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尖子生12月调研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12月大联考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与圆形细胞相比,表面积增大,但体积变小,因此相对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的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正确;血红蛋白呈红色,因此不适合用双缩脲试剂通过显色反应鉴定,B正确;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供能,C错误;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因此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D正确。

2.【答案】 A
【解析】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因此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A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B正确;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照片不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在建构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D正确。

3.【答案】 C
【解析】 Ef-cd基因可能使根细胞膜上NO3-或N
H4+载体数量增加,从而使根系吸收更多的氮素,A正确;N是叶绿素和酶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植物根系吸收的氮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相关酶,B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不能定向培育出含Ef-cd基因的水稻,C错误;Ef-cd基因可以控制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两个性状,因此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D正确。

4.【答案】 A
【解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和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但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青蒿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因此A错误;青蒿素是脂类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因此可以口服,B正确;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都属于直接价值。

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这属于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直接价值,C正确;据题意可知青蒿素可用来治疗疟疾,疟疾的病因是红细胞被疟原虫寄生,又因为青蒿素是脂类,因此可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并杀死疟原虫,D正确。

5.【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氮肥施用量和土壤类型,蚕豆培养的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据图可知,氮肥施用量相同时,透气性土壤更有利于提高蚕豆产量,B错误;氮是组成叶绿素和各种酶的元素,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正确;蚕豆根系只能吸收无机氮肥,当氮肥施用
量超过240kg/hm2后,蚕豆产量会下降,D错误。

6.【答案】 A
【解析】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已知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因此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A错误;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由此可知,鼻咽细胞癌变后,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自噬作用增强,B正确;癌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可被再利用或产生能量,从而对抗营养缺乏造成的不利影响,C正确;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
除、重建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

7.【答案】 B
【解析】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为了培育出矮秆抗倒伏品种,需要将水稻体内的赤霉素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又不能完全没有赤霉素。

因此敲除赤霉素合成酶基因是不可取的,可以降低赤霉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者超表达赤霉素分解酶基因,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②③,A、C、D错误,B正确。

8.【答案】 D
【解析】 大面积单一种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间作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说明害虫A不能吃作物乙,A错误;种植作物乙,相当于减少了害虫A的食物,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使害虫A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错误,C错误;种植作物乙后,作物甲和乙存在竞争关系,作物甲和害虫A存在捕食关系,作物乙的种植抑制了害虫A的繁殖,因此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D正确。

9.【答案】 C
【解析】 水稻幼苗中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根和幼芽,A正确;据图一分析,光照条件下,10-7~10-4mol/L的PAC处理时,水稻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因此PAC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据图一可知,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地上部分相对长度最大,因此光敏色素B突变体减缓了PAC的抑制效果,C错误;据图二可知,野生型水稻在浓度为10-7mol/LPAC的条件下,幼苗主根的长度大于空白对照组,因此10-7mol/L的PAC对野生型水稻幼苗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D正确。

10.【答案】 B
【解析】 在试管Ⅰ中加入丙酮酸,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因此氧气的消耗量较大,A正确;试管Ⅱ中加入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因此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消耗几乎为零,B错误;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试管Ⅰ是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释放能量,试管Ⅲ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因此试管Ⅲ与试管Ⅰ中释放能量的反应阶段不完全相同,C正确;DNP对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会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因此试管Ⅲ中加入适量DNP会减少ATP的合成,D正确。

11.【答案】 D
【解析】 基因型为ccDD的甲种植株,由于缺少C基因不能合成蓝色素,但D基因仍能表达,A错误;在乙植株中,E基因的表达离不开f基因的表达产物f酶的催化,因此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缺少f基因,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B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基因型为EeFf的乙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_F_∶E_ff∶eeF_∶eeff=9∶3∶3∶1,E_ff能合成黄色素,含F基因的植株抑制E基因的表达,只有E_ff的植株表现为黄花,所以白花∶黄花=13∶3,D正确。

12.【答案】 B
【解析】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结构层次,A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因此,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核糖体,B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无法寄生,也就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C正确;疫苗可作为抗原,引发机体发生体液免
疫,从而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13.【答案】 A
【解析】 同一植株的细胞中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只有特定部位能合成激素M,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依题意可知,植株甲为野生型,能产生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植物激素M,植株乙是不能合成植物激素M的突变型植株,能产生生长素,B正确;图2显示,乙的侧芽长度明显比植株甲的长,而植株甲能产生植物激素M、植株乙则不能产生植物激素M,这说明植物激素M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图2显示植株甲、丙都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现象,而植株丙是由野生型甲做根、突变型乙做茎进行嫁接而形成的,据此可推知:植物激素M是根产生的,D正确。

14.【答案】 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育种方法及其原理。

杂交育种是获得隐性纯合子最快捷的方法,A错误;欲对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适合采用多倍体育种,B错误;欲让原品系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适合采用诱变育种,C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欲集中双亲优良性状,适合采用杂交育种,D正确。

15.【答案】 A
【解析】 EHEC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但DNA是遗传物质,DNA初步水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EHEC有拟核,但没有染色体,B错误;EHEC可以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真核生物才具有的分裂方式,C错误;EHEC没有线粒体,因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细胞质基质提供的,D错误。

16.【答案】 A
【解析】 细胞因子能够激活更多的免疫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这说明细胞因子风暴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A错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等可能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更多的水分也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产生严重后果,所以血管含量丰富的器官更容易受到细胞因子风暴所引起的损伤,C正确;抑制过多的免疫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可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D正确。

17.【答案】 C
【解析】 同一个体每个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A错误;胰岛素由核糖体合成,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时,至少脱掉49个水分子,形成两个二硫键的时候,又需要去掉4个H,因此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49×18+4=886,C正确;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时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D错误。

18.【答案】 C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因此噬菌体M与枯草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正确;噬菌体M能与S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从而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

因此推测噬菌体M不能侵染R菌,可能与R菌细胞膜上无受体蛋白T有关,B正确;据图可知,与S菌混合导致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C错误;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因此推测:R菌对噬菌体M抗性的变化,可能与受体蛋白T从S菌转移到R菌有关,D正确。

19.【答案】 C
【解析】 无花果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无花果花序中产卵,以无花果花序为其幼
体唯一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A错误;由题干信息知,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无花果是生产者,榕小蜂是消费者,B错误;携带花粉的榕小蜂进入花序Ⅰ里就很难再
爬出,就有利于其身上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有利于无花果的传粉,利于无花果的繁衍,
C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因此在无花果和榕小蜂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会发生变化,D错误。

20.【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A正确;相同胆盐
浓度下解淀粉芽孢杆菌2
4h的存活率低于3h,B正确;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胆盐溶液中生长会将抗胆盐变异类型选择下来,而不是导致其产生抗胆盐变异,C错误;由图可知,此菌24h存活率
下降速率最快的胆盐浓度为0
.20-0.30之间,3h存活率下降速率最快的胆盐浓度为0.10-0.20之间,D正确。

2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1分) 叶绿素a和叶绿素b(1分)
(2)G 温度过高,气孔大量关闭,CO2
吸收不足(3)减少和增加 减少和减少
【解析】 (1)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在该部位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据甲图可知,由C~G,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有机物一直在积累,因此到G点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在夏季炎热的中午,气温过高,为了防止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太多的水分,植物叶片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导致CO2
吸收量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3)甲图中E点和D点相比较,胞间CO2降低,直接影响暗反应,C3
含量会减少,短期内光反应正常进行,[H]生成量不变,但消耗量减少,最终[H]增加。

乙图中E点和D点相比较,光照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光反应,因此ATP的量会减少,C3还原受抑制,因此C5
会减少。

22.【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1分) 相同(1分)
(2)3 红色∶橙色∶黄色=45∶50∶1 
(3)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13
【解析】 (1)据题意可知,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黄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 bcc。

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结果,子代有黄色果肉的植株,则说明亲代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只有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子代才会出现:红色∶橙色∶黄色=1∶6∶1的比例,因此控制果肉颜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而且子代中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也是AaBbCc,实验一中亲代红色果肉的植株与子代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2)根据实验二子代的比例可知,亲代橙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杂合子,另
外两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有三种可能:
Aabbcc或aaBbcc或aabbCc,若亲代橙色果肉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子代红色果肉的植株基因型为13AABbCc+23
AaBbCc,其自交产生子代中红色果肉植株比例=13×916+23×2764=4596;橙色果肉植株比例=13×716+23×3664=5096
;黄色
果肉植株比例=23×164=196
,即红色∶橙色∶黄色=45∶50∶1。

(3)实验三中亲代橙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亲代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若实验三中橙色亲本的基因型已确定为其中任一种,子代红色果肉植株有4种基因型,子代黄色果肉植株有1种基因型,又因为子代共有18种基因型,因此子代橙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有13种。

23.【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升高 下丘脑 分级 
(2)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②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
尤其影响脑的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出两点即可)(2分)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3)将生理状况相同且发育迟缓的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甲、乙,给甲组小鼠饲喂适量的含该激素的饲料,乙组小鼠饲喂等量的不含该激素的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的发育状况。

若甲组小鼠发育恢复正常,则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若甲组小鼠仍发育迟缓,则该激素是生长激素。

(3分)
【解析】 (1)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维持体温。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婴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代谢水平提高,产热增加,维持体温。

在这个过程中,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②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尤其影响脑的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3)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口服该种激素时,若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能发挥作用,若是生长激素,口服后经过消化道时会被蛋白酶水解,不能发挥作用。

24.【答案】(每空2分,共10分)
(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3)间接 水生植物能够有效阻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水生植物与藻类争夺水体中的N、P等物质,使得藻类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有些植物能够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解析】 (1)某河流中被排放了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蕴含着能量,而且河流中有多种植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生态浮床上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除了用于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能量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2)当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缺氧,水中的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3)利用生物浮床改善水质,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浮床上的水生植物能够有
效阻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水生植物与藻类争夺水体中的N
、P等物质,使得藻类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有些植物能够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25.【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稀释涂布平板(法) 少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分)
(2)5.0×108(2分) 等量的无菌水

3)倒置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灭菌【解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水样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使其均匀生长。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2)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因此3个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50,然后利用公
式计算,即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500.1
)×1000×1000=5.0×108。

要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该在另一个平板上接种等量的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为了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接种过微生物的平板需要倒置。

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进行灭菌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环境。

26.【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PCR 引物、模板DNA(S基因)、dNTP、Taq酶(2分) 引物、dNTP(2分)
(2)BamHⅠ和PstⅠ(
2分) DNA连接酶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3)蛋白质工程
【解析】 (1)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因此可通过PCR技术获得大量的乳糖酶基因。

该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主要有引物、模板DNA(S基因)、dNTP、Taq酶,每一个充当模板的DNA在复
制的时候,都需要消耗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每合成一个子代D
NA都会消耗掉一个引物,而dNTP作为原材料被消耗,由此可见这些物质中会被大量消耗的是引物和dNTP。

(2)据图可知在目的基因内部有EcoRⅠ的酶切位点,可见EcoRⅠ是不能选的。

若选择B
amHⅠ,会发生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和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若选择BamHⅠ和PstⅠ进行双酶切,就会避免出现这两个问题。

将切割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需要DNA连接酶。

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将该乳糖酶第20位和第24位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

因此生产上述高效乳糖酶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蛋白质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