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先队工作活动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少先队工作活动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其中的纽带。

小学时期具有很多的发展可能性,个人的许多心理品质也是在这个时期培植起来的。

目前情况下,我们有很多的队员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队员们的亲密者、指导者的辅导员,我们更应该通过在工作活动中渗透灌输心理健康教育,促使队员们不断完善自我心理人格,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

【关键字】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辅导员所重视,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少先队应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少先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少先队活动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渗透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中,为给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懈地努力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少先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说过:“儿童通过积极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心理。

”目前我们当
代的少先队员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少先队活动中,可以更有效、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各种个性品质的培养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也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实施新课程理念,构建儿童的优秀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队员们实际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少先队活动中去,可以有效地填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具备,但心理健康教育还得有效、有序的开展的缺陷。

三、如何在少先队工作活动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
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利用少先队阵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少先队宣传阵地多,而且大部分是由队员自己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如队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传达的是队员的心声,队员乐意收看、收听,在平等的条件下,更愿意接受。

如此可在这些阵地中开辟一些专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对自我的认识、学习心理辅导、我与别人的关系、困难面前、诚实与虚伪等。

有时遇到特殊情况,
还可以出专刊,如考试前后的考试指导,或校园内热点、焦点的指导。

一些队员在收集、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就受到了教育,全体队员经过强大的舆论宣传,更使队员了解自我、相信自我,懂得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懂得调节好心理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形成健全的人格。

(2)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各中队开设特色心理协调组织
展现各中队的特色,可刊登出生活中帮助队员解决学习,交往中的问题,可利用实际场地,开辟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如:“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少先队小干部”等。

各中队还可成立特色心理协调小组,为了能照顾到每一个队员,可自设主题,自设解决问题。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

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但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任何一种进入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都不能收到实效。

2、通过少先队的活动尝试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队员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不单单讲求思想性,注重道德思想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队员的心理因素和人格的培养。

因此,在少先队活动中,要让队员们在体验多种感觉,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力量、同伴的关爱等等,从而培养队员们健全的心理。

活动对队员来说易于接受、乐于参加,因此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形式。

辅导员可以设计巧妙的游戏、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对队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心理熏陶。

(1)培养队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队员间的人际关系是相互交流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前提。

少先队活动是一种全员参与,涉及面较广的且队员们感兴趣的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队员们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还能为不合群的、孤立的队员与他人多接触多交流提供机会,使对立的队员友好,促进队员间的良好关系。

如在对活动中进行“我们是一家”、“我们大家手拉手”、“万人签名卡”等活动,使队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感受集体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建立良好的人及关系。

在主题队会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寓心育于活动之中。

(2)抓住契机,抓住节日强化心理教育活动培养队员良好的情感
现在的少先队员,生活条件优越,很容易出现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得关心他人等问题。

因此,利用少先队组织,让队员们在活动中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懂得团结。

抓住教育契机,抓住教育节日强
化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队员良好的情感。

如:开学之时为队员们点亮明亮的火花;评选干部之时,培养队员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格;在母亲节、父亲节之际,让学生从内心感到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管子,从而懂得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在“红领巾心向党”活动中,通过学生唱红歌、诵红色箴言、绘制子作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感恩母校”活动中,分享真情,在情感上互相感染,互相帮助,在心理上得到触动。

四、总结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少先队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心育德,以德养心,融为一体,共同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