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生白——包俊宜书法艺术散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I



. . _

虚室生 白
— —
包俊 宜 书法艺术散论

随 着先 秦 出土文物的大 量涌现 , 近 代以来 的篆书艺术 表现出空 前繁荣的境 况, 书家们考 订识 别 , I 临习创作 , 让 青铜 铭 文穿越 时空而再
次复活。 篆 书虽 然只是 书法艺术的一 个组成部 分, 但 是有着三千 年辉煌 历史的篆 书 , 以其 极 高的文化价值和 艺术水准 流传至今, 吐 露出中



一老
, 而 崭

匆 厨 圻
《 宵 管
访

. . .
◆ ◆

全 婪 喾
) 叫白 蓄 毳 巢
钤 款 印 识 瀚 岁 之 在 庚 朱 寅

I l 著
器 | r r 蔓
”管 戢
碑铭 , 博 取 广搜先秦 时期 的文字 , 用心玩 味吉 光片羽的残破碎屑, 对 篆书的来龙去脉成竹在 胸; 其二 , 汉隶和行草作为充实篆书 的养料 , 他
提取了汉隶端 方朴茂 、 柔韧沉稳 的体式 , 融会 了行草随性抒 情的笔意和参差错落的章法 ; 其

三, 他坚持 “ 得笔法者得 书法” 的信念, 用笔得
翥, 迅捷 的运笔和粗拙 的墨气 , 从全 新的角度 赋予了大篆时代气象。
山 名Biblioteka \ I 呈 孽

包 俊宜 将 篆 书看 作 为艺 的主 流 , 与 同时 代书家相 比, 用功最勤 , 收 益最多, 成就最大 。
他 的篆书 自成一格, 其 间包含 着复杂 的要素,
概 而言之 , 归纳 如下 : 其一 , 他 反 复临 习经 典
国传统 文化的博 大精湛 。 包俊 宜勤 勉奋发 , 对 大篆情有独钟 , 他用独具个性 的笔墨展示 出先
秦文字的猎猎古意和蓬勃生机。
在包俊宜 的书法 研 习历程 中, 他曾用心于
真草隶 篆诸 种书体 , 最终落 实于篆 书 一途 。 他 从小篆 入手 , 细读 说 文解字 , 几十年来 , 心 无旁骛 , 孜 孜不倦 , 远 绍 泰 山刻石 、 峄 山 碑 等石刻 , 近迈吴让之、 杨沂孙等晚清名家 ,
许飞 白。 如此而来, 既减省了起 鲁的 交代, 又增
加了, J 、 篆 的质朴和率意 。 包俊宜作为 当今 书坛 的中年精英 , 他 对篆
书的渊源和脉 络了如指掌 , 较 好地把握 了前人 书法 的 个 性 化元 素 , 既提 取 了前 人艺 术 的精 髓, 又能 够从容地传 承书 法 的文化精 神。 他踌 躇满 志 , 于书 法用心 良苦 , 早 年将近 现代 名家 的小篆 作品烂熟于心 , 较 为全面地 掌握 了篆书 的技法。 几十年来 , 他研习书法 自晚清追先秦,
形式获取了书卷气和文人气。 但是 , 这种平稳经

’ I }
妊 乏


常在无意 间生 发出刻 板的意味 , 从而抹杀了书
写者本有的激情, 冲淡了作品的节奏 。 包俊宜虽 然也 有平稳 之作 , 但是 他总会在汉字 的结体上
表现出新意 , 平正中有奇险 , 宁静 中寓高 潮, 其 作品 打破了旧有的藩 篱, 如 巨鳌鼹 质, 鸾翔 凤
锤炼了过硬 的小篆功底 。 他 的小篆在流丽上取
法吴让之 , 在起 笔处 摈弃了其 “ 蛇 首” , 进而赋 予了作品 中和之 美。 他在 结体上得力于 杨沂孙
和吴 大激 , 时而切锋落纸, 得笔锋后上提收笔,
而 后铺 毫 入行 , 其 弧 画 基 本上 没有 收 笔 的动
作, 而是在 由运笔 将终 时 突然杀 锋 , 留下 了些

从小篆 人大 篆, 既丰 富了篆 书艺术 的 内蕴 , 又 流 露 出独特 的 审美 追 求 。 包俊 宜研 书重心 的 转移, 在 很大程度 上折射出由巧 到拙 的艺术心
讥簪 冀
包俊宜 草书清静智能t言联语 6 0 x 4 5 c m 纸本 2 0 1 2 年
迹, 精金美玉般 的小篆尽显 人工雕琢的 盛况,
作( ( 离骚 》以抒 己怀 , 有佳句焉 “ 驷 玉虬 以乘 兮, 溘埃 风余上征” 谨 以此佳 句而 喻包俊 宜的 篆书气象, 实可谓天衣无缝。 一
责任 编 辑 : 吕欢 呼
包俊 宜 纸本
篆 书 干 2 0 1 2 年
款识 : 上联 为干 壬辰春四 钤印: 未长 ( 朱)

的技 法过渡到自由活脱的心性。
包俊宜 始终坚 守在篆书的领域 , 近年来 在
天荒地老、 意象宏阔的大篆中寻求着朴拙混 沌
的元素。 先生的大篆, 在体态上取 法 ( ( 大盂鼎》 和( ( 毛公鼎》, 庄 重典雅 , 含蓄安详 ; 在笔势上 得力于 ( 《 散 氏盘 , 穷极 变化, 敦 厚古拙 。 他将 先秦金文和 晚清小篆融 会贯 通, 寓个人面 目于 笔情墨趣 , 所 以他的大篆, 既不 同于前人, 又有 别于同时代人 , 展现 出疾 风骤雨 、 横 奔疾走 般 的恣肆 , 透露着春雨浸润、 烟柳迷漾似的淋漓。 传统的大篆以表现古朴的情调取胜 , 以平稳 的
释文: 清静无为少耆欲, 智能通达多见闻。 壬辰岁杪漫书于西河轩夜
钤印: 瀚之 ( 朱) 包俊宜印 ( 白)
精湛 的笔法和细微的处 理, 使其 在大巧 中接近 天然。 然而, 当大巧臻于 完美时, 书家往往在熟
练之余表 露出清汤寡 水、 娇妍 呆滞的造 型, 使 得作品的气韵 和气度受到致命的打击。 因此 , “ 熟 后能生” 成了提 升书法意境 的必 由之路 。 “ 熟后能生”的出现 , 标 志着书家 从有 着完美
磁 当, 在大篆逆锋起笔、 中锋行笔、 回锋收笔等有
限的笔法中挥洒 自如, 以不变应万变, 开启了拿

云攫石的新 气象; 其四, 他在墨法上求新意, 清
逸活脱的用墨, 如水墨泼写 , 大有 “ 元气淋漓障 犹湿” 的韵味。 诸多因素聚为一 体, 成就了其篆 书艺术。 两干多年 以前 , 屈子登高远眺, 满腔壮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