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莒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
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
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
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
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
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
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各
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
“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
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守住精神家园呢?
1. 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
B. 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 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 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2. 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 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 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 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 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疑权威崇拜的现象。
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C. 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
D.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A.“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错原文是“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B 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娱乐圈的人和事” C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
2. D 说的是“恶搞”的正面影响。
3. C 说的太绝对。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
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
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
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
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
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
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
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
人静乌鸢自乐。
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
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
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
这是秋的讯息。
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
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
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
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
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
如
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
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
他说:“岑寂。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
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
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
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
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
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
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
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
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
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
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
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如司空曙的《新蝉》、姜夔的《惜红衣》,使文章具有风格典雅,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B. 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
C. 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D. 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作者觉得哀怨凄婉,联想到离别与伤逝。
熟读姜夔的词后,才豁然开朗。
E. 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句话意
思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4. CE 5. 理解: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
(意思对则可)感悟:可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入手角度,如:执著与坚毅、乐观与豁达、生命历程、生命的价值、淡定从容、量变与质变、基础与飞跃等。
例:蝉的生命形式,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因为外在事物而或喜或悲,感悟人生,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在实践的角度去历练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挖掘个体潜力,体现生命价值;拿出心灵深处的坚韧、持久、深刻,才能奏响生命的最强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解析】试题分析:
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b项,“有一种清空风格”错。
当时作者只是觉得哀怨凄婉,后来经历丰富了,特别是熟读了姜夔的词作后,心中才豁然开朗。
“清空”是姜白石的一贯风格。
d项,心境理解错。
“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与文意不符。
认真阅读第⑧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的平常心态,即“禅”境。
E项,“先抑后扬”错。
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
作者对“蝉声”的描写,主要是借蝉抒发情怀,结尾处已表明作者的态度。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熟读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和技巧有所把握,比如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语言上呈现什么特色,文章借所写的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以什么为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然后分析选项,看选项是针对什么身体,比如BD两项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E项是对文章技巧的把握。
5. 题干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是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解答“无想”的含意,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无想”即为没有欲望、需求的超然境界。
然后再看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依据句意和位置(第⑤段),可以推断具有总结上面两段的作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无想”的含意,二是“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该句所在的位置,考生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无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自然是指淡泊情怀。
根据上下文语意,可以看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是“总结上文”。
6. 题干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这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和认知能力,带有探究性质。
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注意“尊敬”“唱响”“礼赞”等关键词。
谈感悟时可以从“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谈,也可以从“苦尽甜来,享受快乐”方面谈,还可以从“怎样完成生命的蜕变”的角度谈。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因为出题人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暗示,比如本题中,“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首先应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然后再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审完题后,再回归文本,结合文意进行回答。
考生在谈感悟时,可以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可从“执著与坚毅”,可从“乐观与豁达”,也可从“生命历程”或“生命的价值”等角度入手。
基础知识考查
6.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踱.着(duó)酣.睡(hān)廿.四桥(gān)乘彼垝.垣(guǐ)
B. 霎.时(chà)落蕊.(ruǐ)混.沌(hún)何时可掇.(duō)
C. 梵.婀玲(fàn)一椽.(chuán)瞥.见(piē)将.子无怒(qiāng)
D. 煤屑.(xiāo)譬.如(bì)婆娑.(suō)白鹄.舫(h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如本题A项踱着(duó)——duó,廿四桥(gān)——niàn。
B项霎时(chà)——shà,混沌(hún)——hùn。
D项煤屑(xiāo)——xiè,譬如(bì)——pì。
7.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氓之蚩蚩chī 于嗟鸠兮xū 靡室劳矣mǐ 匪我愆期yǎn
B. 朝谇suì 谣诼zhuó 岌岌jí 遗施yí
C. 公姥mǔ 伶俜pīng 摧藏zàng 吐哺bǔ
D. 激湍tuān 虚诞xián 旌旗jīng 窈窕yáo tiá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
选项大多为生僻字、通假字和方言误读字,
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词语意思及词性来分析判断。
A项,愆,为生僻字,应读qiān;B项,遗施,多音字,此处应读wèi;D项,虚诞为形近字误读,应读dàn;窈窕为方言误读,应读yǎo。
所以选C。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
字音题一般有三种考查类型:音误、调误、音调全误。
本题主要考查生僻字和方言误读的辨析能力。
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
要注意一些专用词语的读音。
例如,选项A的“于嗟鸠兮”,于,为通假字,通“吁”,应读xū。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夙兴夜寐杂揉浩荡终老不复取
B. 靡使归聘嗑死伫立络绎
C. 深思慎取鸷鸟自缢流觞
D. 苏子愀然庐冢槃石凭虚御风
【答案】C
【解析】(错误的有A项“杂糅”,B项“溘死”,D项“磐石”。
)
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休戚相关
....。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
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
处心积虑
....,亲力亲为。
④提到蓝莓,有口皆碑
....的是它明目的功效,那是因为蓝莓含有一种叫紫檀芪的自然化合物,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
云裂石
...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做出的所谓最终裁决是非法无效的,南海主权归属于中国是
无可辩驳
....的历史事实。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
句中形容时代与技术的关系不恰当,可用息息相关。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褒贬不当。
穿云裂石:(声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关于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的调查报告。
B. 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 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 电影《星际穿越》的拍摄团队由多名天体科学家组成,以科学的态度尽可能准确地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奇异而壮观的宇宙景象,必将成为科幻作品的新标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搭配不当。
“提高”与“了解”不搭配,可以把“提高”改为“增进”。
C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恰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
D.偷换主语,应在“必将成为科幻作品的新标杆”前加“这部作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下(雪)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满怀忧愁十分痛苦,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孔”应为程度副词“甚、十分、非常”,“疚”应为“痛苦”。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本题的A 项,“孔”可以从语法上分析,“疚”为形容词,放在形容词前,应是表示痛苦的程度。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芳菲菲其弥章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D. 謇朝谇而夕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项,“芳菲菲其弥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菲菲芬芳,愈加浓郁”,弥章:,愈加明显;弥,更加,愈加;章,通彰,明显。
B项“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同“非”,不是,意思是“不是来卖丝的,是来和我商量(婚事)的”。
C项“彼尔维何,维常之华”,意思是“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其中“常”通“棠”,“华”通“花”。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辨析通假字五法:㈠联系语境分析法。
就是要把某个通假字放到具体句子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通假字中借字与本字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义并无联系。
㈡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㈢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四)勤查工具书。
阅读文言文,总会有些词语不能理解,查工具书,既能解决疑难,又能节省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13.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于顿丘
B. 可怜体无比
C. 淇水汤汤
D. 怨灵修之浩荡兮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下列各项中,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之:桑之未落君子之车
B. 固:固前圣之所厚自前世而固然
C. 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D. 以:长太息以掩涕既替余以蕙纕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的用法主要和几个方面有关系:在句中的位置、前后词的词性、固定句式。
B项,固,都是本来的意思。
A项“之”:第一句位于主谓之间,取独;第二句助词,的。
C项,第一句是动词,珍爱;第二句擅长之意。
D 项,第一句是目的连词,来;第二句语助词,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对《孔雀东南飞》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 诗歌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
B.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是偏义复合词,单指婆婆
C. 文章开头的孔雀离飞与结尾的鸳鸯双飞在结构上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凑
D. 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应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故A项错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表达技巧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明确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答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