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复习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复习特训
第1题【单选题】
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物质的转化或流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HCl、NaOH、NaCl
B、KNO3、NaCl、FeCl3
C、NaOH、Na 2CO3、NaCl
D、CuSO4、H2SO4、NaCl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两种途径制铜:(1)CuO CuSO4Cu (2)Zn H2Cu
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完全,要制得等质量的铜,两个途径相比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等质量的Zn、H2SO4、CuO
B、消耗的只有CuO质量相同
C、过程中产生的ZnSO4质量相同
D、所有反应类型都相同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O2
B、CaCO3→Ca(OH)2
C、Fe2O3→Fe
D、Cu2(OH)2CO3→CuCl2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答案】:
第8题【单选题】
在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D、光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乙是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
C、图丙是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D、图丁是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是( )
①X+酸→盐+水②X+水→碱<!--{cke_protected}{C}%3C!%2D%2DE1%2D%2D%3E-->
A、CaO
B、Fe2O3
C、CO2
D、CuO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

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C、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少
D、a至d段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小刚在复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列出了以下物质:C、H2、O2、Fe、CO、CO2、CuO、CaCO3、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他发现上述物质中,有些物质能与其他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例如:CuO与C、H2、CO、稀盐酸都能反应。

请你仿照示例填写表内空格。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右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

请回答:
“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

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

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______或______。

如:Fe+S______
2Fe+3C12______
3Fe+2O2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

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______(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______(填名称)。

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______反应而消耗。

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称取0.85克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A和0.11克沉淀B;
②将滤液A等分成2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混合物D;
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A气体溶于水的缘故。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①SO2+H2O=H2SO3②2H2SO3+O2=2H2SO4③2NO+O2=2NO2(快速)
④3NO2+H2O=2HNO3+NO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______种。

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______(写化学式)物质形式存在。

【答案】: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
B物质是______。

A与B的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20题【解答题】
上表中m 的数值是______;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__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
【解析】:
第21题【实验探究题】
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 A 中的固体选用CuO,B 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出现______现象,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答案】:
【解析】:
第22题【实验探究题】
某科学小组同学为探究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进行甲实验是为了______。

通过实验发现a、b表面均有金属析出,而c表面没有变化,由此某同学得出了“a的活动性b强”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______。

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小组同学利用已有试剂增加一组实验丁,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c,请在丁图中补充填写相应的试剂名称。

【答案】:
【解析】:
第23题【实验探究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试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4题【实验探究题】
【答案】:
【解析】:
第25题【实验探究题】
“碳捕捉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