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代谢及其调节-第七章--脂质代谢--第一-二节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50c56583c4bb4cf6ecd151.png)
第七章脂质代谢第一节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分类脂质可分为脂肪和类脂,脂肪就是甘油三脂,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脂、磷脂和糖脂。
脂质具有多种生物功能1.甘油三脂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2.脂肪酸提供必需脂肪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3.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前体4.胆固醇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可转化为一些有重要功能的固醇类化合物第二节脂质的消化吸收条件:1,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2,酶的催化作用位置:主要在小肠上段第三节甘油三脂代谢甘油三脂的合成1.合成的部位:肝脏(主要),脂肪组织,小肠粘膜2.合成的原料:甘油,脂肪酸3.合成途径:甘油一脂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二脂途径(肝,脂肪细胞)注:3-磷酸甘油主要来源于糖代谢,部肝、肾等组织摄取游离甘油,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可合成部分。
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1.场所:细胞胞质中,肝的活性最强,还包括肾、脑、肺、脂肪等2.原料:乙酰COA,ATP,NADPH,HCO₃⁻,Mn离子3.乙酰COA出线粒体的过程:4.反应步骤①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②合成软脂酸:③软脂酸延长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碳链在内质网中的延长:以丙二酸单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脂肪酸碳链在线粒体中的延长: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脂肪酸合成的调节:①代谢物的调节作用:1.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调节物。
抑制剂: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CoA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糖代谢增强,相应的NADPH及乙酰CoA供应增多,异柠檬酸及柠檬酸堆积,有利于脂酸的合成。
②激素调节:甘油三脂的氧化分解:①甘油三酯的初步分解:1.脂肪动员: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脂脂肪酶(HSL)3.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等。
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共82张PPT)
![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共8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6b371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7.png)
乙 醛 酸 体
线
粒 体
三酰甘油
甘油
脂肪酸
3-磷酸甘油
氧
合
化
成
乙酰 CoA
三羧酸 循环
丙酮酸
植物和 微生物
乙醛酸 循环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PEP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第二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细胞质中)
OO
H-C-C~ OH 乙醛酸
异柠檬酸 裂解酶
COOCH2 CH2 COO-
琥珀酸
2乙酰 CoA + NAD+ 琥珀酸+ 2CoASH + NADH +
H+
草酰乙酸
糖异生
对于一些细菌和藻 类,乙醛酸循环使它们 能够仅以乙酸盐作为能 源和碳源生长。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 过程中,乙醛酸循环 起着关键的作用,它 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 谢的枢纽。
β-羟脂酰CoA
NAD +
脱氢酶
O || R-C~ScoA
+
O || CH3C~SCoA
脂酰CoA
乙酰CoA
NADH 硫解酶
CoASH
OO ||
RβC-C酮H酯2C酰-SCCooAA
如:软脂酸(棕搁酸,C15H31COOH)的β-氧化过程
4、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
例:软脂酸
CH3(CH2)14COOH
磷酸甘油酯酰转移酶
三、三酰甘油的 生物合成
磷酸酶
二酰甘油酯酰转移酶
溶血磷脂酸 磷脂酸
7脂类代谢
![7脂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4129b3262af90242a895e536.png)
R –CH=CH-CO~SCoA
脱氢
α ,β -烯脂酰CoA
H 2O
硫 解
NADH+H+ NAD+
水 化
R –C-CH2-CO~SCoA | | O β -酮脂酰CoA
再脱氢
R –CH-CH2-CO~SCoA | OH β -羟脂酰CoA
β-氧化小结:
a. 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步反 应,每步均可逆行,但全过程趋向分解。 b. 含偶数碳原子的脂酰CoA,每经β-氧化一次, 生成一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 、1分子 NADH+H+,其本身碳链缩短两个碳原子,如此 反复进行,直至最后全部转变为乙酰CoA。 c. 脂酰CoA每经β-氧化一次,可生成5分子ATP。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CoA-SH
R-CO-肉毒碱
膜间隙 线粒体内膜
R-CO-肉毒碱
基质
CoA-SH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2.脂酰CoA的β -氧化(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FAD FADH2
R –CH2-CH2-CO~SCoA 脂酰CoA R –CO~SCoA
CH3-CO~SCoA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1 脂肪酸活化(胞液)
脂酰CoA合成酶
R-CH2-CH2-COOH
脂肪酸
ATP+HSCoA Mg2+
R-CH2-CH2-CO~SCoA
AMP+PPi
脂酰CoA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2 脂肪酸转运
R-CO~SCoA 肉毒碱
肉毒碱 载体
肉毒碱
R-CO~SCoA
脂类代谢课件
![脂类代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f431536c85ec3a86c2c521.png)
微团
胆汁酸盐乳化
胰脂肪酶、磷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混合微团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二)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混合 微团
扩散
小肠粘膜 重新酯化 乳糜微粒 细胞内 载脂蛋白结合
门静脉
肝脏
(三) 脂类的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
脂蛋白的种类
(按密度大小分)
乳麋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4)CM的代谢过程
消化单酰甘油 TG FA
TG CE
卵PL 溶血性PL 小肠粘膜
PL
CE ch和FA
ch
与apoB48、A结合 CM 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脂蛋白脂肪酶
全身各组织。其中TG 甘油和FA
氧化功能、脂库储存
HDL提供apoC和apoE
CM TG
甘油和FA PL、ch
CM’ apoC、AI
TG的代谢
甘油三酯概述
甘油 又称丙三醇,
为无色、粘稠、可溶于水的液体。
TG
脂肪酸 通式:R-COOH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动员
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3种脂肪酶作用下逐 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 利用的过程,称脂肪的动员。
O
OH2COCR1 TG脂 肪 酶 OH2COH DG脂 肪 酶 OH2COH MG脂 肪 酶
新生HDL apoE
CM残粒
肝细胞膜摄取
被肝C膜上的
apoE受体识别
2、VLDL 由肝脏合成
包括:TG 50~70%、pro 5~10% B100、C、E
密度:0.96~1.006 直径:25~80nm (1)功能:运送内源性TG从肝脏到全身各组织
第七章脂质代谢
![第七章脂质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053436c960590c69fc37655.png)
中毒,破坏机体水盐代谢平衡
严重饥饿和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的酮体, 血液中出现大量丙酮(有毒但不是酸性),血液中出现的 乙酰乙酸和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使血液pH降低,发生“酸 中毒”,另外,尿中酮体显著升高,称为“酮病”。
脂肪酸硫激酶
O
O
RCH2CH2CH2C AMP+CoA SH
RCH2CH2CH2C SCoA+ AM
(二)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10碳以上的脂酰CoA只能透过线粒体外膜,但
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 •脂酰CoA载体
肉毒碱(3-羟基-4-三甲氨基丁酸)
脂酰肉碱转移酶Ⅰ
脂酰肉碱转移酶Ⅱ
(三)脂肪酸的β氧化
三酰甘油脂肪酶
R2-C-O-CH CH2OH
--
O=
H2O
R1COOH
CH2OH H2O
R2COOH CH2OH
二酰甘油脂肪酶
R2-C-O-CH CH2OH
单酰甘油脂肪酶
HCOH CH2OH
一.甘油的代谢
• 甘油在肝脏(存在甘油激酶)后,由甘油激酶催 化,转变成-磷酸甘油。
• -磷酸甘油在脱氢酶(含辅酶NAD+)作用下, 脱氢形成磷酸二羟丙酮。
106 个ATP
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
•为机体提供比糖氧化更多的能量 •乙酰CoA还可作为脂肪酸和某些AA的合成原料 •产生大量的水可供陆生动物对水的需要
大灰熊
Unlike most hibernating species, the bear maintains a body temperature of between 32 and 35ºC, close to the normal (nonhibernating) level. Although expending about 25,000 kJ/day (6,000 kcal/day), the bear does not eat, drink, urinate, or defecate for months at a time.
第七章-3 脂类代谢
![第七章-3 脂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6c8ea2395acfa1c7ab00cc02.png)
2.饱和奇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
与饱和偶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过程基本相同,只是最 后产生的丙酰CoA的去路不同。
①
2.饱和奇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②Leabharlann 在微生物、植物中较为普遍。
48.44~80.73(64.58) 肝
16.1~64.6(32.3)
肝
16.1~42.0(22.6)
肝
4.8~13.0(6.4)
肝
脂肪组织
二、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1、乳糜微粒(CM) – 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将食物中消化吸收得
脂类分解物重新合成脂肪,然后与内质网上 合成得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等形成CM。
– HDL除蛋白质含量最多外,磷脂(30%)和胆固 醇(约20%)的含量也高。
– HDL担负着转运胆固醇和磷脂的作用,HDL的作 用与LDL基本相反。它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 负责将胆固醇运送到肝脏代谢。
五、脂代谢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
连接点是乙酰辅酶A和磷酸二羟丙酮。
五、脂代谢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
H
H
OH CH3
O
HS C C N H2 H2
C CCN O H2 H2
C O
C H
C CH2 CH3
O
P O
O
C Ser H2
ACP
酰基载体蛋白(ACP)
3.脂肪酸的合成
酮酰基-ACP还原酶 酮酰-ACP合成酶
3.脂肪酸的合成
3.脂肪酸的合成
3.脂肪酸的合成
3.脂肪酸的合成
4 碳链的加长
第7章 脂类代谢
![第7章 脂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a3d62de84254b35eefd3447.png)
脂质代谢 13:36
甘油 脂 肪
脂肪酸
氧化
乙酰CoA
13:36
脂肪的分解代谢
• 脂肪在脂肪酶催化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它们 在生物体内将沿着不同途径进行代谢。 • 甘油照糖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脂酸照β-氧化过程 代谢。
13:36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
13:36
(三)脂肪酸的氧化
肝脏和肌肉中最为活跃。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 部位,其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二、血浆脂蛋白
• 脂类水溶性差,不能在血浆中直接转运,必须与 水溶性强的蛋白质形成血浆脂蛋白才能在血浆中 转运。
13:36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乳糜微粒 (CM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LDL) (HDL)
13:36
2.电泳分类法
13:36
合成软脂酸的总反应式
13:36
(三)脂肪的合成
13:36
第 3 节 类脂代谢
一、甘油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X=H、胆碱、乙醇胺、肌醇、丝氨酸等)的结构
13:36
13:36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
CDP-乙醇胺和CDP-胆碱的合成
13:36
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的分解
13:36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 最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肝和脂肪组织,其次是小肠、乳腺等。 脂肪的合成原料是α -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一)α -磷酸甘油的合成
α -磷酸甘油的来源有两个: ①由糖代谢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α -磷酸甘油; ②细胞内的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活化成α -磷酸甘油。
13:36
脂质代谢的机制与调节
![脂质代谢的机制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67092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5.png)
脂质代谢的机制与调节脂质是人体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抗体和能量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人体来说,脂质的消耗和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当脂质的合成和消耗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
因此,了解脂质代谢的机制和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脂类的合成和降解脂质经由食物摄入后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进入肝脏,被合成为三酰基甘油(TG)或胆固醇酯,并输送到周围组织。
在组织内摄取TG后, TG便进入脂肪细胞或是肌肉细胞。
在脂肪细胞中,TG会被加工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方便向组织中提供能量。
因此,正常的脂类合成和分解对于体内能量平衡的维持十分关键。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由多种生物化学途径合成。
其中,主要的途径为内源性合成途径。
胆固醇合成通常在肝脏组织和小肠粘膜上进行。
胆固醇合成受许多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肝素、甲状腺激素和胆固醇。
此外,体内胆固醇水平增加或减少也会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和降解受到调控。
脂质代谢中关键体脂素体脂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对脂肪细胞脂质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脂素能够刺激脂肪组织中的脂类合成,但不会影响骨骼肌组织的脂肪摄取。
此外,在葡萄糖代谢中,体脂素可以增加组织中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为组织提供所需的能量。
研究发现,体脂素的作用是通过活化多个与蛋白激酶相关的信号传递通路来实现的。
其中最显著的是AMPK通路。
AMPK是一个能量感受器,在细胞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
当细胞能量储备耗尽时,AMPK便被激活,从而促进糖和脂质的乙酰辅酶合成、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等代谢过程,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
脂质代谢的调节脂质代谢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包括饮食、运动和激素等。
饮食是影响脂质代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摄入含脂肪高的食物会增加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组织中的脂类合成。
而摄入含脂肪量少的食物则会减少组织中的脂类合成,从而减少脂肪堆积。
[课件]第7章 脂类代谢与控制PPT
![[课件]第7章 脂类代谢与控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51f4f226fff705cc170a93.png)
⑴乙酰CoA的转运(柠檬酸转运系统)。
⑵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 。
⑶脂肪酸的合成。
1 、乙酰 CoA 的转运(柠檬酸转运系统)
由糖代谢产生的乙酰 CoA 可以通过柠檬酸 转运系统,从线粒体转运到胞质中,供给 脂肪酸的合成。 首先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线粒体中的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生成的柠檬酸经柠檬酸 —— 二羧酸载体转 运出线粒体。
γ -亚麻酸( GLA )为全顺式 6 , 9 , 12 -十八碳 三烯酸,非共轭立体构型,分子式为 C18H30O2, 由于其高度的不饱和性在空气中不稳定,在碱性 条件下易发生双键位置及构型的异构化反应,形 成共轭多烯酸。
C O O H
㈠发酵法生产γ -亚麻酸的菌种
目前发现能积累 γ -亚麻酸的微生物主要是 一些真菌和微藻,其中真菌研究较多的有被 孢霉属、毛霉属、枝酶属、根霉属等;藻类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螺旋藻。 藻类的培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生产多 不饱和脂肪酸有一定难度,真菌在自然界分 别广且易培养,目前利用真菌发酵生产 γ - 亚麻酸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 品、饲料等领域,因此世界各国开展了多饱和脂肪 酸的微生物育种、发酵提取工艺以及发酵动力学等 方面的研究。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然来源主要是动植物, 但含量最丰富的是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真 菌、细菌等,且主要以储存油和膜脂的形式 存在,尤其是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
水化反应(hydration);
第二次氧化反应(oxidation);
硫解反应(cleavage)。
4、脂肪酸的其他氧化分解方式
奇数碳链脂肪酸的分解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7167b0f7f1922791688e8e6.png)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名称:生物化授课教师:李妮No: _17编制日期:2018 年4 月8 日第七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脂类?指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为脂类。
二、分类1.脂肪(fat)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2.类脂(lipoid)胆固醇(cholesterol, Ch)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s,GL) 。
三、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四、脂类功能(一)脂肪的生理功能1 .储能和氧化供能2 .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 .保温和保护作用(二)类脂的生理功能1.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2.转化为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胆固醇可转化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等重要物质。
必需脂肪酸可以转化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第二节甘油三酯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动员1.定义:贮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催化下,逐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并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组织而被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2.脂肪动员过程3.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降低的激素:(1). 胰岛素(2). 前列腺素E 思考: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减少时如何影响脂肪动员?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增加的激素: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胰高血糖素5.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二)脂肪酸的氧化1.脂肪酸氧化的反应部位除脑组织外, 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2.亚细胞定位胞液、线粒体。
3.脂肪酸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脂肪酸的活化第二阶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第三阶段:β- 氧化过程第四阶段:乙酰CoA的彻底氧化4.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 的生成( 胞液)(1)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生命体内脂质代谢及其调控机制
![生命体内脂质代谢及其调控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53db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3.png)
生命体内脂质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生命体内的脂质代谢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理过程。
脂质代谢涉及脂质的合成、储存、转运、利用和分解。
这些过程在细胞和组织中紧密联系,并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本文将探讨脂质代谢的关键环节及其调控机制。
1. 脂质合成脂质合成是指合成三种主要类型的脂质: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
这些脂质在细胞和组织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能量存储、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等。
在脂质合成中,甘油三酯合成是最关键和最复杂的步骤。
甘油三酯的合成需要经过多个酶的催化反应。
这些酶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α-酮戊二酸脱羧酶、丙酮酸羧化酶、甘油三酯酯合酶等。
这些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是合成甘油三酯的重要决定因素。
此外,甘油三酯的合成还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这主要由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产生。
2. 脂质储存脂质储存是指将合成的脂质存储在适当的细胞或组织中,以备不时之需。
脂质储存主要发生在脂肪组织中,这也是脂肪组织命名的来源之一。
脂肪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脂肪细胞: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
白色脂肪细胞是储存和释放脂质的主要细胞类型。
它们的细胞膜上有大量的脂肪酸转运蛋白和甘油三酯酯化酶,可以将血浆中的脂质摄入并合成成甘油三酯,然后储存在细胞内。
棕色脂肪细胞则是能量代谢的主要细胞类型,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刺激生成热量,并参与体温调节。
3. 脂质转运脂质转运是指将脂质从一个组织或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细胞的过程。
脂质转运对于整个身体的脂质代谢和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在脂质转运中,脂蛋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脂蛋白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复合物,可以将水不相溶的脂质转移到水相溶的环境中。
脂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对于脂质代谢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管内的主要胆固醇运输者,其过多的堆积会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4. 脂质利用和分解脂质利用和分解是指将脂质转化为能量或其它物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精选版演示课件.ppt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精选版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cc6193941ea76e58fa04a5.png)
共70多吨
• 代谢的含义: “变化” , (化学)
合成 包括 分解
转变 调节
yyty
3
物质代谢的过程
• 三个阶段
开始(序曲)——消化吸收(生理)
中间(高潮)——中间代谢(生化)
终末(尾声)——废物排泄(生理)
yyty
4
糖
(开始)
消化
脂类
简单物质
吸收
Pr.
合
(中间) 成
H2O
维生素
复杂物质
无机盐 …
第二篇 物质代谢 及其调节
李凌
yyty
1
新陈代谢
• 提问:什么是新陈代谢? • 新的来,旧的去 •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
代新人换旧人” •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yyty
2
物质代谢
• 物质:糖 10 吨 Pr. 1.6吨 脂类 1.0吨 H2O 60吨
NADH + H+
(可逆) ⑥氧化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可逆)
ADP
⑦ 产能 1
2
⑦磷酸甘油酸激酶
(可逆)
ATP
3-磷酸甘油酸
⑧异构
⑨脱水
(可逆)
2
⑧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可逆)
2-磷酸甘油酸
H20 磷酸 ADP
2
烯醇式丙酮酸
ATP 2 丙酮酸
⑨烯醇化酶
⑩丙酮酸激酶 ⑩产能 2
yyty
(不可逆) 31
yyty
(分解代谢)
(贮存与利用) (转化) (运输)
13
第一节 概 述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0ba0a7f27f1922791688e8e2.png)
前列腺素和血栓噁烷的合成
白三烯的合成
(四)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PG)
PGE2: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 症
PGE2和PGA2:舒张动脉平滑肌、降血压 PGE2和PGI2:抑制胃酸分泌
(卵泡)PGE2:收缩卵巢平滑肌引起排卵
2.酮体的利用
酮体是肝向肝外组织输出能源的重要形式。 酮体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酮体生成的意义
饥饿(禁食)、高脂低糖饮食 运动、妊娠、糖尿病 脂肪动员增强 肝酮体生成增加 血酮体水平增高 肝外组织利用酮体增强
减少肌肉分解
减少肝外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强
保证大脑利用葡萄糖
二、三酰甘油合成代谢
(子宫)PGE2:溶解黄体、加强子宫收缩,促进 分娩 血栓噁烷(TX) 白三烯(LT) (血小板) TXA2: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 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LTC4、LTD4和LTE4: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LTB4:调节白细胞功能
第一节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质的消化 食物中的脂质包括有三 酰甘油(为主)、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 脂质消化主要发生在小 肠上段。 脂质消化的产物:
脂酰CoA向线粒体内转移 脂肪酸的β -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
2.脂肪酰基向线粒体内转移
肉碱具有携带脂酰基 通过线粒体内膜的作用
3.脂肪酸的β-氧化
① 实验证据:1904年,Franz Knoop
偶碳苯脂酸
CH2CH2CH2CH2CH2COOH
奇碳苯脂酸
CH2CH2CH2CH2COOH
CH2CH2CH2COOH
(二)脂肪酸的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 7,10,13,16,19-二十二碳五烯酸 4, 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16:1 18:1 18:1 18:2 18:3 18:3 20:4 20:5 22:5 22:6
w-7 CH3(CH2)5CH═CH(CH2)7COOH w-9 CH3(CH2)7CH═CH(CH2)7COOH w-7 CH3(CH2)5CH═CH(CH2)9COOH w-6 CH3(CH2)4(CH═CHCH2)2(CH2)6COOH w-3 CH3CH2(CH═CHCH2)3(CH2)6COOH w-6 CH3(CH2)4(CH═CHCH2)3(CH2)3COOH w-6 CH3(CH2)4(CH═CHCH2)4(CH2)2COOH w-3 CH3CH2(CH═CHCH2)5(CH2)2COOH w-3 CH3CH2(CH═CHCH2)5(CH2)4COOH w-3 CH3CH2(CH═CHCH2)6CH2COOH
表7-1 常见的脂肪酸
系统名
碳原子数和双键 数
簇
分子式
n-十二烷酸 n-十四烷酸 n-十六烷酸 n-十八烷酸 n-二十烷酸 n-二十二烷酸 n-二十四烷酸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 CH3(CH2)10COOH - CH3(CH2)12COOH - CH3(CH2)14COOH - CH3(CH2)16COOH - CH3(CH2)18COOH - CH3(CH2)18COOH - CH3(CH2)18COOH
一、脂质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一类大分子物质
定义: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质(lipids) 。
分:
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 TAG),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 (glycolipid) 鞘脂 (sphingolipid)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不饱和脂肪酸
棕榈(软)油酸(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异油酸(Vaccenic acid)
9-十六碳一烯酸 9-十八碳一烯酸 反式11-十八碳一烯酸
亚油酸(linoleic acid)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惯名
饱和脂肪酸 月桂酸 (lauric acid) 豆寇酸(myristic acid) 软脂肪酸(palmitic acid) 硬脂肪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山箭酸 (behenic acid) 掬焦油酸 (lignoceric acid)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一)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酸酯
•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是非极性、不溶于水的甘油脂酸三酯,基本结 构为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酸酯化。
• 其脂酰链组成复杂,长度和饱和度多种多样。 • 体 内 还 存 在 少 量 甘 油 一 酯 ( monoacylglycerol ) 和 甘 油 二 酯
1.饱和脂酸的碳链不含双键
饱和脂酸以乙酸(CH3-COOH)为基本结构,不同的饱和脂酸的差别在于这两基团 间亚甲基(-CH2-)的数目不同。
2.不饱和脂酸的碳链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
➢ 单不饱和脂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 多不饱和脂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a-亚麻酸(a-linolenic acid)
9,12,15-十八碳三烯酸
g-亚麻酸(g-linolenic acid)
6,9,12-十八碳三烯酸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timnodonic acid (EPA) clupanodonic acid (DPA) cervonic acid (DHA)
重点难点
掌握 脂质的消化吸收 脂肪的动员,脂肪酸β-氧化,酮体的生成、利用及调节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反应及调节 血浆脂蛋白来源、组成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熟悉 脂肪酸的合成及其调节 甘油磷脂的合成及降解主要特点 胆固醇的转化 血浆脂蛋白代谢
了解
脂质的构成、功能、分析及消化吸收 鞘磷脂代谢 脂肪的合成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
第7章
脂质代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目录
第一节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analysis of lipids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一节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analysis of lipid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diacylglycerol,DAG)。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脂酸组成的种类决定甘油三酯的熔点,随饱和脂酸的链长和数目的增加 而升高。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二)脂肪酸是脂肪烃的羧酸
脂肪酸(fatty acids)的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 高等动植物脂肪酸碳链长度一般在14~20之间,为偶数碳。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和不饱和脂酸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