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发挥学习者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活动,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的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灵,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美妙的乐章。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做了些探索,并有了一些心得。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拓展其思维空间的前提条件。
可以说,适宜的课堂气氛给人和谐、积极的教学实感,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动呈现最佳状态。
从历史教学的任务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学生灵魂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要使自己从“讲台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历史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由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空间,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
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生生间合作的欢愉,使历史课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绪,并成为让每一位学生最喜欢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
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获得知识本身的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察觉到,学生的行为是受自己情感支配的,因此,不间断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爱好,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呈现出让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要让教材面向生活,面向学生。
同时让生活走进教材,要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三、分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历史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历史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历史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历史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历史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历史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有动机的历史学习效果好,而无动机的历史学习往往把历史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
有些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好,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强烈的历史学习动机:不感兴趣或其他课程的负担很重,难以兼顾;历史难学,事件、时间、线索过于繁杂,易忘、易混,没有信心;认为历史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影响;缺乏远大理想。
综上原因分析,历史学习的动机是可以激发的,因为兴趣可以培养,动机和兴趣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努力作到:要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目标,并强化其对目的和目标的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历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多鼓励和多表扬。
让学生经常得到“进步”的反馈,享受成功的体验;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使之更好地为历史学习服务。
四、深究历史艺术魅力,把美育培植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去
历史学科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劳动创造、科技发明、美术作品、诗词、民歌、戏剧、小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等,都充满着古典的美。
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列强火烧圆明园,当时法国大文豪是这样精彩描述圆明园的:圆明园的规模之宏大,园境之秀美,陈设之富丽,建筑之雄伟,在中外园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无怪世人把她誉为“万园之园”。
不但对圆明园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做了生动描述,而且把英法联军比喻成两个大强盗,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又可以凸现雨果的人格美。
再如,在学习“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一节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在航行探险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进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赞赏,分析和评
价,不仅可以使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复活”,而且还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些东西,如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态,或满怀深情地讲,或声情并茂地颂,或慷慨激昂地歌。
师生参与,你呼我应、兴趣盎然,乐在其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审美个性,提高了学生素质,美化了学生心灵。
五、巧留历史作业,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死板乏味,若将作业题改成趣味题或换成其他形式,那就不同了,既可以使学生喜爱做作业,又能各个巩固提高,拓展思维能力,此处仅举几例:1.整理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整理近代外国资本主义五次侵华战争简表、不平等条约简表、红军四次反“围剿”对照表等等。
2.辩论题,让学生收集历史材料,对历史人物、思想、事件等进行辩论,如:诸子百家中的儒、道、法、墨思想,古希腊雅典奴隶民主政治辩论会等。
3.演讲题,对历史史实、人物、事件、古代成语典故等进行演讲。
4.收集材料题,组织学生收集与学过的知识或将学的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
如:洋务运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样,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历史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探索,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战胜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形成和谐的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