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互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互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途径
作者:孙晓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3期
孙晓莉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
摘要: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某些问题,由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大学生中展开“心理互助”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成为彼此的“心理医生”,排解彼此的烦恼.如此面向全体的方法,对于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旨在研究“心理互助”的途径,并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关键词:心理互助;心理和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2-0129-02
时代在变化,如今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学业、就业及恋爱等问题正以不同的程度
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总是或没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医生,或不愿意咨询相关心理医生,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学校可展开“心理互助”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成为彼此的心理医生,促进彼此的健康成长.
1 心理互助概述
所谓“心理互助”,是指学生结合自身及周围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某种方式倾
诉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不论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感情上的,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成为彼此的心理医生,为彼此排忧解难,解决彼此的心理问题,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互助的核心就是“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心理互助的目的是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互助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刚刚摆脱家长的“束缚”,可以自由地支配自
己的时间,心智还是很不成熟的,冲动、稚嫩是刚进入大学的青少年们的普遍特征;而且大学
这种通过“突击性”复习来保证不挂科的复习方式在考试周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学期间,还有很多学生会面临恋爱方面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事关一生的重大事情——就业,这必然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
论是来自自己的、周围的同学的还是父母的,这种压力若处理不当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
巨大的不利.
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会引起社会的重视.因此,基本上各大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心理教育机构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目前来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问题可以阐述如下:
(1)虽然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教育机构,但是在这些机构所配备的工作人员中,很少是真正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医生,大部分其实都是普通的老师,这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
了解都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部分.因此,如此少的专业心理医生是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实际需要的.
(2)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学生与心理教育机构的老师由于年龄相差较大而存在代沟使得交流不方便,或者由于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咨询,而很多心理问题当面咨询让很多学生
觉得“难为情”,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有某些心理问题,也不想主动得向老师进行咨询,因此,
以老师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深入开展.
要想真正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本身,还得靠同学之间的相互帮
助才能得到圆满解决.主要原因是同学之间没有年龄所带来的代沟,彼此沟通方便.再加上作为
同龄人,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都是比较相近的,因而有着相近的经历,遇到问题时较愿意为
彼此敞开心扉.若彼此相互倾诉,则为对方提供的建议则更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基于以上描述,可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彼此倾诉、相互讨论、相互排忧解难的平台
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平台就是“心理互助”.在“心理互助”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进行心理问题的宣泄和讨论,同时,学生们在寻求心理帮助的同时还成为了心理辅导者,这种“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良心循环,使得大学生们为彼此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因而可以健康成长,
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3 心理互助的具体做法
要实现“心理互助”,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3.1 传统方式,人人参与
所谓“传统方式”,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传统的写信方式,告诉彼此自己的在心理上存在
的某些障碍.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1)以匿名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每位同学都对应了一个代号).之所以以匿名的方式而不直接写下学生的名字,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若向他人诉说会“很难为情”,以匿名的方式可以消
除学生这方面的顾虑.在学生写下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后,再由某几位同学进行收集和整理.
(2)为了达到“互助”、“人人参与”的目的,对于收集起来的心理咨询信,以随机的方式再发给每一位参与的同学,这样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一张写上了他人心理困惑的信.每位同学根据咨询信上的困惑,通过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建议.虽然学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是因为同学之间没有代沟,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往往也能写出一些颇具可行性的建议.在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后,再由专门负责收集的几位同学进行收集和整理.
(3)将同学们写好了建议之后的信,根据每位同学对应的代号反馈给每一位同学.通过
这些建议,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获益匪浅.
(4)最后,根据对同学们所写下的困惑及相应的建议,归纳出比较典型的心理困惑,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探讨,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朋辈心理互助
所谓“朋辈心理互助”,是指在大学生这一个整体的同龄中选拔出一些同学对其他同学
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如今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有关“朋辈心理互助”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具体做法如下:
(1)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之上,向全校的大学生进行朋辈指导员的招募.
(2)对于招募进来的志愿者,先要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系统的专业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这些志愿者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为他人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如此他们才有资格成为“朋辈指导员”.此外,朋辈指导员是一个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互相帮助,互相督促.
(3)在全校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朋辈辅导员为大家讲解如何排除心理上的烦恼和困惑.另外,当某些同学碰到心理上的烦恼和困惑的时候,也可以单独找朋辈指导员这一团队的成员,以面对面、电话咨询或网络聊天等方式,向他们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困惑,朋辈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咨询者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使其思维开阔,并为他们缓解压力.
4 如何将“心理互助”进行推广
既然“心理互助”这一方式可以取得如此好的反响,那么将“心理互助”进行推广则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推广呢?可阐明如下:
4.1 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
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时,学生们都会参与其中,并相互帮助,相互进步.
但是,展开这项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要相互信任,要放心地将自己心理上的困惑交给彼此,相信他人有能力为自己排忧解难.因此,为了开展和推广“心理互助”这项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
4.2 由小范围向大范围进行推广
要想在一所没有“心理互助”先例的学校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可以采取由小范围扩散至大范围的方式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可以是:先对某个专业的学生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并对全校宣传此学院所取得的好的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开展此项活动.
4.3 利用媒体,在全国高校之间进行推广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媒体所能产生的推广效应是不容小觑的.有一些高校率先在自己的校园内展开了“心理互助”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为了在全国的高校都能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可以利用媒体对那些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高校进行宣传,这样就给其他的高校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同时还可以激励那些还未打算开展此项活动的高校.由点及面,定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反响.如果国内的高校都能积极地展开“心理互助”活动,那么全国的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都会提高很多,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5 心理互助的效应
“心理互助”这项活动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通过此项活动,对学生本人、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是很有益处的.
5.1 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互助”活动的展开,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对学生本人心理素质的提高.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很多的压力,通过此项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们减缓压力,以轻松的姿态、愉快的心情来面对人生中的大小事情,这也会促进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5.2 给学校营造了好的气氛
随着“心理互助”活动的展开,学校的整体氛围也会逐渐地走向轻松、愉悦.那么对于那些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们而言,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同时由于学校一如既往的积极地展开这项活动,当学生碰到心理上的困惑或烦恼时,他们也会积极地向周围的同
学或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寻求帮助,这样又促进了学校健康、轻松、愉悦的整体气氛,是一个良性循环.
5.3 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群体,他们是即将走上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如果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那么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就会有更加坚强的心理素质、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当面对职业中的各种风浪时,也会积
极地去面对.如此一来,整个社会都不会被困难给打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也就很快能实现了.
6 结论
大学生在校期间其实是会面临很多的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的,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
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在全国的高校中展开“心理互助”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这对于学生本人、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吕环洲.“心理互助”略谈[J].安徽教育,2010(10).
〔2〕施鸿,周灵芳,朱海鹏.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开展形式综述[J].文教资料,2010(29).
〔3〕傅莉.关于大学生“心理委员模式”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3).
〔4〕陈蓉.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互助述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徐洁.学生互助缔结心灵之约[N].中国交通报,2011-11-5(7).
〔6〕傅博娜,张敏,张慧.朋辈心理互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