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贪吃的小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贪吃的小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
1.故事课件:《贪吃的小猫》
2.故事卡片
3.食物模型
4.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小猫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故事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贪吃的小猫》,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里的小猫叫什么名字?它为什么叫贪吃的小猫?
3.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关注小猫的贪吃行为。
(三)故事分析
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让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讨论:小猫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胖?
3.让幼儿思考:小猫为什么会改正自己的贪吃行为?
(四)互动环节
1.教师出示食物模型,让幼儿辨认各种食物。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巩固故事内容。
(六)课后延伸
2.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份健康食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达到了教学目标。
3.幼儿评价:本节课有趣,喜欢听故事,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小猫因贪吃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它如何改正错误,学会讲述故事并从中吸取教训。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补充:
(二)故事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贪吃的小猫》。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贪吃的小猫吗?它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并在关键情节处暂停,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在讲述到小猫吃太多食物时,提问:“小猫吃这么多,它的肚子会怎样呢?”
幼儿回答:“肚子会痛。
”
教师继续:“是的,吃太多东西会不舒服,小猫也感到肚子很痛,它该怎么办呢?”
(三)故事分析
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让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教师问:“谁能告诉小猫为什么会变得很胖呢?”
幼儿回答:“因为它吃太多东西了。
”
2.引导幼儿讨论小猫的贪吃行为。
教师引导:“小猫因为贪吃,不仅肚子痛,还变得很胖,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幼儿回答:“可能会生病,跑不动。
”
3.让幼儿思考小猫改正错误的过程。
教师问:“小猫是怎么变得健康的呢?”
幼儿回答:“它开始吃健康的食物,不贪吃了。
”
(四)互动环节
1.教师出示食物模型,让幼儿辨认各种食物。
教师问:“这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多吃还是少吃?”
幼儿回答:“这是蔬菜,应该多吃。
”
2.引导幼儿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教师说:“我们来看看哪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好,哪些食物我们要适量吃。
”
教师问:“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不能贪吃,要吃健康的食物。
”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师说:“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贪吃的小猫》的故事吧。
”
通过这样的补充,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反应,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多分享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内向或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要耐心引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2.在讲述故事时,注意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理解和跟上教学进度。
3.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互动讨论、实物展示等,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4.在互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交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同时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5.对于饮食习惯有问题的幼儿,要个别交流,了解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正不良习惯。
7.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