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翻译赏析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389c2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e.png)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陈亮在作词中善于用典使事,这使他的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内容。
他运用历史典故,不同于其他词作者,有其独特的方法,那就是不拘限于原来的历史故事,而是取其一个侧面,死事活用,以衬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虞美人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
陈亮词作鉴赏陈亮与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南宋前期著名的爱国词人。
二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感情至深,但各以事牵,相见日少。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约朱熹在赣闽交界处的紫溪与辛弃疾会面。
陈亮先由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访问了罢官闲居带湖的辛弃疾。
然后,二人同往紫溪,等候朱熹,在那里盘桓了十日,朱熹竟不至,未能会谈,陈亮只好东归。
别后,辛弃疾惆怅怀思,乃作《虞美人》一首以寄意。
时隔五日,恰好收到陈亮索词的书信,弃疾便将《虞美人》录寄。
陈亮的这首老去凭谁说,就是答辛弃疾那首《虞美人》原韵的。
自此以后,两人又用同调同韵互相唱和,各得词二首。
他们这时期的交往,便成为词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片主旨在于议论天下大事。
首句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
这是何等痛苦的事!作者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
他先言世事颠倒变化,雪仇复土无望,令人痛愤;下片则说二人虽已老大,但从来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后还要互相鼓励,坚持共同主张,奋斗到底。
作者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失望。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b0c2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1.png)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虞美人·春情(李玉)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虞美人·春情(李玉)赏析-全诗-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cb47062af90242a895e5f4.png)
虞美人·春情(李玉)赏析|全诗|原文翻译篆缕销金鼎。
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鉴赏总评李玉词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黄升云:流蕴藉,尽此篇矣(《花庵词选》)。
详析上阕铜炉里的香烟,缭绕上升,盘旋似篆文,这时候已经消散;庭院里树木的阴影转过了正午所在位置,也就是刘禹锡《池亭》所写的日午树阴正,而稍稍往东偏斜了。
这几句描绘的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已充分刻画了画堂人静。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宁静,人不会对炉中升起的香烟那么注视,看出它升起后的形态变化以至于散灭;对庭中树木阴影的转午,也不会感觉得出来。
身在如此的环境中,她在想些什么呢?下句才透出一些消息:芳草王孙知何处?这里是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句意,表明她是在怀念远人。
惟有杨花糁径点明此时是杨花飘飞的暮气。
她的情,如涧小溪,水流缓慢,与那静悄悄的环境,很是和谐。
不过从杨花糁径看,这春光已是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了。
惟有二字又表明路上只有杨花,并无他所盼望的归人。
她的愁绪从中轻轻地流漾出来了。
渐玉枕、腾腾春醒。
从方才的醉沉沉而仍有所感觉来看,她依依而睡并不久。
腾腾春醒这句话说的是醒后懒散的情态,与醉沉沉上下照应。
彼时即有芳草王孙知何处之感,现在梦破春醒,这种感觉岂不更深?感情的潮水将在她的心里掀起更大波澜,也许还是醉沉沉的好。
帘外残红春已透,加上前面的杨花糁径,为什么接连不断地重复春天的归去呢?春老花残,闺中人敏锐地感觉自己的青春将逝,红颜将老。
从这些看似写的反复描述中,可以看出正渗透着人的感情。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5af3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8.png)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6977f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1.png)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
鸳鸯对浴银塘暖,水面蒲梢短。垂杨低拂曲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滴圆荷¤遥思桃叶吴江碧,便是天河隔。锦鳞红鬣影沉沉,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沈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诗作品:虞美人 诗词作者:【唐代】毛文锡 诗词归类:【神话】、【写人】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ecab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1.png)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e2a5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4.png)
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
虞美人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①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
① 天如水:天空明澈如水。
② 初将:将。
③ 著破:穿破。
④ 前香在:香气犹存。
⑤ 旧意谁教改:意谓旧时情意谁能让改。
⑥ 闲泪:空泪。
【译文】回廊上的栏杆外看去,外面的天色如水一样清澈动人。
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依栏杆。
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希望在月满时相思的人也会相见。
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栏眺望,盼望心上人回来。
华丽的衣服虽已穿坏,但查情不会改变,令我留恋不已。
可是那在外的人啊,是谁让他把忘记旧情。
一春以来,因为离愁我满怀愁怨,也无心去弹筝弄弦。
只有那两行伤心的`眼泪,一滴一滴滴落在那琴上。
[赏析]这是写思妇念远的伤情词。
一阕写秋天的思念。
开头将思妇盼归的思情淡淡提起。
栏杆外,天如水,“昨夜”还“倚”,天天倚栏夜望,“将明月比佳期”,月圆几度,伊人不归,引出下句“罗衣著破”。
“衣破”、“香在”,不忘前情。
离人薄情早已放弃初衷。
“谁教”句足见思妇怨恨之深。
整个春天被这种愁情困扰,坐在宝筝前,全无心思拨弄琴弦,只有眼眶涌出两行清泪,在脉脉诉说哀情而已。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写痴情不改、满怀离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都充满离恨别情。
上片首句写景,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这两句写思妇独倚栏干夜眺碧天情景,“天如水”的复合意象描画出好天良夜清如水的月夜特征,虽未直接写明月,却将月辉的圆融、澄澈、空明之美,透过“天如水”显现出来。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92c6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1.png)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64e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c.png)
《虞美人》古诗赏析《虞美人》古诗赏析篇1【年代】:宋【作者】:晏几道——《虞美人》【内容】: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作者】: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
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
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
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
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
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
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怨别之作,词中刻画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态,颇有特色,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读者深入一步体会全词,可能会感受到这首词不仅是写“闺怨”而已,似隐含着作者的身世之感。
《虞美人》古诗赏析篇2虞美人·赋琵琶辛弃疾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鸣咽。
辛弃疾词作鉴赏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
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
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
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
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虞美人》古诗赏析篇3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虞美人萤》古诗词鉴赏
![《虞美人萤》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1c503e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e.png)
《虞美人萤》古诗词鉴赏《虞美人萤》古诗词鉴赏虞美人·萤赵闻礼池馆收新雨。
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
夜沉沉、拍手相亲,騃儿痴女。
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
竞戏踏、金钗双股。
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燐火,遍秋圃。
赵闻礼诗词鉴赏这首词是作者游扬州隋故院所作。
上片可分为两个层次,各有五句。
第一个层次先以“池馆收新雨”写出地点和天气。
后以“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四句写池馆萤火。
“耿”字,乃明亮、照亮之意。
“疏户”,指有漏隙的门。
“入夜”一句,由李嘉《萤》诗的“夜风吹不灭”演化而来,“微茫”二字则是模糊不清之貌。
“炷”,即灯芯。
夏末秋初的夜晚,一场新雨过后,池边馆舍极为清冷而寂静。
此刻,隐伏着的萤火虫开始活动起来,萤光闪闪,照亮了池边幽暗的草丛,接着飞上夜空,流光点点,渐近疏户却又向远处飞去,只见那风吹不灭的清冷光焰,熠熠荧荧,在夜色深处变得愈益模糊起来。
随着萤火的远逝,词人在追寻中也在遐想,物境是凄清寂静的,心境则是幽索哀婉的,暗中蕴藏着一股感情的寒流。
所以接下去第二个层次的五句,连用两事,写了:“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其中的“仙盘”,指仙人承露盘。
“漏”,乃指漏刻,亦称漏壶,为古代计时之器。
“漏断”,指夜漏已尽天色将明。
“长门”,指长门宫,历史上的仙盘秋露、长门孤泪同写萤火并无联系,但前者加上“碎影落”,后者加上“空照泪”,便点化成与萤火相关的事情。
所以当词人仰望夜空,看“冷焰微茫暗度”的时候,他好象看到那秋夜的流萤,点点碎影映入了仙盘秋露,又仿佛见到它飞绕在长门宫中,照着陈皇后的满脸泪痕。
在清冷的长门宫里,陈皇后衣衫单薄,心境悲苦,即使有流萤映竹,清光映照的清幽景色,也无心观赏,只能在漫漫长夜中独自哀愁。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2a65a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6.png)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晏几道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新绿替残红,这个春,太匆匆,月下饮酒,佳人相陪,问一声,何时莫愁?虞美人/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
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
虞美人/周邦彦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8cba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6.png)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周邦彦。
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
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注释】⑴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⑹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离愁别绪。
【翻译】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
周邦彦的这首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
“廉纤小雨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是叠韵连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此句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
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86a4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8.png)
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1。
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
梦难成。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注释】
1.檀:粉红色。
绶带:衣带。
【译文】
粉红色的鸳鸯枕上雕银缕金,华美的衣带束住华美的宫锦。
夕阳似是有意,在我幽暗的小窗前光临。
南园里的绿树上,一对儿黄莺柔情蜜语,唉!我再也难以入梦见你。
玉炉香暖,我还是频频添香,窗外柳絮轻扬飘荡。
屋里沉烟弥漫,我却仍是不卷起珠帘。
秋千在庭前闲立如画,唉!真辜负了这一片艳阳天。
【赏析】
此词极具飞卿风味,富丽堂皇、玉炉香软、轻絮飘烟、玉人闲立。
“夕阳低映小窗明”句出自黄奴好“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引自王士祯《花草蒙拾》)。
《虞美人》诗词鉴赏
![《虞美人》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698ef4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3.png)
《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1虞美人·寄公度原文作者: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寄公度译文及注释译文夏天已过,荷花凋落。
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
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
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
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
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
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注释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虞美人·寄公度赏析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芙蓉,即荷花。
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
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
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
《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
”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
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
“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
长安,借指京城。
“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虞美人·萤》赵闻礼词作鉴赏赏析
![《虞美人·萤》赵闻礼词作鉴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3f6ff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d.png)
《虞美人·萤》赵闻礼词作鉴赏赏析《虞美人·萤》赵闻礼词作鉴赏赏析【作品介绍】《贺新郎·萤》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赵闻礼的一首咏物词,词人在游扬州隋故苑时,看见了萤火虫,而引起了他的吊古伤今之情。
词的上片点出了萤火,下片写他长夜吟诗,和騃儿痴女们的嬉戏,引起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情。
【原文】贺新郎·萤池馆收新雨。
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衫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
夜沈沈、拍手相亲,騃儿痴女。
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
竞戏踏、金钗双股。
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磷火,遍秋圃。
【注释】①微茫: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样子。
②仙盘秋露:汉武帝曾在宫中造神明台,上铸金铜仙人,手托承露盘,储露水以和长生药。
后为魏明帝拆移。
③长门:汉代有长门宫。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被打入长门冷宫。
④袖衫寒:唐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⑤练囊:粗纱口袋,装上萤火虫,可以照明。
⑥罗扇:丝织的扇子。
唐杜牧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⑦寒芜:荒凉长满乱草。
传说萤火虫为腐草变成的。
又扬州别称芜城。
隋炀帝在扬州等地建立行宫,并在扬州行宫设“放萤院”,夜间放出大量萤火虫以代替烛光。
⑧隋宫:指扬州西北隋炀帝所建的隋苑。
罗隐写扬州诗云:“几年行乐旧隋宫。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
从词的内容上看,他在游扬州隋故苑时,见到了萤火虫,而引起了他的吊古伤今之情。
此词收入《绝妙好词》。
词的上片,“池馆收新雨。
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新雨后的池馆,萤光照亮了幽暗的草丛,点点萤火,从门隙中照了进来。
这是开门见山的手法,首先点出了萤光。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
”“入夜”句化用李嘉祐咏萤诗“夜风吹不灭”。
凉风吹不灭萤火,清冷的光焰在深暗处渐渐变得模糊了。
“微茫”,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样子。
在这个幽凄的环境中,不觉勾起了对往事的伤悼。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6c1ba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1.png)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1260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7.png)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翻译及注释翻译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我怜惜地将你轻轻拥人怀中。
两人深隋相偎,低语呢喃,互述久别后的相思情意。
在我的怀里,你的身体微微颤动,轻轻擦拭著滴落的晶莹泪水,让人无限地怜惜。
而今,记忆中的美妙已成别后的凄凉。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
最是凄凉清冷,在寂静月明时分;最是害怕忆起,那时与你一起泼墨画罗裙。
注释1虞美人: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著搽拭眼泪。
3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胜:承受不了。
清怨:凄清幽怨。
4分(fen):料想。
5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6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7涴(wo):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8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9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十花样: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
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翻译赏析
《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作者为唐朝诗人毛文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鸳鸯对浴银塘暖,水面蒲梢短。
垂杨低拂曲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滴圆荷。
遥思桃叶吴江碧,便是天河隔。
锦鳞红鬣影沉沉,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
【前言】《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作品。
这首词两片各二十九字,写一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触景生情,下片用典抒情。
【注释】⑴银塘:形容塘水清澈明净。
⑵曲尘波:写垂柳一派淡黄色的烟波。
曲尘:或写作“曲尘”,酒曲所生的细菌,色淡黄如尘,故称淡黄色为“曲尘”。
《周礼·天官·内司服》鞠衣”注:“黄桑服也,色如鞠尘,像桑叶始生。
”古代“鞠”与“曲”通。
刘禹锡《杨柳枝》:“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曲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
⑶蛛丝:蜘蛛丝。
一作“蛟丝”。
⑷桃叶:指所怀念之人。
《古今乐录》:“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子敬”是王献之的字,他的妾叫桃叶,其妾之妹叫桃根。
王献之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曾送其妾而作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人称此渡口为“桃叶渡”,称此歌为《桃叶歌》。
这里说“桃叶吴江碧”,因此渡在古吴地秦淮河畔。
用此典的意思是遥思故人旧地。
⑸锦鳞红鬣:指鱼。
鬣(iè猎),通“鱲”(iè),鱼名,雄鱼带红色,生殖季节色泽鲜艳,生活在淡水中,也叫桃花鱼。
又解:鬣为鱼颔边的小鳍。
这里“锦鳞
红鬣”连用,借代“书信”。
沉沉:即“沉沉”。
【翻译】无。
【赏析】这首词写男子思念情人。
上片写池水清澈明净,接着写蒲草初生,枝梢尚短,淡黄色的杨柳低拂水面,摇漾生波。
蜘蛛网上结着颗颗露珠,滴到圆圆的荷叶上面。
景色清丽,一派清柔温静。
这里的银塘、蒲草、垂杨、圆荷等,皆为衬笔,意在烘托“鸳鸯对浴”,引起下片对情人的思念。
下片用“遥思”领起,连用“桃叶渡”、“天河隔”两个典故,点出与情人的难见,将其悲苦情怀托出。
接着写书信难通,只有梦里能寻而已,最后以这种相思使人经受不了作结,突出怀人之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