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良泉 青花泼墨荷花
述说青花在花鸟瓷画发展的变化
39述说青花在花鸟瓷画发展的变化彭良泉收稿日期:2012-11-16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盛于元,明,清。
元代蒙古族人是驰骋草原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称雄亚欧,建立幅远辽阔民族众多的庞大帝国。
元代统治者充分吸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引进青花主要的材料“苏麻离青”作为青花瓷的核心基石,烧制成功了青花瓷,并成为当时景德镇瓷器出口的重要物品。
元代青花瓷花鸟装饰大都风格豪放,随意、不拘一格。
装饰器型品种较多如元青花梅瓶、大盘等等。
题材丰富,多种多样。
动物是陪衬,花卉纹饰为主。
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瓜果等等。
动物题材的有龙凤、鹤、鹿、鸳鸯、麒麟、鱼、狮子等,其它还有一些杂宝类,火球、法螺、犀角、古钱等等。
这些瓷器构图大气,装饰层次多,布局繁密,纹样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形象生动优美,多数是依写实而来的。
经过艺术处理才出现这美丽的图案。
如缠枝莲牡丹,叶子较大,正反,转折,变化多样,枝干小叶都有顿挫粗细之分,显得生机盎然,多姿多彩。
人物的衣纹神态也描绘得准确、简练、生动,有飘逸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元代青花绘画技法大多数是塌水法,即先用青蔑灰在坯体上起稿,画出所需的图案装饰,再用青花料勾线条,而后用笔沿线把青花料涂上去,烧成后的瓷是青花有浓有淡不规则,深的地方有料刺。
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大罐、玉壶春等都是这种技法所绘制的。
明代到清代则采用青花分水的绘画技法来制作陶瓷,青花分水工艺是将青花分水料按要求调成三至五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并分碗装好备用,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刺笔肚以控制水料的多少,并迅速在花叶上来回移动,形成水浪效果。
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画工刺笔的手法和笔锋带动水头运动的轨迹,在分水之前,需用青花勾线,用分水笔将料水分成浓淡渐变的层次并空出叶形,用指甲修理部分不满意的地方,在分水时,不仅需用笔头带动料水分出浓淡色彩,左手也要移动坯体使之更加顺应描绘的手法,在部分过淡的部位再次分染加色。
如明代的青花大缸《和靖爱鹤图》画面绘林和靖端坐在中央的书案前,提笔凝思,侍童立于书案一旁,专心研墨,另一侧仙鹤单足而立,仰首附鸣。
“青花瓷”文化的传承
“青花瓷”文化的传承摘要:本文从青花瓷的产生及发展,探讨青花瓷文化的部分精髓,了解青花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并提出珍视、吸蓄和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青花瓷文化;中国元素;传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这首以中国青花瓷为主题创作的《青花瓷》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
赏其意境,让人宛如面对一件青花瓷精品一样,美轮美奂。
恍然间,人们才发现时尚原来可以这样完美地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巩县窑。
根据成熟青花瓷当有的洁白瓷胎和纯正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这三要素来衡量,再结合唐宋以来各时期青花瓷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
元代后期,外销上的批量生产及钴料来源有保障,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
明洪武时期,种种原因及进口钴料中断,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烧造的黄金时代,生产有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期,青花清秀淡雅,质量很高。
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
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青花瓷的鼎盛期。
雍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一、元代青花瓷概况及哲学观念元代制瓷业代表: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色彩简单,但却韵味十足,百看不厌。
器物一般高大,胎体坚实;底釉凝厚、光润,或清亮、透明,釉色以白中闪青者居多,“大体上是早期的釉色青白、而后期的则较白,两者均有垂釉如泪痕”,泪痕呈淡青或灰绿色(孙瀛洲《元明清瓷器的鉴定》;青花以进口钴蓝料为主、呈色浓艳,采用国产钴料的色调深沉;画面满,纹饰密,装饰层次通常为四至八层,多的达九至十一层。
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
青花瓷的精美散文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青花瓷素绢涵墨染,淡痕指凝香。
依亭绿盈韵,蝶雨润花芳。
浓雾锁重楼,漫步依阑珊。
水韵江南逸,伊人度忧伤?——题记喜欢青花瓷,细细观赏,淡淡的散发芳菲;古朴凝香、纯净高雅,墨落幽芳,纯静中有丝丝的雅韵,青花瓷剔透着古典的美,一种古朴宁然的芳菲满溢,又如同青瓷一样静处涵芳,时光深处,屡屡墨香,感慨流年的轻逝。
青花瓷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青花瓷拥有永恒的美丽。
水墨江南,烟雨轻拂,如诗如画,梧桐经雨胭脂透,翠色凝波含烟,伊人执笔染绢芳。
烟雨濛濛醉流年,伊人为谁独憔悴?流年似水,阡陌花开。
书写着青花瓷隶书的人也渐渐把青花瓷变得更精致婉约。
青花瓷上满溢流年的芳醇,流逝的岁月磨灭不了青花瓷的雅韵。
幽月悄悄照进书台,莹莹在青花瓷上,有种朦胧的感觉,素洁凝芳,淡雅含蓄,温婉柔美,宛若一位女子娇俏。
《青花瓷》,优雅着江南的韵,如诗如梦云雾轻拂,宛若佳人白衣翩翩水云间轻舞霓裳,幽香成一方书卷凝芳,文字意韵,笔笔凝情幽,心思清泉涌,字字婉转凝芳。
《青花瓷》,拥云水禅心清泉潺潺流,飞瀑明净欢畅。
清浅的旧时光,留下的美丽如初。
回眸,清香满溢,岁月的脚步匆匆,永恒的美丽依旧!月色下好美,我踏着心路走来。
一卷书香,染指流年。
守着心灵间的相约,文字韵律染卷墨芳,拥恬静的情怀,浅浅行于世间,任凭花开花落,静夜聆听着心灵间的幽曲,古琴的韵律,缓缓如流水轻奏。
笔墨吟诗意浅,染笔凝香流年芳,默默轻拾记忆,含笑嫣然,你眼眸中的浅笑,如青花瓷走下的温婉女子,含情脉脉,恬静间收藏一份美好的情愫,盈盈着一份深情馥郁清香。
任时光流逝,美丽依旧!依稀记得你唇间那抹浅笑,婷婷漫入人间,流年时光淡墨痕,清浅悠然入云端。
浅论陶瓷青花艺术中的山水画
252018.3期收稿日期:2018-02-02美 术 论 丛陶瓷青花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
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汲取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青花山水艺术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是先辈陶瓷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
随着陶瓷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使得享誉世界的青花艺术有着瓷上国画之称。
一、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
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从问世直至如今,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一眼望去青花艺术与水墨国画艺术简直是一脉相承。
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也就是说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国画的技法及神韵,换而言之就是陶瓷国画艺术。
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青花山水画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隋、唐两代中国画注重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代笔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浅论陶瓷青花艺术中的山水画QIAN LUN TAO CI QING HUA YI SHU ZHONG DE SHAN SHUI HUA/何 丹 方启峰代已达空前鼎盛,这一切的一切对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最典型的陶瓷水墨青花艺术,几乎与中国画的水墨画如同一辙。
如:汪野亭创作的《青花山水图》四条屏,其作品具有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表现出中国画的泼墨韵味,典雅韵致,构图相仿,兼用高远与深远之法布局。
远景奇峰高耸,云气弥漫,山头渐次隐去,视野尽处朦胧可见山峦微伏,虚实相生。
中景汀洲斜插江心,宝塔矗立,枝干旁逸,曲径通幽。
近景所绘景物也极为丰富,茂树丰林间,山石多以短披麻皴表现,质感强烈,逼真酷肖,色泽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每条瓷板的画面空白处各题五言律诗一首,既不同于古彩的单调、艳俗,又比浅绛彩更富于表现力,以景传情,尽显文人风骨。
优雅青花 神韵山水
化 年间 , 嘉靖 、 雍正 、 隆三朝的青花 , 乾 以康熙朝 的青花最为突 出, 有莹澈 青翠 、 明亮静丽 的艺术效果 , 因此在明清 两代 , 青花 瓷成为 中国瓷器生 产的主流 , 备受 人们喜爱 , 为帝王嫔妃 、 成
色 青翠 , 造型美观大方 , 装饰有古朴典稚的艺术效果 。在众 多
明釉 , 入窑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瓷 以其青翠欲 滴的蓝 色花纹 , 幽倩 美观 , 明净 素雅深受世人 的青睐 , 别是青花 山 特 水, 更是有着一番耐人寻味的神韵 。 清代龚轼在他的《 陶歌》 中
这样称赞青花瓷 : 白釉青花一 火成 , “ 花从釉 里透分明 。可参造 化先天妙 , 无极 由来太极生 ” 呵 见 青花之 美, 。 已成世人公认 。
这种色彩观是在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 想以及 审美观念 的影响 下形成 的 , 作为一种象征手段不断加 以延伸 , 拓展 了它 的 内在
土” 的二 元配方 , 烧成温度提 高 , 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 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 , 造型厚实饱 满。底釉分青 白和卵 白 两种 , 浊感强 。元青花瓷之所以在近年来 成为各大拍卖场上 乳
景德镇 高专学报
优 雅 青 花 神 韵 山水
魏 先 春① 吴 国平
( . 先春 陶瓷艺 术 工作 室 ;. 国平陶瓷 艺术 工作 室, 1 魏 2吴 江西景德 镇 3 3 0 ) 300
摘 要 : 花 是 釉 下 装 饰 的 一 种 , 我 国 最 具 民 族 特 色的 瓷 器装 饰 之 一 , 青 是 与玲 珑 瓷 、 彩 瓷 、 色釉 瓷 共 同组 成 了景德 镇 粉 颜
镇青花瓷创始于 元代 , 并在这一时期在其技术 、 工艺方面达到 成熟的境地 。 这一方面得益 于青花瓷 的胎采用了“ 瓷石 +高岭
当代虾题材青花艺术创作研究
84青花艺术自产生以来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虾题材即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虾题材是青花艺术中很少见的一种题材,而在当代,虾题材已经成为青花艺术中的常见题材之一。
当代青花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虾题材青花艺术作品时,不仅是将其作为一种青花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生活态度,追求的是一种简约、含蓄和精致的审美趣味。
因此,当人们看到一件精美的虾题材青花艺术作品时,在感受艺术美与工艺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创作者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一、当代虾题材青花艺术兴起因素青花艺术最早萌芽于唐代,元代时在景德镇兴起,并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大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陶瓷艺术类型之一。
虾是一种不起眼的水生动物,它与鱼不同的是,鱼是我国重要的吉祥象征,而虾则并没有赋予吉祥意蕴,因而,在过去,虾极少作为青花艺术题材,只在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中有极少量的虾题材作品。
虾题材在青花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是进入当代以后,在当代青花艺术中,虾题材作品颇为常见,不少青花艺术家都创作虾题材青花作品。
那么,虾题材青花艺术为何在当代成为一种受到艺术家青睐的题材呢?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齐白石画虾的影响。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他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而虾则是其最为人所称道的题材。
齐白石画虾经历了不断变化的阶段,变得日益成熟。
最初,齐白石效仿八大山人、李复堂等的虾,形象纤细僵硬,后来齐白石亲自养沼虾观察,虾的形象日趋饱满生动。
齐白石的虾融合了对虾和沼虾的形态特征,将水墨韵味与生动的形态完美结合,是一种精妙的艺术创造。
齐白石的墨虾影响非常巨大,激发了无数艺术工作者画虾的热情,许多青花艺术家正是以他的虾为蓝本进行创作。
其次,适宜的工艺技法。
青花工艺技法非常适宜于虾题材的描绘。
青花工艺技法与水墨具有相通之处,一方面,青花色泽幽靓深沉,在素坯上容易晕散,与水墨在宣纸上的效果颇为相通;另一方面,青花创作者能够通过精湛的分水技法达到“墨分五色”的浓淡效果。
彭松陶瓷艺术等
24 简 丹 1968年生于江西景德镇。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
曾任教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美术大专部。
2001年七月赴台湾花莲高级工艺学校进行传统釉彩讲学。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江西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陶瓷名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
陶瓷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等奖项,学术性论文也多次在各核心刊物上发表。
其作品风格主要以追求创意与工艺相得益彰完美匹配,色调天然雅致,蕴含着清新秀逸的独特韵味。
彭 松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湖南攸县人,1968年4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从小随父彭竞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
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协会会员。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擅长釉上彩装饰和色釉装饰,作品创作锐意求新、大胆采用不同的装饰方法,从而使整个作品动中有静、和谐统一、层次分明,画面与器型结合稳妥,多采用肌理效果,充分表现釉下材质,青花斗彩细腻、层次丰富、淡雅秀丽。
王 青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丰城人,1969年出生于陶瓷世家。
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
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他自幼酷爱陶瓷艺术,深受家学遗风的艺术熏陶(祖父王步系著名青花艺术大师,父亲王恩怀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他博采众长、刻苦专研。
主攻釉下青花汾水、釉上粉彩、青花斗彩等,特别是在青花汾水更是受家学嫡传,料分五色,淋漓清澈,他立意创新、深入吸收运用家传技法并具现代审美思维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个人风格。
1994年王青代表王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向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申请陶瓷世家,并获得了市政府授于的“陶瓷世家”称号。
567瓷收藏正当时,史上最贵的20件567瓷,看看567瓷升值空间
567瓷收藏正当时,史上最贵的20件567瓷,看看567瓷升值空间新中国建国后,最为人称道的,在“本时代”制作的瓷器,应当是由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宇宙瓷厂等十数家红色官窑瓷厂烧制的“567瓷”。
567瓷,狭义指自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十大瓷厂最为辉煌时段所制瓷,泛指20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最后一家倒闭的国营瓷厂”50余年十大瓷厂所制瓷。
有专家**,在新中国这个时间段制作的瓷器,堪比清三代御窑厂制瓷,甚至有一部分学者曾说,如青花大王王步等著名陶瓷大家领衔制作的瓷器,已远盖清三代,无论从艺术价值,工艺价值,还是从文化价值而言。
事实果真如上述言论所说的那样吗?,在笔者看来十大瓷厂所制的部分瓷器确实可以媲美清三代,而部分大师如王步等,则青花、堆白领域,其艺术价值远超前代。
十大瓷厂与昔日的御窑厂一样,皆是“国家营建并专项拨款,集天下最能之匠,用天下最好之料,行天下最熟练之工艺”,而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景德镇所有的制瓷家族,无私地将家族内部流传的釉料配方和制瓷工艺交给国家,加之艺术家和匠人的社会建设之热情,确实创作了超越时代的艺术珍品瓷器。
在当今世界各地拍卖场和收藏界,567瓷已颇具影响力。
而像一些曾任职于567瓷厂的王步,王锡良等顶级大家的瓷器,早已拍到千万高价。
而且,随年代的推进,随着藏界对十大瓷厂567瓷的了解越来越深入,567瓷,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瓷类,定能够在未来如清三代瓷器一般,叱咤陶瓷拍卖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567瓷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20件瓷器,品味567之美!567瓷拍卖榜第20名 1964年余文襄粉彩瓷都新貌挂盘•估价:RMB 100,000-150,000•成交价:RMB 161,000•拍卖会: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9名邓希平玫瑰紫釉福桶瓶•估价:RMB 150,000-200,000•成交价:RMB 224,000•拍卖会:景德镇华艺中国风·第二季学院派陶瓷艺术品专场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8名 70年代后期王隆夫司马季主论卜图·粉彩圆盘•估价:RMB 300,000-400,000•成交价:RMB 400,000•拍卖会:江西省华逸2015年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7名 60年代王隆夫麻姑寿星粉彩图瓶•估价:RMB 400,000-600,000•成交价:RMB 460,000•拍卖会:北京匡时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6名 7501 釉下红梅茶杯(杯盖、茶托)(一套)•估价:RMB 350,000-500,000•成交价:RMB 460,000•拍卖会:上海泓盛2013秋季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5名王步青花《寒鸦枯枝图》瓶•估价:RMB 400,000-500,000•成交价:RMB 851,000•拍卖会: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专场:新月雅集——近现代艺术陶瓷专场•时间:2016-06-06•尺寸:高25cm567瓷拍卖榜第14名 1965年作近代余文襄粉彩雪景图盘•估价:RMB 700,000-720,000•成交价:RMB 897,000•拍卖会: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3名 7501 釉下红梅高脚小酒杯(一对)•估价:RMB 420,000-800,000•成交价:RMB 897,000•拍卖会:上海泓盛2013秋季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2名 1976年作当代王锡良粉彩《花树烂漫》图高白笔筒•估价:RMB 600,000-800,000•成交价:RMB 920,000•拍卖会: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1名当代(1952年作)张松茂粉彩《梅花书屋》雪景图茶壶估价:RMB 600,000-700,000成交价:RMB 1,150,000拍卖会:北京匡时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10名文革瓷 7501主席专用釉下红梅笔筒•估价:RMB 400,000-600,000•成交价:RMB 1,265,000•拍卖会: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9名王锡良-粉彩锦地开光刀马人物大盘•估价:RMB 680,000-1,380,000•成交价:RMB 1,437,500•拍卖会:北京万隆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名家瓷绘专场567瓷拍卖榜第8名 60年代共忆峥嵘岁月喜看农村新貌粉彩瓷板•估价:RMB 1,600,000-1,800,000•成交价:RMB 3,565,000•拍卖会:中贸圣佳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7名 1973年(癸丑年)王锡良庐山二景·颜色釉刻花粉彩双耳瓶•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 4,830,000•拍卖会:景德镇华艺峥嵘岁月红色官窑—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专场拍卖会567瓷拍卖榜第6名上世纪50年代末王步泽乡天伦图·青花堆白赏盘•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 5,175,000•拍卖会:景德镇华艺峥嵘岁月红色官窑—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专场拍卖会•专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时间:2014-05-25•尺寸:直径24cm567瓷拍卖榜第5名王步 1955年-1959年王步作青花粉彩九桃莱菔瓶•估价:RMB 5,000,000-8,000,000•成交价:RMB 8,510,000•拍卖会: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专场: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时间:2015-06-06•尺寸:高37cm此件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收;通体以青花粉彩描绘纹饰,腹部通景绘制福寿双全纹样,以青花描绘枝叶,枝叶翻卷形似古式蝙蝠之样,上以粉彩绘制寿桃;可见仙桃粉嫩硕大饱满,青花枝叶点缀,逾显诱人。
现代画家
现代画家周亚女,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会员。
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
少时曾研习透明水彩画。
主攻工笔花鸟画。
上溯黄荃画风,清丽典雅、细腻含蓄,尤擅牡丹等花卉。
作品多次入展省市级画展并入画册。
获2003全国茶花书画大赛优秀奖。
曾赴欧洲文化交流,观摩借鉴西方绘画,持“绘画最终是审美的胜利”的信念。
与绘画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中华散文》《江南》《中国花鸟画》等国家、省(包括台湾)、新加坡一级文学美术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文学美术评论若干。
获多项全国性散文大赛优秀奖及作品入编《华夏散文经典》等多种专集。
宋永进1966年7月生于浙江兰溪。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四年中,留校作品数量居全系之首,共计二十余件(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等)。
其中油画《有鱼的静物》被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收藏。
1999年考入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硕士课程研修班。
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系主任。
主要发表油画作品在下列全国性专业杂志上发表《美术》——(1993)《红色的休止符》《新美术》——(1999)《画具包围中的老头》《女双人体》《半边天》《三十秒》《红色的休止符》等。
《文艺研究》——(1999)《绿茶》《美术观察》——(2002)《穿过斑马线》《力聚等分结》《红色的休止符》《男人体A》等。
《艺术状态》——(2002)《门系列之二》《红色的休止符》等。
《中国油画》——(2003)《家系列之二》《艺术丛林》——(2003)《灯火阑珊处》等《美术报》——(1994—2001)《红色的休止符》《东方欲晓》等油画作品在下列国内报刊上发表《文艺报》《美术报》《青年月刊》《杭州日报》《金华日报》《无锡日报》《浙江日报》《香港商报》《信息参考》《钱江晚报》《金华晚报》《羊城晚报》《体坛报》《深圳商报》油画作品被收入下列美术史册或大型画册《中国油画大展作品集》《中国静物油画作品集》《93博雅油画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艺术收藏年鉴》《中国现代书画名家精品润格》《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润格》《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展作品集》《全国高校美术教师作品集》《当代素描艺术》主要参展1990《有鱼的静物》油画中国美院优秀习作展优等奖(最高奖)1993《红色的休止符》油画中国93博雅油画大赛大奖(最高奖)国际巡回展览(作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纽约-多伦多等地巡回展出,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报道,多家刊物为《红色的休止符》作了专题评论和介绍,作品被海内外三十余家刊物相继转载。
浅析“没骨汾水法”青花瓷画及我的创作
刘 静40QIAN XI『MO GU FEN SHUI FA』QING HUA CI HUA JI WO DE CHUANG ZUO 浅析“没骨汾水法”青花瓷画及我的创作/刘 静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
随着青花瓷绘画方式和绘画材料的丰富多样,时代审美标准的不断转变、提高,以及工笔和写意的风格、技法等互相融合、渗透,使当代“没骨汾水法”青花瓷画的技法、表现形式和构图样式更为自由多样,趋于多姿多彩,个性张扬。
一、“没骨法”绘画的简述没骨法为国画画法,强调“隐没骨线,以色图之”,与工笔画法和写意画法并重,以隐没、减弱勾线的方法,含蓄体现中国画对于骨法用笔的要求,即笔墨要求还在,只是墨为色所替,笔为形所隐。
没骨画的“没骨”,突出没去笔骨,强调通过颜色自然的表达形体之意,注重运笔和设色的交融,“没骨法”绘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一气呵成。
目前很多国画画家的没骨花鸟,没骨山水和没骨人物画都在绘制和探索。
徐崇嗣是在掌握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两派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综合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绘画方法,创立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没骨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成为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的“没骨法”对后世影响却是很大的,明代的孙隆、清代的悍南田都深受影响,但真正把“没骨法”推向顶峰的是清代的恽寿平。
在此,我以清代恽寿平的“没骨法”绘画《牡丹》为例来解读,此幅以北宋画家徐崇嗣所创“没骨法”参以己意画牡丹,一朵含苞待放,一朵灼灼盛开,花卉生动之致,尽显姿态变化,让观者似觉画上有花香拂面而来。
全作以没骨设色为之,摒弃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渍染,再加勾画筋络轮廓,用色鲜明纯净,风格独创。
他的作品以“没骨法”写生自然花卉来达到“以极似求不似”的画面追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色、光、态和韵的感悟,让人心旷神怡。
“没骨法”的绘画方法与青花瓷板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最初的勾线到设色都有很大的影响。
2010深圳茶博会参展商名单
8376
6132
7196
高马二溪
8377
云南大理南涧县云西凤凰精制茶厂
6133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顾顺源艺术展
7197
T871
勐海云河茶厂
6135
黄丽萍
7198
T872
深圳市宝安区茶语达人茶庄
6136
7199
T875
东莞市石龙裕叶金荣茶庄
6138
葛宜铭
7200
品味居
T876
西双版纳云青茶业有限公司
6227
景泰德
T761
武夷正韵农业生态园
6229
广彩瓷
T766
怡清源
6235
深圳市云中鹤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T767
鑫蕊达茶业有限公司
6236
梁伟强朋友
T768
福建大坪万顺茶业有限公司
6237
广西钦州市钦宝斋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
6238
寿山国石(寿石缘典藏馆)
6239
六南沉香
6250
茶具
6251
白玉轩
6252
PakistanHandicrafts
6258
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彭汉昌教授
6259
著名工艺花鸟画家姚桂元
T61
深圳市荣志恒实业有限公司(韵牌浅窑)
T62
浙江玉泉青瓷工坊
T63
唐六琴
T66
许秀君
T67
工艺美术师钱亚斌
T67B
T69A
吕永端
T69B
T610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于天进、朱金妹、蔡利平
T611A
秦午南
2010深圳茶博会参展商名单
6号馆
最新齐白石作品鉴赏
齐白石作品鉴赏------------------------------------------作者xxxx------------------------------------------日期xxxx井研中学高一九班—齐白石作品鉴赏组长:彭自强成员:翁静潘琴朱琴枚周丹汤敬梁小琴梅懿袁丽铭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创作赏析以形写神《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中,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空间灵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
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
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
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
讲究意境《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
文物解说词范文
文物解说词范文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要一起聊聊的这件文物,那可真是不一般!它就像是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神秘嘉宾,身上藏着无数的故事和秘密。
这是一件精美的青花瓷瓶,高约半米,瓶身圆润光滑,线条流畅优美。
您瞧瞧这色泽,温润如玉,淡雅的青花在洁白的瓷面上绽放,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说起它的来历,那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据说,它是在一个小村庄里被发现的。
当时,有个老农在自家田地里翻土,一锄头下去,“咣当”一声,碰到了个硬东西。
老农心里还嘀咕着:“啥玩意儿这么结实?”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泥土,这宝贝就渐渐露出了真容。
刚开始,老农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破罐子,拿回家随手扔在了角落里。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收古董的贩子,无意间看到了这个瓶子,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贩子跟老农好说歹说,想要买走它。
可老农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东西真这么值钱?”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老农还是把瓶子卖给了贩子。
这瓶子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了咱们现在所在的博物馆里。
您再看看这瓶子上的图案,那是一幅山水图。
山峦起伏,江水悠悠,远处还有几间茅舍,仿佛能让人听到那山间的鸟鸣,闻到那江水的气息。
这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工匠在绘制的时候,那可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他们先要用特制的颜料调配出恰到好处的青花料,然后拿着细细的毛笔,一笔一笔地勾勒。
稍微有一点差错,这整个作品可能就毁了。
您想想,在那个没有现代工具辅助的年代,能画出如此精美的图案,得多不容易啊!再看看这瓶子的瓶口,圆润光滑,没有一丝瑕疵。
这是经过多次打磨才能达到的效果。
工匠们用细腻的砂纸,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直到瓶口如同婴儿的肌肤一般嫩滑。
还有这瓶底,刻着一些模糊的字迹。
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推测这可能是工匠的名字或者制作的年代。
但具体是什么,至今还是个谜。
这也给这件文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当您站在它面前,静静地凝视,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古代的窑炉里,烈火熊熊,工匠们挥汗如雨,精心打造着这件艺术品。
入画的荷花
入画的荷花
秦胜照
【期刊名称】《中国陶瓷》
【年(卷),期】2004(40)3
【摘要】本文采用荷花高洁品质,表露出作者心中珍藏已久的神圣企盼,结合陶瓷装饰绘画,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与创作。
文中引用了唐宋诗人著名诗句来进一步深深地刻划雨打荷、风吹荷、残荷的动感神韵及荷花的高雅精神气质。
【总页数】2页(P67-67)
【关键词】荷花的构图;装饰;意境
【作者】秦胜照
【作者单位】景德镇胜达瓷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才情尽洒入画卷吾见荷花别样红——浅谈荷生、荷画 [J], 刘丰
2.荷花世界荷花仙,荷花仙子种荷花——三水荷花世界欢迎你 [J],
3.娇艳荷花入画来 [J], 江初昕
4.以意生象以象入画——“以文入画”系列插画的意象表达 [J], 张萌;吕笑言
5.以意生象以象入画——"以文入画"系列插画的意象表达 [J], 张萌;吕笑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雄彭大师经典瓷塑作品欣赏
郑雄彭大师经典瓷塑作品欣赏个人简介郑雄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雕塑高级技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泉州市技能大师,泉州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德化县劳模,德化瓷都工匠,德化飞天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
1976年出生于中国瓷都德化,泉州市德化技术学校陶瓷专业毕业,后又参加景德镇陶瓷学院大专班、本科班学习,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一代宗师苏清河。
跟随苏清河大师学艺近20年,文化素养和雕塑技艺尽得师傅真传。
在深刻领悟和把握“何派”“苏氏”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理念,形成既注重传承、又孜孜创新的独特风格,成为德化陶瓷领域的佼佼者。
郑雄彭倡导“秉承、创新、超越”的理念,将艺术探索、生活感悟、人生智慧、社会哲思融入创作过程,每一件作品都是其思想和精神的倾注,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
注重人才和品牌培育。
多年来,郑雄彭始终致力于品牌的培育创新,申请注册了“飞天”、“御晶瓷”、“一品红”等商标,《飞天》、《菊花瓶》等多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
长期以来,郑雄彭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德化瓷烧制技艺,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时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多年来共带徒传艺120多人次(获中级职称的有16人、初级职称的有29人),不仅在自己的企业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创作团队,而且还为其他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从事陶瓷行业至今,郑雄彭创作开发了陶瓷新产品1000多种,这些产品无论是构思、造型,还是雕塑工艺及烧成工艺都非常到位,讲求对民族艺术精髓的继承,追求在创新中的突破与发展,意蕴结合、形神兼备,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金奖30多次、银奖30多次、铜奖30多次。
《贵妃醉酒》、《坐岩观音》、《静思自在》等多件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福建博物院、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为文物收藏事业和德化传统瓷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积极的支持和贡献。
荷花纹饰在陶瓷艺术中的意蕴
荷花纹饰在陶瓷艺术中的意蕴
高常清;江生元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08(0)4
【摘要】在陶瓷艺术装饰纹样中,有不少吉祥纹饰,以丰富的形态和深刻的形式和深刻的意蕴,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陶瓷花鸟画中的荷花纹饰,就是其中的一种。
千百年来,在中国美术史中,在工艺美术、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中,荷花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高常清;江生元
【作者单位】景德镇高专,景德镇市,333000;景德镇高专,景德镇市,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分析陶瓷艺术中的吉祥纹饰运用 [J], 陈凌
2.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J], 王筱凤
3.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J], 林培珍
4.论陶瓷艺术中的鱼形纹饰的象征意义 [J], 吴小琳
5.海南黎族文化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J], 殷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彭刘赟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22(37)5
【摘要】“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创作法则之一,在釉上彩花鸟瓷画中具有主体、工艺和艺术形式三个层面的含义。
“气韵生动”在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不断消解的原因主要有西方现代艺术冲击、社会环境变迁、工艺条件变化等。
“气韵生动”对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的审美品位、材料趣味、艺术美感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彭刘赟
【作者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当代景德镇花鸟题材釉上彩装饰特征
2.釉上彩在当代日用瓷上的装饰意义——以花鸟装饰为例
3.当代釉上彩没骨花鸟瓷画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4.浅谈釉上粉彩花鸟画中的气韵之美
5.宋画对当代釉上彩花鸟画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