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知识讲解(1)(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互相轩邈舍其文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C.其间千二百里其真不知马也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7.解释加点词。
(3分)①夏水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③千转不穷转:8.翻译句子。
(5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其用处有何异同?(3分)阅读答案: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 (3分)B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8.(5分)①(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②(3分)横斜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3分,每点1分)同:两文都以“猿鸣”反衬山林寂静;异:甲文侧重烘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凄清;乙文则侧重表现富春江的生机勃勃。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13文言文阅读(比较式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知识讲解及经典练习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一.考点透视二.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1)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3)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三、做题要点。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二)、具体策略:解答基础积累题,如(1)-(3),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解答(5)(6),是比较阅读的难点。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
先找出记叙要素,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事件、段意就都有了。
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则要善于把握事件,要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中,辨别轻重,剖析人物言行,由事到人地进行提炼、概括。
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的比较。
这是难度较高的题型之一。
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首要条件,在判断出基本的表达方式、叙事顺序、写人方法后,得依照要求抓两文的相同点,求同之余,再回过头来找寻“异”,在梳理异同中,完成比较。
经典练习《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复习一、《鱼我所欲也》(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患避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4 分)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3 分)二、《邹忌讽齐王纳谏》(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点击中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比较阅读内外兼容,难易相当,既能考查课内知识的达成,又能考查课外迁移的能力,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较多出现比较阅读的形式,今年文言文比较阅读仍将是中考文言文的特色大餐,值得每位考生的关注。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又有有效的区分度。
文言文比较阅读文段的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几个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二是比较阅读的各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三是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选文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二是课外与课外型,但更多的是课内与课外型,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大多为两个文段,偶有三个。
大多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等入选的几率颇大。
〖解题策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解释题、选择题、句子翻译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单篇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其考查内容涉及到两个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是对两个文言文语段从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
1.解释词语题。
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句确定词语含义。
2.翻译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第一周(打印2份)诗文默写《关雎》《蒹葭》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统领全诗的诗句是:,。
3.描写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
4. 《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上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4.《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宛在,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诗句是,。
《论语》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与《颜回好学》【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中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略无阙.处阙()属引.凄异引()二人对酌.酌()越钱塘,绝.长江绝()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4.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等差异和共同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对比阅读的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
第一篇:《滕王阁序》凡览之士,其虽阙庐,壸尔耳矣,不亦悲乎!中朝无人,鼎湖之游,烟霞随步移;萧瑟草树,PLT自怀忧。
采樵人唯闻此声,何所思?汨罗之水,洞庭之峡,猿鹤饮啄;岳阳楼上,锺声何处听?都江堰东注,海峡西来,汩没浩劫;梁甫吟秀,曹公蹈厉,赋诗万行。
数子撷珍,华发寻芳。
第二篇:《大观文殊院》天失之而寒,地失之而荒;国失之而亡,家失之而穷。
观此所失,则知为人之大民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夫不慎始,不得慎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二题:比较两个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1.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案:《滕王阁序》的写作目的是吊古伤今,通过对滕王阁和历史名人的赞扬,表达对当时混乱局面和文化沉淀的忧虑之情。
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天地国家家庭,为人之大民,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主题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答案:共同点是关注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古代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点是《滕王阁序》着重表达诗意,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重要性,而《大观文殊院》则强调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第三、四题:比较两个文章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3. 两篇文章的文体有何不同?答案:《滕王阁序》采用隋朝乐府风格,形式高度严谨,内容深入浅出,以诗意描写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独具艺术魅力。
而《大观文殊院》则是以论述文体为主,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蕴藏丰厚,特点是慷慨激昂、论证严密等。
4. 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何异同?答案:《滕王阁序》在语言上采用古朴典雅的文言文,语言优美、气势宏伟,整篇文章贯穿着浓郁的诗意,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
②布:颁布,公布。
③嗣:继承。
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D.秦民大说..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二、(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1.(2010,安徽芜湖)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日:“卿得马否?”飞日:“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日:“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 chi):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_ ___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③比行百里始奋迅比: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②然非精洁则不受。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 _ _”“”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一一阐述,他们都希望2.(2011,山西)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J、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概述1.1 文言文的概念与特点1.2 比较阅读的含义与方法1.3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技巧2.1 划分句子结构2.2 识别词类活用2.3 理解古今异义词2.4 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第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一)3.1 选文:《岳阳楼记》vs《醉翁亭记》3.2 比较项目: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的关系3.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第四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二)4.1 选文:《出师表》vs《陈情表》4.2 比较项目:奏章格式与表达技巧4.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及表达效果第五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三)5.1 选文:《岳阳楼记》vs《滕王阁序》5.2 比较项目:骈文体裁与修辞手法5.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第六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四)6.1 选文:《论语》中的《学而》篇vs《孟子》中的《告子》篇6.2 比较项目:儒家与墨家的思想观念6.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及思想内涵第七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五)7.1 选文:《史记》中的《项羽本纪》vs《刘邦本纪》7.2 比较项目:史传体的叙事特点与人物形象塑造7.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叙事手法与人物描写上的异同第八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六)8.1 选文:《庄子》中的《逍遥游》vs《韩非子》中的《五蠹》8.2 比较项目:道家与法家的哲学思想8.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中的核心观念及思想主张第九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七)9.1 选文:《诗经》中的《关雎》vs《楚辞》中的《离骚》9.2 比较项目:诗经与楚辞的文学特色及表现手法9.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诗歌形式与意境创造上的异同第十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总结与拓展10.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技巧10.2 分析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10.3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范围第十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八)11.1 选文:《世说新语》中的《德行》篇vs《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11.2 比较项目:志人小说与章回小说的叙事风格11.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叙事手法与人物描写上的异同第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九)12.1 选文:《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五年》vs《战国策》中的《齐策四》12.2 比较项目: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与策士文风的差异12.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历史价值与文学特色第十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13.1 选文:《增广贤文》中的《薛仁贵征东》vs《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败走华容道”13.2 比较项目:民间故事与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13.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情节构建与人物塑造上的异同第十四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一)14.1 选文:《聊斋志异》中的《画皮》vs《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游西湖”14.2 比较项目:短篇小说与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14.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与主题思想上的异同第十五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二)15.1 选文:《楚辞》中的《九歌·湘君》vs《汉赋》中的《子虚赋》15.2 比较项目:楚辞与汉赋的文学风格及其表达技巧15.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意象运用与情感抒发上的异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并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句子结构划分、词类活用识别、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等。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说明: 1.每个阅读都是由两篇短文组成,基本上是一篇课内和一篇课外构成。
2.每个阅读后面都附有答案,课外文言文有现代文译文。
3.共有二十四个阅读。
【阅读一】【甲】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①,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②,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选自《对楚王问》)【注】①云霓:高空的云雾。
②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生以乡人子谒.余谒:_________________(2)其将归见其亲.也亲:_________________(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_________________(4)绝.云霓,负苍天绝:_________________(5)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料: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宋濂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请你结合选文作简要说明。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是中考前的最后阶段复习,也是考生们迎接挑战迎接胜利的关键时期。
鉴于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的较高比重,文言文比较阅读是中考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帮助大家巩固文言文知识和应试能力。
一、练习题(一)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甲:“李广有能将,无能为将。
韩信无能将,有将之才。
欲以能取人者为将,不可以多问。
欲以夫子之言遗天下者为文,不可以少学。
”乙:“儒者始知礼而不知人,中知义而不知情,盛知形而不知心。
夫有知人之知,始知人而不知形,荐而不小人;有知情之知,中知情而不知信,愤而不忍;有知心之知,盛知心而不知世,钦而不偏。
”问1:以上两段文字谈到了什么?问2:分析第一段文字中“能为将”和“有将之才”两个词语的含义和区别。
问3:第二段文字中的“中知义而不知情”是什么意思?(二)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甲:“择不在其多,在其少;理不在其难,在其易。
”乙:“发扬光大人类的文化是科学文化,是伟大的人类创造力的基石。
中国始终欢迎各国人民和文明交流互鉴。
”问1:以上两段文字倡导什么?问2:分析第一段文字中“择不在其多,在其少”的含义。
问3:第二段文字中的“交流互鉴”是什么意思?(三)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甲:“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问1:以上两段文字讲的是什么?问2:分析第一段文字表达的思想。
问3:第二段文字中的“传道受业解惑”是什么意思?(四)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甲:“少年壮心易老身,空有一副热血灵;欲把青春留不住,朝朝暮暮难自定。
”乙:“黄发垂髫,怒发冲冠。
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问1:以上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2:分析第一段文字中“朝朝暮暮难自定”和第二段文字中“黄发垂髫,怒发冲冠”的意蕴。
问3:第二段文字中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什么意思?二、答案(一)问1:以上两段文字均为谈论人的才干和能力,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责编:王军霞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
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
多为两则,偶有三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异中求同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理清范围。
例:【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比较鉴赏
考点十二比较鉴赏一、常见问法1.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甲乙两篇文章体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什么?两文作者的共同追求是什么?3.同为××(体裁),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甲乙两文末尾画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5.××(人物)和××(人物)在×方面,有何异同之处?6.甲乙两文中××(人物)都有着同样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7.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甲乙两段文字都突出人物怎样的共同点?9.试比较甲乙两文内容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10.甲文侧重写什么?乙文侧重写什么?这在写法上都属于什么描写?11.比较分析甲乙两个语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12.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二、解题技巧(一)答题技巧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比较情感主旨异同;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比较文章内容异同;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答题应遵循的原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对比类试题,不管是课内外对比,还是课外对比,都要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二)答题方法(1)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
课外阅读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阅读、对比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含答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考生针对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题型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接下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一课件的具体内容和学习价值。
一、课件内容概述《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含答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对比3.阅读和对比的技巧方法4.历届试题分析及解答其中,主要的阅读内容是几篇优秀的古文经典作品,包括论语、诗经等等,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传统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课件还提供了大量的对比练习题,让考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对比能力。
二、学习价值分析这份课件对考生的学习价值显然是非常高的。
首先,由于文言文阅读和对比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和方法非常有必要。
这份课件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这份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诸多经典作品。
这对于考生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认识,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次,这份课件的答案设计非常详细,可以让考生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强自我修正和提高。
同时,一些历届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也可以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趋势和难点,对备考策略的制定非常有帮助。
三、使用建议最后,提供几点使用建议:1.认真阅读课件的每一个部分,并动手练习各类题目。
2.将自己的答案对照课件提供的答案,在纠错的同时,充分吸收其中的知识和经验。
3.独立思考,积极思考各题的解法和策略,并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帮助。
4.多渠道获取经典文学作品,加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含答案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考生如果能够认真使用,相信一定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和对比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答案解释)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查漏补缺纠错(全国通用)原卷版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聪慧。
2.就题型设置而言。题型趋于多样,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兼顾,越来越注重主观表述题,综合性要求增强,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不断涌现。
3.就评价标准而言。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兼顾,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适当分析;感受理解与语言表达兼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表达能力;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尊重差异性,提倡多样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创造性思考。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白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责编:王军霞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
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
多为两则,偶有三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异中求同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理清范围。
例:【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
嗜学,家贫无资。
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益阳:地名。
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③累日不爨(cu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④实腹:填充肚子。
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
⑥犹:仍然。
题目: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答题思路:由题干可知,两文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由我们熟知的《送东阳马生序》,写宋濂家境的贫寒和少时求学的艰辛这一内容,可推知另一段文字的内容。
为确保准确,还可以从这则课外文言中的“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等语句得到证实。
答案: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二、同中求异要求考生从现象上的“同”探究内质上的“异”,或是在内质“大同”的前提下寻找个性上、表现形式上的“异”,这类题目更能反映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题时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解答“辨异”类试题时,重在对两者进行辨别、分析,要通过深入分析、多方比较,以彻底弄清两者因何而“异”,“异”在何处。
例:【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题目: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
【A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__;【B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
答题思路:命题取自课内的两则材料,先要调动课内文章的相关积累,利用知识积累解决问题。
其次要反复阅读选文,在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题干,思考问题。
解答时重在“辨异”,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乐”,力求从“乐”的形式上辨析出差别来。
答案:【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B段】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
三、既求同又辨异解答“求同辨异”之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紧扣“求同”和“辨异”四个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
先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内容方面的“求同”或“辨异”,还是写法(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异”。
例:【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题目: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
答题思路:甲文选自课文周敦颐的《爱莲说》,乙文选自课外,写的是作者少时临湖赏荷之事,“莲”即“荷”,写的是同一物景:而且都对荷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这是两文的相同点。
不同点在于,甲文前段写莲荷之形与神,后段用议论;乙文共一段,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荷花的形态,喻荷花为“花中仙子”,引用了李白诗句赞荷花,没有议论。
答案:内容上,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解读题型,把握解题技巧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解释题、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单篇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其考查内容涉及到两个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是对两个文言文语段从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解释词语题要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准确写出常见文言虚词和重点实词的含义。
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解释虚词时要辨析词的读音、词性和语气。
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照句意确定词语含义。
二、翻译题翻译题的题量为1~2个,有两个译句的题目,有的要求2个句子都翻译,有的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翻译。
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译文要通畅顺达,富于表现力。
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信”(忠于原文)“达”(文义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三原则,运用“留”(保留)“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等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选择题先仔细读题,认准所要选择的项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一“要求”辨析所给的各项,找出最切合“要求”的项。
四、简答题求同型题目要通过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分析,找到几者间的“联系点”;求异型题目关键是找准有助解题的指向性词语,以免跑题。
由于作者的思想、心境和处境的不同,相同的词语用意会不一样。
【高清课堂:中考语文逐题突破系列——文言文阅读技巧篇】题型解读一、(•福建厦门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词。
(1)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仓:________(3)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使:________(4)酒既酣.酣:________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1)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2)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结合日常积累和句子意义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用”的意思。
A.因为;C.来;D.因为。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