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南希阅读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南希阅读顺序
精神分析的理论其实有些佶屈聱牙,有时候配上拗口别扭的翻译,读起来的感觉完全是打开书:“哦,马冬梅”,读到下一页:“上一页说的是啥?什么梅?”,再翻过两页:“前面是在说啥,一剪梅吗?”——看了,但近似于没有看;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读不懂了。
一、入门
1、心理动力学疗法
毫不夸张地说,真的是我读过的书里把动力学讲得最简单易懂的一本,读完大概能对动力学的整体框架及治疗过程,以及过程中会涉及到的概念有一个大概的理解。
其实我是在已经研究动力学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读的这,初读时非常惊讶,“怎么会有本动力学的书写得这么好懂!”,一扫我对动力学“全都非常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
但是我有些老师不是很喜欢这一本,因为觉得它过于简单直白以至于像一本说明书,“像是在用认知行为的方式解剖精神分析”——毕竟精神分析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那些语言难以表达的、人和人相处的时时刻刻里那些微妙的情感流动,所以讲得太过明白自然会失去这部分的精气神,就像你不能把鱼捞到案板上来理解鱼是如何在水里游动的。
但我是觉得在连“鱼是什么”都还完全没有概念的时候,一本明明白白告诉你这
是鱼尾巴这是鱼骨头的书也非常有必要,至少你脑海中会有个关于“鱼”的大致印象了。
而且这有些翻译怪怪的,比如我记得是把“working through”翻译成了“工作到底”,但是国内更习惯的表达是“修通”,类似这样的翻译还有好几处。
2、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是指运用某种理论来理解来访者并对来访者形成一套假设的过程,这会帮助你在了解了动力学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它们要如何有组织有结构地去运用,而且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和全面的框架和操作指南,几乎是手把手在教学了。
二、基础
读完上面两本之后,脑海中朦朦胧胧的关于精神分析的概念应该会稍微成型一点,并且对于精神分析是什么、精神分析在做些什么、精神分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读一些更贴近精神分析本来面貌的书籍啦。
3、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
真正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一,就像豆瓣短评里所说:
短小精悍,能把心理动力学的精髓浓缩在两百多页的书里,真挺厉害的。
4、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整的阅读体验和上一本很像,所以评价也差不多,简约、流畅、清晰。
这本更偏长程一点,所以对于咨询过程的咨访互动中实实在在会发生的情况有更多的论述,还有很多对新手非常友好的“你可以怎么做/不可以怎么做”的指导。
三、进阶
读完前面的书,现在你应该对于精神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欢迎来到更丰沛、也更迷人的精神分析世界~
5、精神分析入门
其实有点犹豫要不要放这本,因为它的翻译拗口得让我实在没办法将其归为“好读”那一类……不过考虑到它的出版年份,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这言简意赅地论述了古典精神分析,读完后会对古典精神分析以及相关的潜意识啦、内驱力啦、三我的心理结构啦之类的名词有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可以把这本作为理解后续其他流派及其演变的基础。
6、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比较正经的介绍:关于精神分析流派的入门读物,全面梳理并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并且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
写得非常非常优美的一本,原文质量和翻译质量都绝佳。
精神分析流派繁杂,不乏晦涩难懂的分支,但这在保持内容流畅易懂的同时,还能保持语言的优美动人,那就很难得了。
而且精神分析的理论在各个年代都由于不同的原因而遭人诟病,所以似乎不管是它的反对者或是拥趸者都不能中立客观地描述它,但这在描述跨越两百多年的精神分析发展史时始终保持了冷静、克制、得体,读来像是一位仆仆的旅人,在向你回顾这些年间的变化及收获。
有时甚至是会有几分感动的。
7、星际漫游:当代精神分析指南
评分不太高,但我个人挺喜欢的一本。
是两位分析师以对话的形式在谈论精神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它的意义可能不在于去教授读者某些知识,而是激发读者可以自己去思考“我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我有没有我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精神分析,理解我的生活?”
精神分析没有固定的模样,它并不老套也不古旧,它可以是轻盈的、好玩的,也可以是不停流动、激发火花的。
同样,如果对于精神分析没有一定的了解,那很大概率看不懂。
四、实操
现在,你脑海中对于精神分析的全貌应该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并且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偏好和理解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看,怎么把这些理论和知识用到临床实践中。
、Nancy精神分析三部曲
一些小瑕疵是,第一名里的“case formulation”翻译成了“案例解析”,但国内更常用的说法是“个案概念化”;以及个人觉得三本的阅读顺序按“治疗-诊断-案例解析“会更好。
(后两本其实顺序调换也可以,不过《治疗》是在讲一些框架和基础的内容,可以先看。
)
9、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导论
参加培训时的一本阅读材料,只读过其中一些章节,所以没有特别整体的印象。
在读过的章节中,印象深刻的是移情反移情章节写得特别好,属于那种可以帮助读者整合临床工作和督导研究中许多经验碎片的章节,读完感觉非常圆融完整。
10、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同样是参加培训时的一本阅读材料,也只读过其中一些章节,凑个整数所以放到了这里。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Greenson 好像是第一个提出“工作联盟”这个概念的人,看他关于这部分的论述会觉得很温暖: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拯救”来访者,而是
去任他们本身有力量的那个部分,并与之结盟,共同前行。
视角的转换就会带来非常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