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字理解析与信息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字理解析与信息传承内容摘要:本文用“六书”之法,对管理一词二字的字理进行了深入地解析,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提炼,反证了管理知识在汉语世界中的自动自发传承之道。
从而明示了一条更适合于汉语世界的管理提升的无师自通之路。
关键词:管理字理解析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
从盘古的一画开天,到仓颉的《六书》造字。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不仅留给了后人许多无师自通的本能,也让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觉自动的代代传承。
仓颉发明的以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转注等《六书》造字法,使汉语世界里从“一撇一捺”到“字词句”;从“字里行间、”到“段章篇”的识字读书过程,都成为了一个“师承先贤、传承传统”的过程。
只要是认识一些汉字、读过几篇经典,加上一些生活的历练和感悟,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杰出的龙的传人。
就管理而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学历层次很低的民营企业家能够把企业管理好的根本原因。
就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较深,对“管理”二字所承载的信息解析较为完整,从而能在管理实践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那管理是什么?它有那些特质和内涵呢?凡此种种,我们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们,已经通过“管理”这一词二字,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
一、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什么?管理作为一个词,简单地说,管理管理就是管辖治理。
“辖”即辖区,指的是范围。
“治”是指作为。
要系统完整地解读管理的特质与内涵,那得先从“管”和“理”的字理结构说起。
二、“管”字的字理解析与信息传承
1、“管”字的字理解析:管字为上下结构,竹字在上,官字在下。
以竹形会意,以官字形声。
其字理之绝就在于古人以竹为书,使管字能以形转意,赋予了管字在管理学上以完整、准确、甚至是天衣无缝的经典之义。
2、“管”字的字理告诉我们
管字的字形字理告诉我们:
1)管的主体是干部。
管字下面是官字,很显然,管的主体是官、是干部、是主管。
2、管必须依规章制度办事。
管字的上面是竹字,我们在这里先理解为竹简。
古人用竹简作书记事,法律法规法式该记于上。
竹在官之上,就是要求我们的管理干部在开展管的工作中,要依规办事,不可凌驾于法律法规法式之上。
干部履行管的职责,必须按照制度来开展管的工作。
没有制度的约束,干部在管的工作中,会让被管者无所适从。
也可能会有个别人员无法无天,借机打击报复、谋取私利。
3、选择合格的官是管的基础。
没有干部队伍的建设,再多再好的制度也是空谈(只剩下竹)。
不负责任或负不起责任的官,等于没有官,甚至比没有官更
坏事。
因此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是管的重要基础。
选官(人才)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用人不当,管理必乱。
而且官有上下级。
在大官与小官之间,管理跨度要合理,结构互相衔接。
因此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指挥的权限责任的分配,以岗找人、适人适岗是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的重点。
4)制度建设是管的根本大法。
没有上面的竹字,管就只剩下一个官字。
其结果,要么是官员的无法无天,甚至是官逼民反。
要么是管则无章可循、朝令夕改,随意性很大,甚至是一片混乱。
因此,制度建设是“当好官、管好事”的必要条件。
3、“管”字的象形解析
管者,管子也。
两端有孔,中间封闭,可用于输送流体。
管子既有硬管也有软管。
管子的功用可以以水为例来表述:要把水放到那里,就得把水管就要铺设到那里,这就是目标问题。
铺设的路线有障碍,可以弯一下,这就是引导。
水要从一端流到另一端,水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粘滞阻力),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位差)。
在管子口径一定的情况下,压力决定流速。
流速决定流量,也就决定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
水管只有入口与出口,中间都是密封的,管子在其所能承受的压力下,防止输送过程中泄漏(或断裂),这就是约束。
“管”字的象形可以归纳为:目标、引导;压力、约束。
4、“管”字的象形引论:
1)目标是决定方向、方式,速度、强度,路径、过程最重要的因素。
(实现目标总得先有个计划)
2)目标的确定要与组织所能运用的资源及结构与程序相匹配。
3)最高管理者持续的推动是中基层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的动力,是管理工作全面、系统、规范、持续推动的基础。
4)管与理要相辅相成,在约束中必须予以引导。
约束力与压力要相匹配。
三、理字的字理解析与信息传承
1、“理”字的字理解析
理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王字,右边是个里字。
王是称王称霸的王,既有最高统治者虎虎生威的大一统、也含有社会上中下(王字三横)各阶层的公认或臣服(王字一竖)。
作为度量单位,二里等于一公里。
里字也有范围的意思。
在秦朝管制中,里长相当于现在村长。
十里一为亭。
因此,理字可以理解为:社会公认的评判标准或准则。
我们也注意到:与丈、尺、寸相比,里作为度量单位是比较大的一个单位。
2、“理”字字理解析的引论:
1)所有政策、制度、规范,对外而说,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也需要符合公认的社会道德标准(公众的期望)。
对内来讲,在体现最高管理者的个人风格的同时,也需要被管理者普遍认同。
(如职代会讨论通过等)
2)目标、制度、规范、考核等政策措施的制定,要清晰明确,具有可度量的指标。
3)坚持原则,抓大放小。
考核是必要的,但不能只盯在细枝末节上。
要把握大的原则和方向。
只有战略上的胜利,才可能有全局上的成功。
3、“理”字的外延:
用组词法可知理字的外延有:道理、整理、清理、修理、处理等。
4、“理”字外延的引论:
1)道理要讲。
从层次上讲,道理可以分三个层次:即讲道理、明事理、长能力。
所谓讲道理,即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思想、作风、态度。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核心内容。
明事理是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属于思维方式方法方面的内容。
而长能力主要是技能的培训。
讲道理不仅可以提高被管理自觉接受管理自觉性,还能够把被管理者的被动接受管理,提升到主动积极工作的境界。
讲道理的要求一是要讲。
二是要讲清楚。
三是要让听道理的人明白。
明白了为什么?就知道一定要!(为什么下级没做好是上一级的责任?)即事前要培训、事中要纠偏。
2)讲道理是事前培训,整理整顿就是事中预防与纠偏。
3)清理要求在管理方法上注意运用梳理、沟通等方式,清除障碍,减少阻力。
(如:大禹治水)
4)修理是对已出现偏差的补救措施。
(检查才知道偏差)
5)补救以后再按结果进行处理(个别问题与系统防范)。
6)由此可见,理字中蕴藏着PDCA、ABC工作法、80/20法则的影子。
四、“管理”一词的内涵与信息传承
从上述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一词二字给了我们与现代管理学内容基本一致的内涵。
除了上述“管”和“理”二字给我们的启示之外,管理一词还告诉我们:
1、管理是组织为实现特定目标,进行的决策策划、资源配置、组织实施、检查修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2、管和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既要管,又要理。
管中有理,理中有管。
管要以理为据,理本身也是管。
理既是管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3、管理的核心是协调。
管理虽然规定了管辖之内,各负其责,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以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
要素(人、财、物、信)、过程(供、产、销、服)、环节(部门、工序、工种、岗位)之间的协调良性互动,是整体绩效关键。
4、管理与组织生命同在,并决定着组织寿命的长短。
“全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暨不重叠、又无空白)、系统(上下直通、左右相连、前后相接、整体互动)、规范(有理有据、照章办事;控制过程、保证结果)、持续(常压常态、不断检查;监督考核、循环改善)”,是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八字方针。
特别感谢:厦门大学李国正教授《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一书对作者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