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下金色的鱼钩课后练习(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六下金色的鱼钩课后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
但是,我不得不干这活儿,()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A.只有…… 才……B.之所以……是因为……
C.既然…… 又……D.无论……都……
2.下面句子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两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B.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C.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3.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局势越来越________,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________态度。
(3)听到这个消息,叔叔的神情变得________起来。
(4)他一直保持着________的工作作风。
A.严重严肃严峻严谨
B.严峻严谨严肃严重
C.严峻严肃严重严谨
D.严重严峻严肃严谨
4.对下面句子描写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外貌描写)
B.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动作描写)
C.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语言描写)
5.“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鱼钩受水浸和空气影响,生了许多镑,但还有一点亮光。
B.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放着光芒。
C.鱼钩永远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
6.下面词语中有一组划线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 )
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
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
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
7.在下面的一句话中,一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干革命工作,要有()的要求,()的组织,()的态度,()的纪律。
A.严密严明严格严肃B.严明严格严肃严格C.严格严密严肃严明D.严肃严格严密严明8.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
()
A.光线B.一点不剩C.只D.露着
9.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10.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勇气B.战胜困难C.改进方法D.寄托行李1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燕.山(yān)收敛.(liàn)威胁.(xé)B.坚劲.(jìng)和.着(huò)尽.管(jǐn)C.绞刑.(xín)搀.扶(chān)勉强.(qiáng)D.铭.记(mín)瞻.仰(zhàn)皮靴.(xuē)
12.下列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财富》论坛晚宴在中山纪念堂举行,当晚,中山纪念堂流光溢彩,高朋满座。
B.2017年5月5日,举世瞩目的国产919人型客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C.我的语文老师认为阅读的形式应当不拘一格,能有所领悟便是读书了。
D.我们获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同学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六十华诞联欢晚会成功的原因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这篇文章不仅语言流畅,而且对问题的分析也入木三分。
二、填空题
14.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
(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__________)不同。
(2)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__________),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__________)非常牢固。
(4)他(__________)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15.看拼音,写词语。
1.为了bì miǎn(_______)党的秘密被反动jūn fá(_______)获知,父亲把chōu tì(_______)里的一些文件都拿到pì jìnɡ(______)的后院里fén shāo(______)了。
2.“ɡé mìnɡ(______)尚未chè dǐ(_____)胜利,在这jǐn pò(_______)的关头,我们要不怕xī shēnɡ(______),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他奋力地呐喊着。
1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____)
2.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____)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____)
4.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____)17.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像“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中“白霎霎”这种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金灿灿、绿油油、____、____等。
我们可以这样说:金灿灿的像一束光、绿油油的像____、____的像____。
18.查字典填空。
“迁”字是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
“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迁移;②转变;③调动官职。
在“时过境迁”中,“迁”的意思应选____,“升迁”中“迁”的意思应选____。
(填序号)19.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______)
2.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______)
3.一路上,你是上级,你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______)
20.补全词语,并根据句意选填词语。
(______)(______)一息热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其所精兵(______)(______)
1.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那个(___________)的小孩。
2.我们一家人围着餐桌,吃了顿(___________)的火锅。
21.根据内容填诗句和谚语。
(1)“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
”对于别人的忠告,我们要认真听取。
(2)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
(3)“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常常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4)我们要像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一样“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论困难多大,都永不屈服。
(5)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如同“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中说的一样。
2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_______)(_______)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脸上布满了皱纹。
(______)(3)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_______)
(4)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_______)(_______)2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_____)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_____)3.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在他周围叫着:“咕咕咕,你活该!咕咕咕,你活该!”(_____)
4.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_____)
5.运动会上,您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挥动手臂大声地呐喊助威。
(_____)6.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习题。
材料一:
我国成年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的时长为22.63分钟;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的时长为26.00分钟,比2015年增加了3.37分钟。
2017
年我国有45.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纸质图书的阅读;2018年有38.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纸质图书的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
青少年喜欢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
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24.填空。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成年国民对电子阅读_________,纸质图书的阅读人数
__________。
25.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电子阅读”会不会取代“纸质阅读”,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dān dàn)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
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
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
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26.在选文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读音,画“√”。
27.请将文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
这句话属于________(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写出了长征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肩上时,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炊事员的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31.对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
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B.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32.用“”画出选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
的精神。
开心阅读。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
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
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
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
颀(qí)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
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
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
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
书报、杂志读得极少。
”“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
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
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
”将军的话语,充分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
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
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
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
33.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A.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34.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判断下面古诗句是否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_)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
35.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2)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3)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
书报、杂志读得极少。
”“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______和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快乐阅读岛。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
他的衣服怎么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
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6.丰碑原指什么?课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有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外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西湖的“绿”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
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溪水铮淙.(cónɡ zōn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tī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
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
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
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
跳跃满池。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4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42.按要求写出描写“绿”的成语。
表示绿得颜色浓:______;表示绿得时间长:______;表示绿得面广:______。
43.阅读短文,填空。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了西湖的盛景,表达了___________。
(2)在花港观鱼,作者目睹了一种绿,那是____________。
44.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这一自然段写出西湖怎样的特点?
四、语言表达
45.生活中的语文。
7月30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展示馆——“彩虹小屋”建成启用。
它通过DIY分类“神器”和“变废为宝”手办作品等寓教于乐、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居民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的示范区。
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彩虹小屋”展示馆的看法,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综合实践。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祭祀祖先的节日,但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
为此,学校决
定开展以“森林防火,文明祭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午一点钟,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徒步来到长城公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
1.请你拟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增强同学们的森林防火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更好地普及森林防火知识,请为学校提两条可行的活动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口语交际。
明明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他便得意地把这一消息告诉同学,希望与大家分享他的快乐。
这时,军军却说:“就这么小的一个豆腐块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明明听到后很生气,便和军军吵了起来。
作为他们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们两个呢?
对明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军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口语交际与运用。
1.选择一种情况,写下你想说的话。
①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②班会课上,老师让你做一个即兴发言,主题是“保护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把门采尔说的话补充完整。
有位不出名的画家向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我总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耗费整年时间?”门采尔回答:“你不妨倒过来试试,
__________________”
4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鱼汤送到了老班长的嘴边。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鱼钩上闪烁着光芒!(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爸爸李大钊已经将要被敌人杀害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事?照样子,写一写吧。
热情好客——中年妇女听到我的请求,立刻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又忙着烧火为我煮吃的。
她是个热情好客的山里人。
炉火纯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按要求写句子。
1.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在海滨沙滩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信息匹配
53.分析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将选项填到句后的括号里。
A.引文的省略B.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C.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D.说话时断断续续
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______)2.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______)
3.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______)
4.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______)
5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1.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héhuò)着青稞.(kēguo)面给我们做饭。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jiáo jué)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把草根和鱼骨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