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课堂(2017.08)

合集下载

《雨巷》说课课件

《雨巷》说课课件

《雨巷》说课课件《雨巷》说课课件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小编整理了《雨巷》说课稿课件,欢迎大家阅读!【说教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

《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说学情】《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

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

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

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

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说教学难点】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雨巷》讲课稿(2课时)

《雨巷》讲课稿(2课时)

《雨巷》讲课稿(2课时)《雨巷》讲课稿(2课时)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雨巷》讲课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㈠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㈡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 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荐《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③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难点,在意向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雨巷》上课

《雨巷》上课
雨 巷 戴
望 舒
你可曾走进 “雨巷 ”,感觉怎样?
80年前,戴望舒借一曲 “雨巷 ”倾诉忧 郁、苦闷、追求心情,而顿时走红, 被誉为 “雨巷诗人 ”。
下面,让我们来感受这份寂寞、迷茫、 追求!
二、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彳亍 :(chi chu)慢步走, 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 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飞廉是传 说中的风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 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 月神望舒开路,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 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 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 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 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 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的家里。 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 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写下了 这首诗歌。
原因探究:
知人论世
作者用雨巷、篱笆墙、油纸伞、丁香姑 娘等典型意象,准确地传达出了“忧伤”这 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忧伤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戴 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 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 江思等。浙江杭州人。现 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 《小说月报》上,引起很 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 感体验是什么?并确定本 诗的感情基调。
优美的音乐旋律。

《雨巷》课堂实录1完美版

《雨巷》课堂实录1完美版

《雨巷》课堂实录教师:我们前天预习了《雨巷》这首诗,下面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前天下午那节预习课我们都做了什么。

我们朗读了诗歌,还做了什么生(齐答):读“导学案”。

教师:那我要考考大家了,请合上课本。

这一个单元的话题是什么(生多数楞了,一男生喊出:“美的真谛!”)教师:没想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吧我们用了一节课来预习,同学们把课文预习得很透彻了,但是很好有人去注意单元的话题。

我们读一本书,要先着眼于大处,注意纲目。

纲举才能目张,上课前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读书方法,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教师:单元话题知道了,我们这节课想做什么事情大概也能明确了吧探寻美的真谛。

好,上课!(班长: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上课铃响起)教师:(背景音乐起)暮春时节,披着江南烟雨,漫步在悠长、悠长的小巷,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你的耳边只有花针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响,甚至,连这点声音都若有若无。

这时,你的心底会涌起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古旧的油纸伞,化为素衣瘦身的江南才子,让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寻一寻那首歌,与诗人的内心相应和。

请同学们看学习目标。

(幻灯学习目标展示: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板书:倾听心曲)教师:诗歌多以意象来传达情感,比方说“梅花”一般象征着生:高洁生:冷傲教师:月亮一般象征着生:思乡教师:而《雨巷》这首诗歌重点写了一个意象——丁香。

(幻灯:望舒的心曲一)(丁香花图片)教师:丁香,又名紫丁香。

花紫色或白色,形状像结。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高洁,冷艳,又十分容易凋谢。

大家看大屏幕,齐读这两句诗词。

(幻灯:望舒的心曲二)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毛文锡《更漏子》(生齐读)教师:哦,我们知道了,丁香的意象在诗文中大多代表着一种生:忧愁。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25页PPT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25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 面).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Hale Waihona Puke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引言:《雨巷》是普通高中课程第一单元现代诗的第一首,如何上好《雨巷》的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高中阶段与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的不同,下面是小编提供的一份《雨巷》的教学实录,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现代诗,所以对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的了解不够。

2、学生刚步入高中,不清楚什么是诗歌意象,更不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上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伤感、惆怅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颤,那同样也是美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齐读)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生: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师明确: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酝酿感情,发挥想象,你就是诗人,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乘着想象我们把本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表扬一下,同学们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师问: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答案示例: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

课文赏析
意境描写
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 雨巷的独特魅力。
象征意义
分析雨伞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发观众的思考。
意境照应
探讨雨巷与其他景物的意境照应, 增加情感共鸣。
词语解析
雨巷
解读雨巷一词的多重含义,从文学角度讲述其 意义。
夜阑
解析夜阑的意象所代表的深沉寂静。
昏黄
分析昏黄的具体形象描写,讲述作者意欲表达 何种情感。
随舂
探讨随舂一词的音韵美和形象表达。
意境渲染
动人细节
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动人细节, 为观众营造强烈的意境体验。
色彩描绘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雨 巷中丰富多彩的色彩。
气息感知
描述雨巷中特有的湿润气息, 带领观众进入诗歌的氛围。
构思线索
1
铺陈序幕
介绍诗歌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吸引读者的注意。
2
矛盾升华
展示雨巷中的矛盾情感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推荐与《雨巷》情感相近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提升观众的情绪体验。
雨巷与现实生活
探讨《雨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对我们的启示。
命题作文分析
分析《雨巷》可能出现的命题作文题目,提供解题思路和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技巧
分享在写作命题作文时,如何运用《雨巷》的内容和写作技巧,提高文章质 量。
活用典故
介绍在写作中可以活用的典故,以丰富文章内容和体现个人修养。
生动语言
分享一些在写作中可以使用的生动语言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情感表达
探讨如何通过描述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技巧,使文章更加自然和感人。
全文朗读
进行一次全文朗读《雨巷》,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

《雨巷》教案PPT公开课最新讲课讲稿

《雨巷》教案PPT公开课最新讲课讲稿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首尾为什么回环,有什么作用?
“重章复沓” ,形成了回环叠唱的效果。 既是旋律的复沓,又暗示着故事的
多种美好意象的组合,能创作出 优美的意境,使诗歌具有意境美。
作者“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对理想人生,美好事物 的追求者。 2.理想幻灭后的失落者。 3.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者。
请同学们在《雨巷》这首诗的基础 上进行改编创作,或者选择《雨巷》中 的其中一个意象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 语言,写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
语速: 渐 缓 朗读基调: 低沉、幽怨
再读雨巷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朦胧,营 造这种意境用了哪些意象?
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丁香姑娘 油纸伞
我 雨巷
意象
篱墙
雨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
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凄冷、寂 寥的环境特征。
复古、怀、神秘、迷蒙
暮春时节,在寂寥 的雨中,一伞风雨凭添 了氛围的冷漠、凄清, 抒情主人公黯然消魂的 形象跃然纸上。
《雨巷》教案PPT公开课最新
彷徨(páng 彳亍(chì 太息(tài
感知雨巷
huáng ) 寂寥( jì
liáo )
chù ) 惆怅( chóu chàng )
xī ) 颓圮(tuí pǐ )
(1)朗读全诗,感受这首诗的音韵、节奏特点。

雨巷PPT课件

雨巷PPT课件
• 迷蒙的细雨、狭窄破旧的小巷,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 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 ②油纸伞:
• 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它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 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 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 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 合起来,给寂寥的雨巷,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创立了一个撑一伞风 雨中独立的形象。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么它点缀的姑娘呢?
• 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 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孤身一人,彳亍着,心事重重,是一 个孤独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
• (三)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
• ①性格的忧郁。 • ②时代的忧郁。 • ③爱情的忧郁。
• 透过这些材料,结合《雨巷》你受到哪些启示?
• 情绪:苦闷、彷徨
• 基调:困惑、幻灭
• 2. 爱情诗(姑娘=姑娘) • 情绪:失恋 • 基调:哀怨
• 3. 哲理诗(姑娘=理想) •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 基调:无奈
• 把握特色 • 朦胧、含蓄。 • 富于音乐性。
走出雨巷,拓展研读
• 本诗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 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特有的感伤美。这首诗歌给人留下的印 象很深刻,下面我们将印象再加深一层。
• ③丁香和姑娘:
•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 不轻佻。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 青睐。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 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 容易消逝的感觉。

《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课堂实录今日我为大家共享的是《雨巷》课堂实录,盼望有助于大家理解这首现代诗。

一、导入语师:大家好。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那是一首布满布满豪情、催人奋进的诗篇,给人博大雄浑的美感。

其实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给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些哀怨、凄美、感伤、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气。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另外一首诗,作者也正是由于这首诗而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大家说,这位诗人是谁?生:戴望舒师:是的,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他给我们带来的如诗如梦的《雨巷》。

(板书:雨巷戴望舒)二、作者介绍师: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也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他1905年诞生于浙江杭县。

1924年考上上海高校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高校法文班,1927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雨巷》。

本人与他年龄相仿,可差距还真是如此之大,呵呵。

1932年参与了《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月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板书)戴望舒是他的笔名,大家知道望舒这个词出自哪里吗?(生摇头)出自于《离骚》中的一句:前望舒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有月神望舒来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做跟班。

可见,望舒就是神话传奇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漂亮温顺纯净优雅。

戴望舒诞生于3月5号,根据我们年轻人的说法,他是双鱼座的,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但他意志薄弱,躲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人。

三、读后介绍背景师:大家想想,有这样一温顺多情的名字,又有这样一浪漫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必定也是细腻多情的。

大家肯定预习过课文了,请一位女生来朗读下这首诗。

其他同学想想看,这首诗给你的最剧烈的感情体验是什么?(一女生读)生答:忧愁、感伤、低沉...师:是啊,诗中没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媚,而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雨巷》课堂实录及点评高品质版

《雨巷》课堂实录及点评高品质版

《雨巷》课堂实录及点评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

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创作了《雨巷》,在诗坛一举成名,并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痛快地淋一场芬芳的丁香雨吧!点评:导入简洁朴实,要言不烦。

注意了关键词:现代派、戴望舒、雨巷诗人。

三、朗读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

(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女生诵二、四、六节和第七节后三句,背景音乐是张维良的箫曲《听雨》,大屏幕上同时播放与诗意契合的FLASH动画)。

点评:师生合作,体现出民主意识、合作意识。

既是一种朗读示范,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诗朗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告诉我们一点朗读技巧。

点评:我喜欢,我选择。

因为喜欢,才有发言权,才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生1:我读第一节(读)。

诗中有种忧愁的感觉,我们应该用心去读,想象诗人写诗时的心情。

师:说得好。

读诗要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融入诗的意境。

点评:评点学生的评论,其实就是朗读指导,是巧借学生之口进行具体引导。

生2:我读第四节(读)。

“她静默地走近”这一句要读得轻而缓,把丁香姑娘那种轻巧缓慢的脚步声读出来,而后面“像梦一般凄婉迷茫”应读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师:不错。

这位同学对语速和语调的把握很到位。

点评:拈出感情基调后,进而就学生回答顺势提出朗读要注意语速和语调。

生3:我读第二节(读)。

这一节有三个“丁香”,要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丁香”读的时候音调要放低,读出忧愁的感觉。

师:说得很有道理,那前面两个“丁香”应该怎么读呢?生4:“丁香一样的颜色”是说姑娘很美,要读出喜欢、欣赏的感觉,可以读轻快一点。

《雨巷优秀课件》课件

《雨巷优秀课件》课件

优秀课件展示
课件一:《雨巷》诗歌解析
深入分析《雨巷》的诗歌结构、文化内涵以及意象 的课件。
课件二:《雨巷》中的意象分析
通过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揭示诗歌的意义和传达的 情感。
课件三:《雨巷》中的写景手法
详细介绍《雨巷》中的写景手法以及其对诗歌意义 的贡献。
课件四:《雨巷》的文化内涵解读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雨巷》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思 想和内涵。
课程总结
1
重点内容回顾
回顾《雨巷》诗歌的主题、意义、结构和写作手法。
2
优秀课件推荐
推荐几个优秀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巷》。
3
学习收获与建议
学生分享课程学习心得和提出对课程的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雨优秀课件》课件
# 雨巷优秀课件 PPT大纲 本课程将介绍《雨巷》这首诗歌以及优秀的相关课件。
《雨巷》诗歌介绍
作者及背景介绍
《雨巷》是由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
诗歌主题及意义
《雨巷》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巷子,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疑惑。
诗歌结构分析
通过押韵、节奏和排列方式,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雨巷》课件共34页

《雨巷》课件共34页

1
0















雨 戴巷
望 舒
“雨巷诗人”—— 戴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雨巷》是他的 成名作,他曾因此而 赢得了“雨巷诗人”的 雅号。
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
望舒是他给音自频己起的笔名
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屈原《离骚》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故事: 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人物: 丁香姑娘

美丽 忧郁 哀怨 凄婉
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
主题: 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惘
配乐诗朗诵
艺术特色
①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
的意象富有象征性,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 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 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 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于音乐性。
意象分析
雨巷
意象分析
雨 巷 在雨中,悠长、悠长又寂寥
意象分析
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 到幽深,寂静,再加上 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 朦胧美。
意象分析
篱墙
颓圮的,让人有种 哀怨、凄凉的氛围
意象分析
雨 巷 幽深 寂静 朦胧
美丽 高洁 冷艳 丁 香 愁怨 哀婉 惆怅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 墙 颓圮的,让人有种哀怨、凄 凉的氛围
丁香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 香 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
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意象分析

雨巷课堂实录一等奖(2)

雨巷课堂实录一等奖(2)

雨巷课堂实录一等奖(2)雨巷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惆怅、迷茫的(板书)。

拿课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啊?生:彷徨。

师:彷徨(板书)。

而且,怎么样?前面还有一个词。

生:忧愁。

师:没有“忧愁”诶。

生:独自。

师:独自的。

他是一个人,很彷徨。

什么叫彷徨啊?查查嘛!生:游移不定。

师:游移不定,就这一个意思啊?生:不知道往哪里走。

师: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

来回走啊,走来走去。

就好比你家里面,你爸爸比较愁闷的时候,吸着一支烟啦,走来走去的。

有的喜欢安静的爸爸呢,就喜欢坐在沙发上面—生:抽烟。

师:抽着烟,一动不动,是吧!有的呢,走来走去的。

说明他很苦闷,一个人苦闷的时候,肯定是心里面有事情,所以,作者呢,他是带着这样一个状态啊,来到这个雨巷的。

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下雨天,诗人不在家里呆着,到这里来干嘛?他可以在家里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静静的思考,或者说找一个不下雨的地方,没有雨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坐一会儿消解苦闷。

那他为什么要来到雨巷呢?你来讲讲(这生在轻轻说)。

生:他到这里来找一些支撑他精神的力量的。

师:他是到雨巷里面来找一些精神的力量了。

雨巷为什么能够给他一种精神的支撑呢?生:他以前生活过。

师:“他以前生活过”。

一般我们小时候的接触过的事物啊,他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是吧!你们现在可能感受还不深,等你们再过一些年,或者说远走他乡了,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什么事呢,有时候,你会发现啊,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往往能够给你很大的精神支柱的。

所以啊,诗人比较愁苦的时候呢,他到他最熟悉的或者说最怀念的巷子中来了。

来寻找精神安慰和精神支柱。

好,请坐。

讲得很好。

我们读诗啊,就要有感觉。

感觉出来了。

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据学者考证,诗人小时候生活在杭州,那个地方有很多的大巷子,小巷子,曲曲折折的巷子,这个地方应该给他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吧。

下面他说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一个人来到这巷子里面,他果然啦,要找什么呢,他要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 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 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 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 场景。细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 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返回

戴 望 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
• 戴望舒(1905.3.5—1950)双鱼座 • 浙江杭县人,原名戴梦鸥,中国 现代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有《我 底记忆》、《望舒草》、《望舒 诗稿》以及后期的《灾难的岁月》 等。《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 《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 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 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1) (2-3) (4-6) (7)
•雨巷(朗诵).mp3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雨 巷 :悠长、寂寥


伞 :古朴、迷蒙
美丽、忧愁、冷漠、凄清…… 丁香 姑娘 :
意境: 孤独、寂寥、惆怅、朦胧
诗歌中多次出现“丁 香”这一意象,为什 么用丁香来形容这位 姑娘?
美丽 孤高 愁怨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1954.7.25返回
艺术特色: 音乐美、意境美、象征美
象征主义手法 押韵:如“巷”、“娘” 双音节词:“悠长”、“芬 芳” 重叠复沓: 如 “丁香一样的”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叶圣陶
首尾呼应
“雨巷诗人”戴望舒
• 戴望舒(1905.3.5—1950)双鱼座 • 浙江杭县人,原名戴梦鸥,中国 现代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有《我 底记忆》、《望舒草》、《望舒 诗稿》以及后期的《灾难的岁月》 等。《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 《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 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 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1、一个心仪的对象(姑娘=姑娘) 2、理想人生(姑娘=理想) 3、人生路上的志同道合者(姑娘=我)
作品背景
《雨巷》产生于1927年夏天,反动派对革命者的 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 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 中陷入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 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 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 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 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注意字词: 彷徨(pá ng huá ng):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不知往哪 个方向去。 寂寥(jì liá o):寂静,空旷。
彳亍(chì chù ):走来走去。
颓圮(tuí pǐ):坍塌,破败。 太息(tài xī):叹息。
•雨巷(朗诵).mp3
诗歌脉络:
渴望相遇 等待相遇 擦肩而过 再次等待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诗歌鉴赏:领会意境,境由象生。
常见意象的含义: 杨柳——离别 菊花——傲视 落叶——失意 青松——高洁 梅花——坚强 竹子——虚心 浮云——游子 鸟——自由 雨——清新或忧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 月——思念、思乡 鸳鸯——恩爱夫妻 寒蝉——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 感
返回
作品背景
“四· 一二”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 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 恼”。(《望舒草/序》)这时候所写的《雨巷》 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 绪,再现了处于迷惘时期的青年心灵深处的典 型声音。
“姑娘”可以理解为象征诗人心中高洁的 理想。
返回
象征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 一个艺术流派。他们以世纪末的颓废反抗资本 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暗示隐喻等 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特点:暗示性 朦胧性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 入中国。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 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 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 艺术上的特点。 返回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返回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课后作业
• 1.朗诵诗歌。 • 2.反复阅读《雨巷》,体会象征手法的使 用。回顾高尔基的《海燕》或茅盾的 《白杨礼赞》、艾青的《礁石》、臧克 家的《老马》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文章。 字数4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