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1-11章知识点总结俱全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f576f56c175f0e7dd13758.png)
网络工程师考试总结1.〔1〕、HFC的根本结构:电视头端〔接受各种信源的电视频道〕、长距离干线〔高质量的同轴电缆〕、放大器、馈线与下引线〔普通的CATV同轴电缆〕组成。
传统有线电视网络重的放大器是单向地从头端传输到用户的模拟信号。
经双向传输改造,双向传输效劳成为可能。
光纤结点通过同轴电缆下引线可以为500-2000个用户效劳。
HFC改善了信号质量,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线路可以使用的带宽甚至高达1GHz拨号上网的速率一般是36.6-56.6kbps;本地公司提供的ISDN的速率是128Kbps;使用ADSL专线上网的速率是1.8Mbps,传输距离不超过5km,使用Cable Modem,通过有线电视宽带接入Int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36Mbps 有线电视网络主要的优点是频带宽、速度快,主要的缺点是存在回传信道干扰,多用户对有限带宽的争用影响接入速率、建设和双向改造的造价高。
〔2〕、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的分类: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是一种专门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设计的,它把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利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将双向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带宽为200Kbps-10M〕和下行信道(带宽最高可达36Mbps)。
分类:从传输方式上分为双向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称式速率为2-4Mbps,最高为10Mbps,非对称式速率为下行30Mbps,上行为500kbps-2.56Mbps.从数据传输方向上可以分为双向和单向。
从同步方式上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交换两类。
同步类似于Ethernet 网,异步交换类似于ATM技术。
从接入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人Cable Modem和宽带多用户Cable Modem 〔具有网桥功能,可以将一个计算机局域网接入〕。
从接口的角度分为外置式〔缺:通过网卡连接计算机〕、内置式和交互式机顶盒三种。
2.802.11定义了使用红外、调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或2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0ce5a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a.png)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5.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及标准6.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二、网络硬件设备1.路由器及其原理和功能2.交换机及其原理和功能3.防火墙及其原理和功能4.网关及其原理和功能5.服务器及其原理和功能6.网络存储设备及其原理和功能三、网络与通信协议1.TCP/IP协议族的概念、体系结构及各层协议2.IPv4和IPv6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DNS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4.HTTP和HTTPS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5.SNMP协议的概念、功能及应用6.RDP协议的概念、功能及应用四、网络安全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目标2.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风险3.网络攻击的类型及防御方法4.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5.网络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五、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原理和分类2.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无线局域网的原理和应用4.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布线方式5.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六、广域网技术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广域网的传输介质和接入技术3.虚拟专用网的原理和应用4.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无线广域网的原理和应用七、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网络加密与解密技术4.网页过滤与防护技术5.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与恢复八、网络性能优化1.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方法2.网络传输性能的调优3.网络的拥塞控制与流量管理4.网络负载均衡与故障恢复5.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九、网络监控与管理1.网络性能的监控与分析2.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网络配置与管理工具的使用4.网络带宽分配与资源管理5.网络故障的疑难解答与排查以上是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复习纲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硬件设备、网络与通信协议、网络安全、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性能优化以及网络监控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b533a84e27d3240c8447ef77.png)
第1章网络及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1.4 接入网技术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重点: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
1969年在美国建成的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在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
千兆乃至万兆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重点: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能过将一个企业或机关的办公电脑及其外部设备联成网络,可以实现在信息共享和公文流传。
(四级)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
![(四级)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022b4633687e21af45a94a.png)
标题:全国计算机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考点总结1——基础知识篇内容:1、广播式网络中,一个节点广播信息,其他节点都可以接收信息,是因为多个节点共享一个信道。
2、宽带城域网在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电信级运营的要求,考虑社会冗余、线路冗余、路由冗余、以及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与自动恢复。
3、弹性分组环(RPR)采用双环结构,顺时针外环,逆时针内环,可以实现“自愈环”功能,结构和FDDI相同,每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
4、光以太网是以分组位单位传输数据,ATM以信元为单位传输数据。
5、xDSL(ADSL、HDSL、RADSL、VDSL),ADSL上行速率为16-64Kbps,下行速率为1.5-8Mbps,最大传输距离为5.5KM。
6、光纤到同轴电缆混合网(HFC),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上行信道载波范围5-42MHz,上行带宽在200kbps-10Mbps,下行信道载波范围450-750MHz,下行带宽在10-36Mbps。
7、802.16无线城域网标准,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8、802.11对CSMA/CD进行了调整,采用CSMA/CA或DCF协议,CSMA/CA利用ACK 信号来避免冲突发生。
9、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提供的管理服务主要有网络性能分析、存储管理、网络状态监控。
10、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web服务、E-mail服务、FTP服务、IP电话服务、网络电视会议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的在线查询服务。
11、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分析和网络工程造价评估。
12、节点数为250-5000个,三层结构来设计,节点数为100-500个,不设计接入层,5-250个不涉及接入层和汇聚层。
13、层次之间的上联带宽与下一级带宽之比一般控制在1:20。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3a877776c66137ef061944.png)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目录操作系统原理 (2)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第二章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6)第三章进程线程模型 (9)第四章并发与同步 (14)第五章内存管理 (18)第六章文件管理 (26)第七章 I/O设备管理 (35)第八章死锁 (40)计算机网络 (42)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 (42)第二章局域网基础 (47)第三章Internet基础 (52)第四章 Internet基本服务 (57)第五章新型网络应用 (64)第六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70)1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位于软件系统的硬件之上,支撑软件之下。
★从计算机应用角度看,操作系统是几乎入入都要使用的系统界面和接口;★而从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角度看,操作系统起着系统软件开发基础和工具的作用;★而在黑客和网络攻击者看来,操作系统是他们要攻破的第一道防线;★从扩展角度看,将操作系统功能分成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构成一个虚拟机。
★在计算机系统中,集中了资源管理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功能的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特征★ 并发性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
①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在同时向前推进。
②从微观上看,在单处理器的环境下,这些同时运行着的程序是交替在中央处理器上运行的。
在多处理器系统的环境中,在处理器一级上,程序是并发执行的。
★ 共享性共享性是指操作系统程序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资源的共享性主要针对:①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所有程序都必须使用的最重要的资源,操作系统必须采用恰当的调度策略,对多个并发程序分配处理器资源。
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
![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e33e9cc0029bd64793e2c4a.png)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1章交换技术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中继交换4、信元交换一、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c58e4ab307e87101f696f6.png)
一、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广域网在结构上分为: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
二、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与信息资源等组成;
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
第一章:网络
一、局域网的分类:
(1)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3)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
通信子网(由通信处理控制机即网络节点,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三、网络网络接入方式: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电话交换网,有线电视网。
1.1.3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
二、局域网:用于将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
三、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1.1.2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提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f6051afc4ffe473368aba6.png)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基本原则宽带城域网的泛指: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的所有网络,它是以宽带光传输为开放平台,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通过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多媒体视频、IP电话、IP接入和各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1.1宽带城域网的结构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三个平台与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城市宽带出口。
网络平台的层次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功能;汇聚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功能;接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
核心交换层的主要功能: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的路由服务。
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汇聚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和交换;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接入层的基本功能: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是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他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它信息服务。
1.2宽带城域网组建的基本原则要组建与成功运营一个宽带城域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能够保证网络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与可扩展性。
宽带城域网的核心是与关键设备一定是电信级的。
可管理性:接入管理、业务管理、网络安全、计费能力、IP地址分配、QoS保证等。
1.3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宽带城域网位于广域网与接入网的交汇处,各种业务和协议都在此汇聚分流和进出核心网,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应用环境复杂。
所以其内部是多种交换技术和业务网络并存,因此我们在设计与组建宽带城域网的同时要注意网络成功组建和运营的关键技术。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点归纳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2bc15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3.png)
全国计算机四级⽹络⼯程师考点归纳操作系统知识点归纳第⼀章操作系统概论1.2.3.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集中了两类主要的功能: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执⾏4.所谓的共享性:在⼀定策略下,按照不同资源类型共同占有使⽤。
5.操作系统研究观点:软件、资源管理、进程、虚拟器、服务提供者的观点6.批处理系统优点:吞吐量⼤、CPU资源利⽤率⾼、周转时间短,不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缺点:缺乏交互性7.微内核(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特点:可靠、灵活、适合分布式处理@重点多选8.没有⼯业操作系统9.中央处理单元是共享设备,可以被抢占。
打印机,扫描仪,磁带机是独占设备,⽆法被抢占,但是可以共享。
10.实时系统的设计⽬标:满⾜截⽌时间的要求,满⾜可靠性要求。
第⼆章操作系统运⾏机制1.中断源:引起中断的那些事件2.中断请求:中断控制器向中央处理器发送信号3.中断的作⽤:发挥处理器使⽤效率、提⾼系统实时能⼒4.中断:时钟中断、I/O中断、控制台中断、硬件故障中断@重点多选5.异常(不是中断):程序性中断(算术溢出、被零除、缺页)、访管指令异常@重点多选6.系统调⽤:能够动态请求和释放系统资源7.系统/⼀般过程调⽤区别:⼀般过程调⽤的调⽤与被调⽤程序运⾏在相同的状态,不涉及系统状态的转换;系统调⽤的调⽤程序在⽤户态,被调⽤程序在系统态,需要通过软中断(陷⼊机制)实现⽤户态到核⼼态的转化。
⼆者都可以嵌套调⽤@重点单选8.参数传递:陷⼊指令⾃带参数、通⽤寄存器、堆栈区9.⽤户可见寄存器:数据/地址/条件码寄存器第三章进程线程模型1.顺序执⾏(独占CPU)特点:顺序性、封闭性、确定性、可再现性2.多道程序设计环境特点:独⽴性、随机性、资源共享性3.并发执⾏特点:相互制约、不再⼀⼀对应、不可再现4.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分为系统进程和⽤户进程5.运⾏->就绪:时间⽚⽤完、程序执⾏结束、被调度程序抢占6.运⾏->等待:等待某事件发⽣7.等待->就绪:等待的事件已发⽣8.阻塞状态(Blocked)挂起状态(Suspend)9.PCB:调度信息(进程名、进程号、优先级、当前状态、指针)、现场信息:(程序状态字、时钟、界地址寄存器、页表地址和长度)、不存放进程页表和动态链接库@重点多选10.PCB组织⽅式:线性、索引、链接11.单核max min运⾏ 1 0就绪n -10等待n 012.进程控制通过原语来实现状态转换13.进程创建:系统初始化、被调⽤的进程创建系统调⽤、创建新进程、批处理作业初始化、⽤户登录时14.fork函数的使⽤:调⽤⼀次则⼀分为⼆,⽗⼦进程(两次则为4,三次为8)15.线程:⽤户级、内核级、混合实现⽅式16.线程表:程序计数器、堆栈指针、寄存器、状态17.Pthread_join(等待⼀个特定的线程退出)Pthread_yield(释放CPU来运⾏另外⼀个线程)18.Pthread_creat()创建线程,四个参数,1.线程标识符地址2.设置线程属性3.线程⼊⼝函数的起始地址4.⼊⼝函数的参数。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063574c850ad02de8041e0.png)
第一章:网络系统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 局域网提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3.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4. 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5. 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分为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负责数据通信处理)6.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7. 资源子网(计算机系统,终端,外网设备、软件信息资源): 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提供网络资源与服务8.通信子网(通信处理控制机—即网络节点,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网络接入(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电话交换网,有线电视网)9. 广域网投资大管理困难,由电信运营商组建维护,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高服务质量的宽带核心交换技术,用户接入技术由城域网承担。
广域网典型网络类型和技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DDN,x.25 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异步传输网,GE千兆以太网和10GE光以太网)交换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10.城域网概念: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宽带光传输网络为开放平台,以TCPIP 协议为基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推广导致广域网主干线路带宽扩展11.城域网分为核心交换层(高速数据交换),边缘汇聚层(路由与流量汇聚),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12.层次结构优点:层次定位清楚,接口开放,标准规范,便于组建管理13.核心层基本功能:(设计重点: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 连接汇聚层,为其提供高速分组转发,提供高速安全QoS 保障的传输环境;实现主干网络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 数据出口;提供用户访问INTERNET 需要的路由服务;14. 汇聚层基本功能:汇聚接入层用户流量,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 优先管理,安全控制,IP 地址转换,流量整形;把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路由处理;15. 组建运营宽带城域网原则: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扩展性16.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关键技术:带宽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与计费,IP 地址分配与地址转换,网络安全17.宽带城域网在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电信级运营要求(考虑设备冗余,线路冗余以及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与自我恢复)18. 服务质量QoS 技术:资源预留,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记转换19.管理带宽城域网3 种基本方案: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带外网络管理带内:利用传统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或公共交换电话网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纲、知识点、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纲、知识点、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c0ef99ed630b1c59eeb5e5.png)
第一章考试要点一、计算机的发展自从1946年2月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鼻祖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以后,短短50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学术界经常使用器件(硬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史,如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7~1957),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目前提出了所谓的第五代(或新一代)计算机。
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1946~1957)为电子管计算机时期。
计算机的元器件主要由电子管(vacuum tube)组成。
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
如ENIAC 占地170m 2 ,重达30t,功耗为140kW,有180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计算。
这一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尖端技术领域。
除了ENIAC以外,1945年左右,冯?诺依曼等人在研制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时,提出了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概念,奠定了以后计算机发展的基石。
IBM公司1954年12月推出的IBM650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1958~1964)为晶体管计算机时期。
自从1947年晶体管(transistor)在贝尔实验室诞生后,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电子革命。
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的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也使计算机在科研、商业等领域内广泛地被应用。
第二代计算机不仅采用了晶体管器件,而且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与此同时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代表主要有DEC公司1957年推出的PDP-I、IBM公司于1962年推出的7094以及CDC公司1964年研制成功的CDC6600。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1bc7f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2.png)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yjbys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ATM网1、ATM协议参考模型用户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
控制面: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管理面:负责网络维护和完成运行功能。
面管理:执行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
层管理:处理的运行和维护功能。
物理层:主要是传输信息;ATM层:主要完成交换、路由及多路复用;ATM适配层AAL:主要负责与较高层信息的匹配。
(1)、物理层:由两个子层组成,物理介质子层和传输汇聚子层。
物理介质子层支持纯粹与介质有关的位功能。
传输汇聚子层把ATM信元流转换成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位,如把帧匹配成在传输系统中所用的格式(SDH、PDH、基于信元的格式)、信元定界等功能。
(2)、ATM层:基本功能是负责生成信元,它不管载体的内容,且与服务无关。
主要功能有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解、信元VPI、VCI的转换,信元头的产生和去除,流控。
(3)、ATM适配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段和重组子层(SAR),把高一层的信息单位分段成ATM信元,或者把ATM信元重组成高一层的信息单位;汇聚子层(CS)与服务有关,可以完成的功能有信报标识和时钟恢复等。
信元类型(1)空信元(物理层):为了使信元流的速率与传输系统可用的有效负载容量相匹配而在物理层插入或除去的信元。
(2)有效信元:没有头差错的信元或已经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过的信元。
(3)无效信元(物理层):有头差错且尚未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的信元。
(4)指定的信元(ATM层):使用ATM层服务为应用提供服务的信元。
(5)非指定的信元(ATM层):尚未指定的信元2、ATM层信元结构:字节是按递增顺序发送,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字节中的位是按递减顺序发送,从第8位开始。
GFC总流控;PT有效载荷类型,;CLP信元丢失优先权;HEC信元头差错控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部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2e6240b90c69ec3d5bb756f.png)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网络技术基础1.1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自组网Ad hoc ,无线传感网WSN ,无线网状网 WMN ,蓝牙技术Bluetooth 。
操作系统:面向任务型通用型:变形级系统,基础级系统。
常见Linux 发行版主要包括:Red Hat ,Mandrake ,Slackware ,SUSE ,TurboLinux ,Debian ,Caldera , Ubuntu ,蓝点,红旗Linux 等。
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3)互联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
网络拓扑: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总线型,树形,环型,无线与卫星通信型。
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树形拓扑网状拓扑1.3分组交换与包交换数据报方式:传输前不需要建立线路连接虚电路方式需要预先建立一条逻辑链接的虚电路 1.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ISO/OSI 参考模型: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同一结点内部的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来通信。
每 层使用其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1)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输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以帧作为单位的传输数据,并采用差错控制 与流量控制,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3)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网络层需要实现路由选择、 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4)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以便透明地传输报文。
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之 一。
(5)会话层:主要用于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且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6)表示层:处理在不同通信系统中交换的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 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完整版)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63166e48d7c1c708a1450a.png)
目录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第11章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记总结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21ea2b5901020207409ce9.png)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记总结第一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A)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9)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10)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1)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2计算机网络分类(1)网络分类方式: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b. 按拓补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1)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整理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df22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分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特点和区别。
2.OSI参考模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TCP/IP协议族:了解TCP/IP协议族的组成,包括TCP、IP、UDP、ICMP、ARP等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4.IP地址和子网划分: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方式,了解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5.网络拓扑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网络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网络技术1.路由器和交换机: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功能,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2.VLAN技术:了解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和原理,掌握VLAN的实现方法和配置管理技术。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概念和作用,掌握NAT的实现方法和配置管理技术。
4.VPN技术:了解虚拟专用网(VPN)的概念和原理,掌握VPN的实现方法和配置管理技术。
5.DHCP和DNS:了解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的原理和功能,掌握DHCP和DNS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三、网络设备1.以太网: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标准,掌握以太网的速率和接口类型。
2.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包括IP地址配置、路由配置、ACL配置等。
3.网络传输介质:了解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等的特点和应用。
4.无线网络技术:了解无线局域网(WLAN)的原理和技术,掌握无线网络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四、网络安全1.防火墙:了解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掌握防火墙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2.网络攻击与防范:了解网络攻击的种类和特点,包括DDoS攻击、SQL注入、XSS攻击等,掌握防范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技术。
四级网络工程师个人笔记
![四级网络工程师个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470d5ef46527d3240ce0d3.png)
第一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局域网(LAN)特点(1)从应用角度来看适用于机关、校园、工厂等有限的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提供高数据传输速度(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2)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看局域网可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3)从使用的传输介质类型来看局域网又可分为有限介质的有限局域网和使用无限通信信道的无限局域网。
2、城域网(MAN)城域网是城市区域网络的简称。
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设计目标是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和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需求。
3、广域网(WAN)广域网又称远程网。
覆盖范围可以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覆盖到几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是横跨几个州,形成国际性的远程计算机网络。
实训任务一: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一、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二、网络平台的层次结构三、核心交换层、边缘汇聚层与用户接入层的主要功能1.核心交换层(交换层):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功能2.边缘汇聚层(汇聚层):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功能3.用户接入层(接入层):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1.22 核心交换层的基本功能:1.交换层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高速、安全与具有QoS 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2.核心层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 数据出口3.核心层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 所需要的路由服务1.23 汇聚层的基本功能:1.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和交换2.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 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 地址转发、流量整形等处理3.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1.24 城域网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降低网络造价的前提下,系统能够满足当前的数据交换量、接入的用户数与业务类型的要求,并且有可扩展的能力并且有可扩展的能力1.25 组建、成功运营一个宽带城域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保证网络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扩展性1.26 管理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1.带宽管理:提供无堵塞、高质量的传输能力2.服务质量QoS:保证服务质量的主要技术: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3.网络管理三个基本方案: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和带外管理(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 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称为“带外”)4.用户管理包括用户认证与接入管理、计费管理5.多业务接入:接入业务可以使用低速专线、帧中继、局域网接入、企业VPN、IP 电话、视频点播等6.统计与计费: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最简单的是利用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管理信息库(MIB)来实现7.IP 地址的分配与地址转换8.网络安全: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管理方面涉及安全管理规范的制订、执行和监督1.27 带内网络管理是利用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对网络进行数据配置,一般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1.28 带外网络管理是利用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网络数据,产生告警信息,显示网络拓扑,分析各类通信数据,供网络管理人员了解、维护网络设备与系统运行状态,一般对汇聚层以上采用带外管理1.29 用于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与方案主要有三类:基于SDH 的城域网方案、基于10GE 的城域网方案与基于ATM 的城域网方案1.30 以SDH 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成为电信运营商组建宽带城域网的一个基本选择,SDH 的发展趋势是支持IP 和Ethernet 业务的接入,并不断融合ATM 和路由交换功能,构成以SDH 为基础的多业务网络平台1.3110Gbps 光以太网的技术优势:1.组建同样规模的宽带城域网,光以太网的造价是SONET 的1/5,ATM 的1/10 是2.以太网能够覆盖从宽带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各种需求,因此它有潜在优势3.以太宽带城域网的各个层次能够使用统一技术,所以网络在设计、组建、运行、管理和人员培训都很方便、有效1.31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是一种用于直接在光纤上告诉传输IP 分组的传输技术,工作基于动态分组传输(Dynamic Packet Transport,DPT)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宽带利用率高2.公平性好3.快速保护和恢复能力好4.保证服务质量1.32 接入网技术解决的是最终用户接入地区性网络的问题1.33 Internet 接入服务被我国信息产业部归为“电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它主要有两种应用:1.为Internet 内容供应商(ICP)提供Internet 接入服务2.为普通上网用户提供Internet 接入服务1.34 接入网的技术主要分为五类:地面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地面广播网实训任务二:宽带城域网组建的原则核心交换层的基本功能:1.交换层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高速、安全与具有QoS 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2.核心层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 数据出口3.核心层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 所需要的路由服务1.23 汇聚层的基本功能:1.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和交换2.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 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 地址转发、流量整形等处理3.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实训任务三: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实训任务四: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案实训任务五:网络接入技术与方法第二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网络运行环境网络运行环境指保障网络系统安全、可靠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基本设备与设备条件。
计算机四级网络知识点
![计算机四级网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4858cfda38376baf1fae29.png)
网络需求详细分析:(网络总体需求设计;结构化布线需求设计;网络可用性与 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网络工程造价分析)
结点 2-250 可不设计接入层和汇聚层
结点 100-500 可不设计接入层
结点 250-5000 一般需要 3 层结构设计
核心层网络一般承担整个网络流量的 40%-60%
光以太网由多种实现形式,最重要的有 10GE 技术和弹性分组环技术
弹性分组环(RPR):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 IP 分组的传输技术 标准:IEEE802.17
目前城域网主要拓扑结构:环形结构;核心层有 3—10 个结点的城域网使用环形结构可以简化光纤配置功能:简化光纤配置;解决网络保护机制与带宽共享问题;提供点到多点业务
第一章:网络系统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
交换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
城域网概念: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宽带光传输网络为开放平台,以 TCPIP 协议为基础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推广导致广域网主干线路带宽扩展
城域网分为核心交换层(高速数据交换),边缘汇聚层(路由与流量汇聚),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
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分为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 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负责数据通信处理)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计算机系统,终端,外网设备以及软件信息资源;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提供网络资源与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提示:宽带城域网建设最大的风险是基 本技术方案的选择,一般有三类选择:基于SDH 的城域网方案、基于10Ge的城域网方案和基于 RPR的城域网方案。
1.4 接入网技术
1.4.1 接入网技术概况 1.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与接入服务的界定 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是指交换局到 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它的主干系统为 传统的电缆和光缆,一般长数千米;配线系统也 可能是电缆和光缆,其长度一般几百米,而引入 线通常长几米到几十米。它是泛指用户网络接口 (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间实现传送承载 功能的实体网络。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 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 获得话音、租用线业务、数据多媒体、有线电视 等综合业务。
2.接入技术与“数字会聚”、“三网融合” 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高 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 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 信业务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 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 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重点提示:作为用户接入钢的主要有三类: 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广播电视网。数字化 使这三种网络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造成了 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等产业的会聚,出现了 经营业务相互融合,进而促进这些产业的重时, 同时开辟大量新的信息服务市场,即现了所谓的 “三网融合”与“数字会聚”。
6.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主要可以使用红外线、扩展频谱和 窄带微波技术三种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分为两 个研究方向,一是由面向数据通信的计算机局域 风发展而来的,采用的是无连接协议,即IEEE 801.11标准;另一个是致力于面向语音蜂窝电话, 采用的是基于连接的协议,即HiperLAN-2标准。 ※重点提示:应用是局域网技术发展真正的动 力,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企 业、机关、学校和信息管理与服务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1.3.3 宽带城域网设计方案
1.基于SDH的城域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 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 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 网络。SDH的核心就是应用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就是一条光纤信道上传输多条信号,SDH网络是 ATM,DDN等中继网络服务的承载网。
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利用internet技术,与教育资源相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教学方式。E-Learning即 是指通过internet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 学的活动 。 5.娱乐与消遣 网络给我们带了新的丰富多彩的娱乐和消遣方式, 如网上聊天、在线点播、新闻浏览以及现在最流 行的网络在线游戏等。
1.4.2 接入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与分类
1.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 (1)用户口功能(UPF) (2)业务口功能(SPF) (3)核心功能(CF) (4)传送功能(TF) (5)AN系统管理功能(SMF) 2.接入网的特点 (1)主要完成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不具备 交换功能。
(2)提供开放的V5标准接口 (3)光纤化程度高 (4)能提供各种综合业务,接入网除接入交换业务 外,还可接入数据业务、视像业务以及租用线业 务等。 (5)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6)组网能力强 (7)可采用HDSL、ADSL、有源或无源光网络、 HFC和无线网等多种接入技术。 (8)接入网可独立于交换机进行升级 (9)接入网提供了功能较为全面的网管系统
图1-4 宽带城域网的总体结构
(2)边缘汇聚层 也称汇聚层,它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 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 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3)用户接入层 也称接入层,它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一个层面, 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它为广大的用 户提供10/100M的高速接入。它称为网络的“最 后一公里”。 3.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及其原则 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扩展性 ※重点提示:要组建与成功运营一个宽带城域 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能够保证网络的 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与可扩展性。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
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 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 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1969年在美 国 建 成 的 ARPAnet 是 这 一 阶 段 的 代 表 。 在 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 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1.2.2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Network)
1.FDDI技术 FDDI 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0Mbps,采用单环和双环两种拓扑结构。 2.城域网的业务特点 (1) 传输速率高 (2) 用户投入少,接入简单 (3) 技术先进、安全
3.城域网的主要用途及其适用范围 (1) 高速上网 (2) 互动游戏 (3) VOD视频点播与网络电视 (4) 远程医疗、会议、教育 (5) 远程监控 (6) 家庭证券交易系统 (7) 智能设区 (8) 带宽及管道出租业务
图1-2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二级子网结构
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2.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 发展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公司、企业、政府部 门及至住宅小区内的计算机机都在通过LAN 连接 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数据通信的 目的。 1. IEEE 802 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主要有 如下12 种。
1.3.1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与设计 1.宽带城域网的结构 宽带城域网的总体结构是由网络平台、业务平 台、管理平台与城市宽带出口等部分组成。从逻 辑上分,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平台又包含了核心交 换层、边缘汇聚层与用户接入层三部分。 2.宽带城域网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 (1)核心交换层 核心交换层为整个网络提供一个高速,宽带的 中心连接,并能提供所有城域网出去Internet所需 要的路由服务。
图1-6 成长中的万兆以太网
3.基于PRP的城域网 弹性分组环技术是一种在环形结构上优化数据 业务传送的新型MAC层协议,能够适应多种物理层 (如SDH、以太网、DWDM等),可有效地传送数 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类型。
图1-7 基于RPR的城域网应用实例
RPR技术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支持50ms的快速保护 (2)实现灵活的环路带宽管理 (3)支持环路带宽的公平分配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 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 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 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千兆乃至万兆 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 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 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第1章 网络及其系统设计
本章要点: 1.1 网络的基本概念 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 1.4 接入网技术
1.1 网络的基本概念
1.1.1 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 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 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 享的系统。 ※重点提示: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 了实现资源共享。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 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 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LLC能够提供以下三种服务 (1)无确认无连接的服务 (2)面向连接方式的服务 (3)有确认有连接的服务 根据介质访问控制的方式,可以将MAC分为以下三 种方式: (1)循环式:每个站轮流得到发送机会,如果一段 时间内有许多站发送数据,则方式很有效,如果 只有很少站发数据,则该方式开销太大。 (2)预约式:将传输介质的使用时间划分为时间糟, 而预约管理可以是集中控制,也可以分布控制。
2.基于10GE的城域网 1999 底成立了IEE802.3ae 工作组进行万兆以 太网技术(10Gb/s)的研究,2002 年正式发布 802.3ae 10GE 标准。21世纪初,提出了光以太网 的概念,它的技术核心是: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 源和以太网的成熟与易用为运营商建造新一代的宽 带城域接入网。光以太网技术用于建设宽带城域网, 必须满足对城域网的几个基本要求: (1)高可靠性 (2)可提供服务等级协议(SLA) (3)高可扩展性 (4)用户管理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 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 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 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 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
图1-1 点到点网络与广播式网络
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3)竞争式:不对各个工作站的发送权限进行控制, 而是自由竞争,它适合于分布式控制,优点在于 简单,轻负载下效率高,重负载时效率下降得很 快。
2.CSMA/CD协议 CSMA/CD即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它的基本原理是:每个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 在每个站要发送数据之前,都会检测信道是否空 闲,如果空闲则发送,否则就等待;在发送出信 息后,则对冲突进行检测,当发现冲突时,则取 消发送。载波侦听主要是指网络中的各个站点都 具备一种对总线上所传输的信号或载波进行监测 的功能,其策略即是“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 信道忙时,继续监听”。冲突检测是指一种检测 或识别冲突的机制,这是实现冲突退避的前提。
1.3.2 宽带城域网的管理与运营
宽带城域网位于广域网与接入网的交汇处,各 种业务和协议都在此汇聚分流和进出核心网,直 接面对终端用户,应用环境复杂。所以其内部是 多种交换技术和业务网络并存,因此我们在设计 与组建宽带城域网的同时要注意网络成功组建和 运营的关键技术。宽带城域网管理与运营的关键 技术包括:带宽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 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与计费、IP地址的 分配与地址转换以及网络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