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一单元 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规则,让人们的行为得到束缚,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规范;信用,可以让世界充满真诚,可以让天空变得更清明。

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但它更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驰骋,更需要在信用的天空中翱翔。

因为,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离开了规则,潮水将会冲垮法律的堤岸;离开了信用,市场就失去了道德的光芒……
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时才能大声说出口
1836年,林肯通过考试当上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

但是他为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

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

”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

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

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

’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

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

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微感言:
,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3.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
4.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一、作者视窗
当代经济学专家——林其屏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在全国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家,林其屏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敏锐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所存在的差距,故而撰写此文,指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文章发表后,在当时就引起了经济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注】林其屏,经济学家,福建省福清人。

1968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论文奖。

主要论著有《改革中的经济问题探索》《经济对策论》等。

二、写作背景
我国接受了市场经济制度之后,生产大幅度上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整个经济呈现出充沛的活力。

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下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保证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法律均要求市场主体要讲求诚信。

良好的
市场秩序依赖于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
条件。

诚信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经济衰退。

所以形成以道德为
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契.约(qì) ②履.行(lǚ) ③吞噬.
(shì) ④潜.在(qián) ⑤紊.乱(wěn) ⑥猖獗.
(jué) (2)多音字
①⎩⎨⎧亟.待解决(jí)亟.来问讯(qì) ②⎩⎨⎧横.行(hén ɡ)横.
祸(hèn ɡ) 2.辨形组词
(1)⎩⎨⎧削(瘦削)销(销售) (2)⎩⎨⎧獗(猖獗)镢(镢头)
(3)⎩⎨⎧竞(竞争)竟(竟然) (4)⎩
⎨⎧赢(输赢)羸(羸弱) 3.近义词辨析
(1)谋利·牟利
谋利:谋取利益,中性词。

牟利:谋取私利,贬义词。

例句:
①人民公仆要时时刻刻为人民________,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②他趁粮食涨价之际,抬高粮价,非法________。

(2)法制·法治
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和法律监督等。

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例句:
①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重要目标之一。

②时下有不少人冒充________时报记者以采访之名从事其他活动,骗取钱财。

答案 (1)①谋利 ②牟利 (2)①法治 ②法制
4.词语解释
(1)契约:
(2)猖獗:
(3)攻坚:
(4)潜移默化:
(5)忧心忡忡:
(6)明目张胆: 答案 (1)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2)①凶猛而放肆。

②倾覆;跌倒。

(3)①攻打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②比喻努力
解决某项任务中最困难的问题。

(4)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
不觉地起了变化。

(5)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6)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一、文本助读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
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
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提出问题 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必要性:基石紧迫性:情况解决问题 重构两大基石强化 二、小组合作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一般议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观点,对全文内容进
行概括,要求写得精练、明确。

本文的绪论部分是否具备这样的特点?这样的开
篇对下文起到什么作用?
答: 答案 ①本文的绪论部分也具备这样的特点:绪论虽不长,但开宗明义,提出论
点。

②作用:不仅使文章中心明确,为下文的论述打好基础,也营造了气势,初
步展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更让人明白了在今天市场经济形势下,应该注重的问
题——“规则和信用”,紧扣文章的标题。

2.简要分析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

答:
答案归根结底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所致。

①一些地区出现了只重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规则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②人们对信用缺乏重视,成为困扰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3.“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秩序与高增长的国民经济的关系,就像是在一条公路上拥挤着无数满载货物的车辆,由于有一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因而导致了整条公路行驶不畅。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

作者把“市场经济秩序”和“高增长的国民经济”分别比作“交通规则”和“整条公路”,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作者运用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将两个经济术语化抽象为形象,省去了许多复杂的陈述和解说,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三、师生探究
1.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运用反证法进行说理的。

答案①文章第一部分第4段说:“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且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从反面论述了不讲信用的严重后果,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②文章在第二部分指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混乱现象,然后说明导致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

最后指出,不讲信用不但影响企业的整体信用,成为困扰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还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从反面论证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的必要性。

③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综合概括,先从反面对不讲规则和信用的危害进一步概括,然后指出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同时又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而要从战略角度和全局角度看待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这一问题。

④三处反面论证,都使后文表达观点更加自然,为主题的展现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文章说:“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

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

”请结合课文讨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是不讲规则?哪些行为是不讲信用的?
答:
答案根据文章第7段和第9段所列举的现象,我们认为像偷税、骗税、骗汇、财务失真、明目张胆编造假账假数据、重大特大安全生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等行为,都违反了相关规定,肯定是不讲规则的行为。

而产品质量低劣、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等行为背后,首先是因为缺乏信用。

当然以上的某些行为可能是既缺乏信用又不讲规则的,如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这里只是粗略地归类。

一、阅读延伸
用心灵呼唤诚信
拥抱诚信,活得真实,是一种生活的挑战。

尘缘难尽,我们无以超拔;物役累重,我们不忍减缓。

烦嚣中,我们便心怀几许应对的机巧。

傲岸掩饰着内心的卑微,强蛮蒙蔽了意志的脆弱。

埋藏心爱,偏偏顾左右而言他;一颦一笑,谁都难吃准其中的真意。

诚信就这样被我们随意地抛洒,真实就这样被我们肆意地践踏。

许多年轻人面对险境抛弃诚信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当今社会诚信的贬值。

清晨,当你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冲着你身旁的几位莞尔一笑的时候,换来的只是茫然和或讥或讽的窃窃私语,你这时感叹的便是诚信交流的艰难;当你与好友围坐一团,畅然抒怀,尽叙友情时,你却于某一天突然发现,身旁这位你早已将其视为一生挚友的人,却是你所有谣言的起源,你这时悲伤的便是诚信的进退维谷。

置身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你却常常惊诧于诚信的荒凉。

然而,却常常有一种败北的感觉袭上人们的心头。

因为我们毕竟真实地明白:单单拥有财富、美貌、荣誉和才学,生活只会像戈壁滩上的茫茫沙丘。

唯有诚信的点缀,才会为荒漠注入新绿,让大漠孤烟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乐园。

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变成清晨你窗前的一缕温暖阳光,让诚信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让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

用心灵呼唤诚信,渴望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吟咏,崇尚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质朴而纯洁的革命友谊与情怀。

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成为你人生的准则,让自己对诚信的履践萌生出对心灵的感动,让生命因诚信而获得一次畅快的呼吸。

呼唤诚信,拥抱诚信,为你的人格涂上一层亮色!呼唤诚信,拥抱诚信,让世界因诚信而春意盎然,五彩缤纷!
【阅读感悟】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

作者在议论时采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在技法上,主要的亮点如下:
(1)运用多个材料论述时采用排比列举的写法,简短有力,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

如第2、3段。

(2)叙中带议,叙议结合,凸显事理,突出主题。

例如第5~7段,用排比段的组合方式,在叙述中阐述对诚信的深层领悟,并抒发自己呼唤诚信回归的炽烈感情。

二、写法迁移
巧设论点,逐层论证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一文,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然后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文章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让人信服。

“巧设论点,逐层论证”,能使我们的文章条理清晰,思路畅通,能使我们的文章纵横捭阖,雄辩滔滔。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
达出来。

创设分论点的角度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而分论点的常见形式一般有并列式、对比式和层进式。

【我来练笔】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确定中心论点后,再拟写几个分论点。

答:
例文展示
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①: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高歌。

分论点②: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

分论点③: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壮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
..
若素
..了。

B.几年不见,没想到祖父已经耳聋眼花,老气横秋
....,连走路也要人搀扶了。

C.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
....,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
....,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部门不减员能行吗?E.近年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由于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养成了一种不怕事大的恶习,有的甚至明目张胆
....地去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答案DE
解析A项安之若素:指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B项
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C项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就高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应该强化市场规则,并逐步建立起信用制度。

B.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C.对于不讲信用、不守信义的行为,最好是付诸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D.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能否得以维系的保障。

答案 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规范”和“整顿”互换位置。

C项“付诸”和“于”重复,“诸”即为“之于”,应去掉“于”。

D项“健全”和“能否”一面对两面,应去掉“能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3年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
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
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
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
⑥今年以来,不断高涨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成长
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①⑤④②⑥
C.⑥③①②④⑤D.⑥③②①⑤④
答案 D
解析油价高涨是通胀的根源,故⑥为首句。

排除A、B选项。

①中“这种危险”在③中有指代,故③一定在①前。

②句紧承③句而来,所以应在①前。

⑤④介绍的是发达国家所受的影响,应排在末尾。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市场的背景
亚当·斯密是将经济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法律背景下进行讨论的。

他从“我们的最普通的、广泛的感情之中,寻求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基础”。

假如一条狗在街上被车轧死,不论什么人看到了,其心灵都会被触动。

斯密将这称为“同感”或者说“同情”,就是“设身处地”。

正是这种“同感”,自然地对人的利己心构成了一种约束。

市场要正常运转,需要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

有一句俗话,自己挣钱,也要让别人挣钱。

这里面其实就是同感发挥作用,而使个人节制自己的利己心。

当然,斯密清楚地知道,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仇家死亡的惨状,也许会欢呼雀跃,而这种反应肯定是不道德的。

因此,人是需要规则约束的。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即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

比如,即使是盗贼,也知道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因为,设身处地,他也不愿意别的盗贼偷窃他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是他偷来的。

因此,禁止盗窃就是斯密所说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走向毁灭。

斯密相信,“如果人类没有普遍地把尊重那种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类社会就会崩溃”,市场自然也不可能正常运转。

而宗教的作用,正在于促进人们遵循这些规则。

因为宗教告诉人们,人们经过教化也逐渐相信,“这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是造物主的指令和戒律,造物主最终会报偿那些顺从的人,而惩罚那些违反本分的人。

”大约正是据此,有学者提出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概念。

如果这里的教堂并不是指狭义的基督教堂,那么,其实我们看到,明清时代的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就是“有教堂的经济”,徽商、晋商、浙商,无一不深深浸润在儒家伦理的气氛中,并以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生活。

这些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可能也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假如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市场必然就是扭曲的。

今天人们在中国看到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市场。

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一个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的是“文明”社会。

法律、道德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乃是个人从事其市场活动的制度背景。

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追求自己的财富和幸福的努力才会造福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

4.下列关于“同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感”就是“设身处地”,它属于人们最普通的、广泛的情感,它也是建立合理、公正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B.“同感”能约束人的利己心,使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在交易中学会尊重对方。

C.一个人看到自己仇家死亡惨状而欢呼雀跃,这种反应虽不道德,但也许人人都会有,这种反应也属于“同感”。

D.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同感可以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则。

答案 C
解析不道德的反应不是“同感”,同感的基础是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其作用是节制自己的利己心。

5.下列对文中画线的“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走向毁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密认为,人类如果不遵循“天然的正义法则”,就会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从而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B.明清时代的商业活动遵循了有教堂的经济规则,成为中国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商业活动。

C.今天中国的市场由于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不能完全遵守规则,已经成为扭曲的市场。

D.人人遵守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规则,就能保障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答案 A
解析受到市场经济惩罚,不一定就导致人类灭亡。

6.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盗贼虽然知道盗窃是不正当的,但却不会认同“禁止偷盗”这样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B.明清时代徽、晋、浙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正是他们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C.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要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节制欲望与利己心,市场就必
然不会扭曲。

D.亚当·斯密追求“文明”社会,主张从事市场活动的人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答案 D
解析A项,盗贼也认同这一法则。

B项,文中只是说“可能”,并且只说“诸家”,并不是指“全部”。

C项,应为“只有……才……”。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光是人类的好朋友,①________________。

然而,光一旦变成污染,②________________:比如过强过滥的光、变化过于迅速的光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会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正常。

现在,国内不少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而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

看美国大片,总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美丽城市。

其实纽约对夜间强光和霓虹灯的照明时段和适用地段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由此可知,③________________,光是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制造光污染的。

答案①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东西②就会变成披着美丽外衣的杀手③只要合理布置光源和科学管理照明
解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来分析,文段开篇就说“光是人类的好朋友”,那么第一空就应是光与人类友好关系的句子;第二空是第二句话的总起句,填的应是光的害处一类的句子;第三空根据“由此可知”可以判断出,此处应填写科学规划与管理一类的句子。

8.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开头,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句子,可做适当删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市场主体应对自己拥有的商品和货币有独立的所有、支配、收益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也如此,也就是说,企业、团体和独立个人,他们应包括在上述主体中,并在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中体现出来。

答: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应包括企业、团体和独立个
人,他们对自己拥有的商品和货币有独立的所有、支配、收益权,并在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中体现出来。

解析做句式变换时要做到不得改变原意,同时要考虑到句间关系和内容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