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灭掉南朝陈,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北魏
D.隋朝
2.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3.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
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诗中称颂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5.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
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赞美的唐朝诗人是()
A.白居易
B.李白
C.颜真卿
D.杜甫
6.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
7.下面连线正确的是()
①辽一契丹族②西夏一元昊③阿骨打一党项族④北宋一赵匡胤⑤金一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9.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0.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最后完成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12.《大元海运记》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
”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14.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二、材料分析题(58分)
1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
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
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
”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材料二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
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4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2分)
16.(24分)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某校七年级同学以“宋朝的社会经济”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据了解,“南海一号”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木质古船,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三个城市。
(6分)“南海一号”反映了我国海外贸易的发达,你认为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又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2分)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经济发达的原因。
(写出两条即可,4分)
17.(18分)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
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莱畦”。
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
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一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6分)
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一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
(3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5分)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
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
”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
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
(2分)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