难度不大。
• 第10题,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形象和思想感 情。(2013年考查手法和内容,全省平均分 为4.13分,比2012年提高了1分多,词中的一 些意象和词语在课内有出现,能活用课内古诗 并进行知识迁移,即可理解。可见古诗考查文 本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这对古诗鉴赏备考很 有启示。2012年诗歌鉴赏的第一小题,考查 表达技巧,选材不够典型,学生难以答题。评 卷现场显示,本题全省平均得分为2.61分,得 分明显太低)
谢谢!
第六大题 作文(60分)
• 最大的可能是新材料作文,同时也要兼顾命题 作文和话题作文。
二、备考策略
• 华师附中备考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八”: • “一”,一心一意,一个整体。 • “二”,两个研究:研究考纲与信息,研
究学生;两条线索:课内线索和课外线索。 • “三”,三个原则,三大关系,三种课。 • “四”,四个阶段,四种资料。 • “五”,五种教法,五个“化”。 • “八”,八个系列,八种学法。
•
(一)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8、1——9、1)
• 第二阶段(9、1——3、20)
• 第三阶段(3、20——5、20)
• 第四阶段(5、20——6、5)
• (二)八大系列 • 1、早读测验系列。 • 2、50题测验系列。 • 3、全卷训练系列。 • 4、专项训练系列。 • 5、写作训练系列。
• 6、课外训练系列。
• 6、信息筛选和概括,强调依据文本作答。
• 古诗词鉴赏
• 近年来分值为7分,设题角度涉及形象、意象、 意境、诗眼(炼字)、手法、景与情等,因此, 上述设题角度也应该是15年诗歌鉴赏设题范围, 理应作为训练的重点。
• 2011年的两道诗歌鉴赏题,都是侧重从内容的 角度设题,考点显得单一,命题者总结了经验教 训,所以2012年、2013年兼顾了内容和形式两 个方面,比较全面。这样命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特别要注意考查文本为课外,但知识点在课内的 命题特征。
• 7、培优系列。
• 8、月考系列。
(三)八种学法
• 1、织网捕鱼法 • 2、披沙拣金法 • 3、零整结合法 • 4、主动反思法 • 5、枝叶勾连法 • 6、病状归类法 • 7、利用资源法 • 8、收缩转移法
• 以上八条实际上依次为: • 1、备考的范围 • 2、使用的资料 • 3、练习的安排 • 4、练后的总结 • 5、对原因的查找 • 6、对错误的处理 • 7、对资源的利用 • 8、对重点的转移
作文备考必须做到
• 作文训练的计划性。 • 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 训练过程的完整性。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作文讲评的全面性。
• 写作系列由14次堂上作文组成: • (1)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审题。 • (2)新材料作文审题。 • (3)文章立意。 • (4)思路结构。 • (5)材料选择(论据选用)。 • (6)分析说理。 • (7)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 3.偏离题意: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 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都属于偏离题意。
• 从“内容”与“含意”角度立意并无优劣高下之分, 即从“内容”角度立意与“含意”角度立意均可。
(二)2015年高考命题预测
第一大题 语言基础(12分) • 2015年的语基题应该是语音、词语、病句、
• 第四大题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再考散文,3小题,15分。材料是陆蠡的散文
《鹤》,问题设置趋于具体化、普通化。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为新闻类的访谈,包括3小
题,共15分。
• 第五大题
• 第五大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共2道小题, 每小题6 分,共12分。
• 2014年延续了近年来的考法,第22题看似填空续 写,但实际上考查准确、简明连贯、逻辑严密的能 力。第23题图文转换,暗含仿写、逻辑严密和表达 准确连贯生动的能力。
• 2、多年来,虚词的考查都在18个虚词范围内, 2015年也应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将继 续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命题
• 3、可能继续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断句 。
• 4、可能继续以主观题的方式考信息的筛选和 概括。
• 5、翻译。强调对“大意”的把握,而这“大 意”,一般会落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难 • 3、不留空白 • 4、审清题意 • 5、巧识陷阱 • 6、规范作答 • 7、答后检查 • 8、书写工整
答题八法
•
三、教学案例
文言文备考
(五个环节)
• 1、考点说明。 • 2、高考案例。 • 3、方法指导。 • 翻译目标:信、达、雅 •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翻译办法:扩、替、袭、增、减、移 • 4、课堂训练。 • 5、练后讲评。
• (8)深刻。 • (9)新颖。 • (10)丰富。 • (11)文采。 • (12)文体。 • (13)开头和结尾。 • (14)拟写标题。
•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反对套作。近 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对于防止套作有一 定的作用,但有的文章依然有套作的痕迹, 这成了近年评卷时“严打”的对象,估计 也会成为今后若干年高考作文评卷“严打” 的对象。
戴、无中生有、因果颠倒、弄错关系、范围不 合”等等;主观题中,注意必须从多个段落中 整合信息的题目。
第四大题 现代文(选考)阅读(15分)
• 2015年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大纲中规定的 文体都要进行训练。
第五大题 语言运用题(12分)
• 第一轮复习,可以按照2014年《考试说明》 规定的范围来进行,侧重各种能力的综合 训练,题目不必过难过偏,要难易适中。
• 文言文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内容有变化。
• 第5题,考查实词“素、论、持、决”(2013 年考查实词“第、推、绳、知”,2012年考 查实词 “擢、豁、举、卒”,有的在 规定的 120个实词内,有的在120个实词之外),可 以根据前后文推断,难度适中。
• 第6题,考查虚词“且、则、所、以、于、 因”六个虚词,(2013年考查“以、为、 而、者”四个虚词,2012年考查“为、之、 所、以”四个虚词),与2013年的考查方 式不同,这是广东卷的变化之一。
广东高三语文备考策略
一、回顾和展望
• (一) 2014年命题、答卷基本情况
• 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333》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道》编辑部编辑,广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概括了广东 2014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
• 1.题目平实,难度适中,没有偏题和怪题。
• 2.试题坚持文道统一原则。选材富有时代 感,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
• 关于符合题意
• 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 的是“照片/科技”,这是一个核心概念;两个基本 点,一是“人的记忆/情感”,二是“人的生活方式/ 态度”。
• 1.符合题意: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 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
• 2.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它 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 关,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 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
• 第11题,选句以富有哲理、语言优美、句 式整齐的语句为主,均为名句。
.
• 第三大题为现代文必考阅读,文章选自《中国 审美文化简史》,试卷选用时有删节,在题量、 题型、分值配置等方面, 与2012年、2013年 基本保持一致。
• 在能力层级的考查设置上,分别考查了理解能 力和综合能力,符合考纲要求。在具体考点的 设置上,则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作者观点态度的 分析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等。基本沿袭了 2012、2013年的命题思路。
• 3.试卷内容涵盖面广。主要语文知识点、 能力点落实较好,重视基础,坚持语文综合 素质的考查。
• 4.文言文阅读题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 索。
• 第一大题,无论是从题量、考点、题型,还 是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都与前几年保持一致,继 续保持了试卷 考点分布的合理性及考查的稳 定性。
•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古 诗词鉴赏和 名句名篇默写三部分组成,包括7 道小题,共35分,占全卷总 分比例23.3%。
现代文(必考)阅读备考
(五个环节)
• 1、考点说明: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
• 2、高考案例
• 3、解题方法
• 从总体上说:
• 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有三个意识:文 体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
• (1) 客观题答题技巧
• (2)主观题答题技巧 • 4、堂上训练 • 5、训练讲评
• (四)作文备考
五个环节: 指导→写作→讲评→反思→修改或重写
• 作文备考主要存在问题: • 一是作文训练随意化。 • 二是知识传授盲目化。 • 三是训练过程简单化。 • 四是讲评方法陈旧化。
• 第六大题
• 与2012、2013年一样,为新材料作文。平均39.11分,
• 比2013年增加了0.83分。
• 1、题目要求方面,跟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依然是:
•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 ③不少于800字。
②③
•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名句名篇默写 • 仍是规定范围命题。 • 4选3,6分。 • 应该兼有诗和文,高中和初中的。
第三大题 现代文(必考)阅读(16分)
• 2015年的论述类试题仍将取材于社会科学论文, 复习备考时应有意识地阅读有关哲学、历史、 文学、美学、音乐等方面的文章。
• 仍将设4道题,1道多选题,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 选择题中,力争能看出命题方法,如“张冠李
连贯等4道题。如果一定要有变化,语意连贯 题有可能换成别的题。
第二大题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 赏和名句名篇默写(35分)
• 2015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应该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 文。
• 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 1、2011、2012、2013、2014年考查的文言实词有 的在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之内,有的在常用的120 个文言实词之外。即使在120个常用实词之外的,一 般也不会太难,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复习时要注意 培养这种推断能力。
• 第7题,考查断句,用选择题的形式,与 2013年相同。
• 第8题,考查文意分析理解与概括。设误较 明显,难度不大。
• 第9题,与2013年组合模式一样,是“翻译和 筛选”组合。翻译句较长,筛选难度较大。翻 译的语言点较多,除实词、虚词外,还考查了 两种句式,但难度不大。
• 第10题,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形象和思想感 情。(2013年考查手法和内容,全省平均分 为4.13分,比2012年提高了1分多,词中的一 些意象和词语在课内有出现,能活用课内古诗 并进行知识迁移,即可理解。可见古诗考查文 本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这对古诗鉴赏备考很 有启示。2012年诗歌鉴赏的第一小题,考查 表达技巧,选材不够典型,学生难以答题。评 卷现场显示,本题全省平均得分为2.61分,得 分明显太低)
谢谢!
第六大题 作文(60分)
• 最大的可能是新材料作文,同时也要兼顾命题 作文和话题作文。
二、备考策略
• 华师附中备考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八”: • “一”,一心一意,一个整体。 • “二”,两个研究:研究考纲与信息,研
究学生;两条线索:课内线索和课外线索。 • “三”,三个原则,三大关系,三种课。 • “四”,四个阶段,四种资料。 • “五”,五种教法,五个“化”。 • “八”,八个系列,八种学法。
•
(一)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8、1——9、1)
• 第二阶段(9、1——3、20)
• 第三阶段(3、20——5、20)
• 第四阶段(5、20——6、5)
• (二)八大系列 • 1、早读测验系列。 • 2、50题测验系列。 • 3、全卷训练系列。 • 4、专项训练系列。 • 5、写作训练系列。
• 6、课外训练系列。
• 6、信息筛选和概括,强调依据文本作答。
• 古诗词鉴赏
• 近年来分值为7分,设题角度涉及形象、意象、 意境、诗眼(炼字)、手法、景与情等,因此, 上述设题角度也应该是15年诗歌鉴赏设题范围, 理应作为训练的重点。
• 2011年的两道诗歌鉴赏题,都是侧重从内容的 角度设题,考点显得单一,命题者总结了经验教 训,所以2012年、2013年兼顾了内容和形式两 个方面,比较全面。这样命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特别要注意考查文本为课外,但知识点在课内的 命题特征。
• 7、培优系列。
• 8、月考系列。
(三)八种学法
• 1、织网捕鱼法 • 2、披沙拣金法 • 3、零整结合法 • 4、主动反思法 • 5、枝叶勾连法 • 6、病状归类法 • 7、利用资源法 • 8、收缩转移法
• 以上八条实际上依次为: • 1、备考的范围 • 2、使用的资料 • 3、练习的安排 • 4、练后的总结 • 5、对原因的查找 • 6、对错误的处理 • 7、对资源的利用 • 8、对重点的转移
作文备考必须做到
• 作文训练的计划性。 • 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 训练过程的完整性。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作文讲评的全面性。
• 写作系列由14次堂上作文组成: • (1)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审题。 • (2)新材料作文审题。 • (3)文章立意。 • (4)思路结构。 • (5)材料选择(论据选用)。 • (6)分析说理。 • (7)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 3.偏离题意: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 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都属于偏离题意。
• 从“内容”与“含意”角度立意并无优劣高下之分, 即从“内容”角度立意与“含意”角度立意均可。
(二)2015年高考命题预测
第一大题 语言基础(12分) • 2015年的语基题应该是语音、词语、病句、
• 第四大题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再考散文,3小题,15分。材料是陆蠡的散文
《鹤》,问题设置趋于具体化、普通化。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为新闻类的访谈,包括3小
题,共15分。
• 第五大题
• 第五大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共2道小题, 每小题6 分,共12分。
• 2014年延续了近年来的考法,第22题看似填空续 写,但实际上考查准确、简明连贯、逻辑严密的能 力。第23题图文转换,暗含仿写、逻辑严密和表达 准确连贯生动的能力。
• 2、多年来,虚词的考查都在18个虚词范围内, 2015年也应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将继 续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命题
• 3、可能继续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断句 。
• 4、可能继续以主观题的方式考信息的筛选和 概括。
• 5、翻译。强调对“大意”的把握,而这“大 意”,一般会落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难 • 3、不留空白 • 4、审清题意 • 5、巧识陷阱 • 6、规范作答 • 7、答后检查 • 8、书写工整
答题八法
•
三、教学案例
文言文备考
(五个环节)
• 1、考点说明。 • 2、高考案例。 • 3、方法指导。 • 翻译目标:信、达、雅 •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翻译办法:扩、替、袭、增、减、移 • 4、课堂训练。 • 5、练后讲评。
• (8)深刻。 • (9)新颖。 • (10)丰富。 • (11)文采。 • (12)文体。 • (13)开头和结尾。 • (14)拟写标题。
•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反对套作。近 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对于防止套作有一 定的作用,但有的文章依然有套作的痕迹, 这成了近年评卷时“严打”的对象,估计 也会成为今后若干年高考作文评卷“严打” 的对象。
戴、无中生有、因果颠倒、弄错关系、范围不 合”等等;主观题中,注意必须从多个段落中 整合信息的题目。
第四大题 现代文(选考)阅读(15分)
• 2015年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大纲中规定的 文体都要进行训练。
第五大题 语言运用题(12分)
• 第一轮复习,可以按照2014年《考试说明》 规定的范围来进行,侧重各种能力的综合 训练,题目不必过难过偏,要难易适中。
• 文言文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内容有变化。
• 第5题,考查实词“素、论、持、决”(2013 年考查实词“第、推、绳、知”,2012年考 查实词 “擢、豁、举、卒”,有的在 规定的 120个实词内,有的在120个实词之外),可 以根据前后文推断,难度适中。
• 第6题,考查虚词“且、则、所、以、于、 因”六个虚词,(2013年考查“以、为、 而、者”四个虚词,2012年考查“为、之、 所、以”四个虚词),与2013年的考查方 式不同,这是广东卷的变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