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题型突破一文言断句含解析
第二讲题型突破高效答题
题型突破一文言断句——5大借助是基础,洞悉异同去排除
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一、借助“5”标志,把握断句基本方法
标志1:名(代)词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即练即悟】
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张衡传》)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标志2:对话、引文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即练即悟】
2。

请用“/"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标志3: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可以借助虚词断
句.
3.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选自《荆轲刺秦王》)答案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
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标志4: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

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确断句。

【即练即悟】
4。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选自《苏武传》)
答案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标志5:对称结构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即练即悟】
5。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选自《师说》)答案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2”步骤巧解文言断句选择题
【典例示范】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
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
..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
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
..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
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
..,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解题思维]
错误!错误!观察选项可知,四个选项在“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两个部分的断句不同,根据相同点多的划分原则,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
第二步错误!先排除一组,“荫"是“恩荫”的意思,“知”是“担任”的意思,“荫”不能作“知”的主语,“荫”和“知”中间要断开,排除B、C两项。

再分析A、D两项,“永昭陵”为专有名词,作“建”的主语;“京西转运使”为官职名,作“配”的主语,“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的断句应为“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排除A项。

故选D项。

答案D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

还朝,他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凭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京担任遂州知州.沪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

百姓在庐舍中为他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

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
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诛杀。

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

升任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即位,凭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

前府尹治政苛刻严酷,纯礼说:“宽柔刚猛相济,是圣人的教诲。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因此一概以宽大处事.皇帝直接下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

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

”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告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想使外面的人通过此事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

”徽宗听从了他的话。

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

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即练即悟】
1.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
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A。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答案A
【参考译文】
霍峻字仲邈,是南郡枝江人。

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

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霍峻代管他的部下。

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

先主从葭萌南归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

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

”杨帛于是退去。

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仅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

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

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

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下诏给诸葛亮说:“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他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

2.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

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

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节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 A。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
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答案D
【参考译文】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

李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

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

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

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

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

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侯莫陈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文言断句
(45分钟35分)
题组一对点练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

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A。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解析“犹不知警"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积戎丑”
的意思是“集聚武将败类”,“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结构相同,表意相关,其前后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择B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是安阳人。

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

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因学问品行闻名。

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任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担任御史。

巡查河东盐政,弹劾除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

创建正学书院,兴办文化教育。

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逆贼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

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节制,亲近行为不端的人。

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兵器。

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

宠爱信任内侍,搅乱朝纲。

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

潜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

”没有回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

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

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
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解析“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连接“光启三年进士”,意为“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旅游江表以避患”表意完整,“岭南"点明刘隐籍贯,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择B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

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

父亲赵隐是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凭借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光启三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刘季述废黜旧君改立新君之后,赵光裔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以很高的礼节对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定居岭外。

)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解析“加殊礼”是指加给他特殊的礼遇,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结构相同,表意相关,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择B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都喜欢佛教,兄弟俩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成就美名.萧子良晋升为太傅,增加班剑卫士为三十人,本官照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皇帝加给他特殊
的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小步急走,赞拜不用报名,升职督率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头向着城门。

不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承檄讨之。

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

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帝默然。

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

(节选自《明史·刘大夏传》)A.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B。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C。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D。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解析“天下民穷财尽”表意完整,“脱"是“倘若”的意思,与“有不虞”相接,因此“尽”后要断开,排除A、C两项。

“责”是“在兵部”的主语,“责”前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择B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

二十岁时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

考中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

弘治二年服孝期满,晋升为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前往训谕,于是这些地区接受了朝廷的管理。

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

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山贼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

被召见后,皇帝说:“朕多次任用你,你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我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民穷财尽,倘若有什么意外情况,责任在兵部,自我估计能力不能处理,因此才推辞的。

"皇帝默然。

刘大夏将大凡不符合祖宗旧制度并且祸害军民的事,都逐条上奏革除.
5.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至治二年,授(曹鉴)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

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

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曹鉴传》)
A。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