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名师课件 鲁科版选修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名师课件 鲁科版选修
(1)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①MgO ②BeCl2 ③CO2 ④Mg3N2 ⑤IBr ⑥SOCl2 (2)判断下列化合物类型:NaF、HCl、NO2、MgO、CaCl2、CH4 ①离子化合物:__①__M_+_g_2-O_2___②__B_+_e2__C-_l1_2___③__+C_4__O_-_22___④__M_+_g2 _3N-_3_2_ _⑤__+_I1_B_-r_1__⑥__+S_4_-O_2C_-l_12___; ②共价化合物:_①__N_a_F_、__M__g_O__、__C_a__C_l_2 __②__H__C_l_、__N_O__2_、__C_H__4 __。
()
A.3s2
B.3s23p3
C.3s23p4
D.3s23p5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A、B、
C、D 分别为 Mg、P、S、Cl,故 Mg 的电负性最小,选 A。
答案:A
2.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O<S<Se<Te
B.C<N<O<F
C.P<S<O<F
(2)利用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 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 元素是 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 元素是 O。
④单质最轻的元素是 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 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Br;金属元素是 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 强碱反应的元素是 Be、Al。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 化合反应的元素是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 S。 ⑧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是 Li、Na、F。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件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④ 。 5.A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应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X极生成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故B错误;闭合K时,A是
负极,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K2S2-2e-==== K2S4+2K+,故C错误;当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即有0.1 mol e-转移时,根据2H++2e-====H2↑知产生 0.05 mol 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 L,故D错误。
4.应用: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微思考3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元素周期表中电 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哪种元素?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哪种元素 (放射性元素除外)?
提示: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Cs。
微训练3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 小
2.衡量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和锂的电负性为 1.0 数),可知x=2、y=2,可知28.7 g镀镍试剂含有m(Ni2+)=10×0.01 mol×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3.递变规律(一般情况)。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大 。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小 。
层电子对数为4,P原子的最外层存在1对孤对电子,则PH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N(CH3)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N(CH3)3中参与形成配位键的孤电子对占据的轨
道是sp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构造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构造与元素旳性质 第2课时
2024/10/5
1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旳】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旳涵义, 能应用元素旳电离能阐明元素旳某些 性质。
2024/10/5
2
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旳性质随( 核电荷数 )旳递增发生周
3、已知在200C 1mol Na失去1 mol电子需吸收650kJ能
× 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 × 4、Ge旳电负性为1.8,则其是经典旳非金属
5、气态O原子旳电子排布为:
× 6、 半径:K+>Cl-
×
√ 7、酸性 HClO4>H2SO4 ,碱性:NaOH > Mg(OH)2
8、第一周期有2*12=2,第二周期有2*22=8,则第五周
D.钾旳第一电离能比镁旳第一电离能大.
K〈Na〈Mg
2024/10/5
16
元素周期律
2、在下面旳电子构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旳
原子可能是 ( C )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2024/10/5
17
元素周期律
(三)电负性(阅读课本P18)
1、基本概念
化学键:元素相互化合,相邻旳原子之间产生旳 强烈旳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学键。
(第ⅡA元素和第ⅤA元素旳反常现象怎样解释?) ⅤA半充斥、 ⅡA全充斥构造
2)同主族旳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降低。
2024/10/5
12
元素周期律
3、电离能旳意义: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节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节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2的元素是( )A.稀有气体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ⅡA族元素B [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出现d轨道,且符合过渡元素价电子排布(n-1)d1~10n s1~2,为过渡元素。

]2.镭的价电子排布式是7s2。

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与水反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D.碳酸盐难溶于水C [由镭的价电子排布式可知镭处于第7周期ⅡA族,与Mg、Ca、Ba同主族,按同主族元素性质规律,可知其氢氧化物呈强碱性,不可能呈。

] 3.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ⅤB族B.ⅡB族C.Ⅷ族D.ⅡA族D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而且该排布在第四电子层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该是第4周期ⅡA族。

] 4.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A.3s23p3B.4s24p1C.4s2D.3s23p5C [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可知,3s23p3、4s24p1、3s23p5表示的元素分别属于第ⅤA、ⅢA、ⅦA族元素,都属于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元素Ca,也可能是第4周期除Cr、Cu以外的过渡元素。

]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B.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中从ⅥA族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A [非金属元素中氢在s区;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6.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74s2,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3周期第ⅡB族B.第4周期第ⅡB族C.第4周期第ⅦB族D.第4周期第Ⅷ族D [由[Ar]3d74s2可知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又由价电子数为9知其位于第4周期第9纵列,为第Ⅷ族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29张PPT)

电负性
1.电负性 (1)概念 ①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 化学键 的电子。 ②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 键合电子 吸引力 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 越大 。 (2)衡量标准 电负性是由美国化学家 鲍林 提出的,他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5.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表给
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 1.5 2.0 1.5 2.5 3.0 4.0 1.0 1.2 3.0 0.9 3.5 2.1 2.5 1.8
1.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 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如r(Cl-)>r(Cl),r(Fe)>r(Fe2+) >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 r(O2-)>r(F-)>r(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Li+) <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 √ )
(2)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对键合电子引力的大小( √ )
(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4)同一周期电负性最大为稀有气体元素

第二课时__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__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导热 递变 规律 熔沸点变化 密度变化 Li Na K Rb Cs 银白色(Cs略带金色) 柔软 小 低
相 似 性

逐渐变大(K例外)
逐渐降低
碱金属元素的用途:
1.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 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 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 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 超声速飞机)。 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 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 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 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 时仪器。
Cl2+2KI===2KCl+I2
振荡
观察
Cl2+2NaBr===2NaCl+Br2
振荡
观察
Br2+2KI===2KBr +I2
对于同族元素而言
从 上 到 下 核 电 荷 数 逐 渐 增 多 电 子 层 数 依 次 增 加 失 电 子 能 力 逐 渐 增 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得 电 子 能 力 逐 渐 减 弱
递变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递变性: 原子核吸引电子 的能力减弱 从F---I 越来 越难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1] 将少量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注入少量四氯 化碳,振荡。观察
[实验2] 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 中,用力振荡后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 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科学探究】 P6
钾 与氧气 的反应 钠
比钠要剧烈 产生紫色火焰
生成淡黄色的固 体,并产生黄色 火焰
浮、熔、游、 响、红
反应要比钠剧烈 与水的 现象:浮、熔、 反应 燃、游、响、红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第第2课时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第第2课时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一、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二、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01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JIAN JIN SHU YUAN SU DE JIE GOU YU XING ZHI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_L_i_
_N_a_
_K__
_R_b_
原子结构示 意图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铯 _C_s_
0.265
碱金属原子结构特点:
1
增多 增大
2.碱金大 降低
3.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①钠、钾与氧气反应
黄色
紫色 △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
从F2→I2与H2化合越来越 难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 _2_N__aB__r+__C__l2_=_=_=_B__r2_+__2_N_a_C__l 近无色,下层呈_橙__红__色__
解析 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Se和S同一主 族,原子序数:Se>S,则非金属性:S>Se,故A错误; 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其最低负化合价相同,Se元素最低负价为-2价,则氢化物化 学式为H2Se,故B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Se,故C错误;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所以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故D错误。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第二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第二册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在下面的价电子构型中,通常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具有哪一种构型()A.n s2n p3B。

n s2n p4C.n s2n p5D。

n s2n p6n s2n p4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n s2n p3的稳定结构,因而其第一电离能最小.2.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半径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故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A错误;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小,B错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错误。

3。

对于以下各组微粒的半径,难以确定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1s22s22p63s23p64s1和1s22s22p63s23p5B。

两种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和C.3s能级上填有2个电子、3p能级全空的原子与2p能级上填有5个电子的原子D。

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与3p能级上半充满的原子项中前者为K原子后者为Cl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B 项中前者为Si原子后者为P原子,两者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C项中前者为Mg原子后者为F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D项中前者为Al原子或Cl原子,后者为P 原子,原子半径可能前者大也可能后者大.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

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读 (1)“一低” 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 子层。 (2)“两不超” 各电子层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 个)。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形象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而采用的直观 图示。如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母题追问】(1)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多少? 提示:K层为次外层时,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2=4<8;L层为次外层时,X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2=16>8,不可能,故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6, 即质子数为6。
(2)当第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第 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多10个。则n层是K层~N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则第(n1)层最多也可容纳8个电子,故(n-1)层为次外层时,n层应为M层;当n层为次外层 时,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证明n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也 应为M层。
原子类别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原子
非金属 元素原子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结构稳定,性质不活泼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较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 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形成 8电子稳定结构
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结构为稳定结构,常见 化合价为零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稳定结构,其最高正价为 +m(m为最外层电子数)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 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2) ( 填元素符号) 。 ( 在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3) 碱性最强的是 化学式) 。
( 填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 元素①、②、⑤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4) 元素符号)原因 , ( 5)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填“<”“>”或“=”) 、 7。 该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元素②与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6) 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1.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A.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指津: 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而不是周期性变化。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1.“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2.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至右)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非金属气态 氢化物 酸性 碱性 形成难易 稳定性 相同 逐渐增多 逐渐减小 易→难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难→易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至下) 逐渐递增 相同 逐渐增大 难→易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易→难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返回目录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解析】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分子有HF、H2O、NH3、CH4,阳离子有Na+、 Mg2+、Al3+、N 、H3O+,阴离子有O2-、F-、OH-、N3-、N ,根据“B溶于A 后所得物质可电离出C和D”可推出A为H2O、B为NH3、C为N 、D为OH-,再根 据“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可推出E为Mg2+或为 Al3+,从而得出答案。
3.从原子结构角度预测钠、钾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原因。
提示:根据钾、钠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钾 的电子层数为4,钠的电子层数为3,故钾的最外层电子离原子核远,则预计钾 比钠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则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容易。
4.实验验证 (1)取两只烧杯,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用小刀切下大小 相似(绿豆粒大小)的一小块钠和一小块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同时将 金属钠和钾分别放入上述两只烧杯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提示:可以看到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嘶嘶作响,熔成 一个小球,最后消失,滴有酚酞的水变红;金属钾与水反应比金属钠更剧烈, 钾也浮在水面上,钾游动的速度更快,产生气体更迅速,不但金属钾熔化,还 伴随着发生轻微的爆炸,滴有酚酞的水变红,且水有少许雾状漂在水面上。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对于结构示意图:
(1)若代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y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提示:若代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10+y。
(2)若x=13,从内向外各电子层电子数依次为1、8、4,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第一电子层应排布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 为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为3个电子。 (3)若x=16,该结构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则y为多少? 提示:若x=16,该元素为硫元素,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y=8。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
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
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 较。
钠在空气中燃烧
钾在空气中燃烧
钾与氧气的反应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
钠 与氧气 反应 剧烈燃烧,火焰 呈 黄 色,生成 淡黄 色的固体 钾 剧烈燃烧,火焰 呈 紫 色
钠、钾与水的反应
钠、钾与水的反应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 福,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宽大的胸怀包 容我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有何相似性 和递变性?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元 素 名 称 锂 钠 钾 铷 铯
元 素 符 号 Li Na K Rb Cs
核 电 核 数 3 11 19 37 55
颜色和状态
密度 (g/cm3) 0.534 0.97 0.86 1.532 1.879
熔点 (℃) 180.5 97.81 63.65 38.89 28.40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
1、通过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元 素周期表。
2、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与性质的
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元素周期表
1.几个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四长” “七主”、“七副”、“零和八”。
钠、钾与水的反应 钠 与 水 反 应 浮 在水面上、___ 熔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 四处 游动 、滴入酚 酞溶液呈 红 色 钾 浮 在水面上、熔成 银白色、在水面上四 处 游动 、滴入酚酞溶 液呈 红 色,有轻微 爆炸现象,有紫色火焰
①与O2的反应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节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节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3.规律: 0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价电子排布:ns2np6(He除外)。
4.应用:除Ⅷ族、ⅠB族的某些元素和0族元素外,元素的_最__高__正__化__合__价__等于它 所在族的序数。
【做一做】指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Ⅱ__A_族。 (2)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Ⅶ__B_族。 (3)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Ⅱ__B_族。 (4)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的元素: 第_3_周期_Ⅶ__A_族。
【解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所以此元素在ⅠB族,有1个未 成对电子,有7个能级。此元素有四个电子层,所以为第4周期元素。 (2)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Au与 Cu同族,则A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 (3)该元素为主族元素,根据电子层=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该 元素位于第4周期ⅢA族。 答案:(1)①3d104s1 7 1 ②4 ⅠB (2)5d106s1 (3)4 ⅢA
【延伸探究】(1)A元素和镤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一个区域? 提示:A元素位于s区,镤元素位于f区。A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s1,故位于s区, 镤-239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f26d17s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f区。 (2)A元素和镤-239原子中未成对电子分别有几个? 提示:A元素5s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镤元素5f、6d的3个电子均为未成对电 子。

高中化学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高中化学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量(néngliàng)较高的轨道,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
量状态。如右图所示。
12/10/2021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相关视频
答案(dá
12/10/2021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2.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róngn两à) 个(liǎnɡ ɡè)自旋状态不的同电子。
3.洪特规则
对于较复杂的电子排布式,应先按能量最低原理从低到高排列,然后将同一层的 电子移到一起。
如:26Fe:先按能量从低到高排列为1s22s22p63s23p64s23d6,然后将同一层的排 列一起,即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12/10/202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C.Cl-:1s22s22p63s23p5
D.Mn:1s22s22p63s23p63d54s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构造(gòuzào)原理及各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s轨道最多容纳2
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容纳6个电子;电子总是从能量低的电子层、原子轨道开
始排列,Cl-应是Cl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所以Cl-的电子排布式
应为1s22s22p63s23p6。
12/10/2021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解析(jiě
解题(jiě tí)反 思
绝大多数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均遵循轨道能量顺序,过渡元素(yuán sù)电子排布 式书写顺序与电子填充顺序不一致。
12/10/2021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变式训练2 按要求填空: (1)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1_s_22_s_2_2。p1 解析 B的核外有5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2)基态N原子的外围(wàiwéi)电子排布式为_2_s_22_p_3_。 解析 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最高电子层为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3。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879
28.40
678.4
钾的密度出现反常的原因:密度与原子半径和原子质量有关,钾原子体 积增大的效应大于相对原子质量增加产生的影响,所以密度减小。
【任务4】 [归纳总结]
【环节三】 掌握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知识精讲 一、碱金属元素
3、碱金属性质的比较
相似性
递变性
(1)物理性质
除铯外都为银白色金属,质软,熔沸 点低,密度小
【环节四】 掌握卤族元素及其性质 【任务1】 [思考与讨论]
2、观察下图中的几种物质,你有什么发现吗?
F2气
Cl2气
Br2(液溴)
I2(单质碘)
3、根据卤素原子结构,推测 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环节四】 掌握卤族元素及其性质
【任务4】 [归纳总结] 二、卤族元素 1、定义:
小,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任务4】 [归纳总结] 二、卤族元素
【环节四】 掌握卤族元素及其性质 知识精讲
3、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① 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越容易反应,非金属性越强 ②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③ 单质间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④ 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⑤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⑥ 同一主族判断: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钠、钾、铷、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B.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 C.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CsOH D.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钠离子
2、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之间的递变规律,能利用递变规律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相对大小。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的学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该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一、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的影响因素及递变规律(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O2-)>r(F-)>r(Na+)>r(Mg2+) >r(Al3+)。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3)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如:r(Cl-)>r(Cl),r(Fe)>r(Fe2+)>r(Fe3+)。

(4)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均不相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r(K+)>r(Na+)>r(Mg2+)。

例1(2018·聊城二中高二月考)下列对原子半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对于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其离子半径大D.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考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题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的综合答案 C解析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大,原子半径减小,A、B项正确;原子形成阳离子时,核外电子数减少,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减小,故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而原子形成阴离子时,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增大,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C项错误,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述,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N>F。
方法技巧 “三看”法快速判断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探究2
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 500
7 700
10 500
T
580
1 820
2 750
11 600
V
420
3 100
4 400
5 900
(1)在元素周期表中,最有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A.Q和R
B.S和T
C.T和V
D.R和T
(填字母,下同)。
E.R和V
(2)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QCl2
B.RCl
C.SCl3
D.TCl
E.VCl4
(3)下列元素,最有可能与Q元素位于同一族的是
A.硼
B.铍 C.锂 D.氢


E.氦
(4)在这五种元素中,最容易与氯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序小径大”规律可知r(O2-)>r(Na+)。
变式训练1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这四种原子
按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失去的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np能级,该能级的能量比同周期第ⅡA族元素
的ns能级的能量高。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① 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 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② 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
液体分为两层,下 层呈________色
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返回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 增大 逐渐 升高
返回
(2)化学性质: ①与氢气的反应(F2→I2)。
化学方程式 H2+F2===2HF 点燃或光照 H2+Cl2 ========= 2HCl △ H2+Br2=====2HBr △ H2+I2 2HI
反应条件 冷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
生成物稳定性 很稳定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返回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与O2反应: 从Li→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 与O2反应只生成Li2O,Na与O2反应生成Na2O、Na2O2,K与
O2反应还能够生成KO2。
(3)与水反应: 从Li→Cs,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水反应可能会发 生轻微的爆炸。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A、B正确;随着
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熔点最高的是 锂,锂在碱金属元素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C正确;锂 与氧气的反应生成Li2O,D不正确。 [答案] D
返回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差异性 (1)碱金属单质还原性最强的是Cs,最弱的是Li。 (2)碱金属元素只有Li与O2反应的产物为Li2O一种, 其他与O2反应的产物至少有两种。 (3)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 LiOH微溶,其他均为易溶于水的强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图或函数描述) 画图或函数描述)
微观粒子 很小 很大( 很大(接近光 速)
位移、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不可确定
宏观物体运动有哪些特征? 宏观物体运动有哪些特征? 1、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 位置及运行的速度; 2、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核外电子运动有哪些特征? 核外电子运动有哪些特征? 1、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2、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3、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 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电子云 ·
分层运动(排布); 分层运动(排布); 离核越远; 离核越远; 能量越高。 能量越高。 3 4 5 6 7 M N O P Q
1 K
2 L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哪些规律?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哪些规律?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哪些规律?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哪些规律?
(2)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玻尔原子模型主要内容是什么? 玻尔原子模型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1)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 动,这些轨道称为原子轨道。核外电子在原 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 能量。 (2)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 轨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3)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发生 跃迁。
电子层序数 1 (n) ) K 符号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离核越来越远, 离核越来越远,能量越来越高
同一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 都相同吗? 都相同吗?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 同一电子层 原子核外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 原子轨道上运动。 原子轨道上运动。 上运动 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不同,能量不同; 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不同,能量不同; 不同 不同 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相同,能量相同。 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相同,能量相同。 相同 相同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 还有不同的伸展方向。 还有不同的伸展方向。
三、轨道的伸展方向: 轨道的伸展方向:
物理意义: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与能量无关。 物理意义: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与能量无关。
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只有1 只有1个轨道 d轨道有 个伸展方向, 轨道有5个伸展方向 轨道有 个伸展方向, 个轨道; 有5个轨道; 个轨道 f轨道有 个伸展方向, 轨道有7个伸展方向 轨道有 个伸展方向, 个轨道。 有7个轨道。 个轨道
多电子原子中, 多电子原子中,从哪些方面描述核外 电子的运动状态? 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电子层 二、原子轨道 三、原子轨道伸展方向 四、电子的自旋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电子层(又称能层)n: 电子层(又称能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往往是不 同的。 同的。人们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 不同,认为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上。 不同,认为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上。
1 2 3 4 n
1 4 9 16 n2
2 8 18 32 2n2
多电子原子中, 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存在哪些规律? 存在哪些规律? ①相同电子层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 相同电子层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
ns < np < nd <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 4s…… 1s < 2s < 3s < 4s ③电子层和形状均相同的原子轨道 能量相等, 2px、2py、2pz轨道能量相等。 能量相等,如2px、2py、2pz轨道能量相等。 轨道能量相等 2px=2py=2pz
电子的自旋状态 电子平行自旋: 电子平行自旋: 电子反向自旋: 电子反向自旋: ↑↑ ↑↓
总结: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目和可容纳的电子数 总结:
电子层
原子轨 道类型 1s 2s,2p 2s, 3s,3p, 3s,3p,3d 4s,4p,4d, 4s,4p,4d, 4f —
原子轨道 数目
可容纳的 电子数目
原子轨道具有什么形状? 原子轨道具有什么形状?
s轨道:球形 轨道:
p轨道:纺锤形或哑铃形 轨道:纺锤形或哑铃形 形或哑铃
d原子轨道是花瓣形的; 原子轨道是花瓣形的; f轨道形状更复杂。 轨道形状更复杂。
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 ns,np,nd,nf等 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 ns,np,nd,nf等。
电子云图: 电子云图 用小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 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大小所得到的图形。 小点的疏密与电子在该区域内出现的机会 大小成正比。 氢原子电子云的形状为球形。
写出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质子数
镁原子 (Mg )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层
最外层 次外层
电子层数为_______层。 层 电子层数为
第一电子层:只一种形状——球形对称, 第一电子层:只一种形状——球形对称, ——球形对称 只有s轨道,记作1s。 只有s轨道,记作1s。 1s 第二电子层:有二种形状, 第二电子层:有二种形状, 有二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2s 2s、 有二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2s、 2p 第三电子层:有三种形状,是球形,纺锤形,花瓣形 第三电子层:有三种形状,是球形,纺锤形, 有三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3s 3p, 3s, 有三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3s,3p,3d 第四电子层:有四种形状, 第四电子层:有四种形状, 有四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4s 4p,4d, 4s, 有四种类型轨道,分别记作4s,4p,4d,4f 第五电子层:有五种形状,决定有五种类型轨道。 第五电子层:有五种形状,决定有五种类型轨道。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相等,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相等,即n层有n种轨道 层有n
二、原子轨道(又称电子亚层或能级) 原子轨道(又称电子亚层或能级) 电子亚层或能级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 表示电子云的形状
什么符号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用什么符号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用s、p、d、f分别表示。 分别表示。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类型不同 形为3的是 下列轨道含有轨道数目为3 B、 C、 A、1s B、2p C、3p B 2、3d轨道中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3d轨道中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B、 C、 D、 A 、2 B、10 C、14 D、18 3、第三电子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D B、 C、 D、 A 、3 B、 5 C、 7 D、 9 4.第二电子层最多含有的电子数是 4.第二电子层最多含有的电子数是 B、 C、 A 、2 B 、4 C、 8 C D、 D、10 BC D、 D、4d
p轨道在空间有x、y、z3个伸展 轨道在空间有x z3个伸展 方向,所以p轨道含3个轨道, 方向,所以p轨道含3个轨道, 分别记作:px、py、pz。 分别记作:px、py、pz。
(4)电子自旋: 电子自旋:
原子核外电子还有一种称为“自旋” 的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可以有两种不 同的状态,通常人们用向上箭头“↑” 和向下箭头“↓”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 自旋状态。 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 态不同的电子
电子总是尽可能地从从内层排起, 电子总是尽可能地从从内层排起,当一层 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最外层≤ 8个 18个 (3) 次外层≤ 18个,倒数第三层≤ 32 ) 每层≤2n2个。 每层≤
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哪些不同? 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哪些不同?
宏观物体 质量 速度 位移 能量 轨迹 很大 较小 可测 可测 可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