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

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中有两种行为水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种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各种类型的互动会促使儿童在帮助行为水平上行为,即在他人的帮助下行为。

两个处于同一独立行为水平的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这是因为他们的帮助行为水平是不一样的。

例如,幼儿甲和幼儿乙两个人都不能走平衡木。

他们两个都站在平衡木的一端,盯着平衡木看。

当教师伸出手来帮助他们时,幼儿乙还只能紧紧地握住教师的手站在平衡木上,幼儿甲却能轻松地走过去了。

在这个例子中,儿童的独立行为会对我们的评价产生误导。

事实上,这两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设计并实践了小班音乐活动《看样学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此活动时本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原则,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为幼儿营造、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音乐活动《看样学样》中设定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为:
1、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让幼儿的演唱形式,并能大胆地进行模仿、表演。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 的理论制定了这一知识目标在幼儿能够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层次的难度,就是让
幼儿初步学习对唱的演唱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对唱,对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唱的形式生动有趣,很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调动了孩子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我通过实践后,效果确实比单一的学唱要好的多,大部分幼儿都能初步学学会对唱这个演唱形式)
2、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能创造性地进行表演、游戏。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各种类型的互动会促使儿童在帮助行为水平上行为”这一理论制定了这一目标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对于小班幼儿他们是很有想象力的,作为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幼儿,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体验对唱表演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看样学样》歌曲音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歌词
1、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进活动室。

2、引出歌词: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作了些什么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做对答的游戏,看我点点头,幼:大家点点头,让幼儿反复的练习说歌词)
(在进入活动室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让幼儿有个简单熟悉的过程,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习歌曲
1、念说歌词:教师放音乐,与幼儿一起按照音乐的旋律有节奏的边练习念歌词边做动作。

2、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演唱歌曲:提问“歌曲中唱得和我们做的动作一样吗?歌曲是怎样唱的?”(让幼儿随老师一起小声的清唱歌曲)
2)引导幼儿反复练习2-3遍
三、游戏:
1、师幼互动:在幼儿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说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学习对唱的方法,教师领唱幼儿对唱,每唱一遍将相同的动作变换着做,让幼儿模仿)
2、幼幼互动:请一名幼儿领唱其他幼儿对唱(要求领唱幼儿声音响亮)
(维果茨基认为: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对唱,孩子们在做游戏的同时又学会了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用游戏的方式,幼儿轻松的就掌握了对唱的演唱形式,效果很好。


课后反思: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

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

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
本节课后,户外活动走队时用上了《看样学样》,幼儿的注意更集中了,落队的少了。

一开始我说的儿歌和所教的内容一样“看我拍拍手”,幼儿说:“大家拍拍手。

……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幼儿有序的跟着我走。

后来我把儿歌的内容改编了,在户外活动时每当要排队了我会用这个儿歌和改编了的儿歌来有情境性的组织排队,效果比我大声地嚷“排队了~”要好很多!比如我说:“看我拍拍手,”部分幼儿会响应我:一边拍手一边说“大家拍拍手”。

我再说:“看我点点头”,又有部分幼儿跟我做“大家点点头”然后可以随意改变儿歌——例如说:“看我变成蝴蝶飞”幼儿会创造性地说出:“大家变成蝴蝶飞”就在幼儿都被这个游戏吸引过来时,教
师有目的的带着幼儿慢慢的“高飞”“低飞”,队伍也就自然而然的排好了。

在早期教育实践中,教学与发展之间、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把握和处理。

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教学学派为我们实现它们之间关系的最优化提供了启示:教学应当符合儿童已有的经验,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主体背景;教学的过程是为儿童创造有利的人际和物理环境,实现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自我发展;教学中教师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实现着与儿童的合作,合作中教师的指导角色是隐蔽的,但是一旦与儿童的自主性相结合,那就意味着巨大的力量。

由此看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而丰富的启示。

随着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理论也必将在新的背景下不断充实、丰厚,为未来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有益的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