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地区热岛效应调查报告-淮南二十六中
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安徽省气温序列的影响
![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安徽省气温序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82f0efbf90f76c660371a07.png)
Isi t o m sh r h s s C iee a e f S i cs B iig 10 2 nt ue fAt op ei P yi , hnsAc dmyo ce e , e n 0 0 9 t c c n j 4 Ke aoaoyo mop ei S i .s n ael e moeS nigo h i rvne yL b rtr fAt sh rc ce : d S t i ne a l t Re t esn fAn u o ic ,He e 2 0 3 P fi 301
Ab ta t src
U sn h a a o 1 we t e t to so h i r v n e h h r c e it s o e e a u e s re r i g t ed t f8 a h rs a i n f An u o i c .t e c a a trs i ft mp r t r e iswe e P c
中 图分 类 号 P 6 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9 8 ( 0 1 0 0 7, O 0 6— 5 5 2 1 ) 6— 7 c 一1
第四章 跨学科实践: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跨学科实践: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ae1d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9.png)
课程导入
“热岛效应”是由于某一 区域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 空气对流等因素发生改变, 进而引起该区域的气温比周 围气温高的现象。
课程讲授
活动主题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一个区域内的建筑群密集程度、空气对流状况、植被开发、水 系建设,工厂生产、空调的使用、交通运输等,都会影响该地区的 气温。你所在地区夏天的“热岛效应”明显吗?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热岛效应”?
④推广绿色交通: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 动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降低城市温度。
课程讲授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方案制定与实施
(3)根据分析的原因,对当地建筑设计规划、工厂附近绿化、水系建 设、公共场所与家庭空调温度设置以及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等,提出 缓解“热岛效应”的设想与措施。 ⑤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建设湿地和水景公园,通过
课程讲授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方案制定与实施
同几位与你住得较近的同学组成调查小组,开展以下调查研究活动:
(1)通过查阅近几年你们所在地区 夏天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夏天 是否表现出“热岛效应”以及当 地“热岛效应”的严重程度。
课程讲授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方案制定与实施
(2)在水泥地面的广场上、车辆 穿梭的马路旁、生产繁忙的工 厂周围、树荫绿地上与河流湖 泊附近等地测量温度(测量时需 注意安全),比较这些区域的温度 差别,结合所学知识,分习
2. 如图所示为“ 热岛 效应”的示意图,它表示城市的平均气温 比周围乡村要 高 (高/低)一些。
水的蒸发和冷却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研究性学习:关于热岛效应调查
![研究性学习:关于热岛效应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1464a02631126edb6f1a1085.png)
• 不可否认,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 学不到的知识,发展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了 能力,陶冶了情操。我们的调研能力和总结概括 能力得到了提升。 •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立,也使我们懂得了团 队精神。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学会 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帮助他人就是快乐 自己。我们的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地投入工作, 争取把自己的一份做好。 我们小组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参与“研 究性学习”课程。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轻松与兴 趣中收获知识。
热岛效应的危害
•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 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 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 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 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 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 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 健康甚至生命。表现在: • 一方面,大量污染物在热岛中心聚集,浓度 剧增,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道粘膜,轻者引起咳 嗽流涕,重者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患慢 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还会引 发心脏病,死亡率高,如英国伦敦在1952年12月 份,因为这个原因死亡4000余人。 •
什么是热岛效应?
• 中文名称:
– 城市热岛效应
• 英文名称:
– urban heat island
• 定义:
–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 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 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 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 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 围递减。
北京热岛效应现状
分析北京的热岛效应
北京市位于平原中部,三面环山。由于山谷 风的影响,盛行南、北转换的风向。夜间多偏北 风,白天多偏南风。 从上图看出,北京市中心最大辐射值已达到 60,且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在减小,呈向四周不断 扩散的趋势。 由于北京的中心城市化水平 最高, 对应的辐射也越高,近郊处的辐射相对较 弱。辐射范围最东到玉田,最西端直到淮水,最 南端到大城,最北端到佛顶山。并且,在扩散过 程中,由于城区分布相对分散,所以在扩散过程 中并不是连续性的。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二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二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2d00dc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1.png)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二十四)综合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其日变化主要与下垫面和大气污染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西宁市(36°37'N,101°47'E)冬季白天热岛强度异常偏弱。
近年来,西宁市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城市生态建设有效地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西宁市(36°37'N,101°47'E)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图。
(1)简述西宁市城市热岛强度的特征。
(2)试从下垫面和大气污染角度分析西宁市冬季白天热岛强度偏弱的原因。
(3)列举西宁市在城市发展中为减缓热岛效应可能采取的生态措施。
答案:(1)白天热岛强度偏小,夜间热岛强度较大;热岛强度最低出现在北京时间16~17时,最大出现在北京时间6~7时。
(2)西宁地处髙原,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冬季郊区植被覆盖率低,裸地面积大,地面吸收热量较多,气温偏高;城区由于冬季采暖造成空气污染且不易扩散,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偏低,导致西宁冬季白天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明显变小,从而造成城市热岛强度偏弱。
(3)新建城区配置一定数量的绿化用地,坚持道路绿化,新建、扩建公园;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除保留已有的林木,还要大量引种和补栽林木,(在建筑物顶部、墙壁的绿化模式),增加绿地面积;(借助海绵型城市的建设工程,)拓宽已有河道,在湿地生态设计和保护中,增加人工湿地(水域)面积。
解析:本题以西宁市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图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热岛效应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据材料可知,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读图中郊区、城区气温日变化曲线分析可知,西宁市白天郊区与城区温差较小,热岛强度偏小,而夜间两者温差较大,热岛强度较大;热岛强度最低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6~17时,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6~7时。
霜降节气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措施
![霜降节气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e7ab6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7.png)
霜降节气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在霜降节气这个秋末冬初的时间段内,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霜降节气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减缓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对于周围农田和郊区地区而言更热的现象。
这是由城市中密集的建筑、人口活动、工业废气排放等因素引起的。
在霜降节气期间,尤其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白天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和大量的人口活动导致热量积累,而在夜晚这些热量不能随着日落而迅速散发出去,而是被吸收和储存在城市中。
首先,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冷冻期间,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保持较高的温度,增加居民的供暖需求,进一步加重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热岛效应还增加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还会改变城市的降水模式,导致降水的分布不均匀,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然而,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缓措施。
其中之一是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植被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并通过蒸散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植被还可以阻挡紫外线的辐射,减少紫外线对城市地表的热量输入。
因此,植被的种植和保留对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至关重要。
第二种减缓措施是改善建筑和城市规划。
通过使用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和为建筑物配备太阳能和风能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设计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改善空气流通,减少建筑物周围的热量积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加强建筑节能和城市规划的意识,对于减轻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种减缓措施是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可以通过蒸发冷却的方式改变城市的气温。
例如,人工湖和喷泉可以通过蒸发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和废水资源,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淮南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
![淮南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https://img.taocdn.com/s3/m/577b7f5fc850ad02de8041ea.png)
淮南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1—3题。
1.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2.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A.住宅区 B.公园 C.商业区 D.农田3.“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它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下表是近年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
据4.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技术外传 B.重塑美国制造C.解决就业 D.遏制制造业的国际分工5、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②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④美国政府的支持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美国制造业“回巢”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影响是()A.海外市场萎缩 B.成本优势丧失C.自主创新增强 D.区域合作加强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答7~8题。
7.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 5—6月B.7—8月C.9—10月D.12月—次年1月8.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①先进的耕作技术②发达的信息与交通③优越的气候④品质优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9527a0fde80d4d8d15a4f15.png)
Abstract:Because of the problems of heat damage of Huainan coal field,we 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ground temperature from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ining depth.It is concluded the distributing rules of ground tempera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According to the big mining depth,high yield and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Huainan coal mine,we summarize the control methods of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then introduce the advantage of cooling system and the cooling effect. Key words:Huainan mining area;deep mine;geothermal;heat damage prevention
-826
41.48 2.3~3.6
-906
43.70 1.70~3.80
-680 32.3~37.6 2.6~3.8
-848 37.45~44.41 2.46~3.29
-700 36.1~40.2 3.00
表现为传导型增 温 特 点。 总 体 而 言,地 温 梯 度 随 着 深度的增加而逐渐的趋于一致。如图1所示为顾桥 矿部分稳态测温钻孔测温曲线。
淮南矿井地温异常成因分析
![淮南矿井地温异常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4e9a641eb91a37f1115c11.png)
井地层平 均地温梯 度 3 ' ̄/0 各煤 层 一 0 .1C10 3- m, 40 m
以下水平地温超 过 3 ℃,属 于一级热 害区 ,6 0 l 一 0 m
以下水 平地 温 大于 3 , 入二 级 热害 范 围 。潘 7 进
平 均 地 温 梯 度 一 般 在 30 o /0 ~ . . ( 10i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 n 10m
近东 西 向断层 多 为平 行褶 皱发 育 的逆 掩 断层 。北 北东 向断 层多 为横 切褶 皱 的正 断层 。在 该 区南 部 发育 有地 层 陡且不 对称 的谢 桥 向斜 ,位 于 向斜 北
一
型 断 裂 带 所 夹 持 ,次 一 级 构 造 均 呈 北 西 西 向展
布 [。
矿 一 5 标 高 围岩 温 度 达 到 4 60m 0℃ ,潘 三 矿
6 0m标 高地 温达 到 3 5 7℃。淮 南 煤 田潘 谢 矿 区
一
断层 主要 有 近东 西 向和北 北 东 向两组 ,其 中
北 西 西 向 的复式 向斜 …。南 缘 逆 冲推 覆 构造 东 至
新 区生产 矿井 张 集井 田内 的 2 测 温孔 中 , 2个
地温 梯度 大 于 3 E l Il 1 , 占 6 % , . /( 的 4个 0 ̄ K r f 4 矿
灵 壁 一武店 断裂 , 至阜 阳 。 田北 部 边界 为 高角 西 煤 度 逆 冲断 裂带 , 向北西 西 , 走 由北 向南 叠 置在 淮 南
22 淮 南部 分矿 区地 温分 布 .
矿 井设 计第 一水 平 标高 .6 地温 达到 4 。 一 0m, 7 0
地理论文-热岛效应
![地理论文-热岛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cfba16442e3f5727a5e96291.png)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与对策高一(2)班储迅潮20世纪见证了全球人口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1900年的13%发展到1950年的29% ,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 到2005年全球城市人口达到49%。
2007年5月23日, 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专家预测到2030年, 全世界将至少有60% (大约49亿) 的人口生活于城市。
根据上述发展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而伴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环境状况确实堪忧,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城市热岛效应。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夏天城市中心区的温度高于郊外的现象。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报告指出, 随着城市区域发展, 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逐步替代空旷地带和植被,导致城市的温度高于周边郊区的温度。
当前许多城市正在经历城市热岛效应, 一座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其中心城区温度通常高出外围郊区温度1—3℃目前东京、上海等亚洲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已十分明显, 上海自1873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问题及对策111年有(徐家汇) 气象观测记录至今130多年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 ℃, 特别是近1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15℃, 远远大于全球平均0.74℃/每百年的升温率。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城市下垫面本质性的改变。
取代绿地、水面等自然下垫面, 城市下垫面是大量混凝土、柏油马路、建筑墙面等吸热快、升温快而热容量小的人工构筑物, 这样的下垫面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 然后再将其中的大部分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 使得空气得到过多的热量, 气温急剧升高。
白天, 由于对太阳光的吸收率高, 城市下垫面自身升温快, 其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到了夜晚, 大气又发挥保温效应, 使城市与郊区的温差更明显。
第二, 居民生活、工业、运输业等热源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密度加大, 生活性能源消费不断增加(照明、冰箱、空调等) , 这将形成大量的生活排热; 工业为主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性能源消耗的增加, 更是大量的人工热源; 同时,交通运输的废热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fd7f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9.png)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周边农村或自然地区的气温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 建筑结构与布局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等建筑结构,以及不透水地面的大量使用,导致地表热量难以有效散发。
此外,建筑物的布局往往密集,缺乏通风和散热的空间,使得热空气难以迅速流通,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
2. 人为热源的排放城市人口密集,大量的人为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排放。
这些热能排放到大气中,使得城市地区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3. 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城市中的绿地、植被等具有吸收热量、调节气温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绿地被建筑物和道路所取代,导致城市植被覆盖率降低,降低了城市的自然降温能力。
4. 城市气候特点城市气候特点也会对热岛效应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城市地区的云层较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同时,城市地区的风速往往较低,不利于热量的散发。
三、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为热源的排放量往往越大;而重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的结构也会对热岛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2.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对热岛效应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规划布局、绿地布局和通风设计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的程度。
3. 气候条件与环境因素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也会对热岛效应产生影响。
例如,夏季高温、湿度大、风速低等气候条件会加剧热岛效应的程度;而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雾霾等也会对热岛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规划布局,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的面积,降低建筑密度,提高通风和散热的效果。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784f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b.png)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周边乡村或自然地区的气温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就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气候现象。
由于城市区域大量建筑、道路等人工构造物的存在,以及人口密度高、工业集中等因素,导致城市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这一现象在夏季尤为明显,给城市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挑战。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1. 人工构造物的影响: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广场、道路等人工构造物,其热传导性、热容量和热辐射性等与自然地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城市地表温度升高。
2. 植被覆盖率的降低:相较于自然环境,城市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对地表温度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3. 能源消耗与工业排放:城市地区能源消耗大,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热量以及大量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热量也是导致城市气温升高的重要因素。
4. 空气流动性的减弱:城市高楼林立,空气流动性减弱,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和转移,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5. 城市人口密集:城市人口密集,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也是导致城市气温升高的原因之一。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地表温度数据,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温度数据,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此外,还可以结合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综合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和应对:1.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种植遮荫树和绿篱等,以降低地表温度和改善空气质量。
2.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工业和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排放。
3.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热岛效应的影响,合理布局建筑、道路等构造物,提高城市的通风性和空气流动性。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653e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f.png)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区域的气温高于周边农村或自然区域的气温的现象。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 下垫面材质变化城市中大量使用的人工建筑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其热传导率和热容量与自然地面相比有显著差异。
这些材料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以较慢的速度释放热量,导致城市区域的地表温度升高。
2. 人工热源的影响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人为热源,这些热量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中大量使用的空调、供暖等设备也会释放大量热量。
3. 空气流动性的变化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这会导致空气流动性变差,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和传递。
同时,城市中的植被减少,自然界的蒸发冷却作用减弱,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4. 城市大气污染城市中的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会形成“霾盖”效应,阻碍地面的热量向空中传递,从而加剧了热岛效应。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城市化程度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高密度的城市化导致下垫面材质变化、人工热源增加以及空气流动性变差等因素的叠加效应。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气候干燥、风速较小、云量较少的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显著。
3. 城市规划与绿化水平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绿化水平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植被覆盖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释放水分蒸发吸热的效应,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此外,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和道路设计,提高空气流动性,有利于热量的扩散和传递。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减少人为热源的产生。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交通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2.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
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植物,吸收太阳辐射并释放水分蒸发吸热的效应,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淮南地震台电磁扰动异常分析
![淮南地震台电磁扰动异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916a3ea32d7375a41780bc.png)
0 引 言
电磁扰 动作 为一 种地 震短 临前 兆方 法 已被 越 来越 多 的学 者所 认 可 。很 多 科 学 家认 为 , 至 今 没有 确切证 据 能证 明地 壳 中的 电磁信 号和 震前 过程 有着 必然 的联 系 , 而伴 随地 震 的发 生 , 然 出现 的电磁扰 动异 常 现象 已是不 争 的事 实 ( 美等 ,0 8 。 李 2 0 ) 电磁扰 动方 法近 年来 受到 国 内外地震 科 学家 的广 泛重 视 。世界 上开 展 电磁扰 动观 测最 早 的是 前 苏联 , 日本 、 国 、 腊等 国家 也相 继 开展 了地 震 电磁 扰 动 观测 研 究 。观 测 频 段最 先 从 美 希 高频 段 开始 , 经过 多年 实践 , 因高频段 干扰 因素 比较多 , 尽管 在仪 器上 进行 滤波 等处 理 , ・ 些 但
冲 , 低 频 0 O — 1Hz 出 现 明 显 变 化 。对 脉 冲 的 时 间 和 空 间特 征 进 行 分 析 , 果 发 现 : 2 0 超 .1 未 结 自 08
年 观 测 以 来 , 年 6- 每 - 8月 , 、 通 道 均 有 类 似 的 脉 冲 增 多 变 化 。对 电 磁 扰 动 日均 值 与 淮 南 市 日 二 三
一
般 来讲 , 电磁 扰动仪 器 的高频部 分是 为 了识 别人 为活 动 以及工 业 噪声等 环境影 响 , 该 但
仪器 的高频部分 仅 为 1 2 , 、 O Hz二 三通 道基本 同时 出现 脉 冲。经核 实 , 果 发现 仪器 工 作状 结 态、 数据 传输及 接 收正常 , 发现 明显 的干扰 源 和 工业 噪声 , 能 判定 第 三 通 道 ( O 2 ) 未 不 1 OHz 脉冲为 干扰 引起 , 需要对 该变 化做 深入分 析 。
淮南地区热岛效应调查报告-淮南二十六中
![淮南地区热岛效应调查报告-淮南二十六中](https://img.taocdn.com/s3/m/ef47daa7b9d528ea81c7792a.png)
S V一、研究目的为了探究什么是“热岛效应”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热岛效应”情况作以调查和了解,针对切实情况的严重性与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做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实践调查,并在调查中明确了目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什么是“热岛效应”。
二、通过测量各地区的温度推测“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三、查阅资料,分析“热岛效应”的危害。
四、对市气象局加以采访,了解本市“热岛效应”的强弱。
五、针对“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寻找缓解其的有效方法。
六、通过亲身调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久居都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出很多。
为了逃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往往愿意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时,都市人还要忍受炎炎酷暑的折磨?在此,我们想讨论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气象学现象,即城市的“热岛效应”。
根据科学观测和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固然有自然气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原因。
热岛效应:城市化进程的副产品。
按照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延明的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温度以城市为中心向郊区递减。
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现代都市的地表构成让能量吸收多散发慢,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
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原来,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地表是由水泥、混凝土和柏油马路所组成,而郊区的地表是由植被和土壤组成的,两者的热量平衡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别。
城市特殊的地表使它吸收的阳光的热量要大于土壤,而且日益普及的空调等电器设备、数以百万的汽车以及各种人为的热量,也因此而被超量吸收。
所以城市地表对热的储存要远远大于市郊地区。
【初中地理】世界地理试题之热岛效应
![【初中地理】世界地理试题之热岛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4a68e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9.png)
【初中地理】世界地理试题之热岛效应
【—世界之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
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两种: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
系列环境问题。
回答8~10题。
8.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显著的主要原因就是( )
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城市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发展,交通工具激增,消耗能源减少,释放出来的热量激增,因此选项a为恰当答案。
答案:a
9.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堤防投入使用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就是( )
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
c.研发旅游景点d.提供更多优质水源
解析: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再加上水污染严重,属水质型
缺水城市。
青草沙水库是为上海提供优质水源的水库之一。
答案:d
10.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
①上游输沙量减少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强④海平面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上游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
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
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答案:c
总结: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
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
热岛效应调查报告
![热岛效应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0db3c45fbfc77da269b1e2.png)
热岛效应调查报告什么是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原因一: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原因二: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原因三: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调查中的热岛效应调查中的热岛效应1: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怎么能不热呢?调查中的热岛效应2: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
季节分布还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广州以10月最强。
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左右,如北京为0.7~1.0℃,上海为0.5~1.4℃,洛杉矶为0.5~1.5℃。
C1 王嘉钰。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93073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0.png)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 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B. 农产品商品率降低C. 粮食作物减少,经济效益下降D. 市场适应性增强22. 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A. 水源丰富B. 地价便宜C. 交通便捷D. 政策支持参考答案:21. D 22. C21. 从图中看调整后为高新有机农业,花卉、大棚蔬菜需要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农产品商品率提高,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效益上升,农产品类型多样,市场适应性增强,D正确。
22. 结合图例可看出花卉种植区临近公路,交通便利,C正确。
2. 下图为某(南、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3. 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是()A. 甲=乙=丙B. 甲<乙<丙C. 甲>乙>丙D. 甲>丙>乙4. 该图所在半球以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 北半球有地转偏向力B. 南半球风向左偏转C. 北半球风向右偏转D. 南半球有摩擦力参考答案:3. C4. C【3题详解】图中,垂直于等压线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值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故答案选C项。
【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该风向相对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说明所在半球为北半球。
故答案选C项。
3. 读“稻田养鱼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鱼可以()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④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7. 稻田养鱼最有可能出现在()A. 北京平原区B. 江南丘陵C. 太行山区D. 吐鲁番盆地参考答案:26. C 27. B26.稻田养鱼在一块地里即搞种植又搞养殖相当于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形成共生的环境,鱼的排泄物可以该稻田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养了鱼就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了,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安徽省淮南市祁集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祁集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b3b72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48.png)
安徽省淮南市祁集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当东京(东九区)时间为6月10日21点时,西二区的区时为()A. 6月10日10点 B .6月11日6点C .6月10日14点D .6月11日2点参考答案:A2.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他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第35~36题。
35.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36.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效应④湖水富营养化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参考答案:35.C 36.A3. 读“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14.下图中,正确反映A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 B.b图 C.c图 D.d图参考答案:B B4. 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了偏移,使许多自然现象都受其影响。
下图中粗黑点表示河水自里向外流,×表示河水自外向里流。
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河床特征判断,符合自然规律的是A. D和BB. A和BC. B和CD. A和D参考答案:D【详解】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顺着水流方向,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顺着水流方向,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以及河床特征可知,A和D项符合自然规律,故D项正确。
5. 读图“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仓储区19. 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 临河濒海,环境优美C. 交通沿线,物流便捷D. 沿河分布,运费低廉20. 影响该城市火电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历史B. 经济C. 环境D. 交通参考答案:18. C 19. C 20. A18.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主要分布在铁路和河流沿线,交通条件好,市内和市外均有分布,可能为工业区,C正确。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高校地质学报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高校地质学报](https://img.taocdn.com/s3/m/244a2be5fab069dc50220146.png)
图 1 淮南煤田构造纲要图及现今地温梯度分布
1期
任自强等: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149
统连续测温,即井温测井 (洪有密, 1993;王华
玉等, 2013) 。本次研究共收集和测试获取了 650 个钻孔的井温测井数据,其中近似稳态测温孔 69 个、简易测温孔 509 个、瞬时测温孔 72 个。近似 稳态测温数据一般在完井 72 h 以后测得,井液和 岩石的温度已经基本达到平衡,所测数据能客观 (谭静强等,2009) 。图 2 为计算大地热流所选用的 系曲线,由图可知,地温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升 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区以传导型 增温特点为主。 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温度,因此其数据可直接使用
在煤田勘探中,主要依靠地面钻孔进行井温
测量获取地温数据,目前常用方法为钻孔井液系
Fig. 1
Map showing the structure outlin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urrent geothermal gradient in Huainan Coalfield
2.1.2 井下巷道岩温测试数据
由于淮南煤田一些矿井勘探较早,测温钻孔
数量较少,而且多数矿井正在往深部延深,地温 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补充矿井地温数据和掌握 (李浪等,2010) 对潘二、朱集、朱集西和口孜东 作。井下实测地温因其具有热平衡时间短、受扰 井下地温变化规律,本次利用浅钻孔测温方法 4 个生产矿井,开展了井下巷道围岩温度的实测工 动程度小等特点,所以能精确地反映岩层温度。 对比分析井下测温和地面钻孔测温所得地温梯度 可知 (表 1) ,利用井下测温点计算的地温梯度和 地面钻孔平均地温梯度基本相同,差异甚小。所 以本次井下测温研究,也证实了地面钻孔井温测 井结果的可靠性。 2.1.3 地温梯度的求取 地温梯度的的计算公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V
一、研究目的
为了探究什么是“热岛效应”以及对我们生活的
城市的“热岛效应”情况作以调查和了解,针对切实情况的严重性与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做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实践调查,并
在调查中明确了目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什么是“热岛效应”。
二、通过测量各地区的温度推测“热岛效应”
形成的原因。
三、查阅资料,分析“热岛效应”的危害。
四、对市气象局加以采访,了解本市“热岛
效应”的强弱。
五、针对“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寻找缓
解其的有效方法。
六、通过亲身调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久居都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出很多。
为了逃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往往愿意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时,都市人还要忍受炎炎酷暑的折磨?在此,我们想讨论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气象学现象,即城市的“热岛效应”。
根据科学观测和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固然有自然气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原因。
热岛效应:城市化进程的副产品。
按照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延明的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温度以城市为中心向郊区递减。
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现代都市的地表构成让能量吸收多散发慢,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
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原来,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地表是由水泥、混凝土和柏油马路所组成,而郊区的地表是由植被和土壤组成的,两者的热量平衡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别。
城市特殊的地表使它吸收的阳光的热量要大于土壤,而且日益普及的空调等电器设备、数以百万的汽车以及各种人为的热量,也因此而被超量吸收。
所以城市地表对热的储存要远远大于市郊地区。
加之城市的上空大气比较混浊,温室气体含量较高,明显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由此导致温室效应。
于是在建筑密集的城市里其气温要明显高于周边的郊区,使城市就像一个“热岛”一般。
这就是所谓的“热岛效应”。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
淮南市有热岛效应现象,但并不严重。
主要原因是因为淮南不是一座工业化大都市,工业生产或耗费的化学、畜牧产业污染量并不大。
像纽约、东京、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热岛效应是很严重的,因为富足的地区往往会有很大的工业、化学等各种因人类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造成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温度升高。
,据气象观测,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除具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外,近年来长沙、合肥、济南、福建、郑州等城市温度每年都在上升,有的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炉”。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
详细内容见“五、‘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
四、“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城市工业的高度集中,工厂排放的煤灰、粉尘、CO2、工业锅炉产生的热量、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气体覆盖在城市上空,它们善于吸收长波辐射,增加温度。
随着现代工业城市规模扩大,高楼相连,马路纵横,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坏,调节温度的作用不复存在,而水泥建筑、马路热容量小,吸热能力强。
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的温度高18度,水泥屋顶温度比草地上的温度高20度。
由于白天大量吸热,夜晚持续散发热量,造成市区温度降不下来。
加上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对高温天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也愈发明显。
概括起来,城市热岛的形成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人工建筑物的影响,如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建筑墙面。
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
例如,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高18度,而水泥屋顶要比草地上高20度。
二、是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
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应减少,吸热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五、“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
热岛效应不仅使城市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还带来严重的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
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
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作用下引发的。
在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又并不是一样的,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
在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
由于大气是连续不断的,周围的各种废气、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地对高温区进行补充。
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居民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和溃疡性疾病增多,复发率高。
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心神不定,记
忆力下降;患忧郁症和精神委靡症。
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人数也有所增多。
由于大气污染物会刺激皮肤,导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肤癌。
通过观测还发现,在高温严重的夏季,在汞、铬含量高的城市里的居民,肾脏易受到伤害。
当铬进入眼睛时,可以引起结膜炎,甚至导致失明;汞可损害人类的肾脏,并伴有腹痛、呕吐及中毒。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淮南的“城市热岛效应”
(一)调查者
刘沐阳(组长)
张意扬(测量)
花箭(记录)
张晶(制作)
郑莹(提问)
(二)调查课题
研究淮南地区的热岛现象
(三)调查时间
2005年3月6日全天
(四)调查地点
淮南市蔡家港郊区和农村,四海商业中心、龙湖公园、化
三建龙泉村居民区、淮南市气象局等。
(五)调查报告
(1)调查缘由(见“研究目的”)
(2)调查过程(按“调查地点”路线进行)
(3)调查结果
2005年3月6日平均气温表
观测时间观测地点平均气温度
9:45—10:00 郊区12.5摄氏度
10:10—10:30 农村10.5摄氏度
10:35—12:00 商业区19.5摄氏度
12:30—4:00 公园21.5摄氏度
6:00—7:00 居民区11.5摄氏度
(4)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热岛效应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但随着化工机械厂的增多与对生态破坏的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也是越演越烈。
目前,我们还没能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既能让经济迅速发展,又不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但是“城市热岛效应”并不是无法可制。
最重要的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
将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散失和释放,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
比如上海和伦敦就用这种方法使热岛效应有所改观。
淮南市有着相对较轻的“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但仍然不能够放松管理,我们依旧需要多做绿化工作,使用节能材料,保护环境,以免热岛效应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