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练习题第六十九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练习题第六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图拓片(局部)的实物出现于唐朝,其出现可验证当时已有()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雕塑艺术
【答案】:
A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的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描述的是唐朝时期的《金刚经》,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雕版印刷术留下的精品,A®符合题怠;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发明,B项不符合题意;
造纸术是东汉蔡伦的发明,C项不符合题意;
雕塑艺术不符合题干的图片内容,D项不符合题怠;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分清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本趣ft度适中.
第2题【单选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都江堰
B、丝绸之路
C、隋大运河
D、秦长城
【答案】:
【解析】:
【分析】题干中有提示"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说明此河修建于隋朝.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晴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场帝征发民工71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浴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邛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因为修建的时候劳民伤财,人民对统治者怨声载道,开始起来反抗隋朝统治.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因此出现千里通波.故选择答室C.
【点评】本题考章的大运5可的相关史实。

>第3题【单选题】
当年唐朝权贵在大明宫含元殿里可以俯看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长安城
B、洛阳城
C、扬州城
D、开封城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是对隋唐文化中的建筑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都长安规划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言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隋唐的建筑艺术水平非常高,隋朝时期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七百多年后,欧洲才建立类似的桥梁.另外,隋唐的雕服印刷,唐朝的诗歌都是暗唐文化繁盛的代表,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第4题【单选题】
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从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

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制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遒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总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K,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知识。

>第5题【单选题】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隋文帝----贞观之治
B、唐太宗-----开皇之治
C、唐玄宗一一开元盛世
D、武则天----开皇之治
【答案】:
C
【解析】:
[新】倾隋文®——台,对应服,唐太宗时期的缢漩为;B.唐太^-------皇尤台,对应能,隋文帝时期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Q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对应正确;D.武则天——开皇之治,对应错误,武则天时期的统治^为贞观匮风;按题目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盛世局面对应关系.
>第6题【单选题】
我国西部有一处著名的景观: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这
里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楼兰遗址
【答案】:
C
【解析】:
[分析】敦煌莫高宦,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

[点评】考查敦煌莫高窟
>第7题【单选题】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
筑有()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筑的与隋朝无关,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ABD三个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曜E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荻瞄确答案.
>第8题【单选题】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
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
B、重视人才
C、勤于政事
D、善于纳谏
【答案】:
D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曜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对于当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皇帝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怛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

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昔.今薮征猝逝,遂失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纳谏,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但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牢记题干材料要表达的意图,本题难度适中。

>第9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创立
B、隋唐时期走向衰落
C、依靠家世背景担任高官
D、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答案】:
D
【解析】:
[削】晒所学可知,隋文帝时开官吏,隋场帝时,科骚」JEiC蜂,D项g曲;秦汉时期创立表述错误;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和完善;依靠家世背景担任高言是秦汉时期的选言制度.由此分析ABCT合题意,故
【点评】本题淮度适中,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知识。

第10题【单选题】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答案】:
A
【解析】:
【分析】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场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It经济的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好案为A.
【点评】本题以隋朝开苗大运河的主要目的为瞄,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四段以及意义
第11题【单选题】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乘龙舟游江都④开通一条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场帝时期开苗了隋朝大运河,③所述是不正确的,④所述是隋朝大运河的地位,所以答案是A。

第12题【单选题】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玄武门事变
【答案】: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755年一763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A®符合题意;/任之乱是西晋时发生的内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时发生的内乱;玄武门事变是唐朝62弹发生的流血政变.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本不大,看成最皿乱的知识。

第13题【单选题】
诗歌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反映唐玄宗前期的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是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所以顷中的开元f正符合题意,BD项是宋词f倾不是唐玄宗时期的景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章了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拿握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当时的皇帝是谁。

>第14题【判断题】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其中大运河中经过苏州的一段叫做邙
沟。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场帝在位时,开通的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的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经过扬州的一段叫邦淘,经过苏州的一段叫做江南河..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第15题【填空题】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写古称);南至_______(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答案】:
【第1空】涿郡
【第2空】余杭
【解析】:
【分析】隋场帝时下令开苗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浴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故答案为:涿郡;余杭.
[点评】本题蚤隋朝可。

>第1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
散中矣。

”一一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
榜题名。

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根据材料回答,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蜒官吏
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的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
事的能力。

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同时它为士子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追
求进步的信心和热情,给社会带来了革新#和创造精神。

【答案】:
(1)目的:选拔官吏(2)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的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为目的,考察乎德政事的能力。

(3)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同时它为士子们创造了相对移的2机会,液了他们追求进步的信,逾咐,给社用来了和创神。

【解析】:
[分析]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的策问以解决社芯际问题为目的,考察雄政事的能力。

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同时它为士子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追求进步的信心和热情,给社会帝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点评】本题尝的是科钠度。

>第1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一一《英国大
百科全书》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
国学过去的。

一一孙中山
请回答
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
科举翻度,隋唐时期。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这种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过y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在形成之初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蜒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推动了一系列改革,给社
第来和创爵神
【答案】:无
【解析】: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蜒人才资源,而设置的式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蜒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胸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i撅官吏的一#®」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T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考查科举制度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一:有为君主】请将下列不同朝代的历史事件与相应的帝王进行匹配。

(用字母表示)<table
width="100%"cellspacing="O"cellpadding="O"border="l"><tbody><td width="95">南北归于统一<td
width="59"><td width="78">设置台湾府<td width="76,,xtd width="95">文成公主入藏vtd width="59"xtd
width="78">营建北京城<td width="95">A<td width="59"xtd width="78">B<td width="76"xtd
width="95">C<td width="59"xtd width="78">D<td width="95">隋文帝<td width="59"xtd width="78">
唐太宗<td width=,,76,,xtd width=,,95">明成祖_______<td width=,,59,,xtd width="78">康熙</tbodyx/table>
【第1空】A
【第2空】C
【第3空】D
【第4空】B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位帝王,加以简要评价。

隋文帝是YZ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全国。

【二:英雄儿女】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碑底座的八幅巨大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革命历程。

以下是其中的四幅。

A.ATMW
B.KMS%
将上述图片所示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ABDC.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说明其入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理由。

虎门销烟;理由: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夕摆侵略的坚强意志。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革命历程。

反封建,求民主。

【三:科学明珠】材料二:<table width="100%"cellspacing="O"cellpadding="O"border="l"><tbodyxtd width="214">北宋著名科学家①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近代印刷术的发展。

其发明对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朝著名药物学家②经过不懈努力,写出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它创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一一摘自川教版教材等<td width="190">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带来了远远超越以往的影响,以发现万有引力、创立经典力学的③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为推动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创立相对论的④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带来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一摘自岳麓版教材</tbodyx/table>阅读材料二,请在①、②、③、④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①毕昇;②李时珍;③^顿;④爱因斯坦.
请从材料中摘取科学成就对社会影响的三个关键句,并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时珍创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牛顿等近代科学家为推动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带来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夕卜科学家都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答案】:
【解析】:
【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581年,隋文帝杨唾立了隋朝r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使南北归于统一,因此隋文帝:A。

②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唐太宗:C。

③明成祖从140弹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r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因此明成祖:D.④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阵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此时是康熙皇帝时期,因此康熙:B.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彖他统治时期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
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根据图片A“虎门销烟",B“武昌起义",C“抗日游击战争",D“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虎门销
烟”,是1839年;选项B“武昌起义”f是1911年;选项C“抗日游击战争”,是1931年开始;选项D“五四运动",是1919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是ABDC。

(4)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理由: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麦国运动,也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根据材料,由“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抗日游击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是爰国运动;武昌起义是推翻封建王朝、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觉醒、抗日游记战争是反侵略战争;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华民族反封建反侵略,争取民主、独立的革命历程。

(6)根据材料二,①“北宋著名科学家①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由J匕宋著名科学家毕昇发明;因此①处填写:毕昇。

②明朝著名药物学家华过不懈努力,写出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若《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因此②处填写:李时珍。

③以发现万有引力、创立经典力学的③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f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万有引力、创立经典力学的是牛顿,因此③:牛顿。

填写④以创立相对论的④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因此④处填写:麦因斯坦。

(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时珍创立了世界上最
先进的分类法,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牛的近代科学家为推动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带来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外科学家都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故答案为:(l)A r GD,B;(2)隋文帝是T2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全国;(3)ABDC;(4)虎门销烟;理由: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夕屏侵略的坚强意志;(5)反封建,求民主;
(6)①毕昇;②李时珍;酢顿;茹因斯坦;(7)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时
珍创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牛顿等近代科学家为推动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麦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带来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外科学家都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的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从中国古代史直到中国的文明,科技,经济,政治,考查的很全面,难度很高,需要学生分析每一道体的题意。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
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唐太宗、武K!l天唐玄宗;科学制;隋场帝.
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晴亡教训;贞观之治。

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开元,
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开元盛世.
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茹徭薄略。

【答案】:
【解析】:
【分析】(1)材料一是"君舟人水"的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观点,材料二"武后陵墓"指的是武则天的陵墓,材料三阐述的"开元盛世"即唐玄宗时期,三位皇帝对由隋场帝所创科举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W舟”阐述了"君舟人水"的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腹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唐太宗时期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清明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3)材料二中的.武后"指的是武则天,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开元"是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在位时期经济囊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被称为"开元盛世”.(5)据已学知识可知,魏征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晋先后陈谏200多次,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虹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尚书蓟霞"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彳醇T杜如晦,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谋杜断”.(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盛世的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岫等方面分析归纳,如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唐太宗、SEW」天、唐玄宗;g制;隋炀帝.(2)认识到人量的伟大;吸取隋E训;台。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点评】(1)本疝要安隋唐时期科瓠的创立和墨.(2)本^±要安学钢如!的识.(3)本益要考查学生对武则天的准确认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准确理解与认识.(5)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清明。

(6)本题主要考萱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缢台。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
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完成(1)〜(2)题:"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589年隋灭陈.
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国家统一.
【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考章学生对隋的统一史实的识记.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公元6世纪8蜂代,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又一次走向统一,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T目隋的统一中的内容:"589年,隋沿长江分兵/孱全线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古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奏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
一..可知,589年隋灭陈朝标志者.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第(2)问依据.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
朝制度,加强中央童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可知,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章学生对隋的统一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章隋的统一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
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