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进行分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进行分组教学
一、科学分组
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

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

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适当契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
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五、能力培养
在我们看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

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

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

在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

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

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