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中考优秀作文《这里也有乐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再现】
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60分)
这里也有乐趣
早晨,推开窗旁阳台的门,小心地扶着木把手。

坐在木椅上,抬头看外面,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和数也数不尽的灰墙瓦片……在西塘古镇的两天一夜,我按下关机键,让手机静静躺在包里。

当视线从几英寸的小屏幕移向眼前的美景,我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久违的乐趣。

解放了双眼,我发现小桥流水的缠绵与感性;启动了嗅觉,我闻到空气的清新与柔软。

漫步着,我竟突然生出一种自己身处“桃花源”的错觉来了。

那是从屏幕上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乐趣。

想起昨晚的游船,昨晚的潋滟水波,昨晚明亮的红灯笼。

我坐在乌篷船里,浓重的夜色将整个小镇笼罩在无穷无尽的墨色中,小船置身于温柔水波的轻歌曼舞中,飘飘然于世间。

桨公站在船的最前头,将嘎吱嘎吱的木头船慢慢推向岸的那一头。

这样的乐趣,手机屏上变换不出呀!
对了,岸边还搭着个戏台,几个演员站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些什么,我听不懂,却觉得好听。

可能是因为那软糯的嗓音,也可能是因为那清脆悦耳的玲珑曲调,沿着水波,流向那边墨一般的夜空去了。

桨公继续摇着船,想起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描写的场景,仿佛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其中的“迅哥儿”。

十月不凉的风轻轻扑上,又转瞬消失在身边,小船儿摇啊摇,红灯笼曳啊曳,我在游船中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流连在无尽的波浪中了。

这样的乐趣,手机屏里怎能流淌出来?
当智能手机成了我们接触世界的入口,当地铁里、校园中、聚会上个个都成为“低头族”时,我们究竟对多少真实的乐趣视而不见?尽管,我们终究不能也不必彻底放弃手机,但适时与它暂别,把视线从虚拟世界移向现实
世界,你一定会发现:线下的世界,大有乐趣!
【文题解析】
上海中考作文题,一贯秉承全命题、简洁明了的风格,文题中既没有比喻义,又没有引申义,开宗明义,直截了当。

考生不必在审题时,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构思写作也轻易不会跑题、偏题,的确是极尽人文关怀的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乐趣”为关键词的全命题作文,能激发学生在考场上写作的“兴奋点”,因为乐趣人人都有,考生有乐趣可说,有乐事可写,但不同的人,乐趣不同,各有千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首先,写作构思时,要关注“乐趣”的落脚点“这里”,需要设置一个情境,乐趣是在这样的情境、地方、或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形成的。

其次,要考虑到“也”,“也”是文章出彩的节点,“也”暗示所写之事,在平常看来,这件事也许并不起眼,算不得是乐趣,但由于某个特殊的原因或在特殊情况下、特定地点,有了别样的乐趣。

写出“也”的精彩,可以用新颖选材突出“也”,如:选材“扫雪”,本来扫雪很冷艰苦,但扫雪后堆雪人,苦中“也”有乐趣。

可以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的写法,来凸显“也”,如:一开始对阅读经典名著没有兴趣——“抑”,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有了乐趣,在书中找到了乐趣——“扬”。

或者将对弹钢琴没有兴趣的“我”,弹琴没有成功,因而自卑,但在练习舞蹈时产生了无穷的乐趣,通过对比,突出自己在舞台“这里”,舞出精彩,找到了自信,乐趣有了特殊的意义。

第三,乐趣要以小见大,以平凡写出不平凡的深刻意义,可能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乐趣,但是你体会到了,把这个对你来说比较独特的乐趣写出来,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乐趣。

可以写“坚持也有乐趣”“磨砺也有乐趣”“付出也有乐趣”等
等,“乐趣”中悟出成长或人生的感悟,将乐趣深化升华,写出考场佳作,志在必得。

1、命题特点
2014年上海卷的命题形式基本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全命题的形式,而且“稳中有变”,命题的质量与品质不断提升,题意非常明确,不在审题上难为考生。

从内容上看,2011年的“悄悄地提醒”,重在引导考生关爱“他人”,传达“善意”;2012年的“心里美滋滋的”,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他人”,提升“自我”;2013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则注重引导考生“温馨”再认,完善“自我”;2014年的“这里也有乐趣”引导考生回味生活,注重引导考生发现和感悟美好与乐趣。

2、写作思路
上海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近几年的全命题的传统,体现出海派命题独有的特色,让学生一看到题目,没有畏惧感、疏离感,而是有亲近感、熟悉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题目就非常容易上手,恰恰相反,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考生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就会化难为易,从容写作。

在审题的时候,应抓住“这里”、“也”和“乐趣”思考、选材、立意和行文,具体而言:应交代清楚“这里”的具体所指,可以是一个真实的场所、场景、地方,如公园、博物馆、池塘边、校园休息角……也可以是精神世界,如所读的经典名著,所上的有益网站,所参加的有益活动等。

“也”字很关键,也是失分和得分,高分与低分的的分界线,需要写作
者反复斟酌,着意思量,正确解读。

其一:原先有乐趣而未被人们发现和感知,自己却洞察和觉察到了;其二,别人认为没有乐趣,而你却有独到的、意外的发现,切切实实感到有乐趣。

如果能够把“也”字做如此这般的条分缕析,就是高人一筹、独占鳌头的得分了。

“乐趣”则比较好理解,是使人产生快乐、高兴、喜悦的事情与心理,也就是说,要把这里也有乐趣的来龙去脉、原因所在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读者一看就会发生情感共鸣,产生认同感。

同时,写作者在审题、写作的时候,应把“这里也有乐趣”的感知、发现的主体“我”、“我们”(也可以是他,他们)“补充”出来,不然,谁发现和认为“这里也有乐趣”就不清楚、不明了。

一言以蔽之,要写好这道题,考生应该在审题上下一番工夫,否则,就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可能而痛失分数。

思路一:原先感觉无趣的,通过人和事的“经历”后,有了独特发现,领略到了乐趣。

思路二:别人没有感知、发觉的乐趣,你却有独到的发现,感受到了这里的特别之乐。

思路三:不经意间所拥有的乐趣,更值得珍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