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经济大危机2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整理三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大危机
一、[问题情景导入]
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
1945)。
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他的前任总统
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
会谢了。
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
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
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
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
二、[教材内容全解]
(一)“繁荣”及其崩溃
1、20年代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
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
这一时期,日本、
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
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
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
了。
⑵特点:(见下表)
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
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X。
[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B商品严重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D商品十分丰富
[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
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
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
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A
[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
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
毕业后从军、从政。
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
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
1932年,罗斯福作为某某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
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见下表)
④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
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
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
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
[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
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
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
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
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
[答案]B
[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
三、[综合延伸探究]
[综合方法]
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X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失业人数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
2.本课涉及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名词,在学习中要加以理解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
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
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
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
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
“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
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探究学习]
1. 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畅所欲
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
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
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
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
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
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他山之石]]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
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
“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
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
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
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 、以工代赈, 启动市场
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
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